爱情需要习惯(精选五篇)
爱情需要习惯 篇1
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要要求孩子专注, 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 一边听音乐, 一边做功课, 这样, 学习不够专心, 注意力容易转移。可以采用让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培养他们集中精力, 如:在安静之处, 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 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 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 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 只要每天持续不断, 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经过训练, 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 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 强求孩子读书很难以理服人。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 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 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 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孩子喜欢读书, 养成读书习惯, 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 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如果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这需要家长们的耐心。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小学1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 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 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书给他听, 不要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选择, 不喜欢读书的孩子, 多半讨厌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 家长可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 字体要大一点的, 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念给孩子听, 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读, 并鼓励孩子把读后的感受说出来。无论孩子最后说的如何, 都对他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 阅读终将变成孩子的日常习惯。
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 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 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 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 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所以, 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训练写字, 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 当孩子放学后向家长叙述:“妈妈 (爸爸) , 今天在学校……”时, 既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 也要鼓励他写下来, 慢慢的, 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 让孩子渐渐将文章扩大, 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文字写字, 看过之后家长要夸奖孩子、鼓励孩子、并慎重地保存起来, 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认真书写, 认真做事, 认真做人的习惯。在学校老师也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 作业不多, 但要求工整认真。
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 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 不妨把各科教材分颜色包书皮, 以达到易分辨和养成有条理的目的, 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 要用时东寻西找, 心烦意乱, 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学习效率就低。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 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 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 也不能包办代替, 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 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 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 对自己增加信心, 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 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 然后用一个本子, 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 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 以警示自己, 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此外, 还应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上课用心听讲, 积极举手发言, 爱动脑思考, 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优良的学习习惯。
赞美爱情的随笔:爱情需要“洁癖” 篇2
洁癖,一种让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爱情是需要洁癖的,有了洁癖的爱情,婚姻才会干净、纯粹、新鲜且持久。洁癖,在爱情中,并不是贬义词,当然也算不上褒义。如果非要给它定义的话,充其量是个中性词或者稀有词汇,因为一部分人不会去注意它,更不会特意去了解它。
恋爱中,你找到了自己钟意的伴侣,同时你也洁癖了。因为在你的思想中,他或她从此后只属于你自己,跟别人毫无瓜葛。你不是独,更不是霸道,因为你洁癖。热恋的时候,你矫情、妩媚、伟岸、风趣,你跟异性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他或她就会吃醋而不高兴。你会利用一切机会解释、道歉甚至央求。你不是贱,更不是没出息,因为你洁癖。失恋以后,你痛苦、纠结、没着没落、放不下也忘不了。你会默默的注意着他或她,期待复合,期盼重新开始。你不是软弱,更不是优柔寡断,因为你洁癖。
恋爱时,洁癖是占有;热恋时,洁癖是包容;失恋时,洁癖是牵挂。试想,爱情里如果没有洁癖,多么样的乏味。
爱情不允许背叛,更不能容忍欺骗。他或她背叛了爱情,如果选择了接纳,那么你不是洁癖。他或她欺骗了爱情,如果选择了原谅,那么你也不是洁癖。背叛与欺骗,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不存在对错与好坏之说。不洁癖的爱情,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纯粹的爱情需要洁癖,有了洁癖的爱情,婚姻才会幸福美好。
婚内出轨、婚外恋情,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她和他睡了;他和她还有个孩子;她们没有感情;他们只是玩玩罢了,为了家庭我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事业我伪装成局外人;为了父母儿女我强颜欢笑。为什么会这样?我错在哪了?其实,你选择强压怒火的时候,却忘记了不仅仅爱情需要洁癖,婚姻同样需要。婚姻洁癖是融洽、合二为一、互敬互爱、没有太多惊喜但充满了亲情,试着用洁癖去经营婚姻。婚前洁癖可以预防多余的那只脚和一二后边的那个三儿。
爱情开始,你选择了洁癖,婚姻开始,你再次选择了洁癖。同时,你会品尝到甘甜、触碰到温暖、嗅闻到芳香。
我们渴望爱情,爱情需要洁癖。
文化习惯需要培养 篇3
纸质阅读关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习惯的养成。我的身份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母亲,面对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我不希望他们是只会看电脑、打游戏的一代人。社会转型时期对书的信任是一个民族性的传承,也是一个人理性的培养。因为书的阅读过程比上网要寂寞,它没有那么多人的观点左右你,不会使人瞬间盲从,它会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性。读书有着个人成长中一种寂寞的仪式感,比网络、微博要寂寞得多。因为书籍是逻辑阅读,它让我们从碎片化信息的即时消费中解脱出来,进入一种深邃的、可以触摸历史、尊敬别人灵魂的逻辑阅读。
今天的中国社会有着庞大的信息阵,人们在其中往往失去了对人的尊敬和信任。我们今天有多少不信,有多少怀疑,有多少抱怨,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没有解决吗?其实也关联于很多习惯的养成。一个真正能够深邃地在实体阅读和纸质文本阅读中去触摸别人灵魂的人,有的时候会油然而生内心深深的敬意。
为什么说纸质阅读关乎转型时期民族文化习惯的养成呢?整个20世纪我们完成了太多的价值颠覆,但没有完成价值建立。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封建体制的颠覆到传统思想体系的坍塌,20世纪80年代刚要建立新价值的时候,拜金主义就进来了,消费时代猝不及防全面来临。所以我们在多元的消费方式中好像进入了一个大游戏场,获得了一种物质文明的丰硕,但是人们内心的空白处、用一个世纪完成颠覆的这个民族文化灵魂的空白处,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体系。我们的未来交给年轻人,我真的希望他们热爱阅读。
文化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也需要载体。实体书店正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有默契的文化场所、一个读书人的圈子。这是一种养成,书店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卖书,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领,是一个人价值观判断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实体书店去引领纸质阅读。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2月28日,有删改)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栏目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婚姻不只需要爱情 篇4
鸿是某报的文艺记者,琼是某出版机构的编辑。兴许是鸿飘逸潇洒的风度,渊博的学识,令琼一见倾心,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鸿。没有白纱长裙,没有鲜花戒指,更没有冰箱彩电,一只皮箱两大橱书组成了鸿和琼的小小蜗居,任他们两个相爱的人在此遨游嬉戏,饱尝爱情的甘甜。
可是新婚的蜜意毕竟是短暂的,一只煤气罐,便把他们从伊甸园拉到人间。琼从小受父母宠爱,上大学前连块手绢都未洗过,更别说烧菜、做饭了。可现在琼按照中国的传统得买菜、做饭、洗衣服、搞卫生。刚开始几天还觉得做家务是一种乐趣,一种调剂,但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琼渐渐为消耗掉的时间心痛。尤其是她吭吭哧哧忙乎的时候,鸿却心安理得地看他的书,写他的东西,一句安抚的话也没有。琼的火窜得比炉子上的火还高。凭什么两人吃饭一人做事?鸿却说。
“男人的社会压力大。应主攻事业,一若为家务分心,事业不成功,对你有何益处?”“你的事业成功了,我呢?为什么只能保你而舍我?凭什么要我侍候你?难道女人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换取男人的成功?你口口声声说爱我,却这样剥削我的劳动力!”琼越说越气,回想在家做姑娘时父母对自己的宠爱,比照现在仆妇似的劳作,琼伤心极了,泪水盈满了眼眶。早知结婚如此,何必当初!为了避免爱情在无休止的争吵中消耗殆尽,鸿和琼成了有婚约关系的爱情合伙人,他们相约每周聚会一次,尝尝人间烟火,以慰相思之苦。
生活像大海,婚姻就像两个水手驾驶的一叶小舟,如果两个配合默契,同舟共济,无论遇到怎样的风波,怎样的暗礁都能化险为夷,安然到达彼岸;反之则会舟倾人覆,造成悲剧。对于还未形成默契的初婚者来说,合伙人关系可以说是一种过渡时期。因为男女双方每天都要面临工作上的压力,下班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实在没有气力再去应付那种需要全心全意“灌溉”的家庭生活,在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要再去迁就,容忍另一半。
爱情需要欣赏 篇5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对被人赏识的渴望。”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人那里寻找自身的价值,其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赏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漫漫人生长路,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别人的欣赏和鼓励有时候是一剂良药。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还能充分地激发人的潜能,去获取更大的成功。
因此,欣赏别人乃是对别人的尊重和鼓励。
其实,欣赏与被欣赏是互动的。一位西班牙学者说:“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总难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这其中也许有别人的原因,但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只能看到别人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听到别人成功就不自在,看到别人发达就不痛快;别人活得比他滋润,他心里膨胀的只是嫉妒,以至极力贬低甚至不惜造谣中伤,这其实很蠢,只能为正直善良的人所疏远。这种褊狭最终只能导致自己的性格产生缺陷,使自己陷于孤立和封闭。
人活着其实都不容易。有的人好运连连,别人有的他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但背后的多少艰辛操劳、难以言喻的苦衷,有几人知道?明星如月,有闪光的一面,也有暗淡的一面,程度不同而已。真正的智者必具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欣赏别人的收获,更欣赏别人苦斗的足迹。在承认别人灿烂的同时,变自卑为自信,变不满为努力,变孤傲为谦逊,变憋屈为振奋,变失意为动力,变简单为练达……尽管最終脚下没有猩红地毯,头上没有耀眼光环,但至少活得自信而不委琐。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看事,会给自己的生活多添一分乐趣,可以尽可能地忘记种种不快,活得轻松。
也许还该进一步说,仅仅善于欣赏别人并不够,还要善于接受他人的缺憾和不足。有人追求品位,有人安于低俗,有人深沉多思,有人头脑简单,有人学养深厚,有人浅薄无知,芸芸众生,不可能千人一面,谁也没有权力为了肯定自己的价值而蔑视别人的存在。何况我们常见的许多开口闭口不离文化的名流们所谓的“品位”、“深沉”、“学养”,其实是掩饰其庸俗和不学无术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