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如何有效合作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并提出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构建农产品贸易利益平衡机制和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等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使双方经济合作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投资风险保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投资风险保险论文 篇1:
基于VaR模型的保险资金投资风险度量与优化
摘要:保险投资收益是我国保险业提高偿付能力、增加经营利润的重要支柱。随着险资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一方面有利于整个保险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了资金运用的市场风险。本文以484个交易日的上证指数、上证国债指数、上证基金指数和一年期SHIBOR为样本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进行了实证度量,结果显示: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风险来源;银行存款带来的投资风险正逐渐加大;国债依然是投资组合中风险最小的资产。对此,必须进一步优化保险投资结构,从而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收益的有效匹配。
关键词:VaR模型 保险资金 风险度量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业的投资功能日渐突出,已成为与承保业务并重的一项重要业务,法律法规中关于险资运用渠道和比例限制的各种约束也逐渐放开。根据2009年新《保险法》第壹佰零六条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1.银行存款;2.买卖证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3.投资不动产;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可见,国家对险资运用予以积极鼓励和政策支持。对保险公司来说,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也日渐成为其提高偿付能力、增加经营利润的重要支柱。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资本市场,资金运用的经营手段与管理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这就对保险公司与监管机构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利用险资投资取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处理好相伴而来的巨大风险,险资运用能否稳健发展,已成为保险公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险资运用余额不断增加,保险行业总体上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11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339.25亿元。保险业总资产6.013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为5.547万亿元。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1826亿元,平均收益率为3.57%。可见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收益率有待提高。
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新保险法》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据统计,截止2011年12月末,全行业持有银行存款1.77万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31.97%;全行业持有各类债券2.61万亿元,47.09%;全行业持有股票3801.87亿元,占比6.85%;持有证券投资基金2915.85亿元,占比5.26%。由此可见,我国保险资金对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投资占绝对比例,对股票和基金的比例较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二、保险投资风险测度——基于VaR模型
(一)VaR方法简述
1994年,JP.Morgan提出了VaR的概念,指的是在一定的置信度和一定时间内,由于市场波动而导致整个资产组合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最大价值损失。常用的计算VaR的方法主要是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这三种。本文主要对方差-协方差法进行简要介绍。
对于方差-协方差法,单位资产的VaR值用公式可以表述为:
■ (1)
其中,■为组合的标准差,t为持有期,X为各种投资比例向量,XT是X的转秩向量,C是各投资的方差-协方差矩阵。
VaR有效地度量了整个资产组合的市场风险。但是,保险公司还必须了解整个资产组合风险的构成及组合中每一种资产的边际风险。成分VaR是指该资产的在险价值在整个投资组合在险价值中所占的比例,用CVaR表示,计算方法见公式:
■ (2)
(二)样本数据选取与正态性检验
由2012年中国保险年鉴可得,截至2011年12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5.547万亿元,其中全行业持有银行存款占资金运用余额的31.97%;持有各类债券占比47.09%;所持股票占比6.85%;持有证券投资基金占比5.26%,合计占比91.17%。因此,对银行存款、债券、基金和股票这四者的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认为能够代表整个保险资金投资的情况。本文选取2010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的上证指数、上证基金指数、上证国债指数和一年期SHIBOR来分别反映股票、基金、债券和银行存款的投资收益情况,数据分析采用Eviews 5.0和Excel软件。
首先运用Eviews软件计算出上证国债指数、上证基金指数、SHIBOR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序列的描述性统计指标,结果见表1。
表1:样本收益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上证指数和上证基金指数的收益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而上证国债指数和SHIBOR的收益率出现了右偏,峰值过高。样本并不符合严格的正态分布,此方法下计算出的VaR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高估或低估。
(三)实证分析
由公式(1)知,要求得组合的VaR值,只需知道险资投资各个对象的比例、各投资资产的协方差矩阵、持有期。就保险投资而言,股票、基金、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比例向量为(6.85%、5.26%、47.09%、31.97%),持有期是一天,保险资金运用总额为5.547万亿元,再利用Eviews软件,易得收益率协方差矩阵为:
■
将所得结果代入公式(1),可得在99%的置信水平下,保险投资组合的VaR值是271.63亿元;再根据公式(2),可得各种资产的成分VaR值:股票、银行存款、基金、债券四者分别是87.62亿元、120.93亿元、61.57亿元、1.51亿元。图1形象地描述了四类投资对象占总投资的比重以及各自成分VaR占总体投资组合VaR的比重。
■
图1:保险资金投资比例与风险比例对比图
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首先,银行存款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向,投资比例占到整个资金运用的31.97%,但不可忽视的是其风险却占到总体资产在险价值的44.52%,这说明银行存款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利率的波动。从图2即可看出,在样本期内,一年期SHIBOR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其次,实证结果显示国债投资依然是整个投资组合中风险最低的资产,尽管资金运用比例接近50%(47.09%),但是风险仅占总体风险的0.56%,收益最为安全稳定,完全符合《保险法》壹佰零六条中“稳健”和“安全性”的原则,这也是众多保险公司纷纷将债券作为主要投资品种的原因。再次,基金投资占总投资总额的5.26%,但是风险占整个资金运用风险的22.67%,投资风险明显偏高。最后,股票投资是整个保险资金运用中风险最大的资产,投资比例仅仅为总资产的6.85%,而风险却占到整个资金运用风险的32.26%,由此可见,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风险管理是整个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实际资金运用的实践中,对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投资比重也是较低的。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仅占到险资运用总额的6.85%和5.26%,但此二者带来的风险却高达组合VaR值的一半。因此,要控制保险投资的整体风险,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是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进一步规范的情况下,投资股市和基金应循序渐进,维持审慎态度,不宜贸然扩大投资比例。另一方面,目前银行存款依然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向。银行存款安全性相对较高,收益也比较稳定,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寿险行业多年累积形成的严重的利差损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利差损问题必然会大大削弱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保险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我国投资银行存款的比例也偏高,因此我国仍需进一步下调险资投资银行存款的比重。最后由上文可知,我国保险资金目前对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这四者的投资
■
图2:2010.6.1-2012.5.31一年期SHIBOR波动图
比重高达91.17%,其中债券和银行存款的比重即达到79.06%,其他投资渠道比重之和仅为8.83%。不言自明,投资品质过于单一,不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相比较来说,保险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方式除以上四种,还包括动产、不动产、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等,渠道非常广泛。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债券和银行存款占比过高的局面,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从而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
参考文献:
[1]John C. Hull.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ititutions (2nd Edition)[D].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李万有: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现状及最优投资组合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6。
[3]夏媛媛: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基于VaR的一种分析[D],山东大学,2011.5。
[4]叶永刚,彭红枫: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度量与管理[J],保险研究,2005年第4期
[5]曾素芬:基于VaR模型的保险投资风险度量与绩效评价[J],江西财经大学财报,2009年第5期
[6]张展:VaR方法及其在我国保险投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11
作者:徐骁容
投资风险保险论文 篇2:
探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如何有效合作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并提出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构建农产品贸易利益平衡机制和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等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使双方经济合作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国 东盟 区域经济 合作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全面启动,这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它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拥有19亿消费者、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这个巨大市场,将给中国和东盟的未来发展创造无穷的商机。
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
1.1 货物贸易关税大幅降低甚至减免 自古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上相近,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一直比较紧密,双方在人员和贸易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也十分频繁。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给双方交流合作更是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至0.1%,东盟6个旧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达到90%的产品实现零关税的目标。
1.2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能保持较强的流动性 东盟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中国相近,产业结构相似,本国经济都具有出口导向、制造业主导、廉价劳动力成本这三大特性,故其主要的贸易伙伴都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按照引力公式(Gravity Equation),两国之间的贸易是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那么与中国结盟可以帮助开拓东盟各国商品的出口市场,由于东盟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距较近,故理论上双方的贸易就能保持较强的流动。此外,东盟与中国地缘上的临近性、文化上的同宗性将大大减少贸易和交流的风险。
1.3 中国与东盟之间互补性贸易极大的丰富双边国内市场 东南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四国的锡储量占世界锡储量的一半左右,印尼、文莱和马来西亚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此外,东盟国家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次,钨、铬、重晶石、萤石、铜、锰、宝石等各类矿产品也盛产于东南亚地区。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以有效解决中国生产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而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自新世纪初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东盟钢材的主要供应商。
东南亚是世界大米的主要生产区,泰国、缅甸、越南被称为世界三大米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5%左右。热带水果、热带花卉、咖啡、麻、椰子、木薯、烟草、甘蔗等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许多资源如:天然橡胶、棕榈油、木材、食糖、大米、绿豆、可可、香料等需要从东盟国家进口。而东盟国家则需要中国的棉花、蔬菜、茶叶、煤、石油、金属矿砂、非金属矿砂、肉类等。
2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面临的不利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必然,我国与东盟打造区域自由贸易区,为促成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贸易区内也存在以下这些障碍问题。
2.1 “中国威胁论”的不和谐因素 历史上,中国是东亚朝贡的中心,随着中国的崛起,东南亚各国对中国和平崛起常常抱有各种疑虑和戒心。菲律宾学者爱玲这样写道:“东南亚担心,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可能会刺激中国领导人试图支配周边的邻国。极端民族主义可能会促使中国决心成为亚太的军事强国。”让美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威胁论”成为现实,损害它们的利益。
由于东盟大多数国家都是与中国毗邻的小国,就目前对一些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现在对它们的最大威胁可能来自经济竞争方面,中国的产品不仅会挤走日本和韩国的产品,而且会挤走东南亚国家的产品。它不会是彻底的控制,但完全有可能损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
2.2 敏感的农产品贸易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也不高,在某些地区甚至还不如东盟,所以CAFTA对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将从中获益,但是对南方水果蔬菜受到冲击很大,如中泰关于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零关税贸易,就使中国南方的水果种植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双方的比较优势。中国虽然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是东盟10国作为一个整体,其出口规模却大大超过了中国,其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东盟3个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东盟10国农产品出口总量中占有近80%的份额,在整个亚洲农产品出口中仅次于中国。未来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争端可能会出现增多的趋势。
2.3 中国与东盟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盟成员国大多数也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要想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鼓励利用外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要素禀赋相似,同时都采取鼓励出口、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发展经济,所以中国和东盟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竞争会比较激烈。据统计,到200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900.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中国在东盟累计投资50亿美元;东盟在华累计投资550亿美元。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很强,这样的一个不平衡发展势必会引起东盟国家心存疑虑,会阻碍双方健康合作,只有平衡发展才能推动CAFTA区域内的和谐发展。
3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分析
3.1 加强对话与联系,促进政治互信 政治上的相互信任是双方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只有在和睦相处的区域内环境,政策合作才有可能迈出第一步 在中国威胁论问题上,针对东盟各国对中国存在的不信任,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加强对话与联系,通过签订友好条约消除东盟的疑虑。为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铺平了道路。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于1997年确定了睦邻友好关系的方针,并成立了中国东盟联合委员会,建立高官磋商机制。中国还将广泛地参与东盟的各种协商和机制化的进程。只有这样,在不断扩展成员国经济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政治对话,才能增进相互问的了解和信任。
3.2 构建农产品贸易利益平衡机制 中国与东盟双方均将部分农产品视为敏感产品,而且在协议中加以规定,鉴于农产品问题的复杂性,中国可以在执行双方区域协议的前提下,做出适当的让步,通过农业技术和种业培育之间的实质性合作来平衡农产品贸易利益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可以成立农业发展基金,目的是促进中国和东盟的农产品更多的出口到国际市场中,提升双方的国际竞争力,避免在区域内相互竞争,影响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局。
3.3 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 中国应该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到东盟去投资。中国的著名公司比如海尔、TCL,已经通过在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建厂而在东南亚有了立足点。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中国、东盟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竞争。
首先,中国政府应向国内企业提供东盟市场供求信息,向企业介绍东盟的投资环境和合作项目、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财政优惠政策;安排部分资金来协助有拓展愿望的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甚至投资建厂,并为其提供融资上的支持。其次,政府也应加强研究东盟各国的经营环境,确保企业在东盟市场投资的安全,保障在东盟发展的中国企业的利益,增强企业投资东盟的信心;再次,加强中国商会的作用,与东盟各国商会建立广泛、密切、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举办促进经贸合作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为企业提供商务信息和中介服务;充分利用华侨华人资源,为企业在当地投资扩展融资渠道、提供投资信息,使企业更好更快投资当地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最后,健全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环境,尽快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和国际化战略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和贸易政策,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投资风险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韩冬,刘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J].工会博览:下旬.2010(1).
[2]陈悦.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3]冯伟杰,魏磊.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0(2).
[4]陈清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5]李建伟.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2).
作者简介:黄莹莹(1981一),女,广西南丹人,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作者:黄莹莹 封永梅
投资风险保险论文 篇3:
论构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保障制度
摘 要:在我国海外直接活动的迅猛发展中,面临诸如国有化险、战乱险、汇兑险、商业险等投资风险。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海外投资风险,进而保护和促进我国的资本输出,需要从我国涉外投资的法律制度建设、保险制度建设、宏观管理、跨国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健全海外投资的保障制度。
关键词:海外投资;风险防范;保障制度
文献标识码:A
作者:贾长来
相关文章:
保险投资政策研究管理论文02-03
保险资金投资意义分析论文02-03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提纲02-03
抵御人力投资风险提升竞争论文02-03
风险管理的保险投资论文02-03
保险基金投资论文提纲02-03
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论文02-03
海外投资保险问题分析论文02-03
三桂煤矿瓦斯治理方案02-03
创业投资保险制度论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