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传统文化(精选6篇)
篇1:天津的传统文化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
一、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语”的民谚,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往往能体现出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方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常常互伴共生,它们可以呈现出一个地区的独特形象,从而使该地区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魅力。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就是天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天津话妙趣横生,天津相声精彩纷呈,它们共同折射着天津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天津社会生活的民俗风情、天津人的精神风貌、天津人的性格特征、天津人的语言风格等, 都可以借助相声及其语言得到全景式的宏观展示。
二、天津方言概况
天津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支,与以北京话为基础语音的普通话差异并不大,很多词汇、语法有共同之处,最大的差别在语音方面。
1.调值上:天津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特征上主要是调值不同,虽都有四个声调,但天津方言调值比普通话要低,尤其是阴平这一声调,普通话的阴平呈高平调,是四声中的最高声调,而天津话的阴平呈低而降的调值,音程短促。
例如:“书包(shu)”一词中的“书”在普通话中读作阴平,但出现在天津方言中出现调值的改变,读音近似“熟”,但实际发音比阳平略低。
2.齿音字现象:天津话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齿音字明显,尤其表现在“zh”“ch”“sh”,到了天津方言就变成“z”“c”“s”,例如“吃饭” 的“吃”(chi),天津人常却读为ci;“招考”的“招”(zhao),天津话却读为zao;“生产”(shengchan),天津话却读为sengcan;“上车”(shangche),天津人读为sangce。
3.鼻化现象:天津话鼻化音重,有很多字有鼻化现象,且鼻化在前,就是在字的前面加“n”,比如“安静”一词中的“安”读成nan ,“金额”一词中的“额”读成ne,“熬夜”一词中的“熬”读成nao,把“可爱”的“爱”读成nai,把“棉袄”的“袄”读成nao,把“海鸥”的“鸥”读成nou,把“呕吐”的“呕”读成nou,把“挨冻”的“挨”读成nai。这都是鼻化现象。
4.零声母现象:天津话有零声母现象,普通话带有r 声母的音节,在天津话里一般读成零声母,把辅音r 换成y,例如“人”(ren)读成“yen”、“热”(re)读成ye、“肉”(rou)读成you、“润”(run)读成yun,,“用”(yong)读成rong,“让”(rang)读为yang。
5.异读现象:天津话中还有很多异读现象,所谓异读,就是指一个字具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也是天津方言的一个特色,例如:“就(jiu)是(shi)”读成“揍(zou)四(si)”,“洗衣服”的“洗(xi)”读成“筹(chou)”,“棉花(mian hua)”读成“苗活(miao huo)”,“勤俭(qin jian)”读成“勤近(qin jin)”,“这个(zhe ge)”读成“介个(jie ge)”,“后响(hou shang)”读成“后洒(hou sa)”,“比划”(bi hua)读成“比乎”(bi hu)等。
三、天津话在天津相声中的作用
首先,可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说到天津的相声,不得不提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他的相声着力描摹小人物的市井生活,其中多用天津方言来表达,是人们了解天津文化的一扇窗,在相声界独树一帜,其特点诙谐幽默、带有讽刺意味,又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例如马先生的相声《对对子》中,有一个词叫“膀大力”,他相声中夸耀本人的书法好时,说:“咱说膀大力的啊……”,意思就是“咱说实在的啊”,运用天津方言中独有的词语来展现相声艺术,一下就会拉近与天津听众的距离,当然我们说文化与方言具有局限性,只有一个地区或了解一个地域文化的人们才能懂,但同时文化与方言没有边界,所谓没有边界,就是任何来到此地域的人都可以入乡随俗。马三立的很多相声段子都具有天津的地域特色,天津话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哏儿”,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而天津被称为“哏都”。“哏”读成“gen”,声调为阳平,意思可以解释为好玩儿的、有趣的、幽默的等。天津话的轻声变调与其他方言不一样,在相声的运用能让观众产生语音听觉上的新鲜感。当大家听到马三立先生使用家乡话――天津话进行演绎时,尤其是把天津话与普通话穿插在相声段子中进行模仿时,会让听众备感亲切,这样缩短了同观众的.心理距离。而且这种搞笑的演绎方式很容易被观众记住并模仿。
第二,方言可以突出相声的讽刺意味。相声虽诙谐幽默,但多以讽刺性出名,在讽刺、揭露、取笑某些人物的时候时常出现天津话,这种小段的方言出现可以立刻突出故事中人物的个性特征,与其他角色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听众的注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惹惹”,是典型的天津方言词,天津相声中常有出现,它的意思就是不办正事,乱起哄,瞎胡闹。著名相声家高英培在作品《钓鱼》中,就反复说“掺乎掺乎”“惹惹,惹惹”,说的就是地道的天津话。普通话“惹”读去声(四声),而天津话读阳平(二声)。天津作家写本地界的小说时也喜欢用“惹惹”这个词儿,如冯骥才《阴阳八卦》:“找他干嘛,瞎惹惹,乱掺和,再来个不干正事的,是添忙还是添乱?”“惹惹”这个词能突出人物不务正业的形象,因此常被用在相声中作为讽刺词语出现。
第三,利用语码转换[1]表达感情,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天津话与普通话整体差别较小,只是语音和部分词汇不同,因此全国观众基本都能听懂,这就为语码转换的进行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教授曾经提出过一个“语言感情”的概念,他说:“一个民族、部落、地区、方言区,一方面,‘在不流行他的父母语的社会环境中,强烈地感到要用他的父母语彼此交际’;另一方面,‘虽则掌握了另外一个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在一般情况下,他总认为只有使用他的父母语对话,最能表达感情’。相声中的天津话作为语码转换项也有一部分感情因素在其中,只有天津的相声演员才会有这种特殊的感情,语码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听众是否能接受,语码转换在语用功能方面上可以起到加重话语分量的作用,因此运用方言来表达感情也是天津话在相声中得以运用的一个作用。
四、结语
文化与方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相声是“生”于北京,“长”于天津。用侯宝林的话说:“北京是出处,天津是聚处。”马三立的说法:“北京是发源地,天津是发祥地。”到底是天津话滋养了相声艺术,还是相声艺术文化扩大了天津话的影响。重视方言,保护方言,才能发扬传承文化。
篇2:天津的传统文化
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天津地区繁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
天津人生礼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虽为工商大都会,但思想仍有较浓厚的封建小农经济意识,崇尚封建孝道和伦理,追求多子多福,家大业大,子孙满堂,以养育五男二女为理想生育模式。无论娶媳聘女皆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奢靡至极在所不惜。丧葬之礼更为奢华,缛节俗例儿比比皆是,推崇大出殡,重棺椁,重寿衣,事死如事生。
津人为公好义,码头习气、行武之遗风尚存,民众多聚义互助,热心公益,不仅有水会、杠子房、小大院等社会公益职能组织,还因其商贸发达,成立了许多相对具有约束力的民间职业社团组织及客商寓居津门所建的会馆、乡祠。普通居民喜出入相招,守望相助的邻里之情,但攀比之风颇重,好散财“买脸”。
长期漂泊无定的生活,培育了津民喜团聚、好热闹,钟情年节时令的庆贺活动。尤其对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倾注了大量心血,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火爆、喜庆,尽力渲染和营造年节气氛,并形成诸如“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的春节期间特定的传统食俗惯例。
天津民间信仰广泛庞杂,清中叶以前,共有各类庙宇500余座,儒、释、道及民间或地方崇拜诸神无所不有,庙宇之多,全国罕见。自然物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民间杂神崇拜以及跳大神、算命、看风水等活动极为盛行,特别是对神灵的信仰目的性极强,多只祈求保佑现世生人,功利色彩较重。在诸多民间信仰中尤以对海神天后崇拜顶礼至极,并将其与天津本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护佑三津的福主和城市保护神。津门历史也多与天后文化紧密相连,不仅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历史佳话,而且对天津经济、文化、风俗习尚等诸多方面均产生重大的影响。
天津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受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及世俗欣赏需求影响,地域特色浓郁。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面塑、木雕、石雕、根雕、杨柳青年画、塘沽版画、剪纸、彩灯、地毯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被称为民间艺术之绝品,名扬海内外。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她创始于明末,鼎盛于清朝,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维系津沽民族情感的纽带。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
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时调、大鼓、快板等大众化戏剧和曲艺在津十分兴盛,这些戏曲虽大都起源于他乡农村或城市社会下层,但最终有的在天津形成正式的艺术流派,有的在天津成熟或“走红”,从而使天津成为中国主要戏曲艺术产生的摇篮。特别是名角儿的演唱,不在天津唱红叫响就难以走向全国,过“天津关”是演员能否成名的标准,因而天津也是培养戏曲名家的摇篮。戏曲的繁荣也使茶园、戏园业大兴,成为旧时民众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篇3:天津石家大院的传统图案艺术探究
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 是我国吉祥文化在建筑中集中体现的范例。大院的建筑风格与吉祥福语, 充分体现了民间祈福盼祥的美好愿望, 它完美的把吉祥文化与民间建筑结合在一起。身处其中必会感悟到自己被中国文化的吉祥与祝福所包围, 从而感受到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之博大精深。借用吉祥福文化, 设计具有天津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能对弘扬、宣传天津文化, 促进天津旅游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石家大院中传统图形的特征和价值
石家大院坐落于天津杨柳青南运河的河畔上, 建于清光绪三年, 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氏的一所住宅。主人石元氏生于道光二十七年, 他继承了父业, 有致力于经营, 至道光二十六年, 他的财势超越了同族的各门。其后政治势力又不断扩大, 成为名扬华北的显赫人物。
石氏宅院共有房屋200多间, 占地6080平米, 最初是请的北京师傅过来, 建成了几座主体建筑, 以后又长期雇佣瓦、木、石匠, 不断增扩, 规模浩大, 建筑精美, 石家大院的院内小品, 大多这些放在了不起眼的地方, 一般游客也许都注意不到, 更不用说其他的吉祥图案有多么的琳琅满目了。总体来说, 石家大院中的各种造型的造型特征分为两种即实用性和象征性的特征。
当人们考察这些与民间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品时, 不难发现民间的艺术品中的各种造型凸显的实用性价值的特征, 在石家大院的装饰和建筑体系中, 所体现的各种形式体系孕育于当时的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形式中。各种精美造型的产生发展定要收到当时的材料、工艺、实用功能的制约, 于是在理性的审美观念中, 作品的实用价值也就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石家大院中的剪纸体系中也融合了造型的实用性特征, 为了适合窗户的透光, 则强调了剪纸的镂空意识, 从而形成了虚实相生, 阴阳错落的审美效果;还有在石家大院中的各种石雕、木雕中也融合了造型的实用性特征, 其造型比较严谨, 风格也比较繁复, 但是不乏整体的规划又不失其秀美, 手感细腻。在石家大院中所体现的美术艺术品中的许多的样式都被打上实用功能的烙印, 即便是以观赏为目的的民间美术品也体现出这一特征, 如木板年画、戏曲布挂画和各种神像等, 也要考虑到它与实用造型为设计匠心。如用于室外的建筑的石雕石柱, 作为墙脊柱, 总是需要坚实稳重, 雕琢粗犷大气, 经得起风吹雨打;而室内的木雕家具, 则要求镂刻工细, 其表现戏曲故事和吉祥图案的内容让人仔细观赏而百看不腻。
在石家大院的中正对大门的是一块空空的照壁, 四角嵌着狮子滚绣球的砖雕。照壁下面的一排砖雕是依次排开的五只蝙蝠, 每只口中叼着一种不同的水果:柿子、桔子、石榴、佛手和梨子, 根据它们的谐音, 讨个口彩而已。整个院落是左右基本对称的, 由中间的三重莲花门甬道将其东西隔开, 其中门楼分成三阶, 寓意连升三级。尤其是杨柳青年画在石家大院中谐音的艺术手法也有体现, 在画中的题材上, 例如富贵长春图、过年年画、麒麟送子图都有所体现, 在如今的正门, 门口有道影壁, 放着一颗雕刻细腻的硕大的一颗白菜, “玉石”本身也是一种吉祥的镇宅之物;白菜——百财, 这正是借谐音以寓意财运亨通, 财源广进, 清清白白。
中国吉祥图案简约概括、生动、醒目的造型及色彩, 多样统一的结构、自然朴实的材质构成了鲜明的形象性, 极富形式表象的视觉感染力, 如石家大院的垂花门巧妙地雕刻了荷花表现了三个不同的花期, 即“含苞待放”、“花蕊吐絮”和“籽满蓬莲”。他们都是主人美好愿望的写照。分别代表了“四季平安”、“长寿绵延”以及“子孙满堂”。再如石家大院的第二座垂花门“花蕊吐絮”门楼上方格木中是木雕仙鹤九只, 取名“团鹤献寿”。据说一只仙鹤代表12年, 寓意走过此门会增寿108岁, 寓意健康长寿, 还有家财万贯, 如何取传统图形之“形”, 结合现代材料, 并与浓郁的民族特色相协调, 把传统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 设计出既有时代特色又体现民族个性的设计来, 这是现代的开发应用研究中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对天津杨柳青中的传统图案的研究, 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形式和深厚内涵文化思想, 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对于传统的继承, 应该注重表现整体造型的气势, 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无巨细的全盘描绘, 将传统图案应用到艺术设计中, 应当注重“写实”、“传神”, 如果形式美和形象美来自于对图形本身产生的审美感受, 那么意味美则是通过引起美好的联想、唤起精神层面的情感共鸣。
二、石家大院中传统图形蕴含的文化意蕴
石家大院内的砖雕、木雕、石雕数目众多, 题材丰富, 遍布了整个院落的各个角落、空间。石家大院中的主要装饰艺术形式是雕塑艺术, 各种形式通过众多的造型形象、丰富的装饰语言体现出当时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民俗民风, 同时也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门楼上、影壁上和樨头上, 都展现镌工精悍的雕工装饰。如石家大院中的曲云状的大门门头, 整幅砖雕的构图和工艺造型都非常精细优美, 无论是层次还是形象上都非常生动并且富有浓重的吉祥寓意。在门窗、屋檐、椽梁上也包含了很多精美的雕饰, 如“平升三级”、“团鹤献寿”等表现人们对福禄寿喜的向往和美好愿望和情感。在石雕上的工艺堪称美轮美奂, 做工相对更加精细, 更加讲究。在石家大院的房檐上还有很多传达人们美好情感和愿望的小品, 如“五福献寿”、“鹤衔仙草”、“事事如意”等丰富寓意的图案, 最令人震惊的是就连石家大院的排水地沟都是运用了造型严谨饱满的石浮雕, 例如“福在眼前”、“福寿三多”。
总结起来, 石府还有很多的传统图案, 这些图案表达得淋漓尽致, 精益求精, 至今无人能及, 这里面很多的吉祥寓意也是现在人所追寻的样式, 用“型”表达人们的“意”, 也是我国传统民居所追寻的样式, 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珍惜的。
三、中国传统图形设计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篇4:天津的西餐文化
天津是我国引进西餐文化较早的城市之一。天津开埠,中外互市,华洋错处,轮艘贸迁,各省宦商及四方人士来游者接踵而至,造成了天津餐饮业长足的发展,具有各地特色的饮食从南到北,甚至飘洋过海的洋餐都来到天津落户。
20世纪初期,八国租界并立,政局的紊乱,资本的集聚,使得天津租界成为前清皇室遗老以及民初下台的军政显贵们蛰居之所,他们消费光阴的方式之一即是品茗赴宴。据首任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学部尚书荣庆的居津日记介绍,他经常去的餐馆就有20余家,而且偶尔去番菜馆吃西餐。
20世纪初,德国人起士林(据说曾任德皇威廉二世的宫廷面点师)与巴德在法租界大法国路开设了起士林西餐馆,以经营西餐菜肴和西点制作精良而闻名。天津起士林餐厅经营西餐西点。不仅在天津而且在全国也是较早的一家。上世纪30年代,起士林进入鼎盛时期,其最闻名遐迩的菜是红菜汤。
俄式餐厅,面包和汤是一起送上来的。头道汤上来之后,服务员(小博依)托着面包盘穿行在客人中间,客人需要面包时,只要一招手,服务员就过来由客人自取面包。喝汤的时候,要把面包撕在汤里,有点像西安的羊肉泡馍。人们用木勺子喝汤吃面包。这只不过是“垫垫”,头道汤过去,大菜上来,就开始刀叉并举,大口吃肉了。
就西餐而论,俄式大菜很受世界各国推崇。红菜汤乃是俄式大菜中颇有名气的汤菜,系出自沙皇时代宫廷。此菜色泽粉红悦目,奶白飘香,油脂大,味浓,既美味,又增加人体热量。味感入口酸甜,略带咸味,令人百吃不厌。红菜汤之所以流传至起士林,是因为解放前天津有一俄国人开的西餐馆,叫维格多利,有俄国厨师擅长制作此汤,后并入起士林。后来,起士林厨师经过实践、探索,在制作西式汤菜方面技艺更加高超。目前,起士林经营着俄、德、英、法、意五国风味的西式大菜。是蜚声中外的西餐馆。
1926年11月27日,原法租界的“快活林”改名为“福禄林”,经营中西大菜,精美茶点,与起士林形成“二林竞争之势”。后改永安饭店,专营西式宴会。
1927年5月28日,大华饭店开张。其西名为Cate Riche,是巴黎最讲究的饭店名称。饭店原址在原法租界德泰洋行楼上(后为顾维钧居所),设有西式餐厅,精致雅座,房顶有屋顶花园。名厨佳肴,颇具规模。
除上述西餐馆外,著名的还有国民饭店、惠中饭店、太平洋饭店、华园大菜馆、紫竹林宴厅、德义楼饭店、安东饭店、熙来饭店等西餐馆。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西餐文化在天津得到长足的发展。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经营西餐的餐馆、咖啡馆成规模者有百余家,有影响者如起士林大饭店、成桂餐厅等。还有利顺德西餐厅等宾馆西餐厅百余家。此外。还有日餐、韩餐等百余家。西式快餐店更是数不胜数。现在,广义上的西餐厅已成为天津饮食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常有人问我,究竟是吃中餐好,还是吃西餐好?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就像是拿杜甫去比李白一样。不过,笔者要强调两个重点:一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是“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一个民族饮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应该说中餐西餐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之处。就科学食序而言,西餐的头一道汤就很科学,既可开胃又不会造成饱食过度。而中餐的宴前茶缘起于唐宋,大家都这样喝,也讲不出道理来,就逐渐形成了习惯。其实,餐前茶很没道理,至少会冲淡胃液,不利于消化。
篇5:天津的传统文化
企业愿景:“主业突出、结构优良、管理科学、文化先进、环境友好、企业和谐,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
主业突出:做大做强炼油和乙烯产业,向精细化工行业延伸,形成较强综合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成为中国石化核心骨干企业、国内一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特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
结构优良:组织结构高效,资产结构合理,装置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良;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比例科学、人员精干、素质优良。
管理科学:规章制度规范统一,决策控制、执行坚强有力;各项专业管理精细严格,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规范;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机制合理有效,形成完善、高速、安全、可靠的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做到生产、管理、办公信息资源畅通和共享。
文化先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且被广大干部职工认同和遵守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职工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强烈,对内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外塑造完美的企业形象,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环境友好:消耗低、污染少、效率高,资源优化节约利用,主要能耗指标及节能环保水平排在中石化企业前列,实现企业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社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极大提高,公众形象良好,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企业和谐:企业和谐发展,人与人、企业与人、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和谐,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安康,内和外顺,达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目标。
企业使命:“好企业、好员工、好产品”
履行好国企“三大责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用最好的产品回报社会、服务客户。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员工。员工忠诚企业、爱岗敬业,以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的全面进步。
企业核心价值观:“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为社会做贡献”
员工伴随企业成长,企业依靠职工发展,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实现企业效益最好、员工价值最大。造福人民,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员工、企业、社会共同依存、共同成长、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企业精神:“和谐、严细、创新、发展”
和谐:就是以人为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公平公正、内和外顺、充满活力、生态良好
严细:就是纪律严明、管理精细、严谨规范、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勇于竞争、追求卓越
篇6:天津中华医圣文化苑
庙宇主要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后殿及钟楼和鼓楼等几个部分组成,
资料
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堪称天津独具规模和特色的古建筑群。庙内主要展出中国自古以来的.圣祖、先贤和佛教圣像以及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医药圣贤。
相关文章:
天津中华医圣文化苑02-11
节选8,职场心得,体会和感悟02-11
大学实践队暑假实践活动总结02-11
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条例02-11
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02-11
天津文化习俗礼仪02-11
天津市社会保险范文02-11
于自信的经典名言02-11
2020天津高校寒假放假时间安排_天津高校寒假放假时间安排表02-11
循环经济在天津的实践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