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也在日益提高。近些年来,我国的采矿事业大力发展,人们在关注矿物开采速度和规模的同时,矿山采矿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矿山开采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采矿的质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论文 篇1:
黄金矿山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的途径
摘要:主要阐述了黄金矿山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分析其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损失率贫化率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原因途径
1 概述
我国岩金地下矿山在采矿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矿体储量没有明确,可有效开采利用的资源不足,对周边矿体的进一步探矿和对资源的扩张工作滞后;二是采矿损失率大,矿石回采率低;三是采矿贫化率高,入选品位低,选矿成本高;四是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可供规划的黄金矿山资源的逐渐减少,国际黄金价格的下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率指标,降低吨矿成本是当前岩金矿山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 矿石损失、贫化原因分析
岩金矿山矿石的损失和贫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服务周期和经济效益,更是一个矿山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矿山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这两个最基本指标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两个指标主要取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2.1 客观因素
黄金矿山矿体的赋存形态普遍为复杂多变,呈透镜状、脉状等,而且矿化分布不均,矿体连续性差,厚度不均匀,倾角变化较大,矿岩边界不明确,大部分矿体的矿岩边界靠刻槽取样后化验确定。矿体在走向、倾向分支复合状出现频繁,断层较多。上盘围岩稳固性较差。这样的矿床赋存条件给采矿带来很多困难,也对矿石开采损失和贫化指标的增加均有很大的影响。
2.2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矿山采用的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回采工艺、设备等的综合因素。一个企业的好坏除了客观因素这个硬件以外,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如何,主观因素好则企业稳定发展,反之则亏损以至倒闭。
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开拓方案选择不合理
开拓方案选择不合理,造成提升、运输等主要系统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需要,也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
2.2.2 采矿方法选择不当
采矿方法选择不当,不但工作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安全事故发生率高。
2.2.3 采矿技术参数选择不正确
如果采矿技术参数选择不好,造成采矿大块率增加,二次爆破成本加大;也造成采场超挖或欠挖,使一次贫化、损失率增大,而且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资源造成浪费。
2.2.4 回采工艺不完善
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底部结构选择不当,顶底柱预留不正确,造成该采的矿采不下来,该出的矿出不出来,使得一部分不应该损失的矿石永远损失。
2.2.5 设备配置达不到生产技术要求
空压机能力不够,凿岩机型号不合理,提升系统、提升设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3 降低损失、贫化的措施
随着日前黄金价格的下跌,黄金企业效益也出现下滑,矿山在如何控制损失、贫化指标方面想尽各种办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现对矿山降低損失率、贫化率方面采取的措施归纳如下,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3.1.1 采矿方法选择一定要合理
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说明,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降低采矿损失、贫化率的关键因素。如:笔者所在矿自采矿以来,矿床的开采一直采用有底柱浅孔留矿采矿法。矿床受破碎带影响,地质构造复杂,矿体上盘围岩不稳固,在回采过程中常出现上盘围岩片落、顶板塌方,造成矿石严重贫化、采场无法正常回采结束,资源损失严重;部分矿带由于矿体较薄采用浅孔留矿法放矿很困难,而且,经常出现卡死现象,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2001年,企业对矿体的回采推行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回采过程中,在采场根据矿体、围岩情况,在适当的位置预留矿柱保护上盘围岩,降低采矿贫化率。这样,损失率、贫化率由42%、22%降低到19%、11%。针对品位高矿床薄的矿体开采,成功地采用了削壁充填采矿法。经过不断总结和改进优化回采工艺,取得了客观的成效,贫化率、损失率分别由35%、21%,下降到11%和3%。
3.1.2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采场技术结构参数
确定合理的采矿技术结构参数,在采场中出现夹石或低品位矿时将其预留成矿柱,以控制采场暴露面积,减少和防止上盘、顶板冒落事故,使回采过程得以正常进行,从而降低损失、贫化率。
如:对于薄矿脉的充填采矿法,一定要做好五个方面:搞好铺垫、控制采幅、矿岩分爆、出矿手选和放矿运输。正确地选择凿岩爆破参数,实行矿岩分爆,应用小直径炮孔和间隔装药等工艺技术,改善爆破效果,减少大块产出率,降低出矿过程中的损失、贫化。
采用混凝土人工矿柱代替底柱、间柱、顶柱。人工假底,既是底柱又是顶柱,既是假底又是假顶。而且放矿井由木支护改为钢筒井结构,大大降低了放矿运输过程中的贫化。
3.1.3 加强采场地压管理
近年以来,笔者所在金矿在矿房的回采过程中,采用局部锚杆挂网和预留不规则矿柱法护顶,在矿岩破碎条件下的开采中得到了显著成效,而且,推行简易光面爆破,采用平爆与立爆相结合,小直径炮孔等技术措施,加强了对采场上盘围岩的维护,对降低贫化、损失起了很大的作用。
3.1.4 及时回收矿柱
对于两步骤回采的岩金矿山,及时回收矿柱,最大化对资源进行回收,笔者所在企业在矿房回采结束后,对脉内的天井间柱一次布眼,将天井间柱给予回收,大大降低了矿石的损失率。
3.2 做好矿山地质工作
由于矿山矿体形态复杂且变化较大,因此,地质工作十分艰巨,既要为矿山连续生产提供储量保证,又要为工程设计和生产指挥提供信息保证,因此,它是降低损失、贫化的基础。及时准确地提供矿床地质资料,使各种降低损失、贫化的技术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和行之有效,避免盲目性及因资料不确切而发生失误。
3.3 生产管理阶段
矿山要在设计部门或研究部门的配合下,合理开采顺序,采用正规的采矿方法,加强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的管理,建立符合本矿山的放矿、顶板、损失、贫化等管理制度。加强岩体力学试验,选择并论证最合理的采矿方法,确定恰当的爆破参数,加强采矿方法实验工作。
3.4 加强经营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矿山领导班子紧密团结、事事以企业发展为先,建立明确的发展方向,完善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把降低损失与贫化的工作贯穿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将贫化损失指标与项目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挂钩,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是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改进定额方案,把降低损失、贫化的指标任务落实到班组、岗位。
4 结束语
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是所有矿山所面临而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各个矿山解决的方式各具特色、大同小异。笔者仅就工作所在矿山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的产生以及如何降低两率的有效途径作一总结,希望有助于矿山进行综合分析管理,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采矿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苑香民,王文会,褚亦功,李英群.黄金矿山采矿规模设计的不确定性分析[J].黄金,2001(12).
[2]黄志国.黄金矿山尾矿的再资源化[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7(01).
[3]王文会,苑香民.浅析黄金矿山生产能力核定[J].黄金,2002(10).
作者:唐文平 张宗继 王继童
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论文 篇2:
解析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也在日益提高。近些年来,我国的采矿事业大力发展,人们在关注矿物开采速度和规模的同时,矿山采矿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矿山开采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采矿的质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我国的矿山开采安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采矿安全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矿山采矿;安全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不论是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还是食品安全等安全问题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矿山采矿事业的安全问题同样是国家专注的焦点。矿山采矿作为保证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手段,其存在的技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关系到采矿人员的安全,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主要解析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应对对策,对矿山采矿安全技术方面提出一些见解,以便更好地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矿山采矿技术中的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安全规章制度形式化:针对矿山采矿中的安全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矿山安全法》、《矿山采矿法》、《安全生产法》以及《矿山采矿安全规程》等很多规章办法,明确规定了矿山采矿技术安全行为。然而在矿山采矿的过程当中,矿山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甚至只是表面上的敷衍。实际采矿过程中很多细节环节根本没有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威胁,采矿企业的盈利水平也由于矿山采矿技术中事故的发生而不断下降,进而也影响到了我国矿山采矿生产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安全设备与技术落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矿山采矿技术设备和技术都相对比较落后。由于资金的短缺和不足导致了陈旧的矿山采矿设备和技术都得不到及时更新替换。而且,有些企业被利益和效益冲昏了头脑,不惜以矿山采矿技术的安全隐患作为代价,短期的利益带来的只会是最终灾难的发生。所以,从长远利益来讲,安全设备与技术落后同样也是矿山采矿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在矿山采矿的过程中,我国很多采矿企业的安全责任制度管理不严,相应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采矿安全事件的发生时责任人不知去向,这种后续处理的无责任现象也对矿山采矿灾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的伏笔。相关人员在进行采矿井下监督的时候,对矿山采矿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加注意,进行的监督工作如同走过场,最终导致矿山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责任制度得到落实对矿山采矿事故频率的降低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四)从业人员作业水平不高:一般来说,从事矿山采矿的人员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较低的执业和技术水平,导致他们对基本的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的认识不到位。而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往往会导致矿山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矿山采矿作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资水平低,而且劳动生产率也相当低,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很淡薄,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等,矿山采矿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更是缺乏愿意很长时间从事采矿事业并且甘愿留在采矿一线的人才。如此循环往复,留在矿井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就不能得到提升,这样就增加了矿山采矿事故的发生频率。
(五)合理的安全生产秩序的缺乏:我国的很大一部分矿山采矿企业内部缺乏合理的安全生产秩序,因而造成生产管理的混乱秩序,一时间无法收拾,所以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也就无从谈起。一些矿山采矿企业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上下班时间只是规定了每月总共应当工作的天数,而没有合理设置而导致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秩序的规章不够重视。
二、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安全规章制度有力执行:可靠的规章制度是矿山采矿企业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矿山开采事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矿山开采企业制度的制定相对于其他企事业单位更加苛刻和严格,其规章制度的全面实行和严格遵守也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加大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就非常有必要。除了安全规章制度有力执行之外,还要将安全技术操作的流程作为每个采矿作业人员应该学习的课程,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的流程进行矿产的挖掘和开采。
(二)明确采矿安全管理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以及规章制度,是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明确采矿安全管理的任務,降低矿山开矿过程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的概率,减少因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及时对设备和技术检查更新:在采矿人员进行敬井下工作之前,做好矿山采矿安全隐患的检查,及时对过于陈旧的机器设备以及采矿技术进行更新,使采矿工作防患于未然。通过以往的采矿实践证明,安全检查工作对采矿事业的安全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矿山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在发生矿难事故的时候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集中体现了矿山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导致矿山工作监督人员在监督的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对其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完全意识到,无法对矿山采矿工作实施真正的管理。
(五)落实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落实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是矿山采矿事故发生几率降低的重要策略。这个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的提高、矿山安全和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培训、经典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等。针对技术管理人员,切实做好矿山采矿工作的安全监督工作。对以往发生的典型事故和事故产生的教训进行教育,让矿山采矿企业人员从上到下切实意识到采矿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避免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矿山采矿事业的顺利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矿山采矿事业的安全进行也是我国能源和资源充足供应的重要保障。采矿的安全隐患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矿山开采的质量和速度,而且对矿山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吴红波,颜事龙.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3):23-24
[2]苏宏杰,肖寒.我国矿山采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6):47-48
[3]杜胜伟.矿山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8-9
作者:柏峰
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论文 篇3: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要:矿产资源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该种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一种重要的资源,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全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资源保护的意识不断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政府部门倡导要合理开采矿产资源,有效地作好各类采矿以及探矿工作,降低资源浪费问题出现的概率,并提升矿物质开采的合理性。针对于此,矿山地质探矿工作的有效地开展就显得尤为必要,地质探矿工程属于一种新型的探矿技术,主要强调的是对矿产当中矿物质的性质以及存储量和形态结构进行探查,并为采矿方案设计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可以说,该项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采矿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开采的有效性。针对于此,此次研究主要就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做了相关的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矿产地质探矿工作成效。
关键词: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不可再生再远;环保;策略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矿物质资源的支持,而对于矿物质资源的开采也必须要确保合理性以及环保性,主要就是因为该种资源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对于矿山矿产资源的开采也是一项极为危险的工作,在前期必须做好信息搜集以及探查工作,了解到矿山内部矿产资源的分布结构以及存储量,同时还要了解到各类矿产资源的性质,以此来制定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采矿方案,进而确保采矿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而矿山地质探矿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极大的帮助,该项技术的有效信用,不仅可以确保矿产资源勘查的精准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矿山勘查工作的效率。但是要想确保该种技术能够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必须要了解到当前存在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问题,并结合具体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分析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既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同时也是地质矿产勘察工作的关键环节,该项工程可以细分为三大类,其一为钻探技术,其二为坑探技术,其三为探矿机械三种。主要工作内容为借助各类技术以及设备有效的勘察处当前存在于矿山当中矿物质的性质,矿产资源分布结构信息,矿产资源存储的深度,矿产资源存储量。从现实的角度分析,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探查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周边地质环境信息,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而地质环境属于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应用的基础,如果没有考虑到环境影响因素,那么该项技术将很难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在当前大环境下,社会的发展对于矿物质资源的需求正在逐年提升,但是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地质环境必然会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导致矿山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出现不可修复的损伤,针对于此,相关的采矿工作人员就必须做好矿山地质探矿工作,有效的了解到矿山的具体信息,并结合相关信息来进行采矿方案的制定,从而保证采矿工作的环保性降低对于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诸多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研究人员纷纷投入到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多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研究人员逐渐发现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当中存在着诸多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很难充分地凸显出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体采矿工作的质量。而存在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为,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调查显示,诸多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期间对于该种技术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同时在实践工作期间也没有接受过专项培训,没有进行技术应用总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支持,该种技术应用成效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矿山勘查工作成效一直無法得到全面的提升。
其二为,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经调查显示,诸多矿产探采工程管理部门并没有设立必要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只是简单地组织几名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诸多管理人员也并不够重视矿山地质探矿安全监管工作,没有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以及问题预防方案,从而导致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很难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到矿山地质探采工作效率。
其三为,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应用缺乏科学合理性,从显示的角度分析,我国各个地区所存储的矿产资源以及存储量和分布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就必须要依照标准的开采流程来进行矿物质的探查以及开采工作,即因地制宜探矿。但是,目前诸多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并没有遵循这一工作原则,相应的相关工作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必然会得到提升。具体而言,诸多矿产开采企业并没有全面的对地质的结构以及开采体制进行分析,因此,在实践开采的过程当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安全事故问题,不仅会危及到采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采矿工作的进度。
其四为,对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度不足,没有对该项技术信息进行广泛地宣传,诸多采矿企业内部并没有对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信息进行系统的宣传,同时也没有特别强调出该项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相关管理人员还是具体施工人员都不会对该项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只是会简单地去了解技术的大概信息,在实践应用期间,这必然会导致各类安全事故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的出现。
三、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优化策略分析
(一)组建专业化的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管理团队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管理人员属于该项技术应用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于此,就必须要确保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应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可以满足当前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应用工作的需求。具体而言,首先,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期间必须不断地总结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应用经验,同时还要全面地了解到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成效以及重要性,然后将所了解到的知识转变为自身的实践工作期间。而采矿企业部门也必须要为各个技术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其次,必须要成立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应用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对所有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确保人才培训的科学合理性,具体而言,要分阶段地进行培训,在第一阶段主要培训目标是让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到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信息,使其能够树立起较强的安全工作意识以及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应用意识。第二阶段,主要培训目标是确保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够熟练地应用矿山地质探矿技术,并了解到矿山矿产资源探采工作要点,以此来保证矿山地质探矿技术能够全面且有效地落实到实践工作当中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第三阶段的主要培训目标是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去对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创新研究,确保矿山地质探矿工程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确保每一位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并满足当前矿山矿物质资源开采工作需求。
(二)健全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的安全性,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期间就必须做好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通过系统且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来保证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能够在地质矿山勘查工作当中充分地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成立专项矿山地质探矿安全管理部门,专项负责对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督审查管理,该部门内部的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期间不需要受到其他管理部门的限制,对于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要进行客观的审查,具体评价安全性,然后制定出相关的安全报告,上报到最高领导层,来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其次,需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安全监督审查管理人员必须要定期地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审查,并结借助信息化设备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24小时的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监督管理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保证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前进行解决。最后,必须要设置专项医护人员,准备好应急药品以及设备,同时还要落实连带责任追究管理制度,对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明晰各个部门需要负责的具体工作,在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快速地找到负责人。
(三)明晰矿山地质探矿工程要点
通常情况下,存储不同矿物质的矿山其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空间构想都会存在着较强的差异性,针对于此,相关的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管理人员就可以明确存储矿石一样的矿山其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及固定性,但是会因为周边地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而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管理人员要想确保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成效,并提升矿山地质勘察成效,首先,必须要有效的通过勘察以及现代化技术来对矿山的地质信息进行全面的探究,了解到矿山的具体地质环境信息以及结构信息,尤其是在进行施工之前,要掌握到矿石的具体分布信息以及存储信息,然后依照矿山的山脉走势预测出矿石的深度,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详细的了解到矿山地质环境的具体参数,依照所搜集到的信息来制定出具体的矿山地质探矿方案。其次,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还需要依照标准来对矿山的结构进行类别划分,细分为不同的区域,划分标准为矿山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情况,依照不同地质条件来分别采用不同的探矿技术,以此来保证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进而促进采矿行业进一步发展,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
(四)强化对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信息宣传力度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的应用成效受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采矿企业内部领导者对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度的影响。针对于此,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强化对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信息的宣传力度。具体而言,首先,需要通过开展定期的工作研讨会议来进行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信息宣传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的组织部门内部的领导者以及具体施工人员来开展针对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工作的工作研讨会议,在会议当中要特别强调出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的性质,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特点,礦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重要性以及应用要点等。以此来确保每一位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能够全面地了解到该类技术的应用信息,并提升对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工作的重视度。其次,政府部门、矿山开采企业、社会媒体部门需要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由政府部门来进行宏观调控以及支持,矿山企业提供关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的信息,社会媒体部门负责具体宣传相关信息,借助媒体部门的宣传优势,有效地宣传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信息,并保证全国各地区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应用的统一性以及规范性。进而保证矿山地质探矿技术能够在矿山地质勘察工作当中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提升矿山矿物质资源开采的安全性以及科学合理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从实际角度出发,采矿行业属于我国经济市场的支柱性产业,该种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在采矿行业当中诸多工作环节都极为关键,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矿山地质探矿工作,该项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体采矿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科学合理性,进而影响到矿产资源开采的效率以及绿色环保性。针对于此,相关的矿山地质探矿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期间就必须要加强对于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结合当前存在于相关工作当中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以此来保证矿山地质探矿技术能够在采矿工作当中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进而确保我国采矿行业能够实现绿色化改革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采矿工作的安全性以及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牛彦杰.甘肃地区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涉及安全问题解决措施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24):113-114.
[2]王康,张少鹏.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02):106+108.
[3]程海兵.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0(01):10-11.
[4]覃启发.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冶金管理,2019(13):91.
[5]买买提·依布拉音.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06):153+155.
[6]李国才.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02):116+118.
[7]侯树星.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西部资源,2019(01):114+118.
作者:曾绪华
相关文章:
矿山机械设备维修技师论文题目02-18
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论文题目02-18
药学专业专业论文题目02-18
矿山机电论文题目02-18
矿山机电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02-18
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论文02-18
矿山测量专业范文02-18
安全生产工程毕业论文02-18
安全工程概论论文提纲02-18
环境经济硕士论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