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技术(精选十篇)
联用技术 篇1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以来的第三大信息产业, 目前有很多国家都在花巨资进行深入的研究, 物联网是由多项的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新型的技术体系。物联网是指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感设备以及其系统, 比如说传感器网络以及射频网络装置, 条形码和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物体通信模式的短距离的无线的组织网络,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接入网络和互联网相结合起来的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 如果说互联网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那么就能够说物联网能够实现人和物体的沟通以及对话, 也能够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连接和交互[1]。
从以上我们对物联网的理解能够看出, 物联网是对互联网的眼神和拓展, 互联网可以作为传输物联网信息的主要的途径, 对于传感器网络基于自组织的一种网络形式, 属于物联网的一种主要的感知技术。物联网具有最基本的属性, 能够实现和任何物体、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路径和任何的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所以, 物联网的相关的属性主要包括集中以及内容之间的连通性, 这些主要的属性表现的是人们和物体之间的没有缝隙的连接。物联网的物体能够根据他所特有的发挥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计算处理以及网络连接等, 还包括场景的设计等影响因素, 根据物联网组成的特点以及特性, 可以通过真实的世界的实体和虚拟的物体进行自动设别[2], 同时环境也是最安全可靠的。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
2.1 智能感知技术
数据采集是物联网实现物体和物体相关联以及人和物体进行互动的基础, 采集设备一般来说,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控制器, 因为成本比较低, 所以一般采用嵌入式系统;对于物联网的规范性的要求使得整个终端设备必须是智能化的, 因此对于信息采集设备一般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为了能获得各种各样的客观物理量。传感器技术是数据采集技术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所以, 物联网的核心数据采集技术一般包括传感器的技术、嵌入式技术、采集设备以及核心技术[3]。
2.2 智能信号处理技术
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将是对采集设备获得各种原始的数据进行的必须要的处理, 以此来获得和目标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的信息。首先要获得的的是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测量值, 也就是原始的信号, 之后通过对于信号的提取性的技术进行筛选, 通过调理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对于信号的信噪比比较高的信号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信号进行变换, 在基本的映射的空间上可以进行信号的特征化的取值, 借助于基本的信号分析技术。我们所阐述的信号处理含义主要包括对于信号的干扰、以及信号的分离滤波技术, 这些技术有两种基本的实现的方式, 在节点上实现和基站上进行实现。前者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实时性, 能够在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流量和传输的过程中主要消耗的能力, 尽可能的去降低服务器的网络成本[4]。在物联网信号处理的技术之中, 主要是将多个物理量进行检测、信号的提取以及信号的调理、信号的变换以及信号的分析核心技术的关键。
2.3 优化高效协议栈
为了能够实现物联网的普适性, 对于终端所感知的网络需要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 对于这些特性第可以通过MAC的协议来进行保证的。碎玉终端感知的节点不是非常固定的组网, 为了能够完成这个不同的感知任务, 实现各种各样的目标节点, 组网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终端感知设备之间的通信不能够采用传统的资源设备进行通信协议, 所以需要进行自我适应优化网络协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要在以上各个协议之间进行一定的取舍。对于无线通信来说是多级的, 其主要的复杂程度和成本性的开销也会很大, 这就需要协议进行油画来保证主要的消耗和能耗[5]。因此, 能够进行自我适应的油画通信协议设计能够变得非常的重要, 主要的挑战就是在于进行数据的融合, 并且尽可能的减少数据的信息量和重复传送量。
2.4 管理
因为终端感知网络的节点比较多, 必须要引入更多的节点对各个节点进行管理和操作, 其中主要包括以使得终端感知网络寿命最大化作为主要的目标, 以此来确保覆盖性作为目标的拓扑结构。来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的目标进行移动控制, 以此来实现异地化的管理作为主要的管理目标, 同时也包括存储配置参数的数据库管理。作为物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库主要负责存储和手机感知数据[6], 所用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选择大型的分布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已经能够将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可以看见的管理和数据管理以及进一步进行分析和处理。
2.5 安全
因为物联网终端感知网络的私有特性, 安全是一恶搞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在物联网中的传感节点通常需要部署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之内, 除了受到一般的无线网络所面临的信息问题, 还需要面临节点感知容易被攻击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手段获取存数在节点内的所有的信息, 进而能够侵入到网络之中, 控制网络的威胁。设计到安全主要有程序内容、运行使用以及信息传输等方面。从安全性能来看, 相关技术主要包括确保使用者的身份安全作为主要的核心技术, 确保安全传输秘钥建立分发机制。
3 结语
物联网在很多应用之中都具有潜能和应用价值, 物联网的发展一定会积极的推动我们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
摘要:因为物联网的巨大的应用发展前景, 它逐渐的受到各个国家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特征, 描述了物联网体系的主要构成以及发展趋势, 详细的描述了物联网的关键性的技术和支撑技术的联用。
关键词:关键技术,支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孙其博;刘杰;黎羴;范春晓;孙娟娟;;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徐智勇;吴自友;蔡聪;胡鹏;夏幼明;袁凌云;全鹏;邓冉;;物联网在现代烟草农业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3]沈彦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年02期.
[4]张尼;姚海鹏;;物联网嵌入式智能卡远程管理技术[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年06期.
[5]刘晓慧;;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J];电脑学习;2011年02
联用技术 篇2
采用活性炭吸附与微波催化氧化技术联用的方式处理罗丹明B染料(TLC)溶液.对单独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微波催化氧气氧化体系以及活性炭吸附-微波催化臭氧氧化体系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在处理量达到80mg/g时,活性炭吸附-微波催化臭氧氧化体系对TLC的去除率维持在82.97%(单独活性炭吸附去除率为29.51%).对各体系的活性炭进行比表面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作 者:高金胜 孔祥吉 侯艳君 马军 GAO Jin-sheng KONG Xiang-ji HOU Yan-jun MA Jun 作者单位:高金胜,侯艳君,GAO Jin-sheng,HOU Yan-jun(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孔祥吉,KONG Xiang-ji(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马军,MA Jun(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刊 名: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5 22(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活性炭 微波催化氧化 罗丹明B★ 高效氧化技术处理造纸中段水的研究
★ 污油处理技术优化研究
★ 光催化氧化法处理高聚物废水的研究
★ 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技术浅析
★ 电化学氧化对甲基橙脱色的研究
★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 停流技术及其在高级氧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 混凝沉淀+电氧化反应器联合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 施工技术对建筑安全的影响研究论文
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联用探讨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联用
0.前言
信息时代,现代化、高科技水平技术广泛应用、持续发展,发挥了综合应用优势,并逐步推进了社会生产的高效、创新。同时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优化提升,令其对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水平。单纯的应用计算机或是信息技术则较难符合人们个性化丰富要求。为此促进两类技术的有效联用成为当前一类全新发展形势。本文就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相关差异性展开探讨,基于计算机技术优质功能,研究了有效的技术联用策略。对发挥两类技术价值功能,提升实践应用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计算机技术同信息技术相关的差异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广泛应用。然而人们常常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混淆,将两类技术视为等同一样。实际上,该类看法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误解。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在于,计算机为信息技术之中的典范代表,因而人们常常将计算机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实际上,信息技术为对各类丰富信息进行有效的汇总收集,良好的获取有用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深入理解、综合处理、有效加工以及高效传输,进而令价值化信息发挥综合应用价值。由此可见,由信息技术内涵来讲,其包括的内容不仅为单纯的一种计算机技术,同时还涵盖电视媒体、广播媒介、光盘以及录音技术等。而计算机技术则仅属于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为计算机技术的外展与延伸,而计算机技术则从属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具备着显著的优质功能,因此,可促进其同他类信息技术的良好联用,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优化提升,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信息数据综合应用需求。
2.计算机技术优质功能
计算机技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探索,在我国实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体现了优质功能。即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开放的网络平台建设。计算机关键技术之一便是对信息数据具备强大处理功能,不仅可进行海量信息的有效收集、精确计算与准确处理,同时还可进行自动筛选,进而通过快捷搜索为用户提供所需数据内容。同时用户可将重要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全面存储,通过自动功能编制代码程序。得到确认执行调用程序,则可依据该标准做好综合数据处理。在计算机技术带动下,网络技术实现了丰富延伸,利用网络平台可令数据信息实现高效快速的传输,并进行价值化资源的全面共享,提升数据信息综合应用价值。例如,不同企业基于网络平台,均可创建体现自身特色的网站以及宣传网页,其中富含丰富的价值化信息、行业资讯、市场动向,可契合规范行业竞争,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同时计算机网络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推进我国新兴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持续发展。
3.计算机技术及他类信息技术的有效联用
信息技术主体涵盖计算机、传感应用技术、通信技术等内容。以往时期,不同领域之中独立应用上述技术中的一种,均可符合各类用户的丰富需求。并可为特殊行业领域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性。而在高科技的不断影响历练下,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向着集成一体化的实践方向不断推进,而较多企业在经营管控阶段中,则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令实践工作更加困难。由某种层面来讲,单独应用某项信息技术则不能全面满足用户管控经营与持续发展需求。为此,应促进计算机技术同信息技术的有效联用、良好融合,构建一体化综合技术模块,方能持续强化信息技术功能,推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优化发展与持续提升。
3.1促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效联用
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两类。信息时代,有线通信逐步被无线通信手段代替。主体原因在于无线通信手段传输范畴更为广泛,同时安全传输等级将更加高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综合优势,可促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效联用,进而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安全传输。发送方则可实现在较短时间中令接收方收取完整、全面数据。借助通信网络可令计算机处理信息数据传输至每个用户。引入计算机技术则可对通信系统传输实现全面实时的在线监控。由此可见两类技术的联用由很大层面提升了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优质性。
3.2 实现计算机技术同传感技术优质联用
传感技术主体通过对信息源获取,依据应用需求实施有效的筛选、更新与丰富变化。一般来讲,传感互动涵盖,传感器也就是换能器、处理信息技术、规划设计准确识别、整体制造、有效开发、实践应用、准确测试与评价整改等内容。信息产业建设发展阶段中,促进计算机以及传感技术的优质联用,可形成集成性数据收集与综合处置的良好操控。就好比,传感技术依据用户需要进行价值化信息资源的针对性获取,同时对各类有用的数据信息实施自动化、准确性的捕捉。同时计算机则可对传感技术获取汇总的信息实施综合处理,令其保存至数据库之中,待用户需要应用之时,则可便利快速的实现调阅应用。进而凸显了技术联用价值与综合应用效果。
4.结语
总之,伴随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应用单一信息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实践需求。为此,只有促进计算机技术同信息技术的有效联用、全面整合,方能符合个性化应用需要。实践应用阶段中,我们应探究计算机技术同信息技术的相关联系,合理的实现计算机技术同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的科学联用,进而为产业化发展建设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进一步推进科技改革,创设显著应用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韩丽艳,安立奎,王秀敏.层次分析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设置上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2).
[2]郭松勤,孔国利.论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03).
[3]李进霞.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2(1).
浅谈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联用
近年来,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推动了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频繁交往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创新, 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1 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功能
1.1 网络运用
如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逐渐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 计算机技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 在多个计算机系统之间实现了真正的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和资源共享[1]。当前, 社会中各个单位、企业或者个人都设计了自己的主页或者网站, 直接在主页或者网站上发布一些重要的信息, 浏览者直接利用网络链接查看自己需求的信息。一方面, 计算机技术的网络运用, 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单位和企业的管理, 另一方面, 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有价值的信息, 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 使人们快速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信息, 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传输效率, 使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紧密。
1.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功能, 计算机技术可以自动筛选数据信息, 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方便的搜索功能。用户在计算机中输入信息数据, 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内部的程序代码完成多种复杂数据处理, 满足了企业和用户的需求。
2 信息技术的特点
2.1 信息性
信息性是信息技术最主要的特点,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信息处理, 在信息加工、采集、处理等环节, 具有动态性、共享性、普遍性、客观性的特征[2], 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
2.2 技术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设备和工具是非常先进的,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具有功能高效、操作便捷方便、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等特点。
3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联用
信息技术是多种处理和管理信息技术的统称, 被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技术安装、设计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中, 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三个核心部分组成[3], 每一种技术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单一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因此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联用, 实现这三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和整合, 发挥出更加多元化的功能, 逐渐成为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3.1 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的联用
传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科学技术, 被广泛的应用在多个领域, 传感器有很多不同的种类, 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 不同的领域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 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装置, 其内部包含了多种敏感元件, 在应用的过程中, 必须保稳定性, 为系统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信息。传感技术主要的功能是将检测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用户需求的信息, 进而进行交换、筛选和处理。通常情况下, 传感技术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信息识别规划设计和信息处理、评价、测试和开发, 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的联用实现了数据处理和信息采集的一体化操作控制, 传感技术结合用户的需求, 采集检测对象的信息资源, 捕捉和筛选有用的信息资源, 然后计算机技术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处理, 最后储存到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库中, 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和使用这些信息资源, 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2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两种重要的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逐渐代替了有线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 不仅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使得通信数据能够最安全、最快的传动给接收者, 实现了通信数据信息的高效率传输。同时,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 推动了多种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数字电视、网上购物、手机网页新闻、移动电话、多媒体技术等。
4 结语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联用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静.分析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J].河南科技, 2012, 24:5.
[2]冯燕.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探究[J].电子制作, 2013, 14:127.
联用技术 篇5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饮用水及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高氯酸盐
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高氯酸盐的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选用高容量、强亲水性的阴离子交换柱IonPac AS20(2 mm)进行分离,以淋洗液自动发生器在线产生的KOH为淋洗液,采用等浓度淋洗.在不添加有机溶剂的情况下,淋洗液经过抑制器抑制后直接进入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以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多元反应监测(MRM)模式对高氯酸盐进行监控,以100.8/84.9、98.8/66.9和100.8/68.9为监控离子对,以98.8/82.9离子对的`峰面积进行定量.高氯酸盐质量浓度在0.05~5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85),检出限(S/N=3)为0.01 μg/L.将该方法用于饮用水以及地下水、雪水等环境水样中高氯酸盐的分析,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6%~110%之间,将实际自来水样品连续11次进样,所得高氯酸盐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
作 者:史亚利 刘肖 张萍 蔡亚岐 牟世芬 SHI Ya-li LIU Xiao ZHANG Ping CAI Ya-qi MU Shi-fe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刊 名:分析试验室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年,卷(期):26(4)分类号:O657.63关键词:高氯酸盐 离子色谱-串联质谱 饮用水 环境水
联用技术 篇6
关键词:玫瑰花;脂肪酸;气质联用;新疆和田
中图分类号: O657.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241-02
收稿日期:2013-06-28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编号:xjnkkl-2013-003)。
作者简介:钱宗耀(1982—),男,安徽合肥人,硕士,实验师,从事色谱分析、农药残留、食品营养成分的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王成,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及风险评估研究。Tel:(0991)4558195;E-mail:wangcheng312@sina.com。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在新疆和田地区已有较大规模的种植,目前和田玫瑰已成为新疆的特色产品之一。玫瑰是集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体的植物,可以药用和食用,以其花蕾入药,为我国的名贵药材之一,具有排毒养颜、行气活血、开窍化瘀、疏肝醒脾、促进胆汁分泌、助消化、调节机体之功效[1]。目前关于玫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玫瑰精油、玫瑰色素和栽培种植方面,已有学者研究了玫瑰种子和果实的脂肪酸成分[2-3],但尚未见关于玫瑰花脂肪酸成分的研究报道。笔者已经对啤酒花、昆仑雪菊、沙棘等新疆特色产品的脂肪酸进行了相关研究[4-7]。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新疆和田地区种植的玫瑰花中的脂肪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开发利用新疆和田地区的玫瑰资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1.1材料与试剂试验材料为玫瑰花,采集于新疆和田地区。
试验试剂:石油醚,由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生产,为分析纯;正己烷、甲醇,由Fisher Scientific有限公司生产,为色谱纯;氢氧化钾,由天津盛奥化学试剂厂生产,为分析纯。
1.1.2试验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电子轰击离子源,由Perkin Elmer公司生产;分析天平,由Mettle-Toledo公司生产;旋转蒸发仪,由EYELA公司生产。
1.2试验方法
1.2.1索氏法提取玫瑰花中的脂肪酸向滤纸筒中加入经过预处理的8.0 g酱状玫瑰花,放入索式抽提器内,再加入 80 mL 有机溶剂石油醚,于70 ℃水浴加热回流,提取结束后,减压蒸馏后放入烘箱中烘烤以除去溶剂,得到粗油(待用)。
1.2.2脂肪酸甲酯化用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法对玫瑰花提取后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甲酯化,加入正己烷进行脂肪酸甲酯的萃取。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有机相(正己烷)适当稀释,用针筒式微孔滤膜过滤器过滤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仪器进样分析。
1.2.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条件色谱柱:HP-5MS(30 m×0.25 mm×0.5 μm);载气:氦气(99.999%);流速:1.0 mL/min;进样:2.0 μL,分流比1 ∶10;进样口温度:250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80 ℃,以10 ℃/min的速度升温至 280 ℃,保持15 min;离子化方式:电子轰击(EI);离子化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传输线温度:270 ℃;溶剂延迟:3 min;扫描范围:50~450 amu;扫描方式:全离子扫描(SCAN)。
1.2.4 玫瑰花的脂肪酸化学组分定性定量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全离子扫描分析。用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NIST2011谱图库进行谱图解析,并确认玫瑰花中各种脂肪酸的化学结构。用归一化面积百分比法定量计算玫瑰花中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
2结果与分析
对甲酯化处理后的玫瑰花样品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进样后进行分析鉴定,由化学工作站给出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
由试验得出的化学成分经过鉴定的结果与定量分析得到的相对含量见表1。由结果可知玫瑰花中含约1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65%。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玫瑰花中含量较高的是亚油酸和亚麻酸,这2种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功效,其中亚麻酸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由此可见,玫瑰花及其制品的食用价值相当高。新疆和田地区的玫瑰花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由于生长周期较长,一年开花一次,种植环境无污染,地处沙漠周围,日照时间长,无任何化肥农药使用,是国家有机无污染的玫瑰种植基地。本研究对新疆和田地区种植的玫瑰花中脂肪酸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可与全国及世界各地种植的玫瑰花成分相比较,为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营养保健品玫瑰花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赜,赵艳. 玫瑰花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4):54-55.
[2]闫杏莲,王金梅,李昌勤. 玫瑰果实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258-260.
[3]韩倩琰,韩锦峰,谷克仁. 玫瑰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初步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8):157-158,184.
[4]钱宗耀,周晓龙,刘河疆,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两色金鸡菊中的脂肪酸[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293-294.
[5]钱宗耀,周晓龙,刘河疆,等. 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测定啤酒花中脂肪酸[J]. 酿酒科技,2012,5(5):102-103.
[6]钱宗耀,刘河疆,王建梅,等. 沙棘茶中脂肪酸的分析与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93,22352.
[7]钱宗耀,刘河疆,王建梅,等. 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测定驴奶粉中脂肪酸[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12,1049.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探究 篇7
当今社会, 人类已经完全步入信息时代, 各种科学技术层出不穷, 日新月异, 各类现代技术的发展无疑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信息技术的一种重要分析技术, 其自身的发展已难以满足社会的进步, 因此, 二者的联用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也给人民生活和技术创新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 最终满足人们的需求。
1 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 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较普遍的运用, 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计算机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其自身的核心功能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从最初的数据统计功能到如今的网络化运用, 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功能被体现了出来, 其最突出的核心功能主要是数据处理和网络运用功能。
1.1 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
计算机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对数据的处理功能, 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具有收集、计算、处理数据的传统功能, 还具备自动筛选的功能, 这一功能不仅能够满足个人对数据处理的要求, 而且对于企业的数据处理的操作也能够满足, 数据处理同时也是是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环节。数据处理贯穿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1.2 计算机的网络运用功能
计算机从诞生之日起发展到今天, 已经具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 互联网的诞生对计算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网络的应用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网络的影响范围之广更是前所未有的, 它几乎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当中。随着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充分地感受到了共享网上资源的妙处所在, 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以及资料的收集, 较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网路为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大的变化, 在学到更多东西的同时, 又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让信息第一时间进入生活。
2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区别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然而长久以来, 人们总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混为一谈, 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 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说法,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有着本质区别, 计算机技术只不过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代表而已,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 因此说, 信息技术包含的不止计算机技术一种技术, 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信心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这三大技术。这三大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三大项技术当中, 其任何一项技术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 诸多企业面临着生产和管理的诸多难题, 因此, 单一的信息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诸多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 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的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1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联用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信息的交流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使用电报、电话、电视、广播等通信手段传递信息。20世纪以来, 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等通信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同任何人通信”的时代已经到来。通信技术主要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 在当今社会,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有线通信已逐渐被无线通信所取代。这主要是由无线通信的特点所决定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有线通信技术无法或很难取代的优势, 并且逐步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联用更能够实现高效率的信息传输。
3.2 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的联用
传感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起, 构成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柱。如果说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 那么传感器就是人类五官的延伸。通常, 人用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捕获信息, 随着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侦察卫星等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微小的、遥远的或高速运动的物体, 目前, 科学家已经研制出许多应用现代感测技术的装置, 不仅能替代人的感觉器官捕获各种信息, 而且能捕获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的信息, 通过现代感测技术捕获的信息常常是精确的数字化数据, 便于计算机处理。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的联用, 可以有效建立起一个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一体化操控, 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和整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联用, 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的联用等, 在未来的信息产业和其他领域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能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章韬.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分析[J].信息通信, 2012, 10 (02) :198-199.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联用探究 篇8
人们在理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常会将其混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其实,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两类结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核心部分,并且二者之间是不同的。信息技术可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加工信息等,技术的类型是多样性的,除此之外,还融合了电视等功能。因此,计算机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可以在其中独立生存,这就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差别。[1]
二、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
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时间较长,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最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时候,只能对其进行数据的统计,但是,在长期应用下来,网络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可以说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其能够呈现出完善的数据处理功能或是网络运用功能,进而增强计算机核心技术应用作用。
(一)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功能,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可以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搜集与计算,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筛选出有利的数据,进而增强计算机技术应用效率,为人们带来较为便利的生活。在用户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数据输入,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根据对机端及自动化操作与编程的分析,确认程序命令,然后根据相关标准综合处理数据。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都能有效实施相关工作,进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2]
(二)计算机技术的网络运用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其网络运用是较为重要的,相关技术人员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互联网的出现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技术人员在不断开发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互联网的存在。通过互联网平台,提高数据运输效率,并且能够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为了发展国家的信息技术,各行各业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络技术平台或是网页,将大量的市场信息都汇集到了网络平台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强竞争能力,还能起到良好的经济发展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家各个产业的发展。[3]
三、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联用方式
(一)建立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无限通信技术,一类是有线通信技术。目前,社会上的有线通信已经被无限通信所代替,不仅可以扩大无线通讯技术的传递范围,还能有效获取各类技术信息,不断扩展计算机应用规模,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在结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快数据传输速度,还能使接收方在短时间之内收到数据,进而完成工作事宜。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输计算机技术中最有利的数据,使用户得到较大的效益,并且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能够加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能,使其更加稳步地发展。[4]
(二)计算机技术与信息传感技术的联用
信息传感技术,就是在运行过程中获取相关数据,然后根据工作需求处理数据,保证能够筛选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情况交换数据。在此工程中,传感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将信息传感技术有效发挥。第二,信息处理与识别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信息传感技术的发展。第三,测试以及评价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信息传感技术的应用效率。在不断开发信息传感技术的阶段,相关技术人员将其与计算机技术联合,可以创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处理系统,然后实现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改进,使其能够获取更多的有利资源,进而完成工作。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处理计算机技术,进而形成完善的存储数据方式,使用户的工作更加便利。
四、结语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是较为重要的,相关技术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的开发职责,不断研究出新的技术联合方式,进而提升数据应用效率。同时,有关部门还要阶段性地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利用先进技术实施工作,以便于更好地提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联合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志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8:21.
[2]秦靖伟.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分析[J].硅谷,2012,17:25.
[3]张伟杰.分析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J].电子世界,2014,24:1.
联用技术 篇9
1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在当前我们接触的最多的、最具信息化特点的应该就算是计算机了, 所以人们常常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误认为是同一回事。事实上计算机技术并不能代表信息技术, 不过计算机技术却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相比较而言, 信息技术囊括的范围要比计算机技术宽广的多, 其包含了所有对信息的“收集”、“分析”、“获取”、“处理”、“理解”、“加工”、“传递”等内容。因此计算机技术只能算是信息技术中的一种, 而不能等价为信息技术。
然而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子集, 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信息技术。无论是在运输行业、农业, 还是教育事业、工业上, 计算机技术都拥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和应用, 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计算机技术的核心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 导致其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种类的信息化技术, 从而体现出了计算机技术独有的优越性, 令人们在意识上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了信息化技术, 从而形成了两者一样的错误概念。也正因为如此, 计算机技术凭借着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和网络运用能力, 将其实用性和优越性得到完美的展现, 成为了信息化技术的核心。
(1) 数据处理
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处理功能十分强大, 也可以说数据处理功能是整个计算机技术的核心所在。在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下, 计算机不但对信息具有着极强的“收集”、“计算”和“处理”的功能, 还拥有着智能的自动筛选功能, 为客户的使用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 令客户在进行搜索或工作时可以更加便捷的对数据进行操作, 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的实用性。
除了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功能中还包含了一项“储存”功能。只要用户将想要储存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 就可以将数据永久的保存下去。而且只要用户想要使用这些数据, 便随时可以将这部分数据调出来, 来满足用户的工作需要。
而且用户还可以针对意愿对计算机进行编程输入, 根据自己的需要编辑相应的代码程序后, 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并选择执行命令, 计算机便会按照程序的设定对数据进行自动操作处理。因此计算机技术中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不但令个人用户得到了满足, 还令企业的工作更为便利和系统化, 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2) 网络运用
最初计算机技术进入我国的时候, 仅仅是以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被社会所接受。然而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依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计算机技术的整个发展历程中,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而现在我们基本上完全生活在计算机技术的巨大网络之下, 也正是这个巨大的互联网使得我们的生活距离大大缩短。在互联网那巨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支持下,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应该属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延伸或升华。
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发展, 使得大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网址了解到整个世界的动态。无论你想知道哪一个行业的信息, 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从而令“市场”不再有距离, 既提高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 又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机会, 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 从而使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全新的现代化行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 通过服务器进行不需要见面的交易的一种商业贸易。其也可以形象的被称之为“网上购物”或者“网上交易”。可以说这个促进了我国新经济发展的新兴企业的核心, 就是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的运用。
3 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令其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逐渐升高, 几乎取代了整个信息技术。然而真正信息技术核心除了计算机技术之外, 还包括了“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不同的领域中, 只要能够运用这三种信息技术中的一种, 就完全可以满足正常生活的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各个企业对于信息数据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单一的信息技术有些捉襟见肘, 逐渐的无法满足企业运作的需要。
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加的激烈, 而在现今这信息化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一场“信息战”, 所以自然就会不断的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从而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令计算机技术无法再独善其身, 促使着计算机技术不得不与其他的信息技术相互配合, 才能达到企业发展竞争的需求。而在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配合中, 自然就会不断的发生融合, 最终整合到一起, 成为一种综合技术, 也许那时就可以真正的称之为“信息技术”了。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使得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联用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1) 计算机技术的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以形象的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然而事实上通信技术最早出现的就是“有线”通信, 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在的“无线”通信逐渐的取代了“有线”通信, 成为了现今主要的通信方式。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传输范围的限制, 相对于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范围更加广阔, 而且存在着极高的“随意性”, 完全不受“线”的限制。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 无线通信明显要比有线通信安全的多, 传输效率也要高很多。
(2) 计算机技术的传感技术
相对于通信技术, 传感技术对于大家来讲也许有些陌生, 然而传感技术的功能主要就是对信息源的获取。在获取了信息源之后, 根据客户的相应需求对其进行分析, 然后再进行筛选和信息变化。在传感技术应用的主要活动中, 通常是利用“传感器”、“信息处理”、“识别设计”、“制造”“开发”、“应用”、“测试”、“评价”等手段来进行活动。
因此在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联用过程中, 更多的是对于数据的处理, 利用传感技术的特点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数据收集和处理体系, 从而满足客户的需要。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事实上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也是目前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世界的大环境下单项信息技术根本无法支撑整个世界信息的正常运行和处理, 所以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未来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技也是日新月异。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之下, 信息化发展极其迅速。然而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 因此本文就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和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进展 篇10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也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方法。CE很好地将现代微柱分离与电泳技术加以整合,实现了物质的高效、微量、快速分离。除此之外,CE对分析对象的用样量需求非常少,环境危害小[1],属于“绿色”分析技术。同时,其分析对象的范围很广,小到无机离子大到细胞、细菌等物质。因此,CE一经推出就受到重视,并迅速地成为一种重要的微分离方法与技术。
虽然CE拥有色谱中最高的分离效率,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一是灵敏度问题。CE一般采用光检测器进行检测,CE纳米级的进样量和微米级的吸收光程直接影响检测灵敏度,无法对一些超痕量样品分析检测;其二是定性问 题。CE本质上是一种分离技术,无法做定性分析。因此,如何提高或优化CE的检测灵敏度并实现未知物定性检测,是CE本身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研究重点。质谱技术(massspectrometry,MS)的迅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相对光谱检测,MS除了拥有高的灵敏度(10-12g)外,还能够提供详细的样品信息,直接解析出未知物的结构。1987年,Jose等[2]首次将MS作为CE的检测器,构建了CE-MS联用技术。由于同时兼具高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和高真度定性的优点,目前CE-MS仍是CE研究中的重大方向之一。本文旨在介绍CE-MS联用技术的新发展并概括近年来的应用进展。
1CE-MS联用接口技术
CE-MS联用的关键 在于接口 的设计和 制作。目前,根据质谱离子化的方式已经研究出了多种不同的接口技术。其中,广泛应用于CE-MS在线联用的离子源主要为以下5类: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3];2电喷雾电离(ESI)[4];3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5];4快原子轰击(FAB)[6];5大气压光电离(APPI)[7],上述离子源中,ESI源应用最广泛,设计联用接口的出发点均是实现电泳出口和电喷雾共用一个电极[8]。ICP则常用于元素形态和价态的分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1CE-ESI-MS接口
ESI方法可实现多电荷离子,CE-ESI-MS是当前CE-MS联用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方法。
CE-ESI-MS接口分为两大类,鞘液接口和无鞘液接口。其中,鞘液接口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样品的流速来起到稳定喷雾的效果,可提供更为稳定的电流,也可改变CE缓冲液的组成成分,从而使得检测满足ESI源的要求。因此,在所有的CE-MS接口中,鞘液接口技术是最早实现商业化的一种接口,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接口。
与鞘液接口技术相比,无鞘液接口由于不会产生稀释效应 逐渐受到 关注。该项 技术在微 喷雾(LESI)和纳喷雾(nESI)这两大领域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如Zamfir等[9]所研制的接口是将CE毛细管的锥形端口涂抹一层薄薄的金属铜,通过铜镀层的导电性来产生稳定的电流。
除了单通道接口外,Kelly等[10]研究出了多通道的CE-ESI-MS联用接口。和单通道相比,多通道接口具有如下优势:灵敏度高;电流比较稳定,由电流波动造成的热量流失较少;适用于CE分离电压的范围更广;分析通量高。
1.2CE-ICP-MS接口技术
近年来,作为一项专门针对多元素分析的技术,ICP-MS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常用的CE-ICP-MS接口技术主要有三种:(1)无鞘液接口技术;(2)鞘液接口技术;(3)氢化物发生接口技术。
和无鞘液接口技术相比,鞘液会对样品产生稀释效应。通常无鞘液接口的灵敏度要高于鞘液接口。但是,无鞘液接口技术一般是将毛细管直接连接到ICP-MS的雾化气上,而雾化气在无鞘液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吸力作用,使得样品谱带宽度变宽,从而降低灵敏度。为了解决无鞘液接口精度低的问题,Yang等[11]研制出一种无鞘液接口。他们首先将毛细管装入一个不锈钢的管套中,该管套的一端连接一个蠕动泵1;蠕动泵1的另一端连接一个三通的接头;最后,将该三通接头的另两个接头分别与质谱检测器和蠕动泵2加以连接。当蠕动泵1没有运行时,可以通过该设备来隔离CE与雾化气。反之,由于钢管与CE之间的狭缝没有完全密封,其中的空气能够抵消部分的吸力,从而使传输速度得到提升,最终解决了吸力所产生的谱带过宽现象。
与前两者相比,氢化物发生接口技术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接口技术的不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然而,该技术会生成氢气等产物,增加了废物处理的难度。因此,只能用于分析仅有的几种元素,应用范围较小。
除了常规CE-MS技术之外,芯片CE或微流控芯片与MS的联用技术也是当前CE联用技术中的一大研究热点。芯片CE或微流控 芯片-MS联用中,最主要的离 子源是ESI。其接口主 要有两种。一种是将ESI源与CE微芯片加以整合,另一种是将毛细管喷雾器置于CE微芯片内。其中第二种更适合于微型装置,因此应用更为普遍。在芯片CE或微流控芯片-MS联用时需要考虑连接处 的死体积和通道连接的准确性。
2007年Hisamoto等[12]设计了在线芯片 去除蛋白的 接口装置,能有效地 识别并去 除蛋白质。Sun等[13]研制出了一种用于纳流电喷雾质谱的蛋白质除盐接口,其除盐效 率得到明 显提升。Zhou等[14]设计出基于电场、离子交换膜和微流控技术的微型电纯化装置,即MEPD。通过渗析原理来除去样品中不必要的蛋白质,同时也可实现蛋白质的富集。与ESI-MS相比,MEPD的检测灵敏度得到大幅提升。
2CE-MS联用的应用研究
2.1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CE具有微量、高分离能力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成分分析方法,适合醇溶性或者水溶性等成分的分析分离。中药材中的生物碱、有机酸、黄酮及其苷、核酸、蛋白质、香豆素以及多肽类等多种化合物的分离可以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凝胶电泳(CGE)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等完成[15]。结合MS高灵敏度,强定性能力,可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定性。利用MS与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同时使用,应用前景广阔[16]。
Sun等[17]针对中药质量控制 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分析了CE-MS与指纹图谱对中药质量控制的用途。杨丰庆[18]等建立了一种CE-MS法,测定赤芝和紫芝中的核苷类成分,对灵芝中8个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各待测化合物的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分布在0.13~9.85g·mL-1和0.42~20.83g·mL-1之间,为灵芝的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研究提供了分析方法。史倩[19]采用乙二醇胺和乙酸铵两种挥发性缓 冲盐作为 背景电解 质溶液,利用CE-ESI-飞行质谱联用(CE-ESI-TOF-MS)分离筛选海洋药用生物中15种核苷类化合物,为快速发现海洋药用生物中的核苷类化合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王文明等[20]建立一种CE-MS在线预浓 缩方法,可用于分析丹参药材中丹参素丹酚酸、咖啡酸紫草酸等酚酸类化合物,并对其抗氧化活性作出了评价。这种方法与流体注射相比,灵敏度提高了30~50倍。李海霞等[21]建立了一种CE-ESI-MS法,可同时检测分析苦参碱、药根碱、氧化苦参碱、栀子苷4种药效成分在清肺抑火片中的含量,检出限分别为0.010、0.020、0.020、0.20 mg·L-1。Feng等[22]用CE-MS分析了中药马钱子与乌头制剂中的生物碱。Chen等[23,24]在研究异喹类生物碱与原小檗碱类时,建立了多 种CE-ESI-TOF-MS方法。Chen等[25]利用ESI离子化接口技术的非水相CEIT-MS方法,以黄连素为内标,定量测定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汉防己乙素(fangchinoline,FAN)、青藤碱 (sinomenine,SIN),检测线分 别为0.05、0.08、0.15μg·mL-1。
马兜铃酸是导致肾病的有害物质,Li等[26]利用CE-MS对此展开了研究。Fu等[27]运用羧甲基壳聚糖涂层毛细管对马兜铃酸Ⅰ和Ⅱ进行了研究,并对CE-MS与CE-UV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灵敏度更高。
2.2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CE-MS法可用于分析酱油中氨基酸的含量、检测酱油的发酵过程、检测酱油风味物质微量代谢的产物[28]。在果汁、蔬菜和肉类等食品中,也可使用该方法测定其中的氨基酸含量,检测限可低至0.1μg·mL-1[29]。
类黄酮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饮料与食品中。Aramendia等[30,31]使用CE-MS分析异黄酮混合物。Huck等[32]利用CE-ESI-MS方法对芳香植物中柚苷素类黄酮混合物进行了定量检测。Sentellas等[33]在检测16种杂环芳香胺时,利用场放大样品预富集法进样。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物质的检测限降低到了0.75~20.8ng·g-1。Viberg等[34]将微固相在线萃取与纳喷雾MS和CE相结合,分析了4种杂环芳香胺,样品最低浓度为2.1~4.4nmol·L-1。
赵云强等[35]运用MS方法,对海产品中不同形态的元素进行了测定,如汞、砷、硒等。郑进平等[36]则分析了白酒中各种砷形态化合物。
Blasco等[37]对牛奶的各种兽药残留与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其中可检测出8种兽药残留与7种农药残留。Javier等[38]首次利用CE-MS定性定量测定鸡蛋样品中的苯并咪唑类化学残留。测定不同来源鸡蛋中该类化合物残基的检测限为3~51μg·L-1,回收率为74%~112%。
2.3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酚类化合物属于原生质毒,是工业污染物,毒性很高。水被酚类物质污染后,人类如果常期食用,会导致各种不适及病症,如出疹、贫血、多种神经系统的症状、头晕及瘙痒等。Nevado等[39]运用CE-ESIMS法对酚酸类化合物及在橄榄油中的三个同系物进行鉴定与分离。Gómez-Caravaca等[40]利用CEMS对胡桃木中酚与相关的极性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检测。
Norton等[41]使用CE-ESI-MS对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苯乙胺类等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离。Safarpour[42]运用CE-ESI-MS技术分析井水、池塘与饮用水内甲氧咪草烟残留含量。Lynen等[43]使用CE-ESI-MS技术,成功检测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CE-MS也已用于分析无机阴离子和金属离子。分析这两类物质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是CE-ISP-MS。Soga[44]建立了多价 阴离子的CE-ESI-MS分析方法。Olesik等[6]使用CE-ISP-MS快速测定了多种元素(Sn、Cr、As)的不同化学形态。
3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