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当今时代, 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爆炸输出是21世纪的一大特点, 多态的信息, 繁杂的数据被今日之子称之为大数据。自2013年, 大数据被提出以来, 给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近些年, 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关于大数据的教育改革与研究。在我看来, 大数据在教育界的应用指的就是, 根据海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总结出教育工作最适合的时间点、方式与场合。也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 制定出更合理的教育工作安排。运用大数据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便是根据学生的需求, 根据学生的时间表制定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工作方式不仅仅减轻了高校教授的负担与压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革命。
二、解析大数据
大数据是近些年新兴的词汇, 他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他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无法利用常规软件进行数据捕捉、管理与处理, 必须采用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的技术, 才能形成一个数据集合。他的特点是, 处理的种类比较丰富, 速度比较快, 数据真实性高, 数据量比较大以及可变性与高价值性。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 高科技, 快通讯的时代, 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产生于这个时代, 也推动着这个时代。
大数据在教育, 大数据不仅仅为基础教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作用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行为, 以及考试数据等。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最终目的与目标便是, 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利用大数据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更合理的教育服务。
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我们为何要利用大数据, 他究竟能给高校学生带来什么, 又能给教育提供什么支持。根据这一问题,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大数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一) 有利于高校资源的整合
大部分高校其实都已经建立起了系列数据分析系统, 例如, 图书馆自助服务系统、成绩查询数据系统、贫困补助系统、选课系统、食堂消费系统等。这些数据之间其实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比如, 图书馆系统与成绩之间的关联。但, 没有大数据之前。这些信息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控, 整合的力度不够, 信息的缺乏使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
在高校工作中, 课程安排与思想政治教育、后勤服务等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系列工作, 通过大数据, 有利于各部门的工作更有序、有效的进行。通过大数据分析, 综合分析了学生的各项生活学习痕迹, 有利于分析出每一位学生的行为特征, 通过网络行为的分析, 可以更好的总结出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将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 以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引起学生的兴趣,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提高工作的技术优势
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运用大数据, 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发展方式, 跟上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的发展,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停留在各种社交软件中。微博、人人、知乎基本上都是大学生的天下, 他们在社交软件上自由的发表个人的看法, 积极的参与各种热点问题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 产生了大量的新奇的、真实的思想。在当中隐藏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痕迹。传统的手段是无法获取这些消息的,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大多停留在问卷调查等方法上, 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大数据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海量的信息, 更好的分析学生的价值走向, 情感思想与方法行为。有效的把握学生的各种信息, 提高了工作的技术含量。更精准更有效的揭示了各种心理, 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发展。
(三) 增强了工作时效性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说教式, 比较单一枯燥。主要原因是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与思维模式。换一句话来说, 就是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数据, 无法及时的推导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图。
运用大数据体系, 有利于及时便捷的收集各种资料, 对学生的种种行为进行及时的监控。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 传播了最新的教育资讯, 通过广播等实现了及时的教育。大数据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更及时更自主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 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解决他们的问题, 改善他们的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 真正的送人所需。大数据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单一化转变到了多元化, 从虚无转变到了实用, 从延时转变到了瞬时, 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与实用性。
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目前, 大数据已经广泛的运用到教育工作中, 很多高校也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系列的数据平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我调查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综合大数据分析, 我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 希望能够将大数据运用到极致,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一) 树立大数据观念
观念是高校各类工作的引导者, 只有在高校树立起大数据观念, 才能更好的推动大数据的应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努力的将以往的定性转为定量。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要是依赖经验, 这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大数据的发展, 可以让我们收集到海量的数据, 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获取最有效的信息。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目前教育发展方向越来越向着个性化, 微化, 小规模发展。为了加快这一步伐, 我认为高校相关人员要正确的树立大数据观念, 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形成数据管理思维。不断的挖掘学生各类数据之间的联系, 要重视数据的价值。要明白虽然单个数据无法解决问题, 但是数据之间的联系对于工作具有重大作用。也就是说, 高校相关人员要重视大数据之间的联系, 分析数据组合的意义。举个例子来解释这一要求, 从一名学生刚刚入学之时, 学校的数据库就在不断的更新这名同学的行为数据, 学校可以根据他的家庭条件与日常消费情况, 分析是否给予一定的贫困补助。然后在根据他的学习成绩与选课记录等, 确定他的培养方案。根据成绩与出勤率来决定是否发布系列预警, 方便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等及时的对其进行督促。总之, 大数据使高校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 也使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所以高校相关人员要树立起大数据观念, 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之中。
(二) 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高校的学生已经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疲惫心理,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不能对他们产生有效的作用。大数据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现实性。
目前, 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消费系统、成绩查询系统、图书馆系统、校内网系统等, 这些其实为大数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他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在局限于理论说教, 丰富了它的存在方式。大数据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前置性预警。例如, 济南空姐被杀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之后, 济南某高校站内搜索安全防护措施的条目一直居于校内网搜索前列。从热条的搜索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关注点, 以及他们目前的心里状态和行为模式。学校可以依据这些数据, 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整体出现了打车恐慌等现象, 高校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讲座, 向他们分析社会问题, 降低恐慌, 提高防范心理。高校也可以进行意外事件模拟练习, 在模拟练习中,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增强他们的意外事故处理能力。
大数据以他的及时性与整合性的功能, 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后置性应急转换为前置性预警,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利用数据平台, 为教师工作提供了数据信息支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及时的掌握, 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海量信息, 提高了它们的时效性, 丰富了它们的存在方式。
(三) 创新管理机制
有效的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目前部分高校通过大数据对管理机制进行了创新。真正实现了合理化、科学化管理。高校的管理部门众多, 比如图书馆管理部, 教务系统管理部, 课程管理部, 保卫处等, 在各部门分立的情况下, 许多数据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部门进行了整合, 挖掘了许多内在的数据, 帮助了学校各部门创新了管理方式, 全方位了解了学生, 有利于在思想和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管理工作。
在创新管理机制中, 高校首先建立了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 突破了原有的层层障碍, 推动了联合管理体系。及时的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真正的将大数据运用到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五、大数据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上文, 我综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大数据下面临的种种机遇, 在实际工作中, 大数据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 还存在着种种挑战。我们必须要积极的面临挑战, 只有正视挑战, 才能更好的抓住机遇, 更好的运用大数据技术,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一)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上两个主体, 总有一个主体比另一个主体掌握的信息量大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普遍的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 也存在于大数据下的高校之内。高校管理层通过大数据及时准确的了解到了学生的各项行为轨迹与价值取向。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主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 是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的。
(二) 数据独裁
不得不说, 大数据严重的威胁到了我们的个人隐私, 我们抛开校园来说, 从我们最熟悉的软件入手解释。网上购物是当代人主要的购物方式, 当你在淘宝购物时, 当你频繁的搜索某一物品时, 你的淘宝主页将会被这种物品充斥, 甚至会频繁的向你推荐类似物品。很显然, 我们的隐私被偷窥了。在高校中, 也是如此。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高校学生之间通常通过网上社交软件进行交流沟通, 信息会被学校的校内网所收集, 形成一个数据库。若这一数据库被不法人员所利用, 那么高校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透明人, 学生的隐私被泄露, 十分不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
(三) 信息差距扩大
这个时代, 信息富民与信息贫民之间的鸿沟在不断的扩大, 主要原因就是个人信息使用的不同。这种鸿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越来越大, 形成巨大的差别。若高校及时准确的收集学生的数据, 那么将大大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若高校这项工作做的不到位, 那么将会产生巨大的鸿沟, 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 制度的障碍
在当今时代, 许多保护隐私的体制被破坏, 新的体制未建设完善。网络信息迅速化方展, 虚拟网络逐步建成。再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防范的同时, 也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乱与危险。甚至会扰乱正常的秩序。
我们仍面临着种种挑战, 挑战的提出, 并不是来否定大数据, 只是希望它可以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
许多高校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不长的时间, 就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步伐比较紧促, 调节时间比较有限。但大数据会给高校的各项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我们需要依靠大数据的力量, 需要它推动工作向着更高效更便利方向发展。特别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大数据可以为其提供海量的有限信息, 并能快速的将其整合,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创新。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高校相关人员的注意, 希望能够理解大数据的内涵, 积极的面临挑战, 抓住机遇。推动高校大数据的发展, 更好的推动高校的发展, 推动学生的发展。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大数据成为了近些年发展的新热点。本文将分析大数据的概念, 总结大数据的特点, 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大数据。大数据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数据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通过大数据信息的整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工作率, 优化了高校的技术工作。我将从工作管理与运行等方面, 具体解析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总结方法,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并总结出目前大数据下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挑战, 希望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 更好的去完善大数据技术,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 1982:35.
[2] 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56.
[3] 易素贞.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6) .
[4] 安晖等.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J].赛迪译丛, 2012 (25) .
[5]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著, 盛杨燕, 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1.
相关文章:
高校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论文02-17
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02-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论文02-17
网络教学中的流媒体技术应用02-17
高校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论文02-17
高校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论文02-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概念教学方法初探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