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的强化学生对于物理基本规律和概念的理解, 提高其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从而了解自然科学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内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初中物理教学应不断引入新方法、新思维, 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也逐渐成为了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是以社会实践对人才的需要为基础, 转变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将教学的焦点转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 新课程教育设计基本原则
1.1 学生为核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应实现各类教学资源和师生、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 教师应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物理实践,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1]。
1.2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置教学情境
依据初中生的实际心理状态, 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应该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课堂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有助于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提高其主动探索的兴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主页包括故事情境和实物情境两个方面。故事情境指的是初中物理教师应从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 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料,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2]。
2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2.1 学习目标
第一,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应做到因地制宜, 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具体分析, 结合本地区实际, 对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针对性设定, 做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从而更加突出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第二,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能够经自身的概括和分析来解决较为简单的物理问题。第三, 初中物理教师应对新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物理知识体系进行深入了解, 而不能仅仅依靠可能, 而应实现一定的突破。
2.2 学习条件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环节, 其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 培养出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对教学条件进行合理设计。
2.3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设计具有多样性特征, 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活动主体的基础性作用, 另一方面, 还应充分发挥出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 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 拓宽其掌握知识的宽度, 同时,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4 学习评价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不能以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为其唯一目标, 而是要充分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开发其物理学习潜能, 因此, 初中物理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的标准和目标出发, 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估, 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 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3 案例分析
案例一:“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 为迎接世博会, 某公园大门口的水平地面上安放一个大型“海宝”雕塑, 其重力为3.6×104 N, 与水平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为1.2m2/g取10N/kg。计算: (1) 该雕塑的质量是多少? (2) 雕塑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 在搬运过程中, 起重机在20s内将该雕塑匀速抬高了2m, 则起重机对雕塑所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3600kg;3000Pa;7200W。
评析:该案例将简单的浮力问题转化为学生常见的社会热点事件, 使学生能够在了解社会时事的同时, 更加深入形象地了解物理知识及其应用方法, 因而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其以一种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学习浮力相关知识。
案例二:“海鸥300”是由航空工业605研究所自行设计研发的一种水路两栖轻型飞机, 并在今年10月经过首飞实验成功, 该机型能够打在4至6名乘客, 且配置有现代化的航空仪表设备和高性能发动机, 适用于海岸巡逻、货物运输和公务飞行等多个领域。该机型总重量为4000kg, g取10N/kg。计算: (1) 飞机在水面停留时, 排开水的总体积为多少m3? (2) 如果飞机以360km/h的速度在空中匀速水平飞行, 则其所受的水平方向阻力是飞机总重量的0.1倍, 飞机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W?
答案:1, 飞机在水面停留时。F=G, 也就是pgv=G,
2, 飞机在空中匀速水平飞行时, 阻力等于动力, 也就是:
飞机的功率为:
评析:该案例将功率问题以分析飞机飞行实际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 以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 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摘要: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 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 应从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设计, 从而提出更加适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以实现物理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良好结合。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慧霞.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与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3, 1 (5) :11-13.
[2] 陈文辉.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J].教育事业, 2009, 1 (9) :31-33.
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案例研究02-20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02-20
情境教学法的案例研究02-20
教学案例研究的思考02-20
DDoS控制02-20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案例研究02-20
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研究论文02-20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研究02-20
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02-20
故事教学案例研究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