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调试

关键词: 组装 调试 课程 教学

组装调试(精选五篇)

组装调试 篇1

关键词:分工,五步教学法,多元评价

引言

《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常开设在大三的上学期, 90课时左右。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通常都是先讲解整个自动化生产线中需用的各种传感器、电磁阀、PLC、变频器、触摸屏等单个元件或设备, 跳跃性比较强, 学习起来很枯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差, 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 大胆改革,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诸位同行交流分享。

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工控网络技术以及气动液压传动知识, 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维护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为今后深入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系统设计, 奠定良好的工程素质。

2. 教学内容

2.1 内容选取

《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课程开在大三上学期, 前续相关课程有《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设备低压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工业网络组态构建与运行》等, 是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对前期所学课程的一个综合应用和实践平台。涉及知识点主要有:气动技术、传感器、PLC、现场总线网络技术、步进电机位置控制和变频器技术等。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教学设备工作站分为七个项目:供料站的安装、调试与检修、加工站的安装、调试与检修、装配站的安装、调试与检修、分拣站的安装、调试与检修、搬运站的安装、调试与检修、自动化生产线网络控制应用、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检修。

2.1 内容序化

基于教育与认知规律重新架构内容体系, 分为技能与素质培养和技术提升两个阶段, 其中技能与素质培养阶段中, 有三个自下而上的子模块:初识实训设备、单站的组装与调试和网络的构建与运行, 技术提升阶段主要内容为整个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3. 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模式, 不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讲解元件, 而是直接从供料站开始, 需要用到哪个元件学习哪个元件, 学生学完单个元件直接在工作站中应用, 学习不再变得空洞,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供料站是自动化生产线的第一个站, 组装与调试部分详细讲解, 教师演示, 其余单站的组装与调试部分以及整个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学生变为主角, 教师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 学生从“看着干, 跟着练”到“自己干, 会动手”再到“想着干, 能应变”,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任务完成情况, 进行多元评价。总评分为两部分:过程评价和考核评价。过程评价是指在授课过程中, 每个项目都需要进行考核, 在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按照硬件接线、气动部分调试、CAD制图、PLC编程、变频器设置与调试、步进电机设置与调试等进行分工, 整个团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而且在不同的项目中, 每一位学生需要轮换分工角色并单独考核。在整个系统调试完成之后, 各小组通过抽签选择考核题目, 完成考核评价。

4.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五步教学法”, 分别为任务导入、知识学习、方案定制、组织实施和交流评价。

4.1 任务导入

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 总结出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首先由教师介绍生产情境, 提出工作任务, 并提供视频、图片、动画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作过程。

4.2 知识学习

任务提出以后, 学生先通过查阅图书资料、课程网站等途径自学完成任务所需的新知识, 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总结。

4.3 方案制定

根据任务要求, 学生分组讨论, 制订出任务实施方案,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意见, 最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方案和思路, 优化实施方案, 并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4.4 组织实施

各小组学生按照硬件接线、气动部分调试、CAD制图、PLC编程、变频器设置与调试、步进电机设置与调试等进行分工, 按照之前确定好的实施方案, 分工进行。整个组织实施过程中, 教师仍然担任“配角”, 巡视指导, 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4.5 交流评价

任务完成之后, 各组分别演示工作站的工作过程, 展示各组的硬件接线、气动部分、CAD制图、PLC程序、变频器参数和步进电机设置等内容, 并就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 教师按学生分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最后总结整个项目。

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调试策划书 篇2

一、人员安排

总策划:陈雷

总顾问:乔治锡(老师)

负责人员:薛芬文波 胡雪梅李帅汪文斌周涛何建军宣传部:负责活动通知,展出宣传

多媒体部:负责会场布置,负责人员安排,综合调度

技术部:技术支持

二、活动流程:

竞赛目的:选手在计算机组装方面的技能水平,在比赛中提高技

能和知识。

1、计算机硬件准备

2、会场搭建、物质准备和各工作人员到位

3、现场安全布置

4、参赛对象: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院学生

5、比赛时间:2010年11月

6、比赛地点:学院五教楼计算机实训中心

7、报名时间:2010年11月1日——11月10日

8、报名方式:

1、在一教学楼门前报名注册:

报名信息如下: xx系xx级xx专业xx班学号:xxx

姓名:xxx联系方式:xxxxxxxxxxx9、准备:

a、检查所提供的计算机配件,并列举其型号

b、装拆机的工具

10、竞赛任务:竞赛分为A、B组

A组

根据指定要求,将提供的计算机拆下每个部件,再把零散的计算机部件组装成一台个人计算机,并在此计算机上安装Windows XP Professional 操作系统和相关硬件的驱动程序,计算机系统各部件能正常地运行,并对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正确处理;同时对计算机一些常见的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能正确地进行维护,并及时解决问题。

1、岗前:

a、检查所提供的计算机配件和工具

b、检查供电环境,并连接外设

2、计算机拆装:

a、独立完成个人台式计算机的硬件组拆装

b、开机检测

3、安装操作系统:

a、设置CMOS参数

b、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c、安装驱动

B组

根据指定要求,将提供的计算机拆下每个部件,再把零散的计算机部件组装成一台个人计算机。

1、岗前:

a、检查所提供的计算机配件和工具

b、检查供电环境,并连接外设

2、计算机拆装:

a、独立完成个人台式计算机的硬件组拆装

11、工具和材料:

计算机机箱、主板、内存条、声卡、显卡、电源、光驱、数

据线、螺丝刀、键盘、鼠标、显示器、操作系统、软件。

12、竞赛时间:

竞赛时间为A组60分钟,B组10分钟。

13、评分标准:

a、操作规范

b、故障排除能力

c、装机速度

1、拆装评分标准:

2、系统分区 10分

3、安装windowsxp、主板驱动、声卡/显卡驱动10分

三、宣传策划:

a、海报宣传(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进行宣传)

b、电台宣传(通过电台进行不定时不广播)

c、会员口头宣传(通过会员的人际网进行传播

四、组织安排:

A、奖品设置

a、第一名1名键盘一个(40元)

b、第二名1名鼠标一个(40元)

c、三等奖2名耳机一个(40元)

d、优秀奖3名鼠标垫一张(10元)

B、赛场布置:

a、在一教门前,搭建两个帐篷作为主席台,在主席台前

安放十张电脑工作台(在室外可以让全校师生进行观摩,从中学到知识,同时宣传计算机工程系和计算机协会)。

b、在五教的计算机组装与调试鉴定考场进行。

C、安全预防:

a、用电安全:

派专人管理用电,在组装与调试过程中技术部提供

技术安全。

b、地震预防:

突发地震时,我们会由多媒体部组织及时疏散到足

球场。

c、人员拥挤时,由多媒体部组织现场秩序。

D、后勤保障和整体协调:

由理事会提供服务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协会

流水灯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篇3

本文介绍《流水灯电路的组装与调试》项目的由来、设计思路、电路原理图、工作原理、组装所需的元器件清单、实际组装和调试的过程等。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一体化教学项目,适用于有一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基础的学生。

关键词:流水灯;NE555;CD4017;组装与调试

【分类号】TP368.1

前言

我们学校历来非常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也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我们这次的教学任务《流水灯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就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首先,我介绍一下这次任务的由来,我们在进行疏散演习的时候,同学就会发现楼道里的指示灯并不很明显,处在中间的同学不容易找到出口,同学就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动态的流水灯,辅助这个疏散灯,这样使同学更容易找到安全出口。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次的项目。一般的一体化教学任务是由企业的生产实践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而来的。虽然他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但是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在里面。而我们这次,就进行了二者有机的集合,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由教研组老师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基本方案,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电路的设计。我们将这次任务设计成引导型,开发型的。在电路的设计当中我们预留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给同学一个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对电路进行改进。这样让他们觉得设计电路并不难,引发他们对电路设计的兴趣,从而,引起他们对专业课深入学习的兴趣。

一、设计思路

1. 十个LED灯相继被点亮,形成流水灯。

2. 要做双面印制电路板,电路元件要兼顾贴片式的和通孔的。(为了增加一定的组装难度,也为了让学生发现它的不完美,从而进行改进)

3.可以一块电路板单独使用,也可以级联起来多个一起使用。

4.不需要程序设计,只用硬件电路实现。(适用于职校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到程序设计,也为后面的继续学习打下伏笔)

二、电路原理图

由NE555、CD4017和三极管控制的流水灯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该电路图由专业老师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设计,用Protel DXP 2004 软件画出来的。

三、电路工作原理

1.CD4017的用途和引脚功能

1)CD4017的用途

CD4017集成电路是十进制计数/时序译码器,又称十进制计数/脉冲分频器。它是4000系列CMOS数字集成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电路之一,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性能稳定可靠,工艺成熟,使用方便。目前世界各大通用数字集成电路厂家都生产4017,在国外的.产品典型型号为CD4017,在我国,早期产品的型号为C217、C187、CC4017等。

2)CD4017C管脚功能

CMOS CD4017采用标准的双列直插式16脚塑封,如下图。

其引脚功能如下:①脚(Y5):第5输出端;②脚(Y1):第1输出端,③脚(Y0):第0输出端,电路清零时,该端为高电平;④脚(Y2):第2输出端;⑤脚(Y6):第6输出端;⑥脚(Y7):第7输出瑞;⑦脚(Y3):第3输出端;⑧脚(Vss):电源负端;⑨脚(Y8):第8输出端,⑩脚(Y4):第4输出端; 11脚(Y9):第9输出端,12脚(Qco):级联进位输出瑞,每输入10个时钟脉冲,就可得一个进位输出脉冲。因此,进位输出信号可作为下一级计数器的时钟信号,13脚(EN):时钟输入端,脉冲下降沿有效;l4脚(CP):时钟输入端,脉冲上升沿有效;(15)脚:清零输入端,在“R”端加高电平或正脉冲时,CD407计数器中各计数单元输出低电平“0”,在译码器中只有对应“0”状态的输出端YO为高电平,16脚(VDD):电源正端,3—18V直流电压。

CP端在输入时钟脉冲的上升沿计数,时钟允许端EN为0时允许时钟脉冲输入,为“1”时,禁止时钟脉冲输入。在输入时钟脉冲的作用下,Q0—Q9的十个输出端依次为高电平。 R为复位端, 当R=1时, 计数器清零,Q0为1,其余Q1—Q9均为0。CO为进位输出端,CD4017计满10个数后,C0端输出一个正的进位脉冲。

2.NE555引脚功能

NE555是一种应用特别广泛作用很大的集成电路,属于小规模集成电路,在很多电子产品中都有应用。NE555的作用是用内部的定时器来构成时基电路,给其他的电路提供时序脉冲。NE555时基电路有两种封装形式有,一是DIP双列直插8脚封装,另一种是sop-8小型(smd)封装形式。

Pin 1 (接地) -地线(或共同接地) ,通常被连接到电路共同接地点。

Pin 2 (触发点) -这个脚位是触发NE555使其启动它的时间周期。触发信号上缘电压须大于2/3 VCC,下缘须低于1/3 VCC 。

Pin 3 (输出) -当时间周期开始555的输出脚位,移至比电源电压少1.7伏的高电位。周期的结束输出回到O伏左右的低电位。于高电位时的最大输出电流大约200 mA 。

Pin 4 (重置) - 一个低逻辑电位送至这个脚位时会重置定时器和使输出回到一个低电位。它通常被接到正电源或忽略不用。

Pin 5 (控制) -这个接脚准许由外部电压改变触发和闸限电压。当计时器经营在稳定或振荡的运作方式下,这输入能用来改变或调整输出频率。

Pin 6 (重置鎖定) - Pin 6重置锁定并使输出呈低态。当这个接脚的电压从1/3 VCC电压以下移至2/3 VCC以上时启动这个动作。

Pin 7 (放电) -这个接脚和主要的输出接脚有相同的电流输出能力,当输出为ON时为LOW,对地为低阻抗,当输出为OFF时为HIGH,对地为高阻抗。

Pin 8 (VDD) -这是555个计时器IC的正电源电压端。供应电压的范围是+4.5伏特(最小值)至+16伏特(最大值)。

3.电路工作原理

本流水灯电路由振荡电路、译码电路和光源电路三部分组成。本文选用的脉冲发生器是由NE555与R21、R22、W1及电容器C2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组成。主要是为灯光流动控制器提供流动控制的脉冲,灯光的流动速度可以通过电位器W1进行调节。由于W1的阻值较大,所以有较大的速度调节范围。

灯光流动控制器由一个十进制计数脉冲分配器CD4017和若干电阻组成。CD4017的CP端受脉冲发生器输出脉冲的控制,其输出端(Q0~Q9)将输入脉冲按输入顺序依次分配。输出控制的脉冲,其输出控制脉冲的速度由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频率决定。10个电阻与CD4017的10个输出端Q0~Q9相连,当Q0~Q9依次输出控制脉冲时10个发光二极管按照接通回路的顺序依次发光,形成流动发光状态,即实现正向流水和逆向流水的功能。电源电路所采用的电源为6V。

四、PCB板图

用Protel DXP 2004 软件设计的双面PCB板图,正面是十个发光二极管,其余元器件都在反面。发光二极管、电容器、电位器采用通孔的,其余元器件都采用贴片式的。

五、元器件清单

六、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1.电路的组装方法和步骤

1)按照电路图明细表的型号及规格对所有的元器件进行编号,将所有元器件按先小后大、先低后高、先一般后特殊的顺序依据图示方向装接到件1(印制板)对应位置上,静电敏感器件最后要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操作装接(图中IC1、IC2为静电敏感器件)。

2)贴焊电阻器R1--R22。

3)贴焊贴片三极管VT1-VT10。

4)将电容器C1-C2、电位器W1、插座J1、发光二极管VD1-VD10元器件的引线浸锡。

5)电容器C1、C2引线腿成型。

6)插焊电容C1-C2、电位器W1、插座J1元器件,插装时应注意电位器中心头方向,并将电位器W1、插座J1紧贴印制板放正、放平。

7)在防静电工作区台上贴焊IC1、IC2静电敏感器件,按图示方向贴装后,采取对角焊接原则,即先焊接一个引脚,调整器件使之所有的引脚与印制板上所对应焊盘对齐后,再焊接另一个引脚,然后再逐个焊接,

8)将VD1-VD10发光二极管插焊在印制板的背面,插装时将二极管短引线腿插入印制板标志圆缺的一侧,并确保发光二极管高度一致。

9)严格按照图纸技术要求施工。

10)所有元器件焊接位置应确保正确,焊点光滑、平整、牢固。

2.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

本电路无需多少调试,只要检查电路有无插错元器件,检查元器件的极性有无接错,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焊接是否良好,无虚焊等缺陷,然后接通电源+6V, 观察灯闪是否按照从第1组到第10组灯顺序依次点亮成流水状即可。如有问题,先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IC (CD4017)的(14)脚的时钟信号是否正常。如正常,则是CD4017及其后面的电路问题,需检查元器件是否插错,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焊接是否到位等。如不正常,则是该振荡器没有产生振荡,说明IC(555)及其外围电路有问题,需检查相应元器件及其电路。

七、成品图片展示

这是学生完成的作品,95%以上的学生都能一次性组装调试成功,有个别学生的有点小问题,经过修复,最后也都调试成功,同学们对这次实训项目都很满意。

八、总结

通过这次教学项目,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设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各个小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这次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又相互配合,顺利完成项目。

同时很多同学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1)所有元器件都用贴片式的

(2)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

(3)用5伏电压,带USB接口

(4)印制板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改变

经过同学们的实验,有些方面已经实现。

参考文献:

[1] 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

[2] 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组装调试 篇4

喷器组装需要的工具有链钳两把、EP2或SX2油脂半桶、4-1/2″ (NC50) 提丝。设备组装件在平台开箱后, 将需要安装调试的备件用克令吊吊装到主甲板或悬臂梁甲板平台 (组装时克令吊方便使用的地方) 以便组装, 并在安装之前对转喷器组件及基座内部进行清洁。将厂家供货的转换接头或4-1/2″IF公头端的提丝连接到转喷器提升工具的母头端, 使用链钳将二者旋紧, 用克令吊将转喷器提升工具旋转组装到27-1/2″转喷器总成密封中, 然后将组装好的转喷器提升工具和27-1/2″转喷器密封装到转喷器总成中并旋转到锁紧位置。将组装好的转喷器总成、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提升工具、转喷器试压工具、转喷器试压堵头 (试压工具上自带堵头) 、两把B型手动大钳用克令吊吊到猫道机上, 操作猫道机, 使猫道机开向井心位置以方便使用排管机吊运。拆除排管机上的钳头, 安装排管机吊耳、卸扣和吊带 (至少8t提升能力) , 将转盘中的补芯卡瓦全部拆除, 将转喷器提升工具的提升端连接到排管机提升吊带上, 缓慢提升至直立起位置, 再缓慢移动至井心上方。下放排管机下部导向臂, 使转喷器总成提升工具和转喷器缓慢下放转喷器壳体中, 然后使其平稳落座到转喷器基座中。

将转喷器锁紧销、转喷器密封、返流密封的液压管线连接到转喷器上面, 确认管子连接适配良好。测试6个转喷器球阀功能及转喷器液压锁紧销的伸缩功能, 确认开关正常及阀门实际位置开关一致, 转喷器就地控制面板和遥控面板反馈及操作正常, 转喷器锁紧液压销伸缩正常。将适用于4-1/2″钻杆的吊卡补芯安装到顶驱吊卡中, 以便顶驱提升转喷器提升工具进行拉力试验。

2 转喷器拉力试验

操作钻井绞车下放顶驱, 使顶驱吊卡接近转喷器组件提升工具上部端头并卡紧, 此时应维持喷器锁紧销处于锁紧状态。然后提升顶驱, 使顶驱提升力达到13.5t (因为提升拉力要求为4.5t, 加上转喷器组件自重约为9t, 总提升力应为13.5t) 。

从司钻房控制屏上操作顶驱和钻井绞车, 使顶驱吊卡打开, 松开转喷器提升工具, 然后提升钻井绞车使顶驱远离转喷器提升工具。操作排管机, 使排管机下臂吊耳位置到达井心正上方位置, 然后将排管机吊耳上预先挂的吊带用恰当的卸扣与转喷器提升工具的提丝连接到一起, 打开转喷器密封上面的手动保险销杆, 用链钳将转喷器提升工具从转喷器总成中旋松开, 提升排管机下臂, 将转喷器提升工具从井心位置移开放置到立管区域。

3 转喷器压力测试

3.1 压力测试工具及条件

5″钻杆一柱、液压猫头两台、B型手动大钳两把 (用于上紧和松开提升接头与处理工具) 、带证书的打压泵和记录仪、打压泵与试压接头匹配的软管、注满淡水的计量舱、加注淡水的皮带水龙头、计量泵管线可用带有与试压接头匹配试压孔的4″盲板法兰、带1/2″NPT螺纹孔的试压工具堵头一个、500PSI压力测试泵 (用于压力测试) 、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 顶驱吊卡上需安装5″钻杆提升补芯。

3.2 压力测试优化流程

将转喷器提升工具上的提丝用链钳拆除, 然后将其安装到转喷器试压密封的提升工具上面。将猫道机上转喷器试压工具用杂用绞车吊装到钻台鼠洞端盖上面靠近钻盘区域, 以备和转喷器试压密封组装。用排管机将转喷器试压密封提升工具提起并安装旋紧到10″转喷器试压密封中, 并将转喷器试压密封提升工具上面的手动销杆锁紧。排管机吊起转喷器试压密封提升工具, 缓慢移动到转喷器密封上方, 下放到转喷器密封中, 用链钳将转喷器试压密封旋入到转喷器密封中。确认转喷器密封上锁紧装置无影响, 用链钳将转喷器密封旋松开, 排管机提升起转喷器密封高出转盘后, 缓缓从井心移向转喷器试压工具上方。排管机吊起组装好的转喷器密封和试压密封到达试压工具上方后, 缓慢下放到试压工具母头端上面, 同时用链钳预旋紧到转喷器试压工具上面 (后续仍需要用两个液压猫头上到22 000ft.lbs扭矩) 。排管机提升起试压密封提升工具, 将其移动到井心位置, 缓慢下放到转喷器中 (暂不旋紧转喷器密封, 后续还要提起打扭矩) 。

下放排管机下臂, 使吊带下垂, 将排管机连接在提升工具上的卸扣吊带移除, 然后拆除提升工具上的提丝。排管机移动到立管区, 从指梁上排一柱事先预接好的5″钻柱, 移动到井心位置。启动钻井绞车下放顶驱, 使吊卡卡住5″钻柱的上端头。排管机收臂并移开井心位置, 下放钻井绞车顶驱, 缓缓使5″钻柱下放对接到转喷器试压密封的提升工具的母头上。下放顶驱使转喷器用手动链钳 (或铁钻工) 将5″钻柱旋紧到转喷器试压密封提升工具上。顶驱提升转喷器密封和试压工具大约1m, 这样方便对转喷器密封和试压工具连接打扭矩。将两个手动大钳用两台钻台杂用绞车分别吊起来, 一个卡到转喷器试压密封提升工具上, 一个卡到试压工具上。操作两个液压猫头提升液缸, 使钢丝绳松开, 将两个猫头的钢丝分别用卸扣连接到两把已经卡好的B型手动大钳钳臂上, 然后手动往复搬动大钳使猫头钢丝绳都处于拉紧状态。司钻房控制屏上操作猫头收紧钢丝绳, 将预接到一起的转喷器密封和试压工具上紧, 扭矩要达到22 000ft.lbs。拆除两个液压猫头的连接钢丝, 并移开两把手动大钳, 用顶驱的吊卡将打好扭矩的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和转喷器试压工具下放转喷器总成中, 并用链钳旋紧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提升工具, 使转喷器密封锁紧在转喷器总成中。

将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提升工具上的提丝拆除, 通过消防管往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中注水, 直到注满为止。在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提升工具上安装转喷器试压堵头, 用链钳旋紧, 扭矩要达到2 000ft.lbs。确认试压泵和压力记录仪上电、供气, 消防水或钻井水就位, 将试压泵软管连接到转喷器试压堵头上, 另外试压泵的一根软管连接到转喷器注入管线的4″临时盲板法兰上 (4″盲板法兰需有与试压泵软管接头相匹配的试压孔) 。

从转喷器控制面板上打开转喷器计量管线和加注管线上的遥控球阀, 并确认其他所有遥控球阀都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打压泵向转喷器试压工具密封中加压至600psi, 然后关闭试压泵进入该管线的阀 (高于转喷器内部试压压力500psi, 防止泄漏) 。启动防喷器和转喷器控制液压系统, 在转喷器控制单元将返流密封施压1 500psi。使用计量泵通过计量管线往转喷器腔体中注水 (或消防水软管直接从转喷器密封上端注水) , 直到转喷器密封上部有水溢出为止。停计量泵或停加消防水, 关闭转喷器计量管线上的遥控球阀, 并从转喷器控制站上关闭转喷器密封。试压泵通过转喷器加注管线试压临时法兰处向转喷器腔体中加压至500psi, 然后关闭试压泵出口阀, 转喷器腔体保持15min, 确认无泄漏并做好记录。试压完成后, 试压泵泄压阀开启将转喷器腔体泄压, 从转喷器控制站将转喷器密封、返流密封泄压。试压工作完毕后, 将转喷器密封提升工具试压堵头换成提丝, 连接吊带卸扣, 用链钳旋松转喷器密封, 将转喷器密封组件用排管机吊离出井心, 放置在钻台立根盒空闲区。

4 结语

该转喷器组装和测试流程为相对优化的流程, 对于转喷器系统的调试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是一个较为合理高效的组装调试流程, 对今后该类型转喷器的安装调试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摘要:旨在对转喷器组装和调试流程进行合理优化, 以期为今后自升式钻井平台转喷器的安装调试提供一些借鉴。

5英寸黑白电视机组装与调试技术 篇5

5.5英寸黑白电视机的组装与调试是高职电子类相关专业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组装电视机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更加了解电视机的各部分功能。

[关键字]: 5.5英寸黑白电视机 组装 调试 信号流程 行场扫描电路 显像管附属电路 直流稳压电源 伴音通道 焊接技术 行场偏转线圈

这种微型黑白电视机的小信号处理电路使用一块超中规模集成电路CD5151,而伴音功放电路也通常采用的是一块小规模集成电路D386。该机还使用了新型的电调谐高频头,整机消耗十余瓦,直流0.8A左右,外观轻巧便于携带,加上电路设计新颖,图象清晰,电性能参数较高。

一、5.5英寸黑白电视机的主要参数

电源变压器输入为交流220V,输出为交流12V,外接直流输入电压为12V,整机电流为0.8A-1.2A,显像管灯丝电压为6.3V(有效值),阳极高压为6-7V。天线输入阻为75Ω视频输入阻抗为75Ω,图象清晰度大于380线,伴音输出功率为10W。

二、5.5英寸黑白电视机信号流程

电视信号由天线接收后送入电调谐高频头TDP的1脚,高频信号(48MHZ以上)在这里经过高放、混频后,变成38MHZ的图像中频各31.5MHZ的第一伴音中频信号。然后从9脚输出送至Q201进行预中放。Q201的信号输出送至声表面波滤波器,它具有电视机所要求的特殊的频率特性,它只让38MHZ的图像中频和31.5MHZ第一伴音中频信号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其他信号则被滤除或被吸收。经过声表面波滤波器,信号进入ICI集成电路1脚和28脚,经内部信号处理后由ICI集成电路5脚输出复合全电视信号(包含0-6MHZ

视频信号、6.5MHZ第二伴音信号、行场同步信号等),送至末级视入管Q801进行图像信号放大,放大后再输入显像管阴极。这个信号的瞬时值就代表屏幕上某像素的大小(改变阴极发射电子的强弱)另一部分送至ICI集成电路6脚进行同步分离,同步信号分离出来后,对行,场振荡器的频率进行控制。使行、场振荡的频率和相位与电视台发射的信号保持严格一致(做到同频、同相),只有做这一点,才能在屏幕上形成完整的图像。还有一部分信号通过C17、Y1(6.5MHZ陶瓷滤波器)送入伴音通道进行伴音解调,调解后的伴音信号再送入IC2集成电路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去推动扬声器,使扬声器发出声音

三、5.5英寸黑白电视机组装与调试

(一)5.5英寸黑白电视机组装

一般来说,电视机要先装低矮、耐热的元件,再装怕热的元件,最后焊集成电路,具体应按以下步骤来安装:

1、先将原理图和印刷板图进行对照,看清楚是否一致,这一步很关键。仔细对照印刷板与印制图,确认无误。分析并读懂原理图,并对照印刷电路板找出各元件的安装位置,以便安装时能准确的找出安装的位置。

2、认清各元件。找出有极性的元件的脚位,如高频调谐器的各引脚的排列顺序,集成电路各脚的顺序等。高频调谐器可将其有不干胶贴的一面朝自己,从左到右依次是1脚和10脚。将电源调整管标有型号的一面朝自己,散热器的一面朝后,靠左的是基极,中间是集电极,右边是发射极。然后检测各元件的质量,电阻用万用表测量,电容用电容表测量,各电感内元件在出厂时均已测好,装上后只需微调即可,要确保安装上的元件无故障。

3、插装与焊接。插装时,应该按以下顺序来插:短接线—电阻—二极

管—三极管---电容---其它元件(如集成电路插座等)。安装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等元件时要注意极性,集成电路插座安装时要注意缺口方向。三极管在安装时引脚应留6~7毫米(为了散热),其余各元件安装时尽量紧贴线路板。Q701和散热器垂直插入印刷电路板,散热器反面L型突起部分应扭转一角度,以卡在印刷电路板上.4、安装提示;(1)二针插座和四针插座要先焊;(2)为了防止集成电路被烫坏,本套件配备了集成电路插座,以防集成电路被烫坏;(3)将显像管座板插到显像管上时要小心,以免将显像管后面的封口处折断造成显像管漏气;(4)2A保险丝可以用线短接;(5)电源开关应注意按下时电视机开,按起时电视机要关;(6)单芯带焊片插头线应接在天线上,天线插入上盖的孔角,另一头焊在显像管座线路板上用于石墨层接地。

(二)5.5英寸黑白电视机调试

调试前先搞清印刷电路板上的各个电位器,插座,开关所起的作用和具体位置。

调试应分为几步:

(1)直流电源调试。

直流电源的稳压输出直流应调整在额定输出电压为10V,则应调整在额定输出电压0.2V的范围内,本机的额定输出电压为10V,则应调整在9.8V—10.2V之间,然后看电源输出的调接范围,应在2V左右可调,调节VR701,电源输出在8.7—11.5V之间可调。测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准电压)为6.2V左右。

(2)扫描电路的调试

电视机正常工作时赂部分电路的平均电流大致有一个范围,另外还有

一些关键点的平均电压与电路工作状态相关。如行输出管的集电极、基极电压、OTL场输出中点电压,集成电路中扫描电路引脚的电压等。具体可分为行扫描电路调节。先叙述行扫描电路的调试,将Q601的集电极断开,在断开点测量,行输出电路的电流正常值应该在250MA左右,行输出集电极电压在16.5V左右,则可判定行输出电路基本正常,测CD5151CP(17)脚电压为1V左右,Q602基电压也在0.4V左右,则集成电路内部行扫描电路基本工作正常。再来调试场扫描电路。先测CD5151CP的24、25、26脚电压应与电路原理图上标称值一致,这时在屏幕上可看见光栅,调节场频电位器使光栅出现闪烁,再调节场频电位器使闪烁消失,这时场频基本接近50HZ。调节场频电位器,在场频调至最高和最低时,光栅应该出现闪烁,而在调至中间时,光栅不闪烁。测量C505正极电压,应该为电源电压的一半5V左右。

(3)显像管附属电路调试

显像管附属电路包括视放电路、行场偏转电路。调试前暂不插显像管的插座,用万用表直流250V档,测显像管第6脚100V左右,测量管座第3脚电压(用交流10V档),由于灯丝电压是由行输出变压器输出的脉冲电压,因此要用交流电压档来测量,本机灯丝电压为6.3V(有效值)。调节亮度电位器,并同时测量第2脚电压应该在10~80V可调。如果以上的电压都正常,把显像管座插上,此时荧光屏上应有光栅产生。拔动偏转线圈后的调节磁环,并同时注视着荧光屏,使光栅处于正中的位置。如果显像管四个脚出现暗角时,可以将偏转线圈向颈椎的方向推到底,如果光栅倾斜,可以旋转偏转线圈来解决。调节亮度电位器,光栅最亮时应满足白天收看的需要,并且扫描亮线也不出现明显的散焦,最暗时亮度关死。如亮度不受控制,则须检查亮度控制电路。

(4)信号通道的调试

此前一定要将扫描电路调好,一般较简单的调试方法如采用电流法、直观监测调试法,较复杂的方法如信号注入法(是采用另一台正常电视机中的信号对应的加入待测机的位置)。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前两个方法。信号通道包括中频通道、视频输出电路、同步分离电路、伴音通道、本电路的频率特性通常由声表面滤波器决定,一般不需要调试。调节调台电位器,高频调谐器4脚应在0~33V之间变化。高频调谐器8脚电压在10V左右。测量预中放管Q201各脚电压,B、C、E各脚电压分别应为1.15V、8V、0.3V。若偏离过大应检查电路。将高频调谐器置于空频道,用万用表测CD5151CP第28、1、2、3、4、5、14、15脚电压应与标称的电压一致,特别是3、4、5脚。调节调台电位器使电视机收到图像信号上,用万用表监测CD5151CP(5)脚电压,并用无感起子同时调节14、15脚外接的选频元件(38M),使5脚电压最低,此时5脚输出信号最强。测量视放管Q801各极电压,基极电压为3~4V左右,集电极电压为80V左右,发射极电压为3V左右,若偏差太大,应认真检查对应的电路。如果荧光屏上有图像,但有上多把回扫线,则应检查视放管发射极的消隐电路,同步电路的调试。调出信号较强的节目,如果出现了场不同步的现象岢微调场频电位器V-HOLD。

(5)伴音通道的调试

接通电源,检测CD5151CP的7、8、9、10、11脚电压,应与标称值一致。接收到电视信号后,微调9、10脚外接的6.5M电感,使伴音最清晰,噪音最小,测量C306的正极电压,应为9V左右,否则功放电路就需要检查。

(三)调试时的提示

(1)在调试时,图像上下左右颠倒则要将场偏转线圈或行偏转线圈的两

根引线对调,如果是上下颠倒则要将调换行偏转线圈的引线。

(2)不管是调试还是维修,都应该以下顺序来操作:电源部分—行扫描---场扫描---视放----中频通道----视放---同步分离---伴音。

四、整机组装:

1.接线:

尾板接线。

注意接线顺序。

扬声器。

电源。

偏转线圈。偏转线圈分为场偏转线圈和行偏转线圈。

天线。天线连接线插于天线插针上。

2.装壳

将调整板用螺丝固定。

将调谐按钮、音量旋钮、波段开关装好,一定到位且保证转动灵活,然后用螺丝将调谐旋钮、音量旋钮固定。贴上不干胶贴。

检查所有连线均准确连接后,将主板装入机壳中,并将机壳螺丝拧紧。

五、调试结果:一切功能正常且显示较清晰收台较多

六、组装人员:龚洋洋、陈冬、陈亚巍、陈志逸、邓程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心理问题现状 下一篇:中国养老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