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前房出血(精选五篇)
外伤性前房出血 篇1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科常见的眼外伤疾病,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 视力恢复理想, 但也有部分病例因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或合并有其他眼外伤疾病如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裂伤、视网膜震荡、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神经挫伤等, 影响视功能。现将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体会及预后回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1年3月住院收治的外伤性前房积血病例104例, 均为单眼病例, 其中男95例, 女9例, 男女比例为10.5∶1.0, 年龄4~62岁, 平均年龄32.5岁, 致伤原因:炮崩伤32例, 拳击伤25例, 玩具枪子弹击伤8例, 铁块击伤8例, 木块木棍击伤7例, 石头击伤5例, 其他致伤原因如饮料瓶、麻将、足球、羽毛球、打火机、钢丝绳击伤等19例。
1.2 分级
根据Oksala方法将前房积血分为3级, Ⅰ级:出血小于前房1/3;Ⅱ级:出血占前房1/3~2/3;Ⅲ级:出血占前房2/3~充满前房。Ⅰ级前房积血56例, Ⅱ级前房积血39例, Ⅲ级前房积血9例。
1.3 治疗方法
外伤性前房积血一旦确诊, 在排除眼球破裂伤的情况下, 嘱患者禁止活动, 取半卧位, 双眼包盖;72h内给予止血敏注射液3.0g, 1次/d, 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胶囊辅以维生素C治疗;患者眼压>30mmHg (1mmHg=0.133kPa) 时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观察眼压, 若眼压控制欠佳后可联合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断剂;适当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一般不散瞳也不扩瞳, 在出现虹膜睫状体炎时可在密切观察下散瞳治疗。如合并其他眼外伤疾病时对症治疗。
1.4 合并其他眼外伤疾病
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35例, 继发性青光眼20例, 外伤性瞳孔散大11例, 玻璃体积血10例, 外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9例, 眶壁爆裂性骨折6例, 视神经挫伤3例, 角膜血染0例。
2 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见表1。
3 讨论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由于受外力影响眼球内压力骤升, 导致虹膜、睫状体血管破裂, 血液聚于前房形成。前房是由角膜、虹膜、睫状体及晶体构成, 其中角膜及晶体没有血管, 而虹膜及睫状体不仅含有丰富的血管, 虹膜睫状体受伤时, 虹膜动脉小环、虹膜动脉大环以及睫状体均为前房出血的血液来源[1]。前房出血量的多少与损伤的血管的大小、多少及损伤程度有直接的关系[2]。从本组病例分析, 致伤原因以炮崩伤、拳击伤为主, 其次为玩具枪子弹伤、木棍、铁块击伤等。
处理前房积血的原则是促进积血吸收的同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3]。大部分前房积血通过前房角小梁网和Schlemm管排出, 其次是依靠吞噬作用。半卧位双眼包盖, 减少活动能使前房积血能沉积于前房下方, 防止纤维素、血凝块及血影细胞阻塞上部房角及瞳孔, 减少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 并且使前房出血能够通过房水循环尽快吸收, 且能减少继发性再出血的发生。止血敏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 并增强血小板的凝集和黏附力, 促进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 从而产生止血作用。缩瞳可以扩大前房角, 前房血液可以顺利地从虹膜表面的隐窝吸收及Schlemm管前房积血排出, 但缩瞳可加重虹膜后粘连及刺激症状;散瞳可以使睫状肌麻痹, 使血管收缩, 出血停止, 也有利于眼休息, 防止充血及虹膜粘连, 但散瞳可能使瞳孔缘撕裂加重。在临床观察中发现, 缩瞳或散瞳发生再出血的比例均高于不缩瞳和不散瞳的比例, 因此在处理前房积血时我们主张既不缩瞳也不散瞳。在前房积血吸收后, 根据情况如虹膜出现炎症反应时可在密切观察下散瞳。有报道示: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积血吸收并可减少前房再出血率[4]。在我院不是所有外伤性前房积血病例都会应用糖皮质激素, 在出现视网膜水肿、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挫伤或合并眶壁骨折时应用, 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 遇到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病例时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并观察其疗效。
从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病例在积极治疗后, 大多数视力恢复比较理想, 可恢复至伤前水平, 也有不少的病例因合并其他眼外伤, 治疗后多少会影响视力的恢复, 也有极少数的病例因视神经挫伤、外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影响视力严重。因此,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 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并不困难, 但一定要注意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的眼外伤, 并且要积极治疗, 能够让患者视力尽可能的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248.
[2]彭穗英.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 2002, 24 (5) :565.
[3]李谊, 朱豫.外伤性前房出血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10) :2025.
外伤出血急救处理原则? 篇2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
二、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三、失血的表现
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则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不降或测不到。
四、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
外伤性前房出血 篇3
关键词儿童眼外伤前房积血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04
资料与方法
1998年10月~2008年10月收住108例均为单眼,男90例,女18例,男:女=5:1。学龄前组3~6岁32例,学龄组7~14岁76例。
致伤原因:玩具枪弹伤38例,拳击伤26例,石块、土块、木棍击伤14例,烟花爆竹伤12例,球类伤10例,其他8例。
前房积血分级及分类:积血按Oksala分级[1],积血占前房<1/3为Ⅰ级32例,积血占前房1/3~1/2为Ⅱ级48例,积血占前房>1/2为Ⅲ级28例。根据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时间分为:①原发性前房积血:即受伤当时发生的前房积血,是最常见的一种;②继发性前房积血:受伤当时未曾出血,多在伤后2~7天或在原发性出血的基础上再次或多次出血[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住院治疗。在排除眼球破裂、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等情况下,根据积血量分别对待:①Ⅰ级前房积血的患儿单眼绷带包扎,尽量卧床,减少活动。前房积血Ⅱ级以上者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避免过分活动、咳嗽,预防揉眼,防止眶内压力增高,再次出血。②应用甘露醇和皮质类固醇3~5天,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足量应用,常规应用止血剂、抗生素、能量合剂等。③瞳孔不散不缩。④经上述方法治疗5~7天前房积血部分吸收并形成凝血块堵塞于房角眼压不同程度升高,则予结膜下注射尿激酶。⑤手术治疗: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手术有不同意见,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尤其是儿童的前房积血。手术方法为前房冲洗术。
结果
前房积血吸收时间: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经治疗2~5天吸收,Ⅲ级前房积血4~10天吸收。结膜下注射尿激酶6例,前房积血全部吸收。继发性青光眼1例经前房冲洗和药物应用眼压被控制。
视力:治疗后患儿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由于积血等因素影响,62眼视力低于0.3(57.41%)。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包括矫正视力)低于0.3者(包括检查不合作者)5眼(4.63%),0.3~0.5者16眼(14.81%),0.6~1.0者34眼(31.48%),1.0以上者53眼(49.07%)。
讨论
外伤性前房积血常见睫状体前面撕裂,虹膜动脉大环分支返回支的脉络膜动脉和睫状静脉破裂所致[3]。前房积血是眼外伤最常见并发症。前房积血的多少与破裂血管大小、多少及血管损伤程度有关。儿童缺乏安全意识,尤其是男孩,喜欢做危险游戏和玩耍玩具枪,因此男性患儿居多。
早期应用甘露醇使眼压降低,能缓解症状,利于患儿安静治疗,同时浓缩玻璃体,增宽房角,改善房水循环,促进房水更新和积血吸收,减少了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的可能。散瞳不利于防止青光眼发生,且易使血流进入后房。止血药物的使用是预防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机制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因子,阻碍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阻止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内的血栓保持完整,溶解时间推迟,避免再出血。
对于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问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宜轻易施行。本组有1例因前房积血量大,且伤后3天才来就诊,经药物治疗后积血吸收不明显,而行前房冲洗手术,其他107例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及结膜下注射尿激酶,使前房积血完全吸收,并发症大大减少,并且获得了良好的视力,故主张对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者尽可能用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48-3250.
2赵新成.外伤性前房出血.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2):159.
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现状 篇4
1 外伤性前房积血的诊断
外伤性眼前房积血患者一般都有近期的眼部外力挫伤病史,患者的视力会出现显著下降,伴或不伴有眼睑裂伤或淤肿,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完整,前房内可见积血,前房积血及外伤性炎症渗出,眼后段基本无法观察。可对患者进行眼底、视力、光感等相关的检查确定诊断[4]。
2 常规治疗
患者经确诊之后,如患者有外伤应给予清创缝合,如患者没有伤口给予患者双眼包扎。患者应半卧位进行卧床休息,此时可给以患者适当镇静剂和甘露醇、氟美松等静脉点滴治疗。给予患者应用止血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不用给予患者进行扩瞳、缩瞳。但如果出现虹膜刺激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散瞳。对患者的眼压定时进行检查,眼压过高时,应给予患者降眼压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由于出血量大,时间长,前房血凝块形成,此时可给予尿液酶等纤维蛋白溶解剂球结膜下注射进行治疗。每天对患者的积血吸收情况进行观察。经治疗轻症患者一般都可吸收,患者的视力也会完全恢复[5]。
3 中西医结合方法
现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报道很多,石义明[6]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263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48 h吸收者40例,3~7 d吸收者150例,8~15 d吸收者56例。于丽等[7]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39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39例患者中,痊愈30例(76.92%),有效7例(17.95%),无效2例(5.13%),总有效率94.87%。杨建应用甘露醇联合血栓通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这些报道都表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4 前房冲洗术
经常规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后,患者的积血仍未吸收或患者的积血多,吸收慢,有气有暗黑色血块,伴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应作前房冲洗术。有较大凝血块,可切除,以避免角膜血染。前房冲洗术仅仅作为原发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因此应当及时治疗原发病。手术切口过往一般使用角膜缘切口,方法为在角膜缘后界前1 mm,作一长约3~5 mm的角巩膜切口,前房冲洗好后,角膜缘切口用10-0缝线缝合2~3针。但现今多提倡使用角巩膜隧道切口联合辅助切口进行手术,方法为在角膜膜缘颞下或鼻下方做辅助切口,在上方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距角膜缘1.0~1.5 mm巩膜上做一长约3~5 mm深1/2的膜厚度的直切口,用隧道刀潜行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 mm,穿刺刀进入前房,扩大内切口。如前房有凝血块,可向前房内注入1000 U/ml的尿激酶,通过隧道切口辅助切口注入黏弹剂分离血凝块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从下方辅助切口注人生理盐水,产生一个向上推力使出血和血凝块向上方隧道切口处移动,轻压切口后唇很容易使出血和血凝块排出眼外。在整个冲洗过程中,可使血凝块自然地向上方切口处移动,前房深浅稳定,眼压保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中。王朝晖等[8]认为,常规的前房冲洗术是在角膜缘作切口,虹膜容易脱出。且冲洗时前房压力较高,虹膜还纳困难。其采取角巩膜隧道切口联合辅助切口的前房冲洗方法和常规的前房冲洗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角巩膜隧道切口联合辅助切口术中虹膜不易脱出,前房稳定性好,凝血块易冲出,切口不需缝合。
5 预防手术并发症
严重的前房积血,若处理不当,易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角膜血染等并发症,造成视功能不可逆转的损害[9,10,11,12]。前房积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继发性青光眼,病因多为红细胞变性,填塞小梁网,血凝块机械填塞房角,导致房水循环变阻而继发青光眼。应注意患者有无伤眼疼痛及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问题应给予对症治疗,预防视神损坏。双眼包封可使眼睛尽量减少活动,达到真正休息的目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恢复视功能,是防止继发性出血的重要措施。
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护理体会 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81例, 男141例 (141眼) , 占78%, 女40例 (40眼) , 占22%。年龄3~74岁, 平均年龄28岁。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105例, 占58%, 18岁以上76例, 占42%。致伤原因:自己碰伤31例, 占17%;投掷性损伤59例, 占33%;玩具枪塑料子弹击伤11例, 占6%;车祸伤14例, 占8%;花炮炸伤29例, 占16%;拳击伤37例, 占20%。前房积血根据Oksala分级:一级117例, 二级51例, 三级13例。
2结果
2.1 出血吸收情况
一级积血117例出血吸收时间1~4d, 平均2.4d。二级积血51例, 吸收时间3~7d, 平均4.3d, 其中1例发生2次出血, 最后吸收时间延迟至11d;三级积血13例, 出血吸收时间6~15d, 平均8.6d。
2.2 并发症
二级积血中1例, 三级积血中4例患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眼压升高到5.3kPa以上, 不能自行缓解, 1例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 3例行前房冲洗注吸后恢复正常, 1例眼压始终不稳定, 最后行抗青光眼手术。
3护理要点
3.1 心理护理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在受外力打击下视力突然障碍甚至完全丧失;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紧张。因他人有意或无意伤害造成的患者还大都伴有情绪的激动, 而这些精神情感方面的异常, 不利于出血的吸收和早日康复。甚至还可能引起反复出血, 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因此, 对患者进行及时到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应给予充分的安慰;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素质采取不同的方式耐心解释, 有计划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的治疗护理知识, 告知其单纯的出血等出血吸收后视力都会恢复正常, 消除其恐惧心理。对感情激动的患者应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 取得患者的好感, 说服患者及家属理性地对所发生的事情。冷静客观才是处理问题的最好方法, 过激的表现不仅于事无补, 反而可能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利, 以至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对不懂事的少年儿童, 应主动热情地接触患儿, 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嗜好、个性特点, 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陌生抵触情绪, 从而配合治疗。
3.2 医护配合
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的同时, 也应和主管护师沟通, 交代治疗过程中特殊需要注意的问题。主管护师应根据主管医师的意见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积极护理措施,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言行举止, 自觉症状, 及时向主管医师提供信息。医护的密切配合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康复和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往往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3 眼部包盖及体位
一般成人患者可不作双眼包盖, 仅做单眼包盖即可。对于好动不懂事的儿童可做双眼包盖, 并要求家长随时照看患儿限制其活动, 避免第2次伤害和2次出血;必要时应戴专用眼罩加以防护。在出血初期, 尽量采取半卧位, 等出血稳定后可采取其他自由体位, 以患者舒适为主。但应告知患者避免一切体位的剧烈改变, 起卧一定要缓慢, 禁止跑、跳、急走等运动。禁止揉搓患眼。避免第2次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3.4 饮食护理
饮食搭配要合理, 多食水果、蔬菜及易消化的食物, 以免引起便秘。不能进食过于坚硬的食物, 因为强力的咀嚼会引起头部震动, 可能导致2次出血。
4讨论
本组181例患者经过全方位的医、护、患一体的治疗, 取的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外伤性前房出血的康复和转归取决于3个方面: (1) 外伤的程度; (2) 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3) 护理是否到位细致。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护理有其一定的特点。良好的护理对出血的早日吸收和并发症的预防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因此作为一位护理工作者, 必须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热情、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自身行为对康复的重要性, 并能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接受治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 不断学习, 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心理知识, 及时做好医、护、患三方的沟通交流工作, 达到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和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医疗工作中的漏洞, 取得最佳的医疗效果,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李秀连.医护心理学 (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李凤鸣.眼科全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62-363.
[3]张开汉.医学心理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社, 1999: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