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防艾滋病工作总结

关键词: 防治 工作 总结 艾滋病

2011年防艾滋病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2011年防艾滋病工作总结

2011年防治艾滋病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姜胜国副区长在2010年全区防艾滋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局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局2011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治艾滋病工作机制。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局领导高度重视,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首先制定了艾滋病人救助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和措施;其次完善了宣传、学习、信息上报等工作制度,为单位有序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三是积极参与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逐步建立艾滋病防治与救助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一是加强对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我局组织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学习了防艾办文件,并向全体职工宣讲了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主要防治方法等内容,要求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有效遏制艾滋病。二是制作张贴宣传资料,扩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面。我局制作了宣传横幅,悬挂于市民政局机关办公楼外。同时,在局机关里设立宣传栏向广大职工和救助对象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艾意识。三是充分履行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参加全区的统一活动。为使广大市民更加深刻的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动员全社会参与,关心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消除歧视,共建和谐武陵。12月1日我局悬挂了以“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为内容的横幅,并派出4名工作人员在步行街设立咨询点、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国家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为了突出此次宣传活动的宣传气氛,区救助局宣传人员佩戴红丝带,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安全套50余盒,接受群众咨询30多次。

三、落实救助政策,为艾滋病人感染者解决实际困难。落实现行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致孤儿童和孤老给予必要救助,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也是民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对于城镇居民家庭中因患艾滋病导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标准的,将该家庭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在农村家庭中,将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生活特别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及家属可以给予临时生活救济。同时对艾滋病感染者家庭人员得病住院后,根据医疗救助有关政策,给予医疗救助。

篇2:2011年防艾滋病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我乡防邪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圆满完成工作目标。现就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目标明确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奖惩,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何剑波为组长,政法委书记李雪芹任副组长,综治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防邪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全乡邪教组织的人员情况、活动情况、分布情况。每月定期召开防邪工作例会,对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我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顺利开展。

二、认真排查邪教组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认真摸排,落实责任。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多次对全乡邪教组织进行排查,对摸排出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分析,落实责任,限定时限,坚决取缔。

全乡9个村均按照要求每月进行了摸底排查,填写调查表,至今未发现辖区内有邪教活动及邪教人员。乡综治办分别于4月、6月、8月、10月进行了暗访,被走访的村民均反映辖区内无邪教或其它有害气功组织活动。10月下旬,我们再次对宋滩、郑郢、八里桥三个城中村进行摸排走访,更于早晨7点、晚上8点到群众早晚锻炼的场所进行暗访,均未发现邪教活动。我们于7月下旬开展了青少年暑期法制教育,宣传邪教危害;于9月上旬在几个城中

村开展了“打传、防邪”法制宣传活动,发放传单1500余份,受教育群众2000人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针对我乡当前情况,乡党委政府毫不放松,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分布人员多得村组织宣传队进村进组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邪教组织危害,使更多的人了解邪教,自动脱离;二是发放“承诺卡”到每家每户;三是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思想和业余活动。

(二)进行防邪知识专题培训。通过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大家对“什么是邪教”、“邪教的本质及危害”、“党对处理邪教的政策”和“如何防范邪教、做好防邪教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防邪拒邪的能力。

(三)为了把防邪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集综合治理、防邪工作和维稳工作“三位一体”的综治中心建设,做到了有班子、有牌子、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落实了防邪经费和工作责任制。各村防邪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初步完善了防邪基础工作组织体系建设。

三、落实防范监控措施,加大深挖打击力度

一直以来,在对“法轮功”和其他邪教组织的防范监控中,我们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和“三个不一般”的要求,与各基层党组织紧密配合,特别是在春节、乡村两委换届期间、“两会”期间和国庆敏感时期,及时下发各种文件和通知,针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出具体要求,进行督促指导。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

制度、工作人员执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保证了信息畅通和重大节日、敏感时间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预防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三零”目标的实现。

长青乡综治办

篇3:2011年防艾滋病工作总结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正安县2011—2014年各医疗卫生机构《咨询个案登记表》相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求询人员求询原因进行人群分类, 按年度分析。

2 结果

2.1 2011—2014年正安县HIV咨询检测情况 (表1)

2011—2014年的求询者都是因各自存在感染HIV的风险而进行咨询检测。从表1可以看出各求询人群的咨询数量和阳性检出率, 其中配偶/性伴阳性人群的HIV阳性检出率最高, 其次是非婚性行为人群, 注射吸毒人群检出率较低。数据表明性传播已经成为正安县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例 (%) ]

2.2 咨询检测阳性发现情况

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2011—2014年H I V咨询检测阳性发现率 (咨询检测阳性数/全年检测总数) 由高到低依次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中心) 0.75% (29/3848) 、县医院0.07% (28/41326) 、中医院0.06% (6/9721) 、妇幼保健院0.06% (3/5394) 、乡镇卫生院0.04% (1/2815) 。结果表明, 县疾控中心和县医院是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最主要的窗口。

3 讨论

3.1 有机结合不同形式的咨询检测, 完善转介服务

本文结果显示, 正安县艾滋病发现率以县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和县医院主动向就诊者提供的HIV检测咨询最高, 与郑梅等[2]报道的贵州省的HIV检测发现工作仍以疾控机构和医院检测为主相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疾控中心首先开展咨询检测, 求询者主要是高感染率的感染者配偶/子女和各医疗机构转介的疑似就诊者, 而医疗机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起步较晚。随着医疗机构HIV检测咨询工作的开展, 将HIV检测常规化, 更有利于消除艾滋病的特殊化。实际工作中, 疾控中心应改变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坐等”的现象, 让艾滋病防控人员积极主动开展针对暗娼、吸毒人员、在押人员、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流动”外展自愿咨询检测, 同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中应尽早收集好就诊者的相关信息, 避免他们在检测出阳性后为了向社会隐瞒病情而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3]。为发现更多的感染者或病人, 将其纳入规范化管理及治疗, 需要在全县医疗、妇幼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立艾滋病咨询检测点, 将自愿咨询检测与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提供的HIV检测咨询有机结合、互相补充, 提高咨询检测服务的可及性和高危人群覆盖率[4]。让HIV检测阳性者、艾滋病病人尽早得到医疗关怀与社会救助, 避免出现“只把人挖出来, 然后晾一边晒干”的新矛盾。

3.2 加强宣传教育

进行经常性、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是首要环节。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要坚持公益性, 采取多种方式, 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政策, 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艾滋病挑战的良好局面, 根据不同人群特点, 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 积极动员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参与宣传。

3.3 建立独立的咨询区, 不断提高咨询人员的技能

艾滋病咨询常常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独立的咨询区和专业咨询员是高质量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选择保密、安静、无干扰、便于求询者出入的区域用于咨询, 能有效避免他人突然闯入而影响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效果。各咨询检测点可选择相对隐蔽的区域用屏风遮挡成单独空间作简易咨询室, 室内应保持光线明亮、清洁卫生, 墙上贴有咨询检测服务流程图、注意事项、保密工作制度和咨询检测需要的各种记录表格、转介支持信息 (县医院、妇幼保健院、结核门诊、美沙酮门诊等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辅助工具 (安全套、安全套演示用具、洁净针具、注射消毒用品) 和各类宣传资料。鉴于艾滋病防治目标人群的特殊性, 咨询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熟练掌握咨询技巧, 严格保密与求询者相关的各项信息, 遵循相关的伦理学原则, 做到尊重求询者, 使其能够应付HIV感染带来的紧张压力并得到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促使HIV检测阳性者或阴性者改变危险行为, 给求询者有效地提供检测前后咨询和支持性服务。

摘要: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制定适合基层的艾滋病咨询检测策略, 控制艾滋病流行。方法 收集正安县2011—2014年各医疗卫生机构《咨询个案登记表》相关数据, 分析全县不同求询人群的阳性率及各医疗卫生机构咨询检测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性传播已成主要传播方式,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医院是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最主要的窗口。结论 应有机结合不同形式的咨询检测, 不断提高咨询人员的技能, 完善转介服务, 加强宣传教育, 促使更多的人改变高危行为, 预防HIV新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正安县,艾滋病,咨询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永会, 王绮, 安晓肖.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其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09, 26 (4) :64.

[2]郑梅, 申莉梅, 姚永明, 等.贵州省2009-2011年艾滋病咨询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 (5) :682.

[3]安宇, 李峨嵋.主动向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的做法及成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 (16) :1962.

篇4:2011年防艾滋病工作总结

【关键词】 监管场所HIV监测;VCT;MSM;阳性检出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6-02

监管场所HIV监测:监管场所是相对封闭的高危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艾滋病病毒(HIV)传播隐患,其HIV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监管场所HIV监测是指为了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播所进行的监管场所HIV监测。

VCT(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够使他们对于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的选择的过程。这一决定必须完全是求询者自己的选择,并且这一过程是完全保密的。

MSM:“男性性接触人群”,主要指男同性恋者,广义上也涵盖了在男性之间发生性接觸、性行为的异性恋者和双性恋者。

沈北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筹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于2007年经辽宁省卫生厅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验收合格,取得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资质。2008年以来开展了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工作,主要包括监管场所HIV监测、VCT和一项专项调查(MSM)。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监管场所HIV监测、VCT和一项专项调查(MSM)的不同人群每人采集静脉血4-5ml,分离血清分装于有盖的离心管内,-20℃保存备用。

1.2 检测仪器 生物安全柜,酶标仪(带电脑)、电脑洗板机、恒温水浴箱、加样器等。

1.3 检测方法 2010年以前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2],2010年以后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进行检测。VCT采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进行快速检测,胶体金法快速检测阳性者采用ELISA法(珠海丽珠试剂)进行检测,再阳性者采用ELISA法进行复测(采用两种不同试剂,珠海丽珠,英科新创或科华生物),所有试剂均通过国家“批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其它HIV检测采用ELISA法(珠海丽珠试剂)进行检测,阳性者采用ELISA法进行复测(采用两种不同试剂,珠海丽珠,英科新创或科华生物),所有试剂均通过国家“批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初筛HIV抗体阳性血清统一送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B)进行确证[1]。

1.4 质量控制 内部对照血清为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和阴性血清对照,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为临检中心的对照血清,经稀释至试剂盒临界值(cut-off)的2-3倍备用。

2 结果分析

2008-2011年对监管场所、VCT和一项专项调查(MSM)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具体的检测结果如下:

2009年一项专项调查(MSM),共检测404人,HIV抗体待复查数7人,确认HIV抗体阳性数7人,阳性检出率1.73%。

3 讨论

从表1、2中,监管场所HIV监测2103人,阳性检出率1.19%,是VCT检测的23.8倍。由于监管场所里的在押人员吸毒人员较多,呈团伙犯罪,这些人员常有聚集注射吸毒史,并共用注射器,造成阳性检出率呈集中趋势,这些从2008年的1.80%及2009年的2.55%的阳性检出率看出,所以对这类人群普及艾滋病知识和使用洁净注射器是预防本类人群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从表1、2中,对专项调查(MSM)从数据上2009年VCT检测545人中,阳性检出率0.18%,MSM检测404人中,阳性检出率1.73%,是VCT检测的9.6倍。说明MSM是本区高发人群,和异性性行为不同,男男性行为时更容易损伤,精液成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目前比较有效的防范办法就是使用安全套。遗憾的是,较低的安全套使用率无法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所以对这类人群进行行为干预(例如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是预防本类人群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2008-2011年VCT监测结果阳性检出率0.05%,基本在我国的普遍感染水平[3]。开展VCT服务是进入艾滋病预防、治疗、心理社会支持和关怀工作的切入点和枢纽.在预防HIV的传播,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减少对HIV感染者的歧视以及为感染者提供合适的治疗转诊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艾滋病,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目前该病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HIV抗体的检测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及时发现感染者能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传播。

参考文献

[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S].2009.

[2] 孔凡琴,谭臻,孙艳萍,姚茂银.凯里市2007-2008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8):1924.

篇5:2011年防艾滋病工作总结

2011年我站防高温度夏工作于7月份开始至9月底结束。7月初站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防高温度夏安全措施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单位做好设备防高温度夏措施和防暑降温工作,确保人身不受伤害。

7、8月各单位自查自改完成,9月下旬站部组织了复查,并下发了复查整改项目。在开展活动期间,共检查发现缺陷263余项,已处理缺陷253项,需要结合更新改造和大、小修处理的10项。活动期间各单位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整改,确保了安全稳发,为电网稳定运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至2011年9月30日止,我站连续安全运行335天。现将具体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设备防高温度夏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度夏。

1、对全厂所有生产场所的通风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空调、排风扇进行了详细检查、维护和保养,查出4台空调制冷效果差,不能制冷的3台,及时联系有关部门进行了处理,确保了主厂房、控制室、微机房、挡案库、精密仪器室、重要器材库、汽油库及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重要生产场所的空调在高温季节正常投入。

2、加强了对设备的巡回检查和日常维护。

(1)检修和运行人员加强了对设备的巡视和维护,对主设备和室外设备增加了巡回检查的次数;对注油设备的油温、油位、油色经常观察;对电气设备的接头、触头用红外线测量装置,对重点设备和异常部位每周进行一次检测;缩短油色谱试验周期,对主变、220kV、110kV TA、TV油色谱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对220kV、110kV MOA

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及动作计数器每月进行一次检查。为了督促值班员加强设备巡视,共埋设地雷5次,发现率达100%。

(2)加强了对主设备冷却系统的检查、清洗、调整和轮换。保持了主设备冷却系统的良好畅通和水压,并及时根据气温和水库水位的变化进行水压调整,及时对过滤器等进行清扫,保证了主设备的正常运行。

(3)加强了对监控系统的检查、维护,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建立档案,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自动装置、继电保护投入率100%。

(4)抓好防洪防汛的安全措施和防汛设备物资落实,确保了今年安全度汛。

二、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了人身不受伤害。

人身安全始终是安全的重中之重,切实保证人员的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贯彻安全工作规程,坚持落实省公司贯“两双”、举“两措”和23条反习惯性违章的有关规定。对室外作业,特别是特种作业,事先制定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有领导在场、有专人监护,不安排精神欠佳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对室外高空、高温作业时间进行调整,尽量利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室外作业,避开高温时段,并备好防暑降温物资,确保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主变压器色谱乙炔、总烃超标,北部存在高温过热故障,虽然经过省公司、试研所专家的指导和吊芯检查,但仍然没有处理好,计划进行更换处理。

2、#5机定子接地保护9月中旬数次出现误发信号问题,尚在查找、调试中。

3、柘泉线高闭保护收发讯机经常收到干扰信号问题,需要等待中调协调解决,但尚未得到解决。

4、机组油位模拟量检测不准确,这与测量元件有关。油位测量采用微压压力变送器,而我站机组的震动较大,经常使压力变送器的零位和满度产生偏移。建议更换新的检测元件。

5、低压气机房温度比2003年有所下降。虽然低压气机房已经进行了改造,但效果不明显,温度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PLC控制盘拐角处,这给低压气机长期运行带来了问题。

篇6:2011年防艾宣传通讯稿

开展各项公益宣传活动

为响应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的号召,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校内外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及反歧视公益宣传活动。

11月23日至12月1日,我校志愿者分会分别联合甘肃省红十字会、甘肃省生殖保健院、兰州火车站、兰州军区总院安宁分院、刘家堡街道办事处在我校内、校外开展了多项预防艾滋病及反歧视的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展示、发放宣传物品、举办海报设计大赛、讲座等形式,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及市民参与到预防艾滋病及反歧视的宣传活动中来,直接受益人达到400余人。其中,中新网对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分会与甘肃省红十字会联合在兰州火车站举行的宣传活动给予了报道。

了解艾滋、预防艾滋、抵御艾滋、消除歧视,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关爱生命,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爱心和真诚,让和谐社会的阳光更加灿烂、明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2011年艾滋病宣传小结 下一篇: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