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题材作文

关键词: 树根 榕树 池塘 家乡

榕树题材作文(精选8篇)

篇1:榕树题材作文

校园里的榕树-榕树作文600字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着不朽和永恒。

我们学校操场中间有一棵引人注目的大榕树。它是我们的最爱,旁边有许多漂亮的花儿衬托着,绿叶红花相照应……真可谓是无与伦比啊!

大榕树很茂盛,粗粗的枝干托着簇簇茂密的绿叶,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大家看。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好似在攀高似的,不留一丝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要想从榕树底下看到天空那是很难的。当阳光从叶缝里照进来时,好似仙女的绸带飘下来,一闪一闪的,耀眼不已。夏天,当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地面时,大榕树在慷慨地在地面上投下了一大片阴影,树阴下,是我们欢快的身影。

一次,我来到大榕树下乘凉。抬头仰望大榕树时,无意中发现大榕树向南的一面枝叶长得很茂密,可北面呢?长得一点都不茂密。为什么呢?我很好奇,就去找答案。我先问了爸爸,爸爸只对我说与阳光有关系,具体的.原因他也说不太清楚。无奈之下,只好再去找答案……过了许久,我才找到:原来植物发出芽的末端可以发现光线的来源,然后就往有光线的方向长,所以朝阳的一面枝叶茂盛。反之,另一面就不茂盛了。阳光对植物非常重要,有了阳光,植物的叶子会制造出叶绿素,叶绿素会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养料和叶子吸收来的二氧化碳造成淀粉,供植物生长用。植物制造淀粉的同时会产生氧气,连同多余的水分一起从叶面散发出来……原来大榕树之下还有这么多学问呢!

哦,大榕树带给了我们这么多好处,我们怎么能不好好保护他们呢?

篇2:榕树题材作文

这棵大榕树很古老,据说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了,它那粗大的.树干需要五六个小朋友才能合抱。它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里,以便吸收很多丰富的养料供给树干和枝叶。

远远望去,那株大榕树比我的家还要高,它像打伞,像蘑菇,还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小路旁边。微风轻轻拂过,树叶就发出“沙沙”的响声,真像同学们天真活泼的笑声。

春天一到,这株大榕树就会吐出嫩绿的叶子,不几天,就长出了郁郁葱葱的叶子。这时,会有许多小鸟到这里做窝,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给大地唤来明媚的春光。

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这株大榕树像一把大伞把阳光遮挡的不留一点缝隙,我们正好可以在榕树下做游戏。

秋天,大榕树结果了,一阵风一吹,果实就会“哗哗”地掉下来。这些果实很好看:有绿的、红的、有黑色的,我们常常捡起来玩。大榕树给同学们增添了一样心爱的玩具。

冬天,北风呼呼地刮了起来,这大榕树遮挡了风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温暖,使我们可以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做作业。有的树一到这个时候,叶子都掉光了,但大榕树还是傲雪挺立。

大榕树也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一样,很爱打扮,它一年要掉四次叶,落叶时节,一阵微风吹来,枯黄的叶子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满地都是,真是“北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叶满地金”。

篇3:童年题材作文写法初探

真我就是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个性感受。个人的阅历和个性性格的差异, 赋予童年独特的个性特质和个体色彩, 这也是童年个体的魅力所在。正如王国维所言“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真我之境是童年作文的生命力和个性标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俨然是独一无二的“鲁氏乐园”; 《捅马蜂窝》中的冒险之举、鲁莽之行、自省之思。憨态可掬、善意可嘉的淘气少年自然不乏“冯氏风采”;沈复先生的《闲情记趣》用观察和想象构筑的梦幻国度, 梦幻色彩是“沈氏旋律”。三篇文章, 都是写童年回忆, 但风格迥异, 个性十足, 皆瑧真我之境, 因独特而可贵, 因个性而耐读。由此可见, 真我乃童年写作第一要义。

真情即写出真情, 以情动人。只有充满真情实感, 文章才会获得生命和感染力, 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自己的童年的故事经历, 经过时间的积淀、回忆的发酵、真情的酝酿, 早已成为一坛陈年佳酿。巴金先生也说:“我们写作, 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 有感情要倾吐, 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文无非是为表达和交流彼此的感情而记下来的话。情乃作文之生命, 作文之灵魂。无情, 则再美的文字也显得苍白无力, 再严谨的结构也会不堪一击, 再丰富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百草园的景物实际上很平凡、极常见, 甚至在成人的世界里, 那些景物实在不值得欣赏。但作者的真情介入, 一个荒凉的普通园子,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美丽而立体的画面, 字里行间都是阳光的快乐, 眷念的深情, 真诚的向往。捅马蜂窝既是一次冒险之旅, 又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 无知无畏、单纯冒失的小淘气经事明理, 善于反思, 知错能改, 自始至终真诚善良的本色真情未失。而沈复先生看日之专注、戏蚊之悠闲、观小虫之情趣、鞭癞蛤蟆之率真, 皆是率性之为, 观物有情、戏蚊有情、闲中有情, 实乃真性情之作。纵观三篇文章, 均是落花携意, 流水存情, 无需刻意经营, 真情灌注即可。在心则梦绕魂牵, 为文则浑然天成。

真味对童年作文而言就是生动和鲜活, 让读者身临其境, 故地重游, 旧梦重回。这其中细节就极为重要了。单是雪地捕鸟那一幕就栩栩如生, 让我们身临其境, 沉浸其中。这都源于细节的神奇。雪地捕鸟的一连串动作细节“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传神地写出捕鸟的过程。用词极其准确, 层次尤为分明, 分明是捕鸟之教科书。还有《捅马蜂窝》中细腻多变的心理描写细节, 跌宕起伏的情感发展历程, 妙趣横生, 引人入胜。《闲情记趣》中的细节最传神, 写仰视夏蚊在蚊帐被烟熏时, 用“鹤唳云端”状其情态;写定神细看土墙凸凹处、花台草丛间用“以丛草为林, 以虫蚊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绘其形貌。细腻的描写让我们忘情其间, 神游其中, 得诸多物外之趣。

真意要求作者写出对人生真谛、自然本性的领悟。童年作文不应该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回忆, 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思考。不仅仅是一次旧梦重回, 而应该是对生活的新体悟、对人生的深思考。要从平常事中写不平常思, 得不寻常悟, 赋予它精神层面的内涵。童年是一面镜子, 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影子, 还有自己的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 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贯穿始终的是自由和快乐。“百草园”有乐, “三味书屋”有味, 文字里有情, 情感里更有意———所有的童年都值得珍视, 生活的一切都必须笑纳。这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条自然值得深味。而捅马蜂窝的冒险之旅更是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之旅, 它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所有的生命都要值得尊重和善待的生态文明, 还有难能可贵的自省自悟的人文思想。沈复先生于渺小微物之中, 得身处尘世而超然物外的闲情逸致。非富有生活情趣和淡泊超然者所难为矣。从中不难发现童年作文的“真意”是与自我、与生活、与人生进行的一次心灵对话, 是一种感悟、一种理解、一种精神的升华和皈依。

篇4:考场作文题材走进真情浅议

这里所说的真情,主要体现在亲情、友情、师生情和人文关怀的悲悯之情等几个方面。亲情可以写母子(女)情、父子(女)情、兄弟情、姐妹情等。抒写情感要写情感的矛盾、不解、无悔、冲突、惭愧、内疚和忏悔,写出情感的变化、波折和复杂性,这样才能感人。

走入真情,走入自我的情感世界,這是一种很动人的现实。《祭弟文》(2004年湖南卷“家庭教育”)虽然以文言行文,但描述的是自己眼中活泼灵动的表弟在创新被骂、养花被骂等一件件小事上越来越失去了自我,最后郁郁而终,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表弟深深的怀念,更满溢着对苛责教育的愤怒,这种真挚的情感使这篇批判性的文章更富张力。《芬香永存》(2005年广东卷“纪念”)一文写母亲去世后,自己的在四年中的成熟:“你走后我变乖了”“把这坏习惯改掉了”“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您走了,整个世界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么,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这些语言都是发自肺腑的至真至诚的话语,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打动。

2005年湖南卷以“跑的体验”为话题,满分作文《那鱼·那鹰·那人》写了一个高考落榜生艰难痛苦的人生奔跑过程,“那年高考,

发挥失常,落榜了。我坚决地拒绝复读,执意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要“跑出父母的实现,跑上自己的轨道”,后在亲情的召唤和现实的挫折中又再次回到人生新的跑点的过程。

写真情最忌虚假,不要编一些并不感人的故事,或者写一些极端的生活情节,比如,非得把某位亲人或老师等写得很惨,不一定非得编造才感人,生活中许多小事也能感动人。

写作的时候一定不要编爱情故事,因为中学生还没有经历复杂的爱情体验,没有经历过爱情的酸甜苦辣,所经历的爱情也不过是一种朦胧的爱情的感受,它可能感动自己,但未必会感动别人。在表达上不要完全叙事,要抒情,或者在抒情中叙事,接着抒情来叙事,多抒情少叙事。抒情的时候要建立一种“我—你”或“我—他”的抒情机制,采用倾诉式、对话式的抒情模式。描写事情的时候不要用套语、成语来表现心情,如“感慨万千”“此起彼伏”“无限感慨”“我的心不禁一颤”,不要用概括性词语表现感情,如“我痛苦极了”“我思念极了”,你究竟是怎样痛苦和思念的,要用语言表现出来。

篇5:顽强的榕树作文

在那里有一棵特别高大的榕树,它足足有四层楼高,那么它有多粗呢?如果五个人张开手臂,围成一个圈,那个圈多大,那么那棵榕树就有多粗。它的根深深地扎在了泥土里,周围的青石因它粗壮的根而迸裂开来。而最有趣的是树枝上一根根垂下的小须、小须的大小各异,粗的有两个大拇指那么租,细的就像毛线那么细,微风吹过一根根小须就随风飘动,给人带来一丝丝的惬意。我经赏抓住它的根住上爬,或着用来荡秋千。

在暑假时,一场台风就要来了。在一天早上,我被一阵阵噪音给吵醒了。我跑到阳台一望,看到一些工人正拿着拉锯,锯着树冠,我问妈妈为什么要锯掉树冠呢?妈妈回答说“因为那样就不会因为树太大,重心太高然后就被吹倒。”我又问“但是榕树这么强壮?”妈妈没有回答,我也不再追问,只是望了望榕树,心中有一丝的担心。

台风来了,我从窗外看到了风雨中的榕树,其它树一棵棵被风雨驯服,而它却没有,面对风雨,它是多么顽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但是我还是很担心,锯了这么大段,还能坚持吗?

篇6:顽强的榕树作文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大榕树下,这颗大榕树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按人类年龄来算的话,已经是中年了吧,我静静地站在大榕树前,眼睛失神地望着它。我的眼一花,一个穿着土气的灰色校服,扎着象征幼稚的双马尾的小女孩站在树旁,看到她的发型,我摸了一下自己的头发,是单马尾。

我看着小女孩,她向我这方向看,却没有看见我,她把腿便架在树上,另一条腿使劲蹬,很显然,她是要上去,可惜腿太短了。我看了看自己的腿,再看了看大榕树,只要把脚一迈,就能上去。

小女孩还是没有上去,虽然她脸上有一些沮丧,但是还没有放弃,仍然不断尝试着。把双手往树枝上一搭,整个人就像在玩单杠似的悬浮在了空中,再把一条腿往树上一撩,我看到女孩的额头上冒出了细细汗珠,但是,她快成功了。她用力地把身子往树上挪,再翻一个身,上树了。虽然上树后的小女孩十分狼狈,但是,她那稚气的脸上流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我看着,也露出了一抹微笑,毕竟,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这时,有人从后面突然拍了我一下,我转头一看,是同学,她说:“我看你在这儿一动不动地站了那么久,而且突然笑起来,你不是精神出了问题啊!”说完她就跑了。

篇7:榕树作文600字

啊,好久不见呀!奶奶用皱巴巴的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开始喃喃自语。

奶奶,这是什么树啊?我问。这叫榕树,是你爷爷最喜欢的树,奶奶轻轻地告诉我。

在三月的池塘边,我和奶奶常来看树,说来也怪,它带来的阴凉,总能使烦躁的我平静下来。当和熙的风从脸颊吹过,我的心底恰似一泓明静的湖水,无波无澜。

在腊月的乡村,大街小巷人群涌动,热闹非凡。夜晚,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提着灯笼出来放鞭炮,“轰!轰!”一个又一个的烟花尽情绽放,点亮了整片夜空,我提着灯笼来到了池塘边,池塘已经结上冰,仿佛像一面镜子,使它变得更加的平静。

我在池的另一头看见了奶奶,那一抹微弱的光和那高大的树,站在一起,共同欣赏着美丽的夜空。不知看了多久,天上,下起了雪,落在我的肩上,收起了欢颜,周围的气氛让我感到一丝莫名的凄凉……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我一天一天的长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奶奶的背就像那榕树上旁逸斜出的枝干一样弯,后来……是我不愿提起的“别”。

“呼”――一阵风把我吹醒。这么一会儿工夫,昏暗的天空就变得晴朗多了,一缕阳光从云中伸出了双手,照在榕树暗绿的叶子上。梦终究是梦,奶奶已经走了……去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在那里安静地生活。而在我心里,她从未离开。你瞧,她就在那里,和阳光一起帮我把痛苦掩埋,和大榕树一起为我擦去思念的泪。

我又回到了池塘边,这里还是那样平静,榕树长出了绿油油的新叶,开出了芬芳美丽的榕花。鸟儿也纷纷聚集在这里观赏着榕花,唱着美妙的乐曲,我站在老榕树面前,对着树上的绒花微笑。在花的簇拥中,我仿佛看见了奶奶慈祥的笑容,一切恍若昨日。

篇8:旧题材如何写出“新”作文

一、要确定一个新颖的题目

大家知道, 好的题目应该有鲜明、确切、简洁、醒目的特点, 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是, 许多同学为作文定的题目平淡无味。如写一篇反映童年趣事的文章, 许多同学就都跳不出《童年趣事》《一件有趣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童年傻事》等老框框。试想这种老掉牙的题目, 又怎么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呢?语文教科书中关于童年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童年的发现》等就比较新颖、醒目。再有一个小作者, 他写了一篇以妈妈送伞为内容的作文, 大多数人都是《送伞》《一件值得回忆的事》等, 但这位同学却用《一半批评、一半表扬》为题, 使人迫切地想读下去, 耐人寻味。

二、要选择一个新颖的表现角度 (即立意) 来写

这就要求大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 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颖的, 给一些本来并不新的材料赋予新生命。

1. 逆向思维是出新的常用方法

即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定论, 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相反的事例, 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 便会得出与传统定论或发现截然不同的观点。

成语俗语是个极丰富的语言宝库, 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但由于社会的变迁, 不少成语在沿用时不同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 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 弄斧到班门”, 因为这样可以使人少走弯路, 大大提高自己的技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说做事不思进取, 消极度日;逆向的新含义是:撞钟是和尚的职责, 只要还是和尚, 就要敬职敬责撞一天钟, 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 应大加褒奖。再如作文《妈妈的爱》, 许多同学总是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来体现妈妈的爱, 写出妈妈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教育, 并赞美母爱的伟大。假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 不写真心的爱, 却写妈妈对自己无知的溺爱, 写妈妈没能明辨是非, 将“宠爱、溺爱”当作“真心的爱”。这后者的表现角度与原题相反, 文章就会新颖感人。

2. 发散思维是出新的另一法

学生在习作时出现雷同, 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 进行发散思维, 努力挖掘出同一题材的多义性。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 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 (1) 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 抒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 (2) 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 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 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 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3) 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 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4) 通过登山联想到杜甫“一览众山小”, 把中心定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如果要大家以“做饭”为题, 十有八九会写自己如何把饭烧焦或烧糊。究其原因, 一半是贪于看书或看电视。于是, 第二次做饭,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终于获得了成功。这种拾人牙慧的做法, 又怎么能表现出新意呢?

有一个同学写“做饭”选了这样一个写作角度:“我从小就得到了爷爷的宠爱, 因此爷爷常常为我做饭。随着岁月的流逝, 我渐渐地长大了, 而爷爷却越来越老。终于有一天, 爷爷卧床不起了, 而“我”却一改过去的懒散, 义不容辞地去“做饭”。但是, 当我把能体现“我”手艺的饭做成时, 爷爷却去了天堂。由于作者别开生面, 从“爷爷”这一角度写“做饭”, 新颖别致, 独具一格, 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三、要选择一种新颖的表现形式

如写一篇源于环境保护的文章, 许多同学无外乎《××的变化》或《××变了》。其实写成寓言童话, 如《垃圾的自述》《废纸流浪记》等;也可以写成书信, 如《给环保局长的一封信》或表扬稿、批评信等;还可以写建议书、新闻报道、独幕剧、诗歌甚至病历卡等。体裁的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心情一爽。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端午题材作文 下一篇:作文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