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花卉产业

关键词: 花卉 海南省 办公厅 产业

海南花卉产业(精选三篇)

海南花卉产业 篇1

1 热带花卉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从微观层面来看, 热带花卉文化研究有助于热带花卉产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的增长;从宏观层面看, 热带花卉文化研究可以为国际旅游岛开发和美丽海南的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因此当下开展此项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1 为热带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天然大温室”, 具有发展热带花卉产业的独特优势, 热带花卉作为海南重要的生态经济型产业, 必将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海南花卉产业起步较晚, 处于产业链条中的下游产业发展缓慢, 花文化研究更是落后于国内外。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产业发展已是行业的共识。然而, 海南挖掘热带花卉文化始终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状态。因此, 通过热带花卉文化的研究可以完善热带花卉产业链, 促进产业高度融合;推进产业创新转型, 驱动花卉旅游产业的新兴;提升城市软实力,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说, 热带花卉文化的研究, 必将为热带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2,3]。

1.2 为国际旅游岛持续发展提供新支撑

海南拥有极其丰富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 如椰风、海浪、阳光、沙滩、温泉、雨林等。然而, 海南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因此在国际旅游岛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 要秉承“生态、绿色”的理念,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海南省许多地方的旅游开发主要停留在观光层次, 要走向国际市场, 旅游的功能结构还不尽合理, 不能满足多元旅游需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还需深入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特别是热带花卉文化, 既可以保护生态、美化环境, 又可以发展旅游经济、提升旅游品质和层次。

1.3 为建设美丽海南提供新途径

作为“美丽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丽海南”在海南省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出。海南之美, 在于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翠绿的丛林、辽阔的大海、银色的沙滩, 风景美不胜收。然而, 海南之美更在于它的文化之美。从总的方面来说, 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巨大软实力。伴随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的发展而展现出来的热带花卉文化更是海南文化应有之义, 这种美的文化将直接引导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从内在层面引领海南生态文明的建设, 为美丽海南增光添彩。

2 热带花卉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属于社会意识领域的文化, 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存在。热带花卉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 同样也是需要特定的物质基础。因此, 开展热带花卉文化研究也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 才使得该研究成为可能。

2.1 海南丰富的热带花卉资源为热带花卉文化研究提供了物质前提

依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现有资料, 可以看出海南岛植物资源丰富, 特有种才197种, 总数为4 500种左右, 可被称为“热带植物宝库”。到目前为止, 已经建立我国排名前列的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圃, 收集保存资源2 500多种 (品种) , 含85个科390属。丰富的热带花卉品种资源, 一方面为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的引种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另一方面也为热带花卉文化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热带花卉资源, 这是花卉文化研究的物质前提[4]。

2.2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和观光农业发展为热带花卉文化研究提供了实践平台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 热带花卉产业和观赏农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 海南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 133.33 hm2, 花卉企业640家, 已形成优势明显的主导产品和健全的发展体系。而热带观光农业是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 结合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 拓展农业功能的新产业, 全省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比较成熟的热带观光农业也达到数百家。花卉文化既包含花卉的精神财富也包含物质财富, 而花卉产业和观光农业直接地创造了花卉中的物质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 热带花卉产业和热带观光农业成为热带花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快速发展也为热带花卉文化研究提供可靠的实践平台[5]。

2.3 政府出台推动产业发展各项措施为热带花卉文化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

海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密结合海南省生态省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思路, 出台了《关于加快热带花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称为《意见》) , 提出将全省划分为4个花卉产业区, 加强产业政策扶持, 加速热带花卉产业建设。热带花卉政策的推出, 就是要大力推动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的发展, 热带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也促进了热带花卉文化的发展。因此, 《意见》的出台也就是意味着为开展热带花卉文化研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3 热带花卉文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目前, 花卉文化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总论性的研究方面, 已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花卉文化研究体系, 而花卉文化的分论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名花的研究, 对热带花卉涉及很少。但是如何开展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去满足人们对热带花卉的需求,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1 热带花卉文化的形态

3.1.1 热带花卉文化的物质形态。

热带花卉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指以热带花卉为载体, 并以实物形式呈现出来, 反映一定文化现象和体现特定文化信息的形态。一是由热带花卉生物学特性决定的文化形态, 包括花卉食 (饮) 品、花卉 (香) 医疗、花卉沐浴。二是由热带花卉物理性特性决定的文化形态, 以热带花卉为主要材料, 制作出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花卉艺术品, 包括花卉园林、花卉盆景、花卉展览、插花、押花、花篮、花束、花圈、配花等。

3.1.2 热带花卉文化的精神形态。

热带花卉文化的精神形态是指以观念形式表现出来, 以热带花卉为主要要素, 体现特定文化信息的形态, 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一是以花卉为审美对象而形成特定的理想、道德、价值取向等观念性文化, 可包括情爱婚育文化、福禄长寿文化、抒情明志文化、思乡念土文化等。二是从文化符号来看, 当审美对象与人类主体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时, 热带花卉就构成了符号的形式, 而相应的观念就构成了符号的意义, 可包括花卉文学、花卉艺术、花卉习俗等[6]。

3.2 热带花卉文化的特征

热带花卉文化是中国花卉文化的应有内容, 除了具有中国花卉文化的一般性特征以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性。

3.2.1 审美性特征。

中国花卉文化, 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中国人把养花叫“玩花”, 这一个“玩”字, 表明“莳花弄草”是一种闲暇活动。热带花卉在普通人群中最主要的是装饰或点缀, 美化居家环境。在莳花弄草之余, 更多的是欣赏花卉之美, 以及花卉给予家居环境所带来的美化、绿化功效, 使得买花、种花成为一部分人的闲暇乐趣和审美追求[7]。

3.2.2 象征性特征。

热带花卉资源丰富, 用途广泛, 以致于人们现实生活经常都能看到花的存在, 最为典型的就是看中其象征意义。无论是节庆时期还是平常日子, 人们都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 渴望富裕、幸福、吉祥、长寿、子孙满堂, 而花卉就成为其化身, 如金桔、金钱树、发财树、万年青、富贵竹、平安树等。

3.2.3 拟人化特征。

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 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人们由于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他们的潜意识深处, 从来不把花木当作外在的自然物, 而总是把它们当成与自己一样有生命的活物看待。热带花文化也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就连花木命名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如含羞草、仙人掌、旅人蕉等, 仅从这拟人化的名称, 赋予了花卉人格化的内涵, 就可见人与花木亲密相间的程度。

消费是生产的原动力。江泽慧会长曾指出, 花卉业提供的产品既是物质消费品, 也是精神消费品和文化消费品, 在大力发展花卉生产, 提供物质消费品的同时, 要大力宣传、弘扬花文化, 引导花卉消费, 繁荣花卉市场, 促进花卉生产。海南省热带花卉产业的新发展要增加花卉文化的新动力, 还需要加强对热带花卉文化的挖掘和宣传, 让热带花卉文化引导热带花卉消费、繁荣花卉市场、促进花卉生产、完善花卉产业结构, 为海南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摘要: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下,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也势必催生出热带花卉文化的研究。基于热带花卉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探索出热带花卉文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为热带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热带花卉文化,产业发展,必要性,可能性,研究途径,海南省

参考文献

[1]海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M].海南:海南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2005.

[2]蔡兴旺.海南花卉业的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新思路[J].热带林业, 2005 (12) :13-15.

[3]王祝年, 王奇志.国内外及海南岛花卉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J].热带林业, 2002 (3) :29-31.

[4]周其良.海南花卉产业化道路探讨[J].琼州大学学报, 2004 (5) :82-83.

[5]张毓雄, 汤跃跃.广东农村民间花文化特点与启示[J].农业科学研究, 2011 (3) :63-66.

[6]周武忠.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 2008 (6) :79-84.

海南花卉产业 篇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 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11-7-12 10:48:35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琼府办〔2011〕101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热带花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充分利用我省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加快热带花卉产业发展,推进我省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示范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快热带花卉产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思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产业政策扶持,采取灵活多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速热带花卉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逐步把热带花卉产业培育成为我省重要的热带经济和生态旅游产业。

二、任务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花卉产业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15万人,创办10个专业特色产业化花卉示范基地暨花卉旅游观光园、5个交易市场、4个良种繁育基地、4个热带花卉科技培训中心,培育9个热带花卉品牌、8个龙头企业、20个专业合作社,形成优势明显的主导产品和比较健全的生产、科研、贮运、销售、信息、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体系。

三、产业布局

根据海南岛各区域温度、湿度、日照的区别,依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全省划分为北部、南部、中部、西部4个花卉产业区。北部花卉产业区:以海口市为中心,包括文昌、琼海、定安、澄迈、临高等市县,重点发展鲜切花(叶、枝)、盆栽观叶植物和观赏苗木。南部花卉产业区:以三亚市为中心,包括万宁、陵水、乐东等市县,重点发展热带兰花、金钱树等切花、盆栽植物。中部花卉产业区: 以五指山市为中心,包括琼中、保亭、屯昌等市县,重点发展荫生观叶植物(鲜切叶及盆栽)、高档盆花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观赏苗木。西部花卉产业区:以儋州市为中心,包括白沙、昌江、东方等市县,重点发展耐旱观赏植物和菊花等鲜切花和盆景。

各市县发展热带花卉产业要依托各地区域特点,培育各自优势项目和特色产品。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的市县,要扶持建设一批重点花卉产业乡镇、村。在海口和三亚各建设一个花卉产业科技园区,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吸引大企业进入,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升级发展。努力把花卉产业科技园建成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我省花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热带花卉生产和输出基地,并具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民参与花卉生产。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新品种引进、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鼓励、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花卉产业。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入股龙头企业,使花卉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双赢。

(二)发展花卉旅游,推进花卉经济向纵深发展。将各种观赏性强的花卉旅游生产基地项目纳入主要旅游线路。利用各类花卉节、花卉会展活动等载体,开展花卉会展旅游。利用花卉的各种保健功能,建立花卉疗养场所。各休闲旅游度假区可设花卉休闲疗养区和芳香馆,增加旅游景点特色。

(三)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花卉企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发挥林业系统科技队伍和“科技110”站点作用,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咨询、科技支撑服务。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新品种研发、种子种苗繁育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花卉产业技术创新主体,推进育、繁、供一体化经营。研究、制定和实施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花农适应标准化批量型的花卉生产能力。

(四)培育市场主体,逐步拉长产业链条和增强发展后劲。各花卉产业区要加大扶持力度,有计划地在花卉重点产区和消费集中区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交易市场,带动热带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花卉产品的网上宣传和网上交易;积极引入国内外花卉进出口商,组织省内企业组建出口联合体,扩大我省花卉销路。

五、相关产业政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将花卉产业建设纳入重点扶持产业资金扶持范围。整合现有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林业专项、科技研发等资金,逐步加大对花卉产业建设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花卉示范基地建设、野生花卉驯化开发和优质花卉种苗、种球繁育及扶持花农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各级政府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花卉产业建设。对符合要求的花卉项目,金融机构可向农户、单位职工和其它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的个体私营者给予倾斜,简化贷款手续。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林业主管部门推荐的境外花卉生产类项目可给予信贷支持。

(三)尝试建立完善花卉保险机制。省林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我省花卉生产实际,会同相关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险费率,开发花卉保险产品,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定损机构,培养专业人才,切实解决操作难的问题,把花卉保险逐步纳入我省农业保险体系。

(四)减轻花卉税费负担。对通过人工繁育栽培的花卉(包括以观赏、美化、绿化为培育目的的栽培植物,简称观赏苗木,如发财树、棕榈科植物和其他观赏树木等,下同),经严格审查不属乱采滥挖野生花卉资源和古树名木作为繁殖材料的,只要有正当栽植产地标签,免征出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费,由财政部门会同林业部门研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对已经收取花卉(包括观赏苗木)产地检疫费的,在有效期内,省内调运可不再收取调运检疫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巧立其它名目向生产经营者收费。

(五)探索改革花卉办证放行制度。对通过人工繁育栽培的花卉,在严格审查确认并非为乱采滥挖野生资源和古树名木,而且有正当栽植产地标签和森林植物检疫证的,不论是在省内流通还是调运出省,都应按有关规定给予办证放行,棕榈科植物经过相关处理和严格检疫后也应给予办证放行调运出省。

六、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加快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各市、县要充分认识加快热带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列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责任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要因地制宜尽快制订具体政策措施,促进花卉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

各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

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 篇3

1、我国花卉生产发展现状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经过“十五”期间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其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这也确立了我国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五”期间,是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栽培设施、流通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花卉产品产量、质量稳步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2、花卉生产发展的主要特点

2.1生产规模,产值效益快速增长

我国的花卉产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2000年~2007年。从花卉统计数据看近五年的发展情况, 2000年的全国花卉种植总面积只有15万公顷,到2007年,种植面积已达81万公顷,五年时间我国花卉总面积增加了5.4倍。2000年年销售额是160亿元, 2007年增加到了503亿元,增长了3.1倍。

2.2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根据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重点,在面积和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如云南的鲜切花,上海的种苗,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的观赏苗木,广东、福建、海南的观叶植物,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的盆花。重点花卉省区目前把花卉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效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布局,根据气候、资源优势,都制定了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花卉产业优化升级。尤其是云南省,2004年年产鲜切花33.6万支,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做大了花卉产业。

2.3 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五”以来,我国花卉产业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气候资源优势,采取一系列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和科研部门强强联合,做大了花卉产业,增强了企业实力,到2007年,我国拥有花卉企业6.4万个,其中大中型花卉企业8334个。

2.4 提高科技含量,优势名牌产品日益增多

依靠科技进步,提质增效是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长期战略。经过“九五”、“十五”的快速发展,花卉科研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开发培育新品种,其中有70多个花卉新品种获得品种保护权。二是引种驯化进口花卉国产化。

2.5市场为导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到2007年,全国有各类花卉市场2586个,花店2万多个。近年,国内以批发、拍卖、连锁超市、零售、鲜花速递、网上交易等互联的销售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生产者主导型向消费者主导型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生产方向,更多的经营者把关注基地生产转向关注市场,形成了一批以基地为中心的大型集散地和物流批发市场。如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广东陈村花卉大世界、大连鲜花总汇等花卉市场闻名全国。花卉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加快了花卉产业健康发展。

3、我国花卉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严重

据调查,花卉生产期间的主要虫害有蓟马、红蜘蛛、蚜虫、斑潜蝇、菜青虫、蛴螬、小地老虎、夜蛾幼虫;病害主要有霉病、霜霉病、根肿病、叶斑病、枯萎病、锈病、细菌病害、斑驳病毒病、线虫病害等。在出口检疫时,病虫害检出率较高的花卉有玫瑰、菊花、满天星、洋桔梗等;检出率较低的花卉有非洲菊、一品红、勿忘我、百合、唐菖蒲、寒丁子、天竺葵、郁金香等。

3.2 国外检验检疫要求严格

为保护本国花卉业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对进口花卉提出了不同的检验检疫要求。如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肯尼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要求中方花卉不得带土壤和活害虫,并出具植物检疫证书。日本、韩国、英国、法国、阿联酋、菲律宾等要求花卉出口前须用溴甲烷密闭熏蒸,并提供植物熏蒸证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要求出具货物通关单。2004年10月19日,俄罗斯联邦检疫监管局转告我國国家质检总局,在中国的花卉上发现俄罗斯禁止传带的西花蓟马、菊白锈病,要求我国采取检疫措施,否则俄方将采取临时限制措施。

3.3花卉质量普遍较低

尽管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气候优势,人力和生产成本较低,花卉种植面积较大,但具有自身专利品牌的品种较少,生产中的主打品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普遍存在价格偏高、病虫害严重、性状退化等问题。在花卉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于耕作方式落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设施更新,缺乏花卉野生资源的开发和驯化,缺乏采收、预冷、分级、捆扎、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产后处理技术,造成花卉质量普遍较低,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能达到出口标准的仅占花卉生产总量的15%左右,大部分花卉只能内销。

3.4口岸处理技术滞后

熏蒸除害是控制花卉害虫的主要措施,也是检验检疫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花卉属鲜活商品,对熏蒸药剂、温度范围、处理时间比较敏感,要求较高的熏蒸条件,包括专业熏蒸库,否则将出现花卉质量受损或熏蒸不彻底的问题。目前我国除昆明、上海、北京等少部分口岸有适合花卉除害处理的专业熏蒸库和掌握熏蒸技术的人员外,大部分口岸的熏蒸设施和技术不能确保花卉质量和除害处理效果,给花卉的出口检验带来潜在隐患。

目前我国出口量比较大的花卉品种资源主要靠进口,如2007年我国进口百合种球超过6000万头。我国引进的一些品种,几乎都带有中国血统,却享有国外专利,使用时还必须支付昂贵的专利费。虽然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和产量较大,但仍以花农为主,由于基础设施和技术的缺乏,销售渠道不畅,导致花卉整体质量不高。

尊重品种拥有者的知识产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发展自己。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要紧的是要发展育种技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国际市场。同时,要在我国这个“植物王国”中不断发现新的植物种类,并开展大规模的生产。同时,在培育新优品种的过程中,要改变思维,培育符合国际市场审美观念的花卉。罗宁举例说,牡丹,我们国人喜欢重瓣的,但欧美国家的人喜欢单瓣的。所以,我们要培育符合国际市场审美观念的花卉。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专题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下一篇:冲突融合转变改革教育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