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乡村建简介范文
带群众致富 建美丽乡村
邑坂村位于霍童镇区东面3.0公里,霍童溪北岸。辖1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人口602户2586人,其中党员73人。邑坂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村党建为龙头,以发展和创新为主题,以服务村民为宗旨,践行群众路线,全力打造服务性党组织。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绿色小康村”、“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生态示范村”、“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建省园林式村庄”及“宁德市五好党支部”和“蕉城区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多管齐下抓发展,规划管理增收入。邑坂村是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十二五”蕉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在党的兴农政策鼓励下,该村党总支立足村情实际,带领群众发展茶业旅游业,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带头尝试多种经营,种西瓜、种蔬菜,去年还成立秋翔淡水养殖公司,养了20万尾中华倒刺鲃。邑坂村山地多,群众以茶叶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蕉城区委区政府提出农业“388”工程,引导群众改良新品种,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但是新品种的改良,会有一段时间没有收入,而且改良后的产量和价格不明确,群众大多对此有顾虑。村党总支得知这种情况后,一边动员群众,一边由村两委干部带头试种植,以实际效果来说服群众。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不
- 12
务卡(服务卡包括党员先锋服务卡、人大代表直通卡、挂片干部联系卡、邑坂村便民服务卡等)。卡片上亮明党员、人大代表、“六大员”的身份,还印上干部的姓名、电话、职务、负责项目等,群众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拨打电话寻求帮助、咨询相关政策或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在村部一楼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每天由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接受群众的咨询和受理代办事项。对孤寡、伤病(残)、五保等特殊对象,实行上门代办、全程代办制度。自去年8月代办点成立以来,共接受群众咨询代办300多人次,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便民服务过程中,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一些合理化建议大胆采纳。2013年以来,邑坂村两委本着“没钱也干事,有钱干成事,大钱办大事、干难事”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修建了坑溪拦河坝一座,安装路灯800米;完成农民公园、街心公园补植绿化工作;完成新街立面装修一万多平方米;完成森林公园的一期工程建设(即完成步行桥和水池的建设与绿化);完成防洪堤修缮以及美化防洪堤栏杆600多米,其中新建的栏杆100多米。通过村居电网改造工程和自来水工程前期设计建设,新建村务公开栏、公民道德评议栏、创新农村建设宣传栏。
看着一幢幢崭新的房子,整洁的街道,环境优美的公园,村民感慨万千: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车、小洋房,如今农民也能买得起,盖得起。邑坂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感谢党的富民政策好,感谢村里有一个团结奋斗、谋求发展、一心为民的好支部。
第二篇:申论精选:集三维之力,建美丽乡村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坚持共享发展,托举民生幸福
“要坚定不移地走共享式发展道路,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提到“民生幸福”时这样说。2017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改革走向纵深之年。以共享式发展托举民生幸福,已是题中之义,更是关键看点。
共享发展是政府对当前发展形势和规律的准确判断和深刻总结。从《礼记·礼运》对大同社会愿景的美好描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享发展思想,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底色历久弥坚、愈加鲜明。今天,我们站在“十三五规划”的时代新起点,改革走向深水区与攻坚期,民生需求更加多层次、复杂化。值此契机,中央政府提出“共享发展”,表明中央政府对我国当前发展形势和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判断;这是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和魄力;更是对增进民生扶福祉,“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美好日子”的庄严承诺。
坚持共享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拓展幸福的广度。“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谈到“改革”,总书记如是说。“获得感”由此迅速蹿红。所谓“获得感”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说出了饱受房价高、养老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困扰和焦虑的群众的心声。今天,我们倡导的共享发展,实质上就是让群众共享改革红利。户籍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打破“一考定终身”……惠及民生的制度建设密集出台,广覆盖、多层次,强势推进。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为百姓民生兜底,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拓展着民生幸福的广度。
坚持共享发展,彰显公平正义,增加幸福的深度。古语有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又云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自古就是百姓心中最深层次的欲望与渴求。共享发展理念,“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改革成果,潜含正义,心系公平。在教育公平、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等的背后满足的不仅是群众的民生诉求,彰显的更是“公平公正”的社会共同信念和价值取向,必定会为促进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公平正义汇聚最磅礴的价值导向,驱使着我们不断挖掘着民生幸福的深度,增加着民生幸福的厚度,在以后的工作中时时追寻人民群众最鲜活、最深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滚滚向前的改革大潮中,“十二五”规划完美收官,中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润物无声的改革春雨下,“十三五”规划宏图大展,成就亿万人民的小康梦想。改革之火正炽,发展之路正长。未来,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追寻到群众最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第三篇: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内涵:是规划科学、布局合格、环境优美的秀美之村;是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之村;是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鲜明的魅力之村;是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是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的活力之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美丽乡村发展历程: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安吉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时间把安吉打造成中国最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2月,农业部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2013-2015年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试点建设1000个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风尚培育为目标。
- 1
3、通力合作促建设。部门合作共建,社会共同参与。
4、多元投入保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投入,充分发挥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包装项目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
- 3 -
第四篇: xxx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今年来,我们紧抓xxx的机遇,积极打造xxx的目标,按照“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基础、美化提升、亮化增色”的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镇域镇貌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一是高标准整治环境卫生。投资200万元,组织xx公路沿线xx个村整村联动集中整治,群众投劳3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万余台次,搬运砖块300余万块,平整土地80余亩,清理垃圾2万余方,拆除厕所、违法建筑560座,硬化道路2公里,xx、xx、xx村安装路灯58盏。对xx路和主干公路沿线的130户群众实施了土墙换砖墙和门头改造。同时组建了40名保洁员队伍,公路沿线放置垃圾缸70个,购置垃圾桶70个,配备保洁车22辆,各村建设了垃圾屋,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公约。
二是高品位建设文化墙。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原则,突出“xxxx”这一主题,主要宣传“农耕文化、湖山美景、苹果产业、文化娱乐、孝道文化”等正能量,投资100万元,建设文化墙2.2万平方米,人工手绘墙体画280副,把文化墙体建成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提升群众生活的品位。
三是高起点建设绿色长廊。投资230余万元,从xxx村到xx村15公里U型旅游环线建成绿色文化长廊,栽植各种花树22万余株,其中雪松2510株、红叶李1100株、黄杨球600株、冬青球2376株、大叶女贞500株、单枝冬青20万枝,种植三叶草6000平方米,建设花坛1.2万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建成xx、xxxx、个重点示范村。
第五篇: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县级示范村标准,全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重点加强人居环境的治理,开展清扫垃圾、清理柴草、清除粪堆、清除砂石、清理路障的“五清”活动。疏通排水管道,疏浚沟渠2公里,疏通排水管道,疏浚沟渠,翻新水渠20米,加固混凝土盖板30块,修砌拦河坝10块,河道底面硬化328㎡。下大气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采乱挖、乱贴乱画的现象,通过整治达到村庄美化、民居亮化、路院硬化、河渠净化的“四化”目标。通过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改造活动,对沿街道农户34户住房进行统一粉饰,共计面积5347㎡,达到建筑有序、干净卫生的新村容村貌。推进中心村区域的环境美化、绿化工程,重点实施街上组2公里公路两侧绿地建设。结合该村本来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山水风光,在白家山至黄家坎处路旁两侧建设村庄绿地2公里,栽种景观树,种花植草,打造绿色景观。建设仿木桥栏杆36m,修砌花墙214.2㎡,修建树坛7个,沙灰粉墙326.8㎡,粉挡墙勾缝476.6㎡。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了景美业新人和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