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排矸系统

关键词: 排矸 矸石 增加 矿井

矿井排矸系统(精选四篇)

矿井排矸系统 篇1

根据平煤一矿采区接替紧张的局面, 需要加快三水平下延的开发力度, 这就增加了矸石量。同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矿井瓦斯涌出量逐渐加大。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为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深部区域需要施工瓦斯治理工程, 这样相应地增加了矸石量的排放。现有的排矸系统不能满足矿井各采区的正常生产和接替要求, 不能满足瓦斯治理排矸需要。同时, 根据集团公司对煤质的要求, 在采区内解决煤矸分运问题, 降低地面洗煤厂洗煤成本。因此, 在不影响或少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 需要优化改造矿井排矸系统和采区排矸系统。

2 矿井排矸能力需求计算

2.1 采区矸石量

随着采区瓦斯涌出量逐渐加大, 需要施工瓦斯治理工程, 采区内岩巷工程大幅增加, 为此, 采区矸石量需要重新计算。

采区内按3 个岩巷掘进工作面、进尺5 m/d、掘进断面平均17 m2计算, 矸石天然视密度取2.4 t/m3, 岩石爆破后松散系数取1.8。

(1) 按重量计算采区矸石量为612 t/d, 则年产矸石量为20.2 万t。

(2) 按体积计算采区产矸石体积为459 m3/d, 采区内有3 个巷道掘进面, 则1 个岩巷掘进工作面产矸石体积为153 m3/d。

2.2 三水平下延矸石量

根据矿井水平、采区接替规划, 三水平下延最大出矸量时期出现在2018 年, 即丁一下延采区、戊一下延采区、丁二采区及戊二采区4 个采区同时生产的时期, 经计算, 水平最大矸石量为80.8万t/a。

3 方案选择

考虑利用北一进风井和北二进风井已有的提升系统提升矸石, 既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又可减少改造投资, 据此, 选择以下几个较为可行的井下矸石运输方案进行进一步论证, 论证过程如表1所示。

4 方案应用

4.1 排矸系统排矸能力

(1) 采区内排矸系统能力达到20.2 万t/a;

(2) 三水平下延排矸能力达到80.8万t/a。

4.2 水平方案

新建三水平下延排矸巷与三水平主运输巷贯通。戊一下延采区直接经三水平主运输巷集中转载至三水平下延排矸巷;丁戊二采区利用三水平丁戊二皮带大巷经矸石通过仓转由三水平主运输巷集中转载至三水平下延排矸巷, 最后进入北一井底矸石仓[1]。

煤、矸运输采用分时分运方式, 每天排矸运行时间为2 h。

(1) 井巷工程量。①北一井底矸石仓:北一井底矸石仓圆形断面, 直径6 m, 高18 m, 容积400 m3。②北一井底矸石仓上口设备道及转载巷:半圆拱断面, 宽×高=3.5 m×3.2 m, 锚网喷支护, 长度120 m。③三水平下延排矸巷:北一井底矸石仓上口开口布置三水平下延排矸巷, 方位17°, 与三水平下延主运输巷贯通。巷道总长度874 m, 巷道断面为半圆拱, 如图1 所示, 岩巷采用锚网索+喷砼支护, 巷道断面宽4.5 m, 高3.2 m。④丁戊二矸石通过仓:圆形断面, 高度25 m, 容积460 m3。⑤井巷工程量合计:井巷工程量合计1 095 m, 其中煤巷358 m。

(2) 设备配备。排矸系统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工作制度:330 d/a, 2 h/d。

4.3 采区方案

(1) 戊一下延采区。利用皮带下山运煤皮带分时运输。皮带下山位于距戊10 煤层底板15 m岩层中, 岩石掘进巷道 (如低抽巷) 在皮带下山处设置矸石仓, 矸石仓容积大于153m3, 满足1 d出矸量。井巷工程量合计620 m。选用阻燃型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 (B=1 200 mm, V=3.15 m/s, Q=1 000 t/h) , 长度1 198 m。

(2) 戊二采区。皮带下山铺设运煤、排矸皮带各一部, 独立运输。运煤皮带B=1 000 mm, 排矸皮带B=800 mm, 锚网索+ 喷砼支护, 巷道断面如图2 所示。

(3) 丁二采区。根据一矿丁组煤瓦斯治理方案, 采用本煤层抽放治理瓦斯, 瓦斯治理工程不需要排矸, 不需要新建采区排矸下山独立运输, 仅需要解决采掘工程排矸即可。根据以上分析, 采用皮带下山分时运输与轨道下山矿车提升相结合的方式排矸

5 应用效果

排矸系统的研究与实施, 为矿井三水平下延的实施创造条件, 解决了平煤一矿北二副井排矸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可以安排2~3 个采区同时开发, 促进瓦斯治理工作, 大大缓解该矿采区接替紧张局面。同时, 在采区内解决了煤矸分运问题, 降低了地面洗煤厂洗煤成本, 提高了煤炭质量, 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矿井供电系统优化探索 篇2

关键词:矿井供电;节能优化;供电系统;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矿井的开采能源的技术更进一步,而相对要使用到的设备所消耗能源的也就跟着提升了,这对于矿业的节能优化有说是为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节能减排,对此进行了矿业供电系统优化的探索。煤矿已是我国重点的消耗能源的行业之一了,电能的成本占煤矿生产2/3及以上,矿产业的节能问题已是煤矿行业要及时解决的重要问题,矿井节能优化的管理改造是势在必行的。

一、矿井供电系统的概述及研究的意义

电力电系统是实现电能的变换输送、生产分配、用电功能的各类设备设施能按照技术及经济的要求有机的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系统。而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后面两个重要的环节。我国在矿业的生产上高度的重视,企业矿业的作业环节复杂,其作业供电的电能消耗是巨大的,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矿井生产的安全及矿工的人身安全。提高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当前矿业发展的阻力难题。

二、矿井供电系统优化策略

(一)对于矿井地面供电系统的优化

矿井地面的供电电力要能实现得了二级负荷双回路的供电,还有地面的装运系统、暖通空调、矸石运输系统等二级负荷,增加可靠性与灵活性,用电需注意区分如办公供电要与矿产的供电分开,减少不必要的影响,办公供电和生活的供电可用专门的线路与变压器来维持,减少停电断电的规律,同时延长供电设备及电器使用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供电系统的矿井井下电源优化

首先要采取双回路或其他的供电模式以减负变电所在供电负荷时的停电时间,同时增加电源设备的供电能力,这样有利于煤矿开采时的安全作业,让供电变得更灵活,供电的电源线路应要全线的避雷设备减少因雷击造成了的不必的损失,降低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电源供电不足的影响。其次,以免矿井的辅助运输设备与采掘供电交叉相互影响,要将开采和挖掘的供电分开,这样规范了采取变电所电源的供电,也减少了辅助运输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的电源供电交替影响。高效的避免”井下停电影响一片”的混乱,所以要专门的配电开关、移动变电站和专门的变压器等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三)矿井供电的主变压器

矿井在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供电电力变压器的三相负载要保持平衡,负载合理科学的分配,并应该选择高导磁质量保障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片和新时代工业节能变压器,注意磁场方向要保持一致性,减少涡流的耗损。产业项目的地面要选择的变压器必须符合《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和《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的相关规定,并建议使用耗损低的变压器。

三、作业过程中供电电力的节能优化

(一)供电的电动机、电气等的节能优化

矿井供电应该都要选择使用高效率的电动机,而且较大型的要选择使用变频调速系统,使得在降低负载可以自动的调节,提升电动机的载轻效率达到节能优化的目的。在选择电气设备时,如软起动器时要针对与矿井开采挖掘、运输系统负荷比较大的设备均可采用。由于它是有起动时间的,所以要逐步去调节控硅导通角,及时控制电压的变化。投入运转的时候时可对电压进行连续性的调节,起动平稳到起动完毕,能达到矿井供电的节能优化的目标。

(二)矿井供电的用电功率因数弥补

矿井供电时选择使用无功功率的柔性自动去补偿,须将该系统功率因数弥补到0.95以上,也就是变压器和高电压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都是由高电压电容器来弥补,其他作为分配,采用固定式与自动的弥补相结合,运作小的使用固定式,运作变动较大的就采用自动。在矿井的井下推广采用的是矿用的隔爆型的动态无功弥补装置,是与井下供电系统的矿用的隔爆型变电站、干式变压器并联使用的,是集中式的一种补充,也可在作业过程的供电变压器使用2次的单独弥补。电网的功率因数补充,可降低供电变压器和输送线路的消耗,从而提高供电效率,并完善了矿井的供电环境及节能降耗的作用。

(三)矿井的供电设备系统需改造更替

针对矿业作业相关设备的探究,防爆型的智能真空开关的技术逐渐的创新发展,矿井的供电系统开关设备已实现了智能数字开关高压集控自动化,矿井的安全化装备达到了本质的水平,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替创新,使得变电站的供电系统安全保护得以提升,设备进行了智能保护化、自动化改造,提高了矿井供电设备系统的整体性能。

四、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能源使用率逐渐的增加,使得了供电的电力能源的价格也在逐渐的提升,不但增加了矿业生产的供电成本,也带来了矿业的沉重经济负担。我国高度重视对于能源的使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对于矿业生产的企业来说,一定要加强对低耗节能优化的强制管理,矿业的改造挖掘精细管理的措施,加强改进,探索创新,积极的采用新型工艺来控制降低供电用电的成本,为建设美好的绿色节能优化的现代化高效高产的矿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吴钊.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杨春稳.矿井局部风机供电可靠性保障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矿井排矸系统 篇3

1 现状

某矿某排矸场于2011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根据系统方案设计, 排矸场投用后, 下水平矸石将通过分水平排矸石门直接进入某立井, 然后运至某排矸场。通过综合分析、比较, 结合矿井长远发展和当前部署现状, 力求排矸系统畅通, 井巷工程量小, 井巷固定投资少。因此, 本次优化主要针对+300水平矸石运输系统, 通过对+300水平矸石的装载和转运工作进行优化, 从而畅通排矸环节、加快排矸速度, 提升我矿掘进单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安全生产, 为下一步在全矿井内大范围推广排矸直通化、连续化打下基础。

排矸系统投用前, +300水平排矸系统主要通过现有采区轨道上山, 经+300机轨巷→+300轨道石门→北二集中下山→北二石门→+355水平运输大巷→某提升副斜井排至李村排矸场。运煤线路为:工作面溜煤眼→+300机轨巷→+150~+300转载皮带巷→+150东大巷→某运煤斜井→某电厂。整个排矸运输线路长约4000 m, 需4级提升才能完成, 运输环节复杂, 矿车循环时间长, 排矸能力受到限制, 严重制约矿井正常生产。因此, 根据排矸系统投用情况, 结合工程布置现状, 通过优化+300水平排矸系统, 畅通排矸环节, 实现排矸连续化、直通化, 达到提升我矿掘进单进水平, 是必要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2 +300水平排矸系统优化

2.1 排矸系统组成

+300水平排矸系统由+340一号矸仓、+300机轨巷、+150~+300运输大巷、+150~+210二号转载皮带巷、+150集中矸仓组成。

矸石运输线路:+340一号矸仓→+300机轨巷→+150~+300运输大巷→+150~+210二号转载皮带巷→+150集中矸仓→某排矸立井→地面。

原煤运输线路:工作面煤仓→+300机轨巷→+150~+300运输大巷→+150~+210二号转载皮带巷→某运煤斜井→某电厂。

2.2 工程特征

+340一号矸仓作为临时矸储矸仓, 主要为北二区东翼11#层瓦斯巷、+340岩石轨道巷和N2706回风巷服务。+340一号矸仓容量300 m3, 可容4个掘进头1天的掘进矸石量。+340一号矸仓设计参数为:矸仓采用圆形, 矸仓高度46 m, 茅口顶界以下部分直径为4 m, 采用喷浆支护, 以上部分为直径为2 m, 采用砌碹支护。

+150集中矸仓主要为北二区及北三区上部掘进头面服务, 按12个头面考虑, 设计容量为870 m3。设计参数为:矸仓采用圆形, 矸仓H=37 m, D=6 m;全部在全岩中施工, 设计采用喷浆支护。

2.3 运输方式

2.3.1 8#煤层掘进煤的运输

8#煤层碛头综掘→本层巷道连续化运输→溜煤眼→进入原煤系统。

2.3.2 11#煤层掘进煤矸的运输

11#煤层碛头综掘→本层巷道连续化运输→11#煤层溜煤眼→+300机轨巷→+300~+150运输大巷→+150~+210二号转载皮带巷→+150集中矸仓→+150排矸石门→水井湾排矸立井→地面。

11#煤层回风巷 (上) 碛头炮掘 (矿车) →11#煤层溜煤眼→+3 00机轨巷→+1 50~+300运输大巷→+150~+210二号转载皮带巷→+150集中矸仓→+150排矸石门→某排矸立井→地面。

2.4 作业方式

采用煤矸分时运输, 采用“四六”制作业, 两班运煤、一班运矸、一班检修。

2.5 投用时间

+300排矸系统优化井巷工程已于2011年3月已全部形成, 随某排矸系统的投用, +300排矸系统即可投用。

3 效果比较

3.1 掘进单进

通过对+300排矸系统的优化, 优化了系统, 简化了运输环节, 达到了排矸系统直通化、连续化, 提高了排矸效率, 效果明显。通过对比掘进单进分别提高了4%、5%和3%。

3.2 经济效益比较

以N21112工作面瓦斯巷为例, 按每条1300 m计, 由于采用直通化、连续运输, 提高了掘进单进, 每条巷道可缩短工期2个月。则可节约用电3.5万kwh, 按0.601元/kwh计, 可节约电费2.1万元。

N21112瓦斯巷每天3班掘进, 每班出勤8人, 节约人工2880个, 180元/个, 节约人工费51.8万元。

3.3 社会效益

(1) 通过对排矸系统的优化, 提高了掘进单进, 缩短了井巷施工工期, 缓解了工作面接替紧张的压力, 同时也减轻了部署紧张的压力, 为该矿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优化后的排矸系统后路运输采用皮带连续运输代替了原矿车运输;排矸环节由4级提升变为1级提升, 缩短了排矸距离, 减少了中间环节, 消除了危险源,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3) 通过对排矸系统的优化, 达到了排矸直通化、连续化的要求, 加快了排矸速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掘进单进提高了3%~5%。

4 结论

一是通过在+340岩石轨道巷层位设立+340一号矸仓、在+320集中轨道巷层位设11#煤层超前工作面溜煤眼、在北三区东翼轴部设北三区东翼7#煤层超前工作面溜煤眼、优化+300排矸系统及+150东翼排矸系统, 简化了运输环节, 达到了排矸的直通化、连续化要求, 提高了排矸效率, 技术上是可行的。

二是通过对排矸环节直通化、连续化的优化, 简化了运输环节, 畅通了排矸系统, 提升了矿井排矸能力, 为打造高产高效矿井奠定了基础。

三是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 根据现有地质条件, 因地制宜, 优化排矸系统, 提高排矸速度, 是提高巷道掘进单进的关键因素。

5 下一步建议

由于对+300排矸系统的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建议下一步在+150水平东翼实施排矸系统直通化、连续化。

5.1+1 5 0水平东翼排矸系统组成

+150水平东翼排矸系统由+150集中矸仓、+150排矸斜巷、+150东大巷皮带、+200集中矸仓、北三东区7#煤层溜煤 (矸) 眼、茅口瓦斯巷小矸仓等组成。

5.2+1 5 0水平东翼排矸系统工程特征

+150集中矸仓容量为870 m3 (已形成) 、+150东大巷1500 m (已形成) 、+150排矸斜巷280 m、+200集中矸仓容量为350 m3, 北三东区7#煤层溜煤眼容量为230 m3, 茅口瓦斯巷小矸仓仓容量为35 m3。

+150水平东翼排矸系统从N3702溜煤眼开始, 排矸线路长1730 m, 巷道坡度0°~12°

5.3+1 5 0水平东翼排矸系统新增工程量

施工+150排矸斜巷280 m、+200集中矸仓、茅口瓦斯巷小矸仓、新安+150排矸斜巷皮带一台, 即可形成+150水平东翼直通化、连续化排矸系统。

总之, 大力推广综掘技术, 提高巷道单进;通过对矿井排矸运输、翻矸、卸载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较好地增强了矿井的排矸能力, 保证了矿井的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沈季良, 崔云龙, 王介峰, 等.建井手册[M].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4.

[2]李开学, 田卫东, 冯延灿, 等.采矿工程实用技术[D].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3.

云驾岭矿排矸系统技术改造 篇4

云驾岭矿始建于1983年,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井下-150大巷采用架线电机车运输, 大巷运输距离总长3 400 m。现有ZK10-6/550变阻调速机车4台, ZKP12-6/550变频调速机车7台, 改造前使用1 t U形矿车500余辆。2003年对井下大巷运输系统技术改造, 大巷轨道全部更换为43 kg/m轨道。矿井副井采用JKM-1.85×4塔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配一对1 t矿车单层双车四绳罐笼, 电动机型号YR500-6, 功率800 k W, 担负着提矸、设备、升降材料和人员等辅助提升任务。副井提升高度400 m, 平均一次提升循环时间90.41 s。

随着煤炭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综采、综掘先进装备的采用, 矿井原煤生产、开掘进尺能力与日剧增。2007年该矿新增两支开拓队伍后, 矿井升降人员和排矸量明显增加。经过对副井提升的严密组织, 合理安排, 改造前副井正常情况下实际提升罐数均在310罐/d左右。

根据矿井大衔接安排, 要保持矿井160万t/a左右的长期稳产、高产, 矿井6#煤及扩大区延伸工程必须及早进行。6#煤二采区开拓工程量有2 400 m, 扩大区延伸工程量预计在5 000 m以上, 且随着埋深的增加, 软岩巷道的变形返修工程量也必将随之增加, 按矿井现有排矸能力, 一个新区的准备至少需要5~6 a的时间。同时矿井总回风巷现有550 m巷道亟待扩修, 要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总回风巷其余2 000 m巷道也必须加大断面;二水平地区还有3 060 m巷道需要扩修等等。2009年及以后, 矿井将安排5支开拓队伍全部投入到二水平扩修、总回风巷扩修、6#煤二采区准备及扩大区延伸工程, 矿井排矸量必将大量增加。

为全面提高矿井开拓的生产能力和保证轨道运输的安全运行。通过排矸系统技术改造, 有效缓解罐车供应紧张造成影响开拓进尺的完成, 并进一步保证运输的安全运行。

2 改造方案内容

(1) 与生产厂合作将原1 t (1.1 m3) 矿车改造为非标矿车。非标矿车规格:2 100 mm (长) ×1 050 mm (宽) ×1 200 mm (高) , 容积为1.43 m3。由于受副井提升罐笼长度限制, 矿车长度限制为2 100 mm, 又考虑到矿车的重心稳定性, 高度不能加高太多, 只能加大宽度, 并进行了重心稳定性计算。非标矿车与原1 t矿车比较, 每个矿车可增加有效容积0.33 m3。

(2) 验算副井提升能力。该矿副井提升罐笼载重差为3.5 t, 根据提升系统安全系数要求对矿车改型后最大提升量的校验, 确定改造后非标矿车在副井提升的可行性, 最大限度保证提升重量。

(3) 对井下弯道、巷道安全间隙进行现场调研。由于改造后矿车宽度加大, 需要现场试验能否通行。运输大巷不超过3 t矿车宽度可以运行, 采掘巷道除个别小绞车安全间隙小需做调整外, 其余无异常情况。

(4) 由于矿车改型, 所以新、旧矸石山两个翻罐笼和洗煤厂翻煤罐笼需相应更换。根据矿车的改型设计, 与江苏高扬机电设备公司签订技术合同, 制作3个配套罐笼。老矸石山采用液压系统控制, 翻煤罐笼采用电动控制。根据非标矿车设计外形制作翻罐笼的尺寸, 保证矿车能够正常翻转。

(5) 进行矸石山翻罐笼设备的安装。由于矿车改型规格的加大, 翻罐笼外形随之加大, 老矸石山罐笼在原底座基础上抬高190 mm, 翻煤罐笼需抬高350 mm。老矸石山罐笼通过抬高两侧轨道来解决翻转平面与轨道平面的高度差。翻煤罐笼由于抬高过多, 采用拆除原来基础, 架设工字钢做横梁, 重新制做渣仓的方案, 保证了安装罐笼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6) 系统安装完毕, 验收进行调试运行。

3 技术关键与创新点

(1) 矿车由原来的1.1 m3改为现在的1.43 m3, 保证了副井满负荷提升。1.43 m3矿车较原矿车长10 cm, 宽17 cm, 轴距长5 cm。由于矿车加宽和加重, 增加矿车运行的稳定性, 相互碰撞发生掉道的现象明显减少。

(2) 对副井矿车改造后提升系统设计验算。钢丝绳安全系数、最大静张力差、衬垫比压经验算, 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副井矿车改造后, 经上提及下放防滑系数、过载系数校验验算, 参数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3) 改造后矿车采用内装式轴承轮对, 内装式轮对外部为整体端盖, 无原来的三角盖螺丝, 轮对轴承从里侧装配, 解决了轮对三角盖螺丝易掉, 随后轮对轴承进入煤尘或水分, 造成掉轮或掉道, 严重造成翻车等事故的难题, 保证了运输安全, 并节省了修理矿车的材料和时间, 减少影响生产, 符合现场使用要求。

(4) 矸石山和翻煤罐笼进行了更换, 大大提高了翻罐效率, 保证了矿车及时翻转。矸石山采用液压系统控制后, 避免了传动轴与电机减速器连接对轮的损坏, 较原系统运行平稳, 控制先进合理。

(5) 罐笼和矿车全部更换, 提高了设备质量, 大大减少了机电影响生产事故和安全运行事故。

4 实践应用情况

该矿排矸系统技术改造后, 经使用均能达到预期目的。每天矿车运输量可提高30%, 有效缓解了矿车供应不足造成影响开拓进尺的问题, 保证了运输的安全生产。改造后系统质量明显提高, 故障率低、维修费用小。使用操作简便、运行平稳, 符合现场使用要求。

5 经济效益

排矸系统技术改造, 有效缓解了矿车供应不足造成影响开拓进尺的问题, 保证了运输的安全生产,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经济效益:

(1) 矿车由原来的1.1 m3改为现在的1.43 m3, 保证了副井满负荷提升。矿井的辅助运输能力可提高30%以上。以目前副井的排矸能力 (310罐/d) 计算, 改造后日均多提渣相当于目前的93罐, 按平均14 m2掘进断面计算, 年可多进进尺1 000 m。矿车的增大还减少了掘进工作面循环装车数和小运输提升次数, 开拓单进平均可提高25%左右, 为矿井开拓延伸和新区准备节省了时间。

(2) 改造后矿车容积增大了30%, 减少了料罐占用量, 加快了罐车周转, 缓解了生产地区用车紧张问题。

(3) 矸石山和翻煤罐笼进行了更换, 设备质量大大提高。不仅提高了翻车效率, 而且缩短了影响生产的时间, 保证了矿车及时供应

6 结语

排矸技术系统改造, 基本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 改造后运行良好, 效果明显, 开拓进尺达到提高。

罐笼和矿车全部更换, 提高了设备质量, 大大减少了机电事故和安全事故, 保证运输安全;提高了装备自动化水平和劳动效率。

摘要:随着开掘进尺的大幅提高, 云驾岭矿矿车周转成为制约生产的关键环节, 通过矿井排矸辅助运输系统改造, 使矿井排矸量提高30%, 有效缓解了矿车供应不足造成影响开拓进尺的完成问题, 保证了运输的安全生产, 符合现场使用要求。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 下一篇:矿井通风系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