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精选3篇)
篇1:5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5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500-01
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的老年人肺炎之一,它是吸入酸性物质如动物脂肪、胃内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发挥性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等危重症常见的急救手段之一。然而,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病情好转,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吸入性肺炎。为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故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58例,其中男33例(56.9%),女25例(43.1%),年龄为62-93(68.28±12.73)岁。气管插管时间7-15d,平均11.2d。68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7例,脑血管意外14例,其他7例。经纤支镜冲洗、抗感染治疗及加强护理等处理,62例患者好转,6例患者重新气管插管。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以精神萎靡,不思饮食为首要表现的32例,其中嗜睡10例,意识不清4例。发热42例,咳嗽咳痰45例,呼吸困难10例,休克2例,体格检查肺部闻及干湿性??音48例。X线检查:肺部出现散在点状或片状浸润病灶56例,其中左上肺5例,左下肺9例,右上肺6例,右下肺10例,两侧肺出现病变28例。两肺纹理增多2例。
1.3 细菌学检查:
痰培养阳性者36例,占总数的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4例,铜绿假单胞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鲍曼不动杆菌3例,白色念珠菌1例。原因分析
2.1 咽喉部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
正常人由于喉保护性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一般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即使误吸少量液体,亦可通过咳嗽排出。气管插管术后影响喉头反射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气管插管时间越长,影响越为明显。同时,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管肌肉松弛导致呕吐后的胃内容物被吸入气道。老年人及脑血管意外者因咽反射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2.2 不适当的鼻饲护理:
气管插管拔管后鼻饲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没有把病人的床头摇高或者进食后立即保持平卧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胃内容物被吸入后,由于胃酸的刺激,产生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胃液中盐酸浓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吸入胃酸的pH≤2.5时,吸入量25ml即能引起严重的肺组织损伤。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损害越严重。
2.3 口腔内定植菌增加:
口腔中经常存在多种细菌,特别是牙齿间隙可以作为呼吸道病原体的定植部位。拔出气管插管后没有了气管导管气囊的物理防御功能,定植在口腔中的病原体,就会通过呼吸道播散导致肺部感染。护理对策
3.1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气管插管病人常规安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手术麻醉前应充分让胃排空。尤其是老年患者呛咳等上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减弱,吞咽与声门关闭动作常不协调,当拔出气管插管后容易将反流的混有大量细菌和胃酸的胃内容物吸入气管内,导致吸入性肺炎。
3.2 做好拔管前气道准备:
气管插管拔管前做好吸痰护理,积极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尤其在松气囊前要彻底抽吸,并且要注意吸痰顺序,先吸净口咽部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然后放松气囊再吸引气道深部痰液,以免口咽分泌物在放松气囊时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
3.3 调整鼻饲时病人的体位:
平卧位鼻饲易促进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和发展[1],鼻饲时让患者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量,喂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后方可翻身操作,既利于食物消化,又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从而预防和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4 鼻饲管的护理:
保持鼻饲管固定良好,防止脱出,每天2次测量外露部分长度。每次餐前回抽胃液,以确保鼻饲管在胃内,更换鼻饲管时用止血钳夹住胃管外端,防止管内残留胃液流入气道导致误吸。
3.5 改善胃肠功能:
餐后1h按摩腹部,3次/d,10-15min/次,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并协助患者被动运动,如上肢伸展、环抱、握拳,下肢抬腿、屈膝、蹬足跟运动等。适当应用助消化药及胃动力药物。
3.6 加强口腔护理:
高质量的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内致病菌,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吸入性肺炎是口腔细菌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的严重后果[2],减少口腔细菌数是必要的。气管插管拔管前通过对牙齿、口腔的彻底清洁,对吸入性肺炎有预防作用。
总之,吸入性肺炎起病隐匿,多由隐性误吸引起,不易引起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注意,有的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差、纳差。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加以重视,插管病人及早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拔管前加强气道管理及口腔护理以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并且积极诊治,以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邵琴,吴建跃,邵小玲,等.半卧位鼻饲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7):532-533
[2] 丁小蓉,郭静.口腔疾病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6):351-353
篇2:5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4例, 其中男39例, 女35例, 3岁以下患儿14例, 3~5岁患儿42例, 6~9岁患儿18例, 均因有痰、发热、咳嗽入院, 且确诊为支气管肺炎, 起病时间在1周以内。
1.2 治疗方法:对7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 同时加用生理盐水3 m L+沐舒坦7.5 m L, 每日2次, 每次15~20 min, 采用氧气驱动雾化装置+面罩给药, 7 d为1个疗程,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 可以嘱其深呼吸, 增加吸入雾气的含量, 使气雾微粒进入呼吸道。每日清晨查房, 观察并记录患儿体温、呼吸频率、咯痰、咳嗽的情况, 注意肺部啰音的变化, 并将记录及时提供给医师。
1.3 护理措施
1.3.1 保持环境整洁:合理安排病房, 将年龄差距较小的患儿安排在同一病房, 排出房间内容易伤害患儿的物品, 如水果刀、玻璃制品等, 在桌角及床脚钉橡胶垫, 地面使用柔软的地毯或泡沫地砖, 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 温度控制在20~24 ℃, 湿度控制在50%~60%[5], 每日清晨对房间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 告诉患儿家长在开窗通风时带领患儿远离窗口, 帮助患儿更换衣物, 注意保暖与清洁,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在病房内放置玩具, 年龄较小的患儿病房内黏贴彩色图画, 准备图画本、故事书等物品, 减少亲属探望次数, 告诉家长保持安静, 避免影响患儿休息或引起患儿不安, 保证病房内的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和安静性。
1.3.2 心理护理:经过观察发现患儿的主要压力来源为疾病的限制和痛苦[6], 如不能和朋友玩耍、输液时不能自由活动、饮食上的限制等, 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 必须注意患儿的心理变化, 交流过程中应注意语气、语速和音量, 要求医护人员面带笑容, 了解患儿的喜好, 有空余时间可以陪伴患儿玩耍等。做好患儿家长及其本身的心理护理, 向患者家属解释雾化装置的原理和结构, 沐舒坦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方法和目的, 并且指导家属规范操作, 使家属乐于接受, 配合治疗。
1.3.3 体位选择:雾化吸入多数采取侧卧位或坐位, 因为患儿的横膈肌位置比较高, 可以采取仰卧位[7], 又因为患儿胸廓活动度小, 不会做深呼吸, 导致肺活量降低, 在雾化吸入后, 短时间内有些患儿会出现烦躁、呼吸费力等情况, 侧卧位和坐位可以使横膈肌下降, 提高呼吸深度, 增加药液雾滴沉积到肺泡或终末细支气管。
1.3.4 吸入时护理:沐舒坦雾化吸入时应该面罩紧贴患儿面部, 防止药物喷到患儿眼睛里面, 损伤眼结膜, 雾化吸入治疗时应将氧流量调节为6~8 L/min, 由于患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 鼻毛和喉腔缓冲作用小, 应该从小剂量开始[8], 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如果开始时把雾化量调到最大, 过多的雾化液进入气管, 容易造成支气管痉挛, 导致患儿呼吸困难, 观察患儿有无不适表现, 不适症状严重时应停止给药或间断使用。
1.3.5 吸入后护理:吸入药物后, 患儿无力咳嗽, 痰液不易排出, 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所以在雾化后应帮助患儿拍背, 经过胸部有节律的震动, 使得黏附在支气管壁上、气管上的痰液更容易排出、脱落, 鼓励年龄较大的患儿咳嗽, 促进患儿将痰液排出, 同时应预防着凉, 注意保暖。
1.3.6 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首先应以预防不良反应为主, 给患儿家属介绍药物知识和疾病情况, 讲解药物吸入的优越性和目的, 由于患儿生长还没有完全, 吸入药物的浓度不易过大, 雾化量应从小到大, 吸入速度从慢到快,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吸入前先刷牙, 保持呼吸道畅通, 注意体位选择, 观察患儿的情况, 出现痉挛性咳嗽需要立即停止吸入, 咳嗽停止后酌情吸入, 严重者需要及时吸氧, 护士不能怀疑、犹豫, 防止耽误患儿病情。如患儿出现呃逆, 可以饮水200 m L、颈部冷敷或在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膈神经。声带喉头水肿的患儿, 立即停止药物吸入给予吸氧, 尽快缓解病情。
1.3.7 护理质量的提升:首先应保证安全设施齐备完好, 定期检查医疗器械, 要求护士在使用药物之前检查药物的颜色、性状、有效期、是否密封等问题, 确定药物及医疗器械合格后方可使用, 避免医疗差错或事故, 加强支气管肺炎的管理制度健全, 包括工作制度、作息制度和探视制度, 夜间值班的护士不能出现睡觉、玩手机等现象, 在日常接触中应努力取得患儿好感, 建立心理安全感, 要求医护人员做到四轻, 及关门轻、操作轻、走路轻、说话轻,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 必须一针扎入血管, 不能反复穿刺, 在给患儿扎针之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法、思维诱导法等方法从患儿心理上减少疼痛。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显效:入院1周内患儿咳痰、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明显减少;有效:入院1周内患儿肺部啰音减少, 咯痰、咳嗽症状改善;无效:入院1周内患儿肺部啰音无变化, 咯痰、咳嗽等症状恶化或无好转。显效和有效的合计为总有效率。
2.2 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支气管肺炎患者74例, 经过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对策的顺利实施, 显效45例 (60.81%) , 有效22例 (29.73%) , 无效7例 (9.46%) , 总有效率90.54%。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 四季均可能发生, 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 由病毒或细菌引起, 患儿体温居高不下, 咳嗽明显, 严重时甚至呼吸困难, 雾化吸入法是将药物以气雾状喷出, 利用高速氧气气流, 从呼吸道吸入, 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我院对经过确诊的7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对策的实施, 减轻了患儿的病痛, 经过对环境的护理, 没有患儿因为环境问题受到机械性伤害, 且温度、湿度的适宜有效增加了护理的效果。经过心理护理, 患儿能够接受陌生的环境, 并且信任、依赖医护人员, 患儿家长也能够理解并配合治疗的实施, 保证了治疗的进度。在围药物吸入的护理中, 帮助患儿选择了合适的体位, 考虑到患儿的身体状况控制了药量, 保证痰液及时、顺利的排出, 预防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当出现不良反应时, 我院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处理, 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同时规范操作、认真仔细对待工作, 减少了医疗事故和差错。经过治疗方法、护理对策、并发症预防等护理对策的顺利实施, 减少了患儿的医疗费用和临床痛苦, 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提高了总有效率, 没有患儿在住院期间出现死亡, 成功的挽救了患儿的生命。实践证明, 护理措施有效可行,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月葵.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 2012, 2 (24) :72.
[2]蔡红英.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1 (27) :156.
[3]韩淑清, 张春艳, 侯春凤.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5) :35.
[4]樊启宜, 陈瑞琴.沐舒坦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医药前沿, 2013, 3 (20) :56.
[5]张亚梅.肝素钠和沐舒坦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12) :132.
[6]黄灵芳.沐舒坦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健康文摘, 2012, 9 (10) :323.
[7]徐娅敏.沐舒坦氧驱雾化吸入结合整体护理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43例[J].中国药业, 2012, 21 (5) :37.
篇3:5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2月~2004年11月收治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2~69岁,平均32.5岁;损伤类型:按Glasgow昏迷评分,轻型颅脑损伤并醉酒1例,中型9例,重型32例。既往病史:明确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例,肺结核、Ⅱ期矽肺、外伤性气胸各1例。
临床特点:①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本组中呕吐固体胃内容物误吸32例,血液及血性脑脊液误吸8例,脑外伤后石灰粉尘误吸及溺水各1例。②呼吸困难,双肺布满湿性啰音,个别因较大固体物阻塞支气管或化学刺激致气管水肿、痉挛而表现为哮鸣音,X线片或CT检查能发现相应的改变。③口咽部或气管切开处吸出大量固体胃内容物或胃液及血性液体混合物。④低氧血症,表现为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吸氧状态下SPO2<92%、PaO2<70mmHg。
治疗方法:①早期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同时气道内反复吸引,并用1‰苯扎溴胺反复冲洗,尽量吸净误吸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对缺氧状态改善不明显,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不能纠正至正常范围或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应用呼吸机同步正压辅助机械通气。③联合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对已并发肺部感染者尽早行病原学检查,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④气道湿化及气管内用药,应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和抗生素的稀释液超声雾化吸入。⑤在无糖尿病等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视病情适当应用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药物。
护理:①依患者的伤情,取不同的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②颅内伤情的观察:A.严密观察意识的变化,当发现患者由清醒转为嗜睡或躁动不安,或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时,将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或有颅内血肿形成,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B.严密观察瞳孔的变化,从而发现病情的变化。C.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③伤口的观察与护理:开颅术后,观察敷料有无渗血,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受压、扭曲、逆流,头下垫无菌巾,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漏,避免伤口患侧受压。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①呼吸系统的护理: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等度吸氧(氧流量2~4L/分)。其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20~22℃,湿度50%~60%。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防止交叉感染,动作轻、有效、及时,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翻身,叩背1次/2小时。②皮肤护理:昏迷及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褥疮,每日给患者擦洗2次,并涂爽身粉,使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翻身1次/2小时。③泌尿系统护理:留置尿管患者,每日膀胱冲洗2次,严格按无菌操作,每日清洗会阴部2次。观察尿液有无带血,每日准确记录尿量。④五官护理:由于外伤造成患者眼睑闭合不全,给患者眼部涂以金霉素眼药膏,并以潮湿纱布覆盖,以防角膜干燥坏死,及时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4次/日,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者,用制霉菌素溶液清洁口腔4次/日,以防并发口腔霉菌。
促醒康复护理:①刺激性康复护理。A.听觉刺激:给患者带耳机听他最喜欢音乐,经常让亲属呼唤患者的昵称。B.抚摩刺激:要求患者亲属对患者头部和体表抚摩,并结合语言方面的抚慰。C.冷热刺激:用医用手套制成冰袋,外包毛巾在患者手掌,颈两侧快速磨擦6次/日,7~8下/次。②心理护理:恢复期患者说话缓慢,有时甚至词不达意,应耐心地倾听,对反复询问的问题,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解答。③功能锻炼:急性期定时为患者转换体位,做全身肌肉按摩、各关节的被动活动,为以后的康复治疗打下基础。意识清醒的患者,鼓励早期坐起,鼓励自己进食,自我管理生活;并发失语症的患者,鼓励其用简单的手势,或利用健侧手以笔交谈沟通,然后,即可试以最简单的字发音,如好、不、不要等,再逐渐要求其准确发音,并增加字、词与简单的对话,避免复杂的语名与难懂的意思。
结 果
经以上综合治疗后患者缺氧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6例解除缺氧状态。本组中治愈29例,在死亡的13例中有7例死于颅脑损伤,6例死于肺功能衰竭,吸入性肺炎的病死率本组为14.3%。
讨 论
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病因:①胃内容物的误吸;②大量饮酒后颅脑损伤并吸入性肺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组轻、中型颅脑损伤并醉酒误吸即有4例(9.5%)。③少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发生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1],这无疑更加重了吸入性肺炎的低氧血症状态。
不同类型的误吸物与肺损害的关系:不同误吸物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病理类型有所不同[2],吸入酸性物质可引起化学性肺炎,吸入较多量的中性液体形成近似溺水的病理改变,颗粒状物质导致肺部阻塞性炎症反应。误吸所致的肺损害包括误吸物直接损害和继发性肺损害两方面[3],最终导致肺水肿及低氧血症。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颅脑损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呕吐物、血液或其他吸入物,是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关键。首先用手指清除口腔内异物,如患者牙关禁闭,可用开口器或木棍撬开下颌后放置牙垫再行清理。于胸骨上凹手指按压气管诱发患者咳嗽,可使气管内吸入物咳出。转运途中注意患者体位,使其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对预防误吸能起一定的作用,同时还有效地防止了昏迷患者舌后坠所致的咽喉部阻塞。对昏迷较深、气道分泌物较多且有误吸可能的患者,早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促醒药物如纳洛酮等药的应用可促进意识障碍的恢复和自身保护性反射的提高,从而对预防误吸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365.
2 张欢,于德水.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2):103.
相关文章:
时丰中学2018年春季开学工作总结02-18
中学秋季开学工作汇报02-18
中学秋季开学自查报告02-18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02-18
姑开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安全工作迎检”工作简报02-18
中学15年秋季开学及护校安园行动自查报告02-18
三营中学2018年春季开学安全自查报告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