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河小学“探索家乡文化,拓宽育人渠道”活动课程总结(共1篇)
篇1:百尺河小学“探索家乡文化,拓宽育人渠道”活动课程总结
百尺河小学“探索家乡文化,拓宽育人渠道”活动课程
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几年来,我们百尺河小学严格落实课改精神,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阵地,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以少先队活动为辅助,正确制订相关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特有条件与资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原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探索边开发边使用边提高,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师生共同参与的方法,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合理取舍,有机整合,充分利用,构建我们自己的课程资源,并正确实施使之成为相对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的不可替代的课程,才能使之更生动更灵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达到我们多元的教育目的。
通过活动广泛搜索和深入挖掘家乡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底蕴的感知与认同,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进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一、活动时间 2009年9月开始,持续开展。
二、组织安排
学校教导处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家乡文化搜索
1、内容搜索:
(1)历史文化:搜寻家乡历史名人、历史故事等。感受家乡劳动者的创业艰辛和成就。
(2)民间艺术:搜寻起源于本地的民间传说、特色工艺等民间艺术,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3)民俗文化:搜寻本地有特色的民众风俗,如衣、食、住、行习俗,民众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如节日习俗,婚丧礼仪习俗等。汲取民俗传统文化中的有机营养,体会淳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弘扬传统的民俗文化。
(4)名人轶事:了解包括家乡有关(祖籍本地或在本地居住过)的古今名人大家及其轶事。
(5)美文名篇:包括与家乡有关联的名人撰写的或反映本地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
(6)现代经济和现代文化:当代新崛起的在全国或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本地特产:搜寻特产,如水产品、手工制品、工艺制品等。
(7)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设后的农村发展远景和目标。
2、活动形式:
(1)个人搜寻:号召全体学生通过读书、上网、访问有关专家、老红军、老干部、本地名人、企业家等多种途径广泛查阅和搜集资料。(2)互动交流:定期将个人搜寻到的资料以班队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达到人人参与,人人了解。
(3)实地参观:组织部分青少年代表实地参观文化活动场所、特色工艺制作等,让青少年直接感受家乡发展的文化氛围。
第二阶段家乡文化进校园
1、把“家乡文化”充分引入校园、带进中队、融入队员的心中。
2、组织观摩优秀中队活动成果及优秀中队会,强化交流、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让资源共享互补。
3、活动成果要形成课程,将活动课程全面推广、延伸,形成特色。
4、将家乡文化与校园文化、中队文化、队员激励、评价措施相结合,选主题、定内容、再创特色中、小队,让中队文化进一步拓展延伸,形成规模、形成特色,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创作、在创作中分享。让活动尽展文化风采,实现文化育人。
5、辅导员老师在各中队进行引导教育。编好教育真实,内容详细,并且很好地结合实际和人文地理,融入经济、文化、典故、道德的教案,做到了与课本接轨,与学生思想动态接轨。
6、学校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开设家乡文化课。有自己成型的家乡文化课校本教材、有专任教师、有教案、有固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当地特色和搜集到的内容编写了校本教材,突出时效性,突出特色。
总之,“探寻家乡文化”活动课程,体现了课改和素质教育精神。它立足学校地域资源,落实人本教育。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探究技能、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养育了学生关爱家乡热爱家乡乡土文化的情怀。更重要的是,百尺河地域的优秀乡土文化能够在他们身上得以弘扬。这一课程的开发实施,仅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施,基本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走出一条可贵的路子,填补了活动课程的空白,产生了很好的教育实效意义,将长时间对我校学生进行多元综合教育,学生们将更爱学校、更爱家乡,文化修养更高,综合素质更高。
今后,我们将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让它成为学校“活动立教”发展战略的重要标志性教育活动。
相关文章:
经典浸润文化育人——南川隆化六小创建文明礼仪特色学校探索02-07
“营改增”下企业纳税筹划与管理02-07
构建研究生三维立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02-07
对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某高职院校为例02-07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实践探索——以曲阜师范大学易班工作建设为例02-07
探索少先队活动形式发挥农村少队育人优势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