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油画中的肌理(精选五篇)
风景油画中的肌理 篇1
文艺复兴前后,尼德兰的凡艾克兄弟等人与意大利的艺术巨匠们通过在前人基础上持续不懈的研究,使得油画工具材料在与蛋彩画的分离上取得一个巨大的跨越,从此现代意义上的油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确立了它的根基。同样是在尼德兰,商品经济与不逊于佛罗伦萨的金融业的发展使得中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新贵们具有更高的地位与购买力,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使得小的适合居家装饰的油画获得大量订单。有别于意大利歌颂上帝与教皇荣光与权势的大幅壁画,尼德兰的绘画题材选择与风格呈现上自然而然地做到了三贴近——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与此同时在北欧国家,风景油画最早成为一种独立的油画画种,其原因有很多。比如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的北欧,有比南欧更加崇拜敬畏大自然的传统,还有哥特艺术的传统影响。
伴随着风景油画的发展,其中笔触肌理的运用特点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早期风景油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冬猎》为例,为突出侧面来光中的立体形象的颜料主要使用轻质的深红、褐色与黑色。大体上画的都薄薄的,刻意地消灭笔触和肌理,而同时代德国的丢勒不但擅长人物、静物,也长于风景画,可他相关作品主要是用水彩工具绘制成的,当然难见肌理表现。在这个时期,刚刚独立的风景油画只是一个初生的小犊,在母亲身边羞涩的绕膝。主要出于三个原因,这一时期的风景油画不讲究肌理表现,而是追求平整的画面效果:一是尚未脱离“风景是人物的陪衬”的固有观念,既然在后景,自然应该画的薄而平整;二是尚未完全脱离坦培拉即蛋彩画的作画习惯,这种画法因为材料的束缚,只能进行薄的多次覆盖,呈现出光学的多层颜色亚光交织的迷人效果,如果在这种底色上堆砌较厚的油画肌理,犹如在清香的莲子粥里倒入辛辣浓郁的火锅底料一样起到反效果;三是当时的社会审美习惯还是以精细微妙的准确形体刻画为能事,而后来的油画发展历史表明,写实性的风景油画还是以表现浑然天地风云气象的气势讨巧一些,肌理正好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用绘制人物形体或精妙衣纹花边的功夫去细致描绘具有无穷细节的自然景物,是十分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而且容易导致迟滞之气。
到了16世纪以后的巴洛克时代,以伦勃朗和鲁本斯等人为代表的画家们创造力更强,对油画工具的材料性能开发研究更为深入,手法也更为多样自由,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强化亮部和暗部的厚薄对比来增加氛围的渲染,在有的地方伦勃朗甚至用笔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朱国勤吴飞飞主编.包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黄珺.王安霞.浅析品牌包装的视觉要素设计.包装世界.2009年1月.90-94[6]花晓松李文凤.色彩的情感美学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电影评价,
[7]蒲江.包装材质与设计表达.包装工程.2008
[8]江湘云.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2003年8,28
杆子在画的较厚的颜料上刻画出细小的形体,远看也堪达意象的真实。比伦勃朗小十二岁的雷斯达尔被某些评论家认为是第一位使风景画成为独立画种大师,他的画面没有其师哈尔斯的那么平整,而是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肌理对比来熏蒸出景物的氤氲气象,树林如漫起散开的绿雾。
跳过画面追求平整的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看着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罗瓦的名作,我们不难感受到,为了传达暴风骤雨一样强烈的感情,作者不惜牺牲形体的部分准确和清晰的作画程序来表现色彩感受。可以认为他画面中的肌理对比不是刻意为之,而几乎与他同龄的风景画大师柯罗画的比他温柔的多,笔触基本上都是轻轻揉上去的,这当然也是一种肌理,在画面中制造一些不透明的诗意朦胧的效果。
而在康斯泰勃尔的风景画中是真正重视肌理对比的运用的,结合对例如暗部的色彩研究以增加透明感,对后来的印象派也有很大的影响。而印象派无疑是把风景画中的肌理表现推向一个嬗变的新平台。他们首先改革了画笔,大量使用现在油画创作使用最广的扁平猪鬃笔以代替古典油画常用的圆头笔,为了在户外写生中迅速抓住转瞬即逝的光和色,基本摈弃了古典技法中的罩染等严格而缓慢的程序,蘸着浓稠的颜料在画面上堆出厚薄层次——而这种强化质感与肌理的方式倒正好适合意到笔不到地表现自然景物。
当代中国油画走出了苏联式油画的一元化影响,正在呈现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良好面貌,在风景油画这一领域,中国人更多的试图将民族绘画与民族精神气质融汇进创作中去,而中国文化有植根于华夏大地五千年积淀的丰富精神资源,反映在中国风景油画上,不仅有中国水墨画的风韵,细细品味,有的画家作品还有书法的用笔、京剧的神韵或皮影戏的稚拙可爱等。总的来说,讲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最直接的影响了国人对于风景油画或山水画的审美趣味,意会大于言传的妙义凝练于我们的作品之间——不管是当代风景油画还是当代水墨山水画。因此,反映在我们国家的风景油画中的肌理趣味是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作品的,例如山西画家白羽平,他的风景作品善于使用刮刀和各种厚薄宽窄的笔与画刷营造沉雄爽快的氛围,又如湖南画家陈和西,善于运用大胆的构图、乍看上去鲜艳饱和却丰富协调的色彩,结合喷洒、滴漏等技法营构斑斓而梦幻的独特气象。
我们不难看出,肌理表现的演化与绘画工具材料和时代审美特点是有密切的关系的。由于风景画独特的表现对象——浩然天地具有数之不尽的细节,如何概括和主观再现是考验画家艺术修养的最重要功课,所以我们认为,肌理表现在风景油画当中具有比静物油画和人物油画等品类当中更加重要的作用,它的使用之频渗透于作画之初、之中与收尾的所有程序,不可不慎,不可不变。比之风景油画的造型与色彩,它的地位也是不逊的。
[9]徐育忠.谈视触觉在包装设计中的导入.包装工程,2006[10]万萱.包装设计与注重原理.包装工程,2006,27卷
[11]王安霞.包装形象的视觉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2]王琦.视觉传达中的材质情感表达.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作者简介:
油画肌理的审美价值 篇2
油画肌理语言的表层美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油画的表面具有很多的质感纹理,这些是肌理在油画中的运用。肌理是我们用油画技法和不同的材料在画面上所展示的效果,油画肌理的美感是通过刀具、笔触、材料的合理运用,借用各种用具使表层高低起伏、厚薄适宜的触觉感。在油画绘画中我们可以行使颜料的特性,随意发挥自己的才能优势,使油画表层呈现不同程度的纹理,让人在视觉上得以满足。运用底层色、基底材料、油和工具等的综合运用可以让表层的色层关系在通过最终的画面处理等多种技法的结合,呈现给人一个美的整体感觉。而且通过我们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古典油画中还是现代油画中,它的表层都存在着不同的纹理,都具有一定的厚度。不同的时期肌理的表层都具有很大的视觉效果,让人想用手去抚摸和探究。
我在平时的绘画中,运用过许多肌理,自从认知它我才了解到我所谓的肌理只是追求表层的高低起伏,只是让表面出现纹理而已,这样表面是达不到美的。我们不能只一味的在表面制造纹理,我们要通过合理运用肌理让作品的表面呈现出不一样的美。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价值是不可比拟的。在油画绘画中重视肌理的学习、运用,能够使油画作品带给人们视觉上很大的冲击。肌理加强油画作品的表现力,肌理的形象和样式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因此,油画肌理的表层美是需要我们把握好“度”的。
油画肌理语言的力度感美
在日常的绘画中,通过反复的绘画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底子、不同纹理、笔触的不同、刀法的使用、涂抹等各种技巧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到肌理表面的变化是不同的,而且给人的感觉氛围也是不同的。肌理能够再现某些自然物理痕迹,将我们生活中的不同触觉转变为艺术的视觉特征。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于实践,不断地练习我们的绘画技巧。
油画绘画中在我们在用笔时会留下一些不同的痕迹,这些肌理的痕迹有一种力的视觉美感,我们利用材料和工具能够绘画出体积的“量”感,这是其他的艺术不能够媲美的。油画绘画中我们运用笔或刀的堆积可以在我们的作品上看到强度不一样的肌理,它能够体现物体的不同力度、不同强度。其中运笔的留下的迹象,伴随着光感色感,能够使我们察觉到力的迹向,我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自觉的调动自己的知觉视觉去创造艺术,其中不同程度的肌理并不是我们算看到的原形。
我们在描绘每一部分形体结构时都要是紧凑有序的,我们要在肌理运用上要具有强大气势,用笔生涩却要具有很好的力度感。美与力是不可分割的,运动中的力感和动感散发着一种跳跃的意味。油画肌理的笔触有很强的表现力,外部形态具有很强的生气,油画肌理使作品有很强的美学价值。视觉艺术形式美的本质则是力度感,油画肌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给人美的享受。
油画肌理语言的色彩魅力
在油画作品的绘画中,不同的工具材料、刀法、底层色、笔触、油它们的运用,可以使画面表层有一种整体的效果。可以制作出我们所预想不到的色彩。在油画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不同的肌理都表现了画家在作画时敏锐的感受力、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开阔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表现技巧。它们不仅奇妙生动自然,而且也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联想幻想,给人们独特的色彩美感享受。而且我们所看到不同的油画作品,画面的色彩是不一样的,笔触的抑扬顿挫可以使我们感觉到色彩的深沉,材料的粗糙圆润可以使我们感觉到色彩的沉稳与宁静。
我们的油画作品每一幅都源于自然,并且拥有独特的个性。它们不但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而且能够熏陶人的情操也涵养了人的神思,使现代人追求视觉色彩的冲击期望获得满足。
结语
不一样的油画肌理结构给人不同的感觉,所以不一样的肌理结构体现不同的目标。合理地运用肌理可以使油画作品更上一层楼。当代很多油画画家都合理地运用肌理所以出现了很多不错的作品。“艺术摹仿自然,并非抄袭,艺术不应只描述自然外貌的细节,而应表现出心灵,从自然中选择一些要素形成整体”。[7]所以我们在油画创作中肌理塑造并不是全然摹仿。现代油画的画家行使一些新的材料和用具创造了一些新的绘画语言和丰富的肌理,创就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效。
以上是我对油画肌理语言的审美价值的研究,对油画肌理语言认识需要艺术家长期的修养和实践。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对作品的欣赏是总体的。因此通过长时间的实践锻炼我们才能够提高我们在油画方面修养,我们要不断的去探索,去追求新的知识才能提高我们的修养内涵,才能获得更高的油画知识技巧。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风景油画中的肌理 篇3
“画味”一词, 顾名思义指一张画有画的味道, 故“画味”亦作“绘画味”, 是业内绘画同行中常用的术语, 也是衡量判定画作价值的标准之一。
“画味”作为名词来理解时是一种前人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认识总结出来的美学标准与绘画审美追求;“画味”作为动词来讲时, 是一种绘画创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手工痕迹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画出的画很多, 但有的画由于过于制作、过于图像等种种因素而失去了绘画的味道。这如同生活中我们常常感觉出门在外吃不到新鲜可口的饭菜, 虽然有店主眼见为实的让顾客亲眼观看当场宰杀以视新鲜, 但鲜则鲜矣, 入口初时美味, 时间稍久总觉少点家中新鲜与自然。快节奏速食要求下的新鲜出炉, 始终少了些家常菜的从容, 即使辅与某某名牌高科技鸡精, 催生出的鲜美也渐渐失去了“新鲜”的本质背离了新鲜的本意;同理, 有画味的画有味道, 有味道的画不一定有画味, 也不等同于有画味的画, 有画味的画能让人反复咀嚼玩味, 并于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画味”的艺术物质呈现主要由笔触来实现。当油画创作一开始, 笔与画布一接触的同时, 笔触与肌理的问题就产生了, 如同中国画中所说的笔墨关系:笔借墨以成形, 墨借笔以生变。“中国画理论认为:论用笔法, 必兼用墨, 墨法之妙全以笔出。”可见用笔的得当是很重要的, 笔触作为画家艺术创作实现的外显, 是由画家作画情绪表现技巧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视觉表现力, 运笔的轻重缓急给人不同的力度感, 阿恩海姆认为在静态的自然物中, 所知觉到的强烈运动, 往往是由下述事实造成的。这就是这些自然物的现状, 往往是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 正是物理力的运动、扩展、收缩或成长等活动, 才把自然物的形状创造出来。 (2) 笔触的走势在塑造形体的同时还构成了画面的的张力, 笔触的力度不等于物理意义上的自然力度, 而是画家通过手握笔在画布上运笔留下的痕迹所呈现的图形视觉张力, 是画家生理和心理力量在画布上的呈现。笔触的外部静态形式随着笔迹在画布上行走的快慢、轻重、方圆、宽窄、断续、粗细、长短、曲折、藏露、虚实等的相互关联充盈着一种内在张力, 折射出画家对绘画本体用笔的感悟与理解。在朱沙画面的构成形式上, 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偏爱和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绘画审美观构成上更多取向于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对点、线、面的控制, 对画面“空白”、疏密、动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和强调。用笔也散发着书法“写”的审美倾向。
朱沙油画有“画味”, 其油画中的“画味”既有中国绘画审美中笔墨的审美因素, 又有油画材料特性本身所具有的材质美感和形式感。在形式所生成的意味取向上, 倾向于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意韵追求。在其画中, 山川草木都被艺术家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抒情格调而显得颇具温情。田园诗意的全景式解构、揉碎并重新组合式大风景描绘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审美价值相承, 画中褪去城市的喧嚣, 俗世的纷繁, 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永融的清明桃花源。画面概括的色块, 沉稳雅致的颜色, 动静相宜的点线面布置使得“画味”更加浓郁。
笔触的有效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绘画审美价值, 笔触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绘画中得当的保留笔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理趣, 所谓用笔的理趣就是画理和艺术法则在用笔上的自如体现, 画面上的笔触是依据对比而存在的, 用笔的干湿浓淡, 强与弱, 虚与实、长与短等对比因素在画面中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通常我会采取层层作画的方法, 利用油画色层的先后关系来控制色层的厚薄, 每画一遍都力求以书写的方式进行, 为后面的效果做一些铺垫, 经过层层敷设后, 在获得丰富质感的同时, 也形成了肌理富于变化的表面结构, 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具备独特的张力”。 (朱沙语) (1)
肌理的强化与强化与有效运用是朱沙油画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所谓肌理是绘画呈现出的材料质感, 主要由画的底子材料、作画工具、颜料、技法等综合因素共同构成的, 在朱沙油画中充分利用了底子的材质感, 通过画画的过程, 不断的保留与覆盖, 色层的叠加因运笔的不同而能偶然保留底层色从而使每一块色彩在单纯的色层重叠之后, 视觉效果变得丰富而微妙, 同时也就获得了视觉强度较好的色彩, 在多次作画的过程中将色彩强度和色彩控制发挥到最佳状态。笔触与肌理的有效运用, 在丰富画面完整性的同时也展现出笔触与肌理本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经典山水画法》周阳高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2]《写意油画教学戴士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寻找记忆中的风sss景》朱沙著, 《美术观察》总第195期, p87页
油画肌理对油画作品的影响 篇4
从艺术方面研究氛围,“氛围”一词与艺术中“意境”所指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语言的组织和构建来感动人类。而“肌理”这种艺术语言的运用和构建不仅可以建立新的氛围也可以对已有的氛围起到强化作用。因为氛围的体验既包含主观又包含客观,其主观方面涉及人的感知和体会,如:视觉、触觉等,而客观方面涉及外界环境的因素,如:光、形、色、质等。肌理语言的应用也是通过形式、空间、色彩、材质、光等基本因素的组织和构建而形成的。由形式分解而成的点、线、面、体等基本元素,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具有特定意味肌理,产生特定的情感氛围。这就如同细腻使我们联想到勇气的缺乏,曲线则让我们感到其中的动荡和神秘,直线让我们感到其中的肯定和勇气。空间给人的感受比单一的直线、曲线要更加容易感染人,且空间的多种多样使人能感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如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崇高、伟状的感受;低矮的空间则给人以亲近、朴实的感觉;而将不同空间进行对比、穿插与变化则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能引起不同的心境变化。在艺术范围内色彩的情感表达作用是最鲜明而直观的,我们通过色彩的组织而引起的情绪也可以说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引起的。例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氛围;蓝色、绿色给人以明快、素雅的氛围;金色则给人以高大尊贵的氛围等,这些都表明了色彩是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联想,调动人们的情绪。在室内设计师这个职业中能充分表明色彩与氛围的关系,色彩与作品的关系,如音乐厅的地面、座椅和墙面会采用红色系的色彩装饰,给人一种兴奋和愉悦的氛围,又如在旅馆、医院、住宅区、办公室等房间,则运用各种各样的调和灰色给人们以安定、宁静、柔和的氛围。这在油画作品也同样运用,色彩的组织形式而形成的带有画者特定情感的肌理语言及形成的氛围能引起观者心理共鸣和情感的共振。在油画肌理语言的形成过程中材质的运用无疑是最基础的也是运用最多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形成肌理的。不同的材质其不同的肌理所创造的氛围,给人的印象也不相同。如木材、织物、皮革等材料的肌理和质感创造出一种细腻的、优雅的、女性般的氛围;而砖石、混领土这些厚重粗糙的材料肌理则创造一种雄浑的、沉重的、男性般的氛围;而金属这些材料则创造出寒冷、华贵、机械、坚硬的氛围;玻璃材料的光洁、透明、轻盈和肌理则形成梦幻的、神秘的氛围。成功的作品是十分注重材料的选择、肌理的应用和质感的表现。
油画肌理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肌理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语言,它同时也表现了画者的个性,包含着艺术家多样的内心情感。肌理是油画创作的表现形式之一,画者在创造效果时,采用的各种材质、笔触及技法的应用等所形成的丰富的痕迹和节奏的变化,使作品产生多样的效果和意味,而这种效果和意味常常调动着观者的情感。这样的意味被认为是“作品中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仅能由画者传递。油画中肌理则充当了这种意味的视觉效果的需要。
人生活在现实中,有很多丰富的情绪,肌理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正好和人类复杂的情感产生共振,使人类产生情感联想。并以作品中感受到画者的情感。在油画创作中,肌理的运用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些运用于部分,起到对主题情感的烘托作用;有些运用于起始到结束这一整个过程,此时,肌理则是画者情绪无意识融入于作品中。肌理可以强化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以此来增强油画作品的情感氛围和情感呈现。油画可塑造性强的特点使人们在思想情感上能让作品产生共鸣。印象派大师莫奈曾说,“绘画的好坏,只要闭上眼睛抚摸画布表面即能判断”,显然这种抚摸即指通过触觉感知和作品肌理的表现。绘画的肌理还应产生的视觉效果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的与余地,更适合表达人们复杂的情感。创作中肌理的应用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可以言语形容的一般情感,更多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它不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而是一种抽象和意象的表现。可以说,绘画作品中肌理效果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画者的情感,一种整体的气氛和感受。肌理的运用是油画艺术的一个必要的学问,它可以直接传达画家的心理感受和思想情感,影响着画面的感受力度。
参考文献
[1]吕鸿.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研究初探[J].沈阳师范大学,2014.5
[2]张明星.油画材质技术之美分析[J].艺术探索,2014.7
[3]廖江华.钟涵油画肌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5
浅析油画肌理概念 篇5
从广义上讲,肌理是指物质表面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纹理结构,一般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种。自然肌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自然中的事物各有不同,天然形成的纹理自然美观,完全没有手工雕琢的痕迹,和谐而又有美感。例如斑驳的大树、朦胧的烟雨、波澜的大海、跌宕起伏的山脉都向人们展示了自然塑造的飘逸和豪迈,人工很难模仿的肌理美。同时自然界中的肌理也为人类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可能。对地质研究而言,大的肌理体现在地形、地貌的变化,它同时也体现了地质、气候、生物等的变化。小的天然肌理呈现如树木斑驳的树皮、岩石厚重多变的纹理。对生物研究而言,生物所放映出来的肌理变化能让研究者了解到物种的身体健康情况、生活习惯等。正如“自然肌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礼物。”
人工肌理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产的各种产品在应用上的需求,同时包含外观的艺术美感而设计制造的。例如对材料进行挤压、刮痕、拼贴、皱折等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肌理感,都是人工肌理。仿照动物肌理而制成的皮革,用于制作皮衣、皮具、皮鞋等。当然还有仿动物皮衣肌理而形成的人工肌理,应用于毛毯、被服、地毯等。又如在建筑领域,人们有意地让彻墙砖前后位置变化、马赛克和足底按摩小道等,以此形成的美观的人工肌理效果。人工肌理主要应用在工业及建筑等与生产相关的领域中。在广义上肌理的涵义可大可小、包罗万象。
二、肌理的狭义概念——绘画中肌理的涵义
肌理的涵义更多被作为绘画的专业术语而使用,英文翻译为“texture”,在《牛津字典》中对“texture”的释义有两种:第一种,(the feel,appearance,or consistency to a surface or a substance)即指物质纹理所表现出来的可触感。第二种,(the tactile quality of the surface of a work of art)指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可接触的质地[2]。在绘画中,尤其是在油画,画者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法在艺术作品上创造出粗糙、凹凸、平滑等各种纹理,这些都包括在肌理这个范筹之内。同时肌理还可以创造画者希望的气氛和表达画家情感,还可以促进精神方面的表达,是绘画形式语言的重要形成部分。
相关文章:
色彩与肌理在幕墙设计中的应用02-07
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肌理表现02-07
付出爱心收获真情作文02-07
用爱心传递真情02-07
倾心教学差异 倾注人文关怀02-07
幼儿肌理画教学02-07
油画肌理对油画作品的影响02-07
《肌理与应用》教案02-07
油画肌理油画艺术论文02-07
感受肌理教学反思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