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细节看日本(精选三篇)
透过细节看日本 篇1
一、日本的等级制度文化
“要理解日本人,首先必须弄清他们的“各得其所”这句话的含义。”[2] “各得其所”的含义就是日本人对他们所信赖的秩序、等级制度的表达。“多少世纪以来,不平等已成为日本民族有组织的生活准则,既是最容易预计,也是最广泛被接受的。承认等级制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2]日本的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中,要依据年龄、辈分、性别、阶级决定着适当的行为。日本人的每一次寒暄、每一次相互接触,敬语的使用、鞠躬和跪拜礼的方式等,都要表示出双方社会地位的差别和亲疏的程度;甚至在相同的两个人之间,在不同情况下也要表示不同程度的尊敬。日本人把家庭、人际交往中的等级制习惯运用到政治、宗教、军队等各个领域中,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各得其所”、“各安其分”,逾越其特权范围,必将受惩罚。可见,等级制度已成为日本人人生观的特征。
“正如对国内问题的看法一样,日本人对国际关系的全部问题也都是用等级制这种观念来看待的。”[2] 日本认为只要世界各国拥有绝对主权,那么世界就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就会发生战争,因此国际上应该建立等级秩序,结束这种无政府状态。当然,日本认为这一秩序的领导只能是日本,应高踞在金字塔的顶端。为此日本把发动战争认为是为建立等级秩序而战斗,是在世界范围内“弘扬大义”使万邦“各得其所”。1940年日本与德意签订盟约中体现出这一点:“大日本帝国政府、德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确信,使世界各国‘各得其所’乃持久和平之前提”。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日本很顺从地接受,没有任何反抗,也是根源于这种等级制的观念。
日本的这种等级制度思想在对待周边国家的外交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日本把对朝鲜和中国等国的侵略认为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照顾和爱护。 “1942年春天,陆军省一个中佐发言人就共荣圈问题作了如下的发言:‘日本是他们的兄长,他们是日本的弟弟。这一事实要使占领区的居民们家喻户晓。’”“换言之,什么事对弟弟有益,这要由哥哥来决定,并且在强行做这类事时不能‘过分体恤’。”[2]既然大东亚诸国是同一人种,日本就有责任去帮助和保护东亚诸国,把美国、英国、俄国等从东亚赶出去,使之“各得其所”。但令日本感到“悲哀”的是那些被日本占领的亚洲国家,并没有以同样的观点来看待这一理想。在当代的日本外交中,日本依然坚持这种对等级制度的信仰和信赖。日本否认近代以来对亚洲国家犯下的侵略罪行,却千方百计遮掩、逃避甚至美化,就是其等级制度思想的具体表现。
二、日本崇拜强者的文化
“崇拜强者,本来无可非议,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本,也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日本民族自强不息的表现,能够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正是得力于这种精神。”[3]然而日本的崇拜强者却表现得过分极端,在强者面前可以低三下四、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对待弱者却残酷无情。
日本这种恃强凌弱的性格在对外关系上发挥得淋漓尽致。1853年,美国柏利将军率领强大的舰队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此后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使日本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但是日本却把柏利当作英雄来景仰。“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一座纪念碑巍然耸立,上面有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柏利上陆纪念碑’。”[3]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占领的性质。美国决定在能促进满足美国目标的前提下,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通过日本政府的机构及包括天皇在内的诸机关行使其权力。也就是说,保留日本的天皇、日本的政府,但它们必须在美国司令官的监督下发挥其职能。应该说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大胆的措施。当这一指令在华盛顿制定之时,许多美国人仍在担心:这个自尊、桀骜不驯的民族会接受这个吗?后来证明这些担忧是多余的。相反,日本人对美国占领军的态度非常友好和殷勤,简直令人难以相信。更有甚者,还有人将麦克阿瑟抬到“新生日本的生身父母”,“恩人元帅”的高度来吹捧。战败后日本人这种180度的转变,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简直是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
而日本面对战败的对手却显得如此的残酷无情,使西方帝国主义列强都瞠目结舌。回顾一下1939年的南京大屠杀,就可以知道这一切。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程瑞芳日记》中写道:“昨晚有宪兵在前面睡,晚上还是有兵进来,到五百号客厅许多人之中强奸。今日白天有两百兵到五百号房,房门口站一兵,里面一兵叫别人出去,留下一年轻女子强奸……这些难民真可怜,有的家烧了,有的丈夫被日兵杀了,有的被日兵拖去了不知生死,哭的哭,叫得叫,惨不堪言”。
三、日本的武士道文化
武士道诞生在封建制度母体之内,作为一种日本所特有的文化传承了下来,进一步渗入到日本民族的血液中,一直到今天仍然支配着日本社会生活和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它虽然不是一部法典,但却是一部铭刻在日本人内心深处的律法。“武士道在道德史上所占有的地位,恐怕和英国宪法在政治史上所占有的地位一样。”[4]
“义”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是毫不犹豫的意志。也可以说是义务的派生词,是对双亲、对长上、对晚辈、对社会和国家所负有的义务,是社会舆论期待你去履行的一种义务感。凡是“正义的道理”要求和命令我们去做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毫不犹豫的去履行,“应该死的场合就死,应该攻讨的场合就攻讨。”
武士具有“仁”的精神。这里的“仁”和中国古代的含义有所区别。“就武士而言,仁爱并非盲目的冲动,而是适当地考虑到了正义的仁爱,而且并不仅仅是某种心理状态,而是在其背后拥有生杀予夺之权的仁爱。”[4]看来,武士的仁爱是一种为完成政治使命的有目的仁爱。
对长上的服从和忠是武士道精神的显著特点。武士认为对天皇尽忠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完成天皇交给的任务当作自己最高的荣誉。由此可见,武士对天皇的服从是心甘情愿的服从,是自豪的服从,并为他所拥有的武力付诸于实践而自豪。正如新渡户稻造在其《武士道》中所说“我国国民对于君主权力的自由行使,不但不像欧洲那样感到重压,而且人民以对待生身父亲的感情来考虑,一般得到了缓和。” 在武士必须具备的道德中,克己是必不可少的一条。当克己表现得适度时,它会是一种美德,反之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克己的修养很容易过份。它有时会压抑心灵的活泼的思潮,它有时会扭曲率真的天性使之变成褊狭、畸形。”[4]克己意味着忍耐,忍耐意味着压抑。当忍耐和压抑一旦超过心理的阈限而爆发出来,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破坏力。在近代几次对外战争中,日本军人对战败者表现出的凶残和兽性,令世界瞠目。这和日本人在国内所受的长期压抑有很大关系。
武士道精神形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外交。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称军队为“发扬国威,保护国家而设置”,打着保卫“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一类幌子推行侵略政策,以“全民总动员”、“尽忠报国”、“真正的仁爱”等方式不断激发武士道精神,让参战者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肢体、生命、财产以及名誉,为大和民族服务。总之,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侵略扩张反动政策的可以充分利用的工具和重要精神支柱,给亚洲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害。
日本的特殊文化给日本的外交打上了明显区别于别国的烙印,在其外交中体现了日本民族意识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崇拜强者的文化、等级制度文化、武士道文化形成了日本恃强凌弱外交、等级制度外交、军国主义外交。 今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警惕日本,有太多的理由去谴责日本,不仅仅为了那不堪回首的过去,更为了日本不肯认错的现在。但为了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进步,我们更要有太多的理由去与日本和平相处,冷静的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参考文献
[1]尚会鹏,刘曙琴.文化与日本外交[J].日本学刊,2003(3).
[2][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
透过日本,看亚洲的二战进程 篇2
向北,还是向南?
二战时期,在军事侵略扩张的优先方向上日本军部有过“北进”和“南进”两种战略思想。所谓“北进”军事战略,主要以日本陆军为主导,以苏联为最主要的军事攻击目标,以中国大陆为腹地,向苏联的西伯利亚等地扩张,其根本目的是迫使苏联屈服,扩大日本在北方陆地的势力范围。所谓“南进”军事战略,主要是以日本海军为主导,以英、美为主要军事攻击目标,重点向南太平洋地区进行军事扩张,其最终目的是要把英、美等势力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实现日本“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计划。
“北进”,还是“南进”?日本内部也经历过一个争议、摇摆和调整的过程。首先是“南北并进”。面对陆军和海军提出的不同军事战略计划,广田内阁采取了折中主义的办法。广田内阁确立的《帝国国防方针》第三次修正案提到:“帝国之国防以国力强大的美国、苏联为目标,同时防备英国和中国。”1936年11月,日本与德国签订《日德防共协定》,其矛头既对准苏联,也针对美英等国。
其次是积极“北进”。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以蒙军有越境行为为借口进犯蒙古国境,与苏蒙军队发生冲突,引发“诺门坎事件”。日军企图侵入乌苏里州、伯力州和阿穆尔州,进而占领海参崴、伊曼和古比雪夫卡等地。日本为此投入很大兵力,仅空中编队就由110余架飞机组成,还有大规模的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但是,经过三个半月的激烈战斗之后,“诺门坎事件”以日军惨败告终,“北进”战略受挫。
1940年7月27日,近卫内阁在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通过了《适应世界时局处理纲要》,标志着日本把推行“南进”战略作为基本国策。《适应世界时局处理纲要》提出要重点强化对德、意的军事同盟关系,并借助三国军事同盟的力量,压制英、法、美等国在远东的势力,实现日本对太平洋地区的领导权。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正式成立,企图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在太平洋地区同英、美诸国决战。1941年4月13日,《日苏中立条约》缔结,解决了日本遭受苏联背后攻击的双线作战之忧。自此,“南进”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
日本“南进”军事战略的最终确立,是由一系列因素促成的。一是日本陷入中国的持久战泥潭。日本试图通过“南进”军事战略占领东南亚诸国,切断滇越、滇缅等外国援华交通线,早日迫使中国投降。二是日美矛盾尖锐。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口号,试图在亚洲建立军事霸权帝国,严重侵犯了美国要求亚洲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根本利益。1940年7月美国对武器、军需物资和飞机零部件等实行输出许可制,1941年11月末美国提出日本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全部撤军的最后通牒,日本也迫切希望通过“南进”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关键战争资源和重要战略据点。三是无力进攻苏联。日本陆军针对苏联提出了“熟柿主义”,东条英机曾说:“进攻苏联,必须等到苏联像熟透的柿子那样再采取行动。”但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为了防范日本背后落井下石,始终在远东地区保持20~25个师的强大兵力。而且德军进攻苏联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日军情报部门判断德军1941年内无力迫使苏军投降,1942年形势也不一定有利于德军。加之在早前“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等试探性的日苏军事冲突中,日本都是惨败而归。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苏联形势成为日军所谓的“涩柿”状态,不敢轻率发动“北进”军事进攻。
偷袭珍珠港与最初的胜利
“南进”军事战略确定之后,接下来便是制定并实施具体的进攻计划。为此,日本当局曾制定了为军部大多数人认可的军事计划,即迅速占领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接着移师荷属东印度群岛。但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却不同意该计划,认为美国军事实力太强大了,“从常规战略来说,我简直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但既然已经选择“南进”,山本遂建议首先奇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山本认为,如果日本可以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就可以给日本争取6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建立稳固的太平洋军事防御体系,让美国的军事决策者们在昂贵的战争代价前动摇和退缩,从而就有可能与美国签订有利于日本的和平协定,这至少给日本带来一次赌博的机会。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即使是山本五十六也低估了美国参战的决心和能力。
长期以来,美国方面一直认为远东存在爆发战事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制定了代号为“橘子行动”的对日作战主计划。20世纪30年代,美国战机至少进行了两次模拟空袭以测验太平洋基地的防御能力。自1940年夏季开始,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从圣地亚哥转移到珍珠港,同时美国加强了在菲律宾的海军和空军力量。1941年秋,代号为“魔术行动”的美国密码破译行动获得重大进展,日本的外交密码被完全破解,部分海军密码也被破译。华盛顿方面破译代码后知道,日本不会接受1941年11月末美国提出的全部撤军的最后通牒,而且日本人认定战争是唯一出路。当美国政府接到日本航母舰队已经离开本国水域的情报后,海军上将斯塔克向所有太平洋地区的海军指挥官发出以下声明:与日本的谈判已经终止,预计会在未来几天内受到日本袭击。当然,美军对于珍珠港是否以及何时会遭受攻击仍然不是十分明确。
珍珠港偷袭开始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在珍珠港度假,当日机投弹时,甚至误以为是美方的特殊演习。在两小时的偷袭行动中,美军损失惨重,6艘战舰被炸沉,2艘战舰被炸伤,300余架飞机被损,近4000名官兵死伤。美军也一度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但是,尽管偷袭珍珠港给美军带来巨大损失,然而美国的重型巡洋舰、潜艇和航空母舰并未遭受损失。对美军而言,偷袭珍珠港仅是外伤型的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并没有完全瘫痪。
随后,日军决定在被打懵了的美国人重新反击和调整防守力量之前,乘胜快速在南太平洋发起军事进攻。1941年12月25日,日军第23军占领中国香港。1941年12月,日军第15军侵入泰国,泰国与日本订立攻守同盟,日军以泰国为基地进攻缅甸,1942年3月日军控制缅甸全境。1942年1月,日军第14军占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菲总统奎松和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先后逃离菲律宾,5月日军占领美在菲最后要塞,美军全部投降。此外,日军还相继占领马来西亚、新加坡、关岛、威克岛、印尼等地。日军以6个月左右的时间,迅速占领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大片地区,并直接威胁印度、锡兰、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刚成立的盟国西南太平洋地区联合司令部也在冲击下解散。1942年11月,日本成立大东亚省,以服从日本的战争需要。正如东条英机所言:“整个大亚洲,不管是独立国家还是刚占领的领土,都必须归并日本,各自为日本而贡献力量。”
中途岛海战及最终的失败
在“南进”军事战略初期成果的麻醉下,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于1942年3月通过《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决定为使英、美等国彻底屈服,要采取更加激进的军事扩张行动。日本军部也修改了原来占领印尼和缅甸后即转入战略守势的方针,转而更加疯狂地进攻新几内亚、斐济和萨摩亚群岛。
1942年5月初,围绕争夺和保卫新几内亚东南岸的莫尔兹比港,日美展开了大规模的珊瑚海战,结果日军小型航母“祥凤”号被击沉,损失飞机70余架,日军被迫放弃了进攻莫尔兹比港的计划,遭受了太平洋战场上的第一次挫折。5月5日,日本大本营海军部决定袭击美属中途岛,企图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一举确立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的战略优势。日本联合舰队由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亲自指挥作战,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14艘巡洋舰在内的舰艇350余艘和1000余架飞机。但日本海军密码被美军完全破译,日军动向已被美军掌握。美军下令出动全部太平洋舰队,围歼日军。经过激烈战斗,日军损失航母4艘、巡洋舰1艘、飞机280余架和官兵约3500名,大败而归。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只剩下4艘航母,再也不能依靠航母大规模积极作战,太平洋海上的主导权和战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借中途岛海战大胜的余威,美军又于1942年8月借势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3年2月美军迫使日军撤出瓜达尔卡纳尔岛。1944年2月1日美军在马绍尔群岛登陆,6月15日美军在塞班岛强行登陆,8月美军又攻占特尼安岛和关岛。1944年10月美军攻打莱特岛,日军惨败,从此,日本的太平洋联合舰队已名存实亡。1945年3月,美军攻占了硫磺岛,并以此作为空袭和进攻日本本土的基地。1945年6月下旬,美军完全占领冲绳岛,随后而来的便是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及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英国深陷欧洲战场无暇东顾,美国的强大军事动员能力还未完全展示,导致扩张野心日益膨胀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敢于铤而走险选择“南进”战略。但在美国全面开动国家战争机器之后,加之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日本的总体军事实力已经逐渐居于下风,最终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实际上,不是因为“南进”战略错误选择了国家综合实力更强大的对手而失败,而是像很多铁一样的历史事实反复告诉人们的那样,任何军事侵略扩张行为都是一场终将失败的赌博,和平发展才是符合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道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新铭记历史!
透过日剧看日本 篇3
一、日剧思想导向正确,能客观看待现时的日本,以现阶段的社会现象看本质, 相信好人好报的人物命运, 主要角色十分正气。
日本由于生存竞争异常激烈,人们希望在日常休闲中得到激励,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这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上进心理。日剧总是在传达一种乐观与热爱生活的情绪。很大一部分日剧,都是积极向上的励志片。职业不分贵贱,小人物有大智慧,不卑不亢。如最近一直很受欢迎的《金八先生》、《attention please》、《一公升的眼泪》、《兄弟》,等等。
其次,日剧很少鼓吹成功学,人物的成长并不标榜要成为怎样的成功人士,主角往往是努力、认真生活、善良真诚的人。日本人所谓的成功,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享受着自己的小幸福。如2006年的《太阳之歌》,是日本电影界风头正劲的新锐导演小泉德宏亲自打造的感人至深的纯爱作品。这感人的纯爱故事所映之处,无不催人泪下,赢得一片口碑。
再次,日剧文化包罗万象。比如电视剧《邓丽君》,就是对一个中国歌手的传记类电视剧。比如电影《69》,片中存在着一群崇拜毛泽东的中学生。
二、日剧展现日本的一些方面,透视了日本文化的某些特征。
首先,传统的男尊女卑依然存在。一般来说,男人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男人下班后到酒吧去喝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相反,如果一个男人下班后急着回家反而被视为另类,被他人鄙视。女人在结婚后可以选择工作或是做家庭主妇,主要视经济情况和个人爱好而定,但是女人绝对没有权利反对自己的丈夫,这主要因为传统的观念束缚了女人的看法。相比之下,中国妇女要解放得彻底得多。
日本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含蓄,一般一个日本人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一样,需要听者通过外部体形来判断他究竟是什么意思。一个美国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一个日本人请你吃饭,你要看这三大方面:一是脸上诚不诚恳,二是能否马上给你确切的时间和地点,三是最好再确认一遍。我们从日剧里也能看出,一般说话的人都需要通过极度夸张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诚意,比如鞠躬、下蹲、磕头,等等。鞠躬是日本人表示友好和尊敬的最常见的礼节。鞠躬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敬意或歉意也不尽相同。
除此之外,日本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也是十分出名的。从古至今,等级在日本社会根深蒂固,不同的等级有着不同的地位,待人处世的态度也就完全不一样:等级低的必定要对等级高的鞠躬卑膝,等级高的肯定是趾高气扬,这种态度也是整个社会的写照。新人(又称素人)在刚走上社会时处处受人欺负,所以在日剧里有反叛精神的角色就格外受观众的欢迎。
在日本众多的公司企业中,按资排辈十分常见。只要你坚持在一家公司里任职,总有一天你会升迁,这就出现了能人被庸人管理,有才干也不愿发挥的情况。但是在美国信息革命后,日本人发现了僵化的制度、落后的管理方式大大地制约了新经济的创新,甚至阻碍了日本当今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近几年的日剧里,较多地反映另类,突破传统。比如《派遣的品格》这部电视剧,一个无所不能的外派公司职员,不停地与自以为是的正式职员做斗争,并为了超越和正式员工的待遇不公,以及冲破人际的阻隔而努力。通过公司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反映出现实的日本职场的残酷以及主角积极的人生观。这部电视剧反映了日本社会,特别是日本现在的企业公司情况,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日本企业的改变与现状。
日剧向来以种类丰富著称,日剧题材非常广泛,有纯爱型、亲情型,时代剧、侦探剧、励志剧,校园教师类、职业类,等等。下面试作简单分类:
1. 侦探推理类
提到这类剧,我们都会想到《名侦探柯南》这部以侦探破案为题材的动漫作品。而近几年出现的这类日剧有《你不是犯人吧》、《迷》、《美食侦探》、《富豪刑警》、《神探伽利略》、《33分钟侦探》、《少年刑警》、《时效刑警》、《怪胎刑警》、《侦探学院Q》、《Unfair》、《侦探四姐妹》、《柯南真人版》、《抹布女孩》、《有闲俱乐部》、《女刑警水纪》、《颜》、《女警女警》等。
2. 校园教师类
这类也是大名鼎鼎,算是日剧“招牌菜”之一。这类电视剧多数属于励志剧,代表作有《GTO》、《龙樱》、《高校教师》、《金八》、《女王的教室》、《极道鲜师》等。
3. 医生行业类
这类电视剧出现了很多经典,也是日剧的主打招牌,往往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如《白色巨塔》、《医龙》、《CODE BLUE》、《tomorrow》这些收视率极高的经典作品。
通过以上对日剧的一些剖析,我们能看到日本文化的一些特征,比如按资排辈十分常见,日本人对于礼节的重视程度,等等。日剧展现了日本的一面,但是并不完全真实,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日本人希望能形成的虚幻的景象。但是,通过日剧我们可以得知日本这个国家国民的一些信息,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去了解日本这个国家,解读日本文化。透过日剧去看日本,尽管只是窥一斑,但也是个开始。况且对于学习日语的学习者,这不失为学习日语的一个快捷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薇.日本文化模式与社会变迁.济南出版社, 2001.8.
[2]金文学.东亚三国志.中信出版社, 2006.1.
相关文章:
砚石台小学参观景瑞小学心得02-15
人间仙境作文700字_小学四年级作文02-15
小学生分享学习心得02-15
师德先进个人工作总结02-15
小学生肇庆旅游心得02-15
小学生读书心得作文02-15
小学生学艺术心得02-15
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02-15
小学生做家务心得02-15
普外科主任竞聘演讲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