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关键词: 可逆性 脂肪肝 酒精性 终末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无过量饮酒史而出现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肝硬化以及终末期肝病的原因之一。以往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可逆性病变,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疾病谱已经发展到原发性肝癌, 是继HBV、HCV后引起肝癌的又一重要原因, 因而患者必须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1]。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比如与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等有关, 所以临床治疗也存在一定难度。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该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011年6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为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 女14例, 年龄为28~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 女16例, 年龄为31~64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患者入选标准为无过量饮酒史, 或饮酒量折合乙醇量为每周<40 g。同时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肾系统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原发性疾病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妊娠或哺乳患者;全胃肠外营养等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 1.8 g/ (次·d)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要求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戒烟戒酒、适量运动, 并补充维生素、白蛋白等, 预防并发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降脂汤。

中药降脂汤组方为柴胡20 g, 丹参20 g, 郁金20 g, 白芍10 g, 泽泻15 g, 制何首乌15 g, 麦芽10 g, 虎杖10 g, 海藻10 g, 大黄5 g, 山楂30 g、甘草10 g。用水煎取1剂/d, 早晚各服1次。

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1个疗程,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肝功能指标检查, 对比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1.3 疗效判定

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以显效和有效作为总有效率计算的依据。显效:超声显示肝脏图像正常, 脂肪肝消失, 临床症状消失, 肝脏体积恢复正常或回缩超过2 cm, 甘油三酯水平下降超过40%, 总胆固醇下降超过20%;有效:超声显示脂肪肝程度减轻1度以上, 临床症状减轻, 肝脏体积未完全恢复正常, 回缩<2 cm, 甘油三酯水平下降20%~40%, 总胆固醇下降10%~20%,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下降超过50%;无效:超声显示脂肪肝程度无显著变化, 临床症状、肝脏体积、肝功能等均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6.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经临床治疗, 观察组治疗显效29例, 有效12例, 无效4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治疗显效22例, 有效14例, 无效9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 见表1。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LT、AST、TC、TG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 见表2。

观察组ALT、AST、TC、TG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如吸烟饮酒, 作息不规律, 缺乏运动, 喜欢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对食物常使用煎炒烹炸的加工方式等。这些不良的生活及饮食问题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目前, 肝脏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排除酒精因素的脂肪肝疾病, 其病理表现为弥散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尽管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还未确定, 但现有研究已提出相关的危险因素。例如研究人员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组和健康组进行比较发现, 患者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UA血症的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体质量指数 (BMI)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和血清总胆固醇 (TG) 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2,3]。这些危险因素与脂肪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

目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西医治疗以去除病因、保肝、降脂为宗旨, 治疗过程需配合患者的饮食调节、生活作息改善、适当运动, 以达到显著的降脂效果。通常使用的降脂类药物如他仃类、烟酸类容易导致对肝功能的损害, 所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注射治疗则可以起到保肝的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临床中广泛用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等肝病的治疗, 具有促进脂肪代谢、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胆酸代谢的功能, 并且能够提升肝脏解毒功能, 临床疗效获得普遍认可。

虽然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症候分类标准, 但临床对其辨证规律已形成基本认识, 即脂肪肝证型出现频次前5位为痰瘀互结、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肾阴虚[4]。以往研究发现肠道因素与肝脏脂肪变性有关, 这一研究结果最初在酒精性脂肪肝中被提示。而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 也提示了肠道因素是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归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中涉及的饮食问题、肥胖症、情志不舒、精血亏损等均与脾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5]。因此, 患者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同时, 接受中医治疗干预, 对于缓解脾胃肠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中医学的痰证、湿阻、肋痛范畴, 疾病主要是因脾肾虚弱、肝失疏泄所致, 或是长期食用肥甘肥味, 生活起居无常、久病久坐、思虑过度导致痰瘀阻络, 体丰痰盛, 因而主要与气滞、湿热、淤血、痰浊等有关。中医认为此病毒部位在肝、肾、脾, 病机多源于湿浊凝滞, 治疗时应痰湿瘀同治, 活血化痰。活血化痰具有多靶点治疗优势, 能够从整体调节身体, 活血方可以保护患者肝细胞, 化痰方则利于调节脂肪代谢[6]。因此, 该组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的同时, 亦采用中医降脂汤进行治疗。

降脂汤以柴胡和丹参为君药。丹参能够活血化瘀, 而且利于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黏度, 起到降压和调脂的作用, 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保护患者肝细胞。柴胡可疏肝理气, 有降低转氨酶和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保肝利胆, 与丹参联用健脾和中, 去除痰浊。郁金能够解郁理气, 保肝除脂, 消除体内自由基, 抗肝损伤, 抑制肝纤维化, 促进肝细胞再生, 以防止肝脏毒性病变。白芍具有柔肝、抗栓、保肝抑聚的作用, 制何首乌利于通便。泽泻健脾化湿, 配郁金、山楂等能起到活血祛瘀的作用。山楂利于降低血压血脂, 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抗动脉粥样硬化, 促进消化, 与丹参联合可改善血糖、血清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麦芽健脾消食, 海藻散结, 大黄活血化瘀, 甘草调节储药。诸药合用可活血化瘀、祛痰利湿、疏肝消积。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尿病、肥胖、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有关,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调节饮食, 合理膳食, 多食用蔬菜水果, 戒烟戒酒, 早睡早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增强体育锻炼, 树立开朗乐观的心态。患者应重视定期体检,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从而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该组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达91.11%,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ALT、AST、TC、TG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接收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为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ALT、AST、TC、TG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翠霞.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 2011, 40 (4) :364-365.

[2] Hashimoto E, Tokushige K.Prevalence, gender, ethnic variations, and prognosis of NASH[J].J Gastroenterol, 2011, 46 (Supple 1) :63-69.

[3] Cuschieri J, Gourlay D, Garcia I, et al.Slow channel calcium inhibition blocks proinflammatory gene signaling and reduces macrophage responsiveness[J].Trauma, 2002, 52 (3) :434-442.

[4] Donati G, StagniB, Piscagli F, et al.Increased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in arter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normal liver enzymes:role of insulin resistance[J].Gut, 2004, 53 (7) :1020-1023.

[5] 莫世燥.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 25 (3) :75-76.

[6] 胡义扬.加强中医药治疗脂肪性肝病的深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1) :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基于KVM云桌面平台虚拟化架构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刍议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