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实实打好初一数学基础要“八重视”

关键词: 起始 数学 教学 学习

初一数学的起始教学, 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基础和关键, 搞好初一的起始教学, 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与过渡, 而且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到达初二阶段时产生两极分化。因此, 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可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搞好初一起始数学教学, 扎扎实实打好数学基础, 浅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轻松愉快地学习, 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那么,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

1、让学生信任和热爱数学老师, 让学生对老师心服口服。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否热爱数学取决于是否热爱数学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方面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爱每一个学生”, 另一方面必须教学方式艺术化, 深入浅出地上好每一堂课, 特别是初一开学的第一堂数学课

2、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去思维、思考。

特别是要在开课的引入环节, 我们一定要制造悬念, 激起学生去分析思考, 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中得到学习的快乐, 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学评价要多使用表扬和肯定性的语言。

一个人如果得到表扬和肯定, 就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 内心一定会激起幸福的涟漪, 一定会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既要肯定和表扬每一个同学的点滴闪光点, 我们又要帮助和解决每一位同学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树立学习的愿望和信心。我们决不要放弃任何一个人。

二、要重视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刚上初中, 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 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特点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进入初中后很不适应。因此我们数学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的过渡与转变, 我们要对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养成“三先三后”的学习习惯, 即“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动笔”的学习习惯。对于“预习”, 要求要先粗读再细读, 勾画出重点要点, 并试着做一做书上的练习题。对于“上课”, 要做到“听、思、记、答、练”并进, 不只是“听”, 但也要“思”、“记”、“练”、“答”, 动口动手动脑。“听”是学习、模仿、理解的过程, “思”才会更深刻理解知识内容、才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记”要记重点、记结论、记方法, 不只是笔记, 更重要的是心记。“答”才会形成师生互动、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练”才会形成技能技巧。对于“作业”, 一定要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并养成独立完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防止抄袭。及时纠正学生作业字迹潦草、缺少必要的叙述、格式不按要求、错题不及时改正、作业拖拉甚至不交的不良习惯。

三、要重视《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两章的教学

这两章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熟练的运算能力, 它是整个代数运算能力培养的启蒙基础, 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关键。但由于负数与字母表示数的第一次接触, 加之这两章概念法则较多、抽象难懂, 因此学生感觉很不习惯, 运算更是错误百出。因此, 教师要精讲多练, 教师应适当放慢教学进度, 放慢进度是为了照顾大多数。我们可以采取“小单元、多循环”, 讲了一个法则后要讲练结合, 要反复讲、反复练、反复纠错, 让绝大数同学真正正确运算之后才讲下一个运算法则, 真正地让有理数的运算和整式的加减形成技能技巧。在这两章, 学生运算的错误主要是性质符号引起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符号教学, 教会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先定符号, 再定绝对值”。

四、要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作为教师,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灵活机动的,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 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我认为,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用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要采用“启发引导式”, 防止“注入式”。教师重在启发引导, 老师要给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去读、听、议、想、演、练。让学生与老师一起互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 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 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采取“低起点, 小梯度, 多层次, 多形式”, 因材施教, 因人定标, 让学生人人都能得到数学的素养, 人人都能到数学的发展。

(3) 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口练与笔练相结合。有讲有练, 更符合教学的节奏, 知识更容易得到及时巩固。

(4) 加强直观教学。凡能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 必要时还可自制教具。利用直观教具, 学生更易理解。

(5) 合理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省时省力、直观形象等特点,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6) 适当选讲精讲课外配套练习册, 必要时还要加强变式训练。只做书本上的习题, 还远远不能应对考试的。

(7) 概念的教学, 可以举一些反例。我们不只是揭示概念的内涵, 还应注意一下它的外延。

五、要重视数学作业的解题规范和数学语言的表达

“学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 学生作业是必须的。作业一定要按严格的解题规范和数学表达方法书写, 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 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 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我们还应教会学生: (1) 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 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 (3) 如何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 (4) 如何建立方程和不等式等数学模型。

六、要重视各章节重点的强化和难点的突破

只有抓住重点, 才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基”;只有突破难点, 才能扫清学习的障碍。

七、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

“数学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体操”,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换元思想、分类思想、归类思想、几何推理的“由果索因”思想、转化思想等等, 掌握方程建模思想、不等式建模思想等等, 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八、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比小学抽象性强, 逻辑性严密, 应用灵活, 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 应用要灵活, 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 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 特别是例题的教学, 更要向学生展示思考、观察、分析、解答的过程。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大胆发散思维, 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解题之后我们还要对解题思路和步骤以及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总结。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大学生旅游平台发展策略研究——以大连某高校学生为例 下一篇:能源型城市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策研究-以长治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