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发生了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能够在生理变化周期时因卵巢激素变化而引发出血现象, 并伴有剧烈疼痛和大小不一的包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 约占所有内异症的3.5%[1]。现将我院近6年收治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35例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均为生育年龄妇女, 平均33.8岁 (27~42岁) 。32例有剖宫产手术史, 3例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均月经规则, 4例患者有轻度痛经史, 其中l例患者哺乳约1年后痛经消失, 临床未发现合并其他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往手术平均年龄为28.2岁 (22~40岁) 。潜伏期为<1~7年不等, 其中<1年者6例, 1~3年者21例, 4~6年者5例, 平均为2.7年。病程为4周~5年, 不到1年者10例, 1~3年者22例, 4~6年者3例, 平均病程约为2.1年。
1.2 临床表现
经检查, 患者腹壁疤痕下面或周边有痛性包块或有压痛性包块, 部分患者可伴皮下出血现象。患者主诉, 月经生理周期全程在原切口处, 可有间歇性局部胀痛感、针刺痛感或触痛、搔痒感, 月经期后此类痛感大多能减轻或消失。本组仅有l例患者为持续性疼痛, 且在经期疼痛明显加重;17例患者分别曾用安宫黄体酮、孕三烯酮、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半年, 虽能部分缓解症状, 但停药后有复发的现象。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在B超检查下, 提示腹壁手术疤痕下见低回声光团, 其内见分散光斑, 边界清晰;12患者检测血清CA125, 仅1例患者超过正常值。
1.4 治疗方式
在连续硬膜外下行肿块切除术。25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 4例病灶位于肌层, 4例病灶位于筋膜下至腹膜外脂肪, 2例从皮下脂肪层深达腹膜并同膀胱粘连;包块直径在1~4cm之间, 平均为2.58cm, 质硬, 边界尚清, 包膜完整。剖视可见浅黄色纤维组织或暗褐色组织或有褐色液体流出。肿块病理学检查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可见纤维组织有含铁血黄素沉着, 部分还可见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
1.5 术后患者接受复方口服避孕药或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 随访仅1例复发, 再次手术切除。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目前, 学术界对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生理研究尚不明确。主要偏向于用多种原因的发病机制进行理解, 例如,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免疫学说、浆膜学说等[2]。关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该病主要由医源性转移或播散造成的。本组资料中, 35例患者月经周期均规则, 仅4例患者有轻度痛经史, 且没有合并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有剖宫产史, 3例有腹腔镜下全宫切除史。我们可以初步认为, 患者有经宫腔的手术可能是导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诱因, 容易使子宫内膜组织发生异位。
2.2 临床特点及诊断
本组患者大多在经宫腔术后的第3年之内发病, 另外少数患者在术后4~6年间发病。这说明,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可能与子宫内膜组织生长的速度有关, 并使得此症存在长时间的潜伏期。一般情况下,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状较典型, 临床诊断容易。当患者在经宫腔手术手术后, 在切口处有与月经生理周期密切相关的疼痛、出血, 且随月经期开始加重, 随月经期结束减轻或消失, 即可高度怀疑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 诊断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 结合妇科检查, 基本就能确诊。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典型, 结合病史, 术前可诊断。若诊断还有困难, 可结合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或CA125, 手术切除等病理学检查确诊。
2.3 治疗及预防
病灶切除是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 不仅彻底缓解消除症状, 还能防止病灶部位发生恶变。本组17例患者在术前采用了药物治疗方法, 但疗效有限, 与文献相关报道一致[3]。为了预防子宫内膜组织的异位, 在行宫腔手术时, 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医源性隔离意识。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子宫内膜组织和腹壁接触的机会, 严格按照手术要求常规清洗腹壁手术切口部位。
摘要: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3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行肿块切除术, 术后患者接受复方口服避孕药或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 随访仅1例复发, 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经宫腔手术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诱因, 由于症状典型, 结合病史术前基本可以确诊;治疗上应以局部手术切除为主。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525.
[2] 乐杰.妇产科[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87~388.
[3]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新里程[J].中华妇产科, 2005, 40 (1) :3~4.
相关文章:
机械基础教学中开展多层次实践教学的探索02-10
读懂子宫内膜的病理报告02-10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术前诊断02-10
文物保护与文物修复相关问题的研究02-10
GnRH-a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02-10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临床分析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