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下庄铀矿田赋存于贵东岩体东部。下庄铀矿田构造发育, 两条断裂所夹持区域被NNE、NEE、NWW向断裂构造切割成大小不同的菱形断块。希望北东段位于希望铀矿床与竹山下铀矿床所夹持部分, 处于NE向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和石角围硅化断裂带与NEE向黄陂石英断裂带和106号带所夹持的菱形断块内。同时86号带与NWW向辉绿岩脉相交于此。本文在总结下庄铀矿田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和帽峰-石角围硅化断裂带成矿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从岩性、构造、蚀变、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希望铀矿床北东段成矿地质特征, 同时结合本项目近年来在该区域的钻探资料, 探讨该区域成矿特征和找矿前景。
1. 区域地质概况
下庄矿田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第二亚带中段的大东山-贵东花岗岩带东部, 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结合部 (图1) , 即江西省全南县和广东省翁源县、连平县相接壤部位。
1-隆起区;2-坳陷区;3-花岗岩体;4-隆起带编号 (①九峰—内良隆起;②万洋—诸广隆起;③万长山隆起) ;5-铀矿床;6-下庄矿田
下庄矿田位于多期、多阶段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东部,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 燕山晚期细粒花岗岩小岩体及中基性岩墙 (脉) 极为发育, 岩性以黑 (二) 云母花岗岩为主, 其次为二长花岗岩、基性-中基性岩脉、火山岩、次火山岩等。
据区域地质资料, 下庄矿田基底岩石主要为陆源碎屑夹海底喷发经过中-深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而成, 存在古老富铀层 (段) , 为本区铀成矿的原始铀源体。
在下庄矿田内, 断裂构造非常发育, 其中以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断裂构造最为重要, 并相互切割构成了矿田棋盘格子状构造特征, 这种多方向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控制了矿田内铀矿床的产出 (图2) 。
1-第四系堆积物;2-白垩系红色砂砾岩;3-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4-上古生界粉砂岩;5-下古生界浅变砂页岩、板岩;6-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细不等粒黑云母花岗岩;7-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细粒二云母花岗岩;8-燕山早期第一阶段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9-加里东期至印支期花岗岩;10-中基性脉岩;11-硅化断裂带;12-地层不整合界线;13-铀矿床及编号;14-铀矿点;15-地名
希望铀矿床北东段位于下庄矿田北部竹山下 (333) 矿床和希望 (330) 矿床之间。区内出露的岩性相对简单, 其主体为帽峰岩体细粒白云母花岗岩, 其次为下庄铀矿田主体岩性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区内构造主要有NNE向、NEE向、和NWW向等三组断裂构造。NEE向构造主要有86号硅化断裂带以及碎裂岩带, NNE向构造主要为呈群组出现的硅化断裂带, 右侧即为NNE向新桥断裂带;NWW向构造表现为被竹山下辉绿岩组中基性岩脉充填, 呈岩墙状产出, 向西延伸止于86号硅化断裂带 (图3) 。
1-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细粒黑云母花岗岩;2-燕山早期第一阶段中粒黑云母花岗岩;3-辉绿玢岩;4-辉绿岩带及编号;5-硅化带及编号;6-石英正长岩;7-岩性界线;8-矿床及编号;9-研究区范围
2. 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
2.1 岩性特征
工作区位于下庄矿田北部竹山下铀矿床和希望铀矿床夹持区, 其出露的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 其次为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其中黑云母花岗岩又分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以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广;脉岩种类比较多, 包括辉绿岩、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细晶岩脉、伟晶岩脉等。其中以辉绿岩规模最大, 呈岩墙形态产出, 主要受NWW向断裂构造带的控制。
2.2 控矿构造特征
86号带是希望铀矿床北东端主要控矿断裂带 (图4) , 既导矿又储矿, 希望铀矿床98%的铀资源储量产在该组带中。86号带是由主带及其次级、分支断裂组合而成的复杂断裂, 总体上分为南、北两条主带, 地表出露以北带为主, 而南带基本隐伏于地下。南、北两条主带并非各自独立, 时分为南、北两带, 时合为一体, 属同一断裂构造的产物, 其特征为:
1-主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2-中基性岩脉;3-铀矿体及编号;4-断裂带编号;5-构造产状
86号带中含矿岩性多为硅化碎裂岩 (照片1、2) , 部分为碎裂岩及碎裂花岗岩。岩石构造活动强烈, 并伴随热液蚀变强烈部位具有较好的铀矿化。
其次, 北西向F1辉绿岩带也是希望铀矿床北东段的控矿、含矿构造带。F1组带横贯矿床东西, 总长3.5km, 宽30~100m, 局部达300m以上, 在其上下盘发育有F1-1、F1-3、F3、F13、F14等构造, 单条构造长150~200m, 厚2~4m, 沿走向、倾向有膨胀收缩、分枝复合等特点, 总体产状270°~300°NE∠70°~87°, 物质成份主要有中等硅化、片理化、赤铁矿化花岗岩、辉绿岩和杂色玉髓等。构造活动性质表现为多期次的压、压扭及张性。
希望铀矿床北东段为86号带及辉绿岩带交汇部位, 铀矿化同时受二者控制。
2.3 热液活动及围岩蚀变
研究区热液活动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 热液脉体较为发育。热液脉体的种类主要有块状石英、细晶石英、红色微晶石英、方解石等脉体。
围岩蚀变的种类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
热液脉体与围岩蚀变一般呈线状发育于断裂构造带内及两侧, 蚀变范围一般较宽。与铀矿化有关的热液脉体主要有红色微晶石英一黄铁矿 (赤铁矿) 一沥青铀矿脉;与铀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硅化 (照片3) 、赤铁矿化 (照片4) 、黄铁矿化 (照片5) 、水云母化、高岭土化 (照片6) 等。
3. 铀矿化特征
研究区内铀矿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铀矿化受北东向的86号带及辉绿岩带控制, 主要富集在构造破碎带中, 铀矿体产状与断裂带产状基本一致, 铀矿体形态多为扁豆状、透镜状、脉状, 边界轮廓不规则。
铀矿化受蚀变控制, 蚀变为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的地段有较好的铀矿化显示, 且在蚀变作用强的地段矿体一般厚度较大、品位较高。
铀矿物主要为铀的次生矿物:硅钙铀矿 (呈星点状及细脉状分布) 、钙铀云母及铜铀云母, 少量为沥青油矿 (脉状) 及晶质铀矿, 主要产于构造带中硅化碎裂岩, 与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蚀变关系密切。
铀矿石类型有硅化碎裂岩型、碎裂岩型等。矿石品位较富, 铀在矿石中以硅钙铀矿、铜铀云母等次生铀矿物形式存在, 伴生的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等。
根据铀成矿特征及实际情况, 研究区内铀矿类型可分为硅化带型铀矿和交点型铀矿两种, 且以交点型铀矿为主。
从已施工钻孔来看, 铀矿体赋存在以下几个部位:86号带下盘的蚀变辉绿岩中;“交点型”铀矿体产于86号次级带与NWW向辉绿岩相交部位及86号带上下盘平行硅化次级带中, 个别矿体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关系密切。
4. 成矿有利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4.1 岩浆条件
希望北东段出露的岩性为帽峰岩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 其次为下庄矿田主体岩性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帽峰岩体是下庄铀矿田主要的产铀岩体, 为铀成矿提供铀源。同时区内小岩体发育, 多成岩墙、岩脉产出。
4.2 构造条件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位于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和大帽峰-石角围断裂带所夹持部位。86号带与NWW向辉绿岩群相交于该区, 已打钻孔中见多出“交点型”铀矿化。
4.3 蚀变条件
区内蚀变发育强烈, 主要有绿泥石化、赤铁矿化、高岭土化、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区内围岩蚀变沿构造带两侧呈垂直分带分布, 硅质骨架中间多为近矿围岩蚀变, 主要有赤铁矿化, 浸染状黄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以及褐铁矿化等;硅质骨架两侧依次为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等。
该地区与希望铀矿床和竹山下铀矿床有着类似的成矿环境和相同的矿化类型, 同时铀矿化都受86号硅化断裂带及其次级带控制, 在下一步找矿工作中除了要注重在已知矿体的倾向和走向上追索外, 还应与希望和竹山下深部矿体联系起来, 在总结已开采矿床矿体分布特征, 在相邻区域寻找类似矿床。
5. 结论及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 希望北东段成矿条件优越, 既有富含铀源的帽峰岩体, 同时存在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的小岩体, 为铀成矿提供热源。
石英脉型和“交点型”是该研究区主要的找矿类型, 矿化多产于86号硅化断裂带的次级带或次级带与辉绿岩相交部位。
鉴于坑道开采情况, 下步工作重点应查明坑道内构造带产状特征, 并在坑道附近设地表钻探工程, 以期发现富厚铀矿体。可做适当扩大探索, 对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 进一步开展铀矿化富集部位的研究工作, 达到找矿目的。
摘要:希望铀矿床北东段位于希望铀矿床与竹山下铀矿床所夹持区域, 同时也是86号成矿带的北东段, 成矿条件优越, 但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在总结下庄矿田86号带地质特征以及相关矿床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北东段地质特征和近几年铀矿勘查成果, 对该区域成矿特征和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希望铀矿床北东段成矿潜力巨大, 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主要以“交点”型和硅化带型为主。
关键词:希望铀矿床,铀矿化特征,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 李振宗.谈新桥西—希望铀矿床深部补充勘探[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 (增刊) , 2010.
[2] 吴烈勤, 谭正中.粤北下庄铀矿田富铀矿找矿前景探讨[J].铀矿地质, 2004, 20 (1) :10-15.
[3] 吴烈勤等.2009.广东省翁源县小寨铀矿床普查地质报告
[4] 曾文伟等.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矿找矿潜力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2009.04 (010) :363-367
[5] 黄国龙, 吴烈勤, 邓平.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J].铀矿地质, 2006, 22 (5) :267-280.
相关文章:
齐108块潜力分析及挖潜技术02-20
红安县农业电商的升级潜力及价值分析(Ⅰ):“产业带”模式02-20
锦36块油藏地质特征认识及潜力分析02-20
百重一区水平井断脱分析与优化治理02-20
齐210断块莲花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应用02-2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02-20
自身优缺点及潜力分析02-20
欧利坨子油田欧41井区沙三段构造特征研究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