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妈祖文化在当地的知名度调查问卷(共2篇)
篇1:莆田妈祖文化在当地的知名度调查问卷
莆田妈祖文化在当地的知名度调查问卷1.您的年龄是? A.18岁以下 B.18岁~35岁 C.35岁~50岁 D.50岁以上
2.您是否为莆田当地人?
A.是
B.否
3.你是否为妈祖信徒?
A.是
B.现在不是,将来可能会是
C.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可能会是 4.您去过湄洲岛吗?
A.从没去过
B.没去过,但是有这个想法
C.去过1次
D.去过1次以上
5.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妈祖信徒吗? A.完全不知道
B.不是很清楚,但是知道有很多 C.共有2亿多人
6.您了解妈祖的生平事迹吗?
A.十分了解
B.比较了解
C.有点了解
D.不了解
7.您认为妈祖文化的特点是?(可多选)
A.是大陆和台湾相联系的精神纽带
B.是唯一的海上女神,护国佑民
C.妈祖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D.其他
8.你知道妈祖精神有哪些吗? A.知道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
9.您平时从哪些途径了解妈祖文化?(可多选)
A.电视
B.网络
C.报刊杂志
D.相关文献
E.别人口中听说
F.旅游
G.其他
10.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三是妈祖的诞辰日,在您周围有没有举行类似庆祝、祭祀的活动?
A.有,本人也有参与 B.有见到,但没参与 C.没有
11.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您知道这个事件吗?
A.知道 B.不知道
12.您认为妈祖文化对莆田经济有何影响?
A.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意义大些
B.虽然带来一定收益,但不利于其他产业发展,总体来说积极意义大些
C.阻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消极意义大些
D.没有什么影响
13.您觉得是否有必要继续传播和发展妈祖文化?
A.有必要,妈祖文化是优秀文化 B.没必要,妈祖文化已经过时 C.不清楚
篇2:莆田妈祖文化在当地的知名度调查问卷
关键词:地方政府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45-01
1 印江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
1.1 对土家族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印江县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方民族风情浓厚,民族建筑具有地域特色而且建筑群规模宏大,集居住、商贸、展览、旅游接待等功能,建筑风格主要以封火墙、吊脚楼、坡屋面为主,建筑材料以当地盛产的木料、石材、小青瓦为主。随着近年印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其土家族苗族文化的保护却始终是困扰当地政府的一件心头事—— 既要发展经济关注民生,又要保护特色民族文化,尽管在政府的推动下,多项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开始实施,但在土家族苗族文化保护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2 印江县土家族苗族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1)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足,缺少保护意识。印江县处于西南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由于少数民族的普遍存在,使当地居民对少数民族文化已经“见怪不怪”,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没有认识到其拥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优势,导致对珍贵文化的保护相对不足。
(2)发展经济可能会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带来挑战。贵州省是全国相对贫困的地区,而印江处于贵州省东北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交通相对堵塞,对外交流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印江县现阶段正处于大量招商引资,进行工业化的时期。因此,当地政府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发展经济时,难免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破坏,这给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印江政府在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2.1 印江县政府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措施
2.1.1 对县城的“土家化”改造
2008年初,印江县政府决定把县城改造和建设成为土家风格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的精品旅游城市,对县城实施“土家化”包装。按照土家建筑风格,对县城主干道和临街建筑进行包装改造,使其在现有结构基础上,尽可能地融入土家建筑文化元素。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不仅能突出县城建筑风格,更大程度地吸引外资,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土家族建筑文化融入到县城建设当中,用实际行动肯定了土家族建筑文化的优势和魅力。
2.1.2 对城市周边农舍的修缮和维护
印江县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全县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在农村的房屋中得到了最好地体现,因此对民居的修缮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保护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和直接体现。印江县也意识到了这点,将全县危房改造和民居的土家化风格维护结合起来,对县城周边农舍进行修缮和维护,由政府提供专项的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还成立工程监督小组,监督该工程的进展,同时为工程的质量進行严格的把关。
2.2 印江县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效果
2.2.1 对土家族苗族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效果。
经过调查,印江县近年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是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活动得以持久执行,由政府发起的各种有关土家族苗族文化保护的活动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协助。其次,土家族苗族的特有物质文化(如吊脚楼、中州风雨桥、封火强等)得到了有效保护,还将其融入到县城的建设中来,提高了它们的知名读和美誉度。第三,在印江县城“土家化”工程和县城周边农舍修缮维护过程中,将土家族苗族建筑文化加以梳理,形成完备的建筑风格体系,同时加入了现代建筑元素,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给土家族苗族建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新的建筑风格和增加了新的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途径。
2.2.2 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土家族苗族文化的保护使印江县的招商引资环节更加有利,很多外商看中的就是其特有的民族文化,这无形中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到2010年,印江已经脱贫解困,实现GDP12.5亿元,人均GDP突破2700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各项“土家化”工程项目陆续建成,其中文昌公园、中州风雨桥等公益性工程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给当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
3 结论
3.1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急待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颗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且对维系我国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2 我国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大多集中于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其特有的地域分布使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事业中肩负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央政府在地方的行政机构,各地方政府拥有当地民族文化事业的管理权,同时,保护当地民族文化也是其文化职能、社会经济职能的体现。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与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天然的地域联系优势,有地方政府做出的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3 地方政府在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可行性方法和主要途径
对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应把着眼点放在当地民众,因为没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破坏就没有保护的产生,当地居民作为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文化聚集地方的“主人”,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对它最大的保护。因此,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事业应先从宣传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做起。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同时应转变观念,不能做“一刀切”,应对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形成有保护等级的概念,具有较高经济文化价值的予以重点保护,对某些封建的、腐朽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应予以坚决摒弃。
参考文献
[1]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的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相关文章:
[妈祖演讲稿02-04
浅谈妈祖文化范文02-04
妈祖文化进校本课程02-04
陈家沟娘娘庙与妈祖文化02-04
妈祖灵签100解签大全02-04
妈祖导游词02-04
推荐的澳门妈祖庙导游词推荐02-04
莆田妈祖文化节范文02-04
妈祖文化范文02-04
中国传统文化之妈祖文化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