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角度看俄汉委婉语

关键词: 字面 出版社 源于 善意

1 委婉语

委婉语 (эвфемизм) 最初源于希腊语 (euphemia) , 其字面意义为“好的 (或善意的) 言语”。虽然俄语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委婉语定义颇多, 笔者采用了1980年莫斯科出版社出版的《Советский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словарь》中对委婉语的界定:Эвфемизм (отгреч.Euphēmiaвоздержаниеотнеподобающихслов) , непрямое, смягчённоевыражениевместорезкогоилинарушающегонормыприличия. (用不直接的, 温和的词语代替那些粗俗或破坏礼貌原则的词语。) 该定义侧重于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并指出了交际礼貌原则。

汉语中将委婉语称之为“婉曲”, 指的是对于不雅的或有刺激性的事物, 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而闪烁其词, 拐弯抹角, 迂回曲折, 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张宇平在其现代文化语汇丛书《委婉语》中将委婉语定义为:“用含蓄曲折的词语来代替那些不能直说的话, 而其中起替代作用的具有含蓄曲折特点的词语称之为委婉语”。通过对饿汉委婉语定义的对比, 可以看出俄汉语中的委婉语有许多共同处:用温和、含蓄的词语替代不好或不能说的话;遵守礼貌原则;目的是成功交际。但由于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差异, 因此, 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侧重于俄汉委婉语的共同之处。

2 合作原则与委婉语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 (Grice) 认为, 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中, 交际双方都应遵守着一个总的原则, 即会话的合作原则。交际合作原则是使交际顺利进行的语用策略。要使交际顺利进行, 交际者应遵守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概括人们的一切千变万化的、错综复杂的言语活动。在语言交际中, 合作原则只解释了人们间接地使用语言所产生的会话含义, 及其对会话含义的理解, 但却没有解释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为什么要拐弯抹角, 不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去进行交际, 让听话人去推导出会话含义。而委婉语在某种程度对此给出了解释。委婉语的生成是交际者在一定条件下违背合作原则选择交际方式的结果, 是有意背离合作原则以使交际顺利进行。所以说,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 会话合作原则与委婉语有着一定的联系, 实际上,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时往往违背了合作原则, 也是一种交际策略。因此, 对于那些背离合作原则的现象, 可以从委婉语的背后领会推断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2.1 对数量准则的背离

在交际时要求讲话者要提供的信息要不多不少, 不能低于交谈所需的信息量, 也要避免冗余谈话。可是委婉语的很多表达手段都违背了此原则。例如, 省略法、缩写法都是构成委婉语的基本方法, 用ПЗК代替политическийзаключённый (政治犯) , 用СС代替совершенносекретно (机密) 等。除此之外, 在实际交际中, 说话人有意不提供足量信息, 但并不影响受话人的理解, 因为受话人凭自己的经验或相关语境线索能补全信息, 领会话语的“弦外之音”。

请看例句:——Давайтепойдёмвкиновечером?

——Завтрауменяэкзамен.

答句似乎是所答非所问, 没有提供对方足够的信息, 但根据共同的背景知识—看电影需很长时间, 考试也需要时间准备, 受话人是故意违背量的原则, 为了避免直接拒绝会使说话人失颜面, 采取间接、委婉的表达方式。汉语中也有同一类型的例子:

——今晚一起去看电影, 好吗?

——我要复习功课。

说话人有意提供过多的信息, 给受话人一些暗示, 让其领会内中意义。请看例句:

——Давайпойдёмвкино!

——Большоевамспасибозаприглашение.Мнеонооченьприят

но, ноя, ксожалению, вынужденотказаться:завтрауменяэкзамен.Исегоднямненедокино.Несердитесь, пожалуйста, заотказиизвинитеменя.

可以看出, 回答《мненедокино》就足够了。但是两种回答的交际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减少了邀请人的尴尬。请看汉语的例子:

儿媳:“今天牛奶取了吗?”

婆婆:“取了。我五点一到就去取了.”

儿媳:“菜买了吗?”

婆婆:“我取回牛奶就去买菜了, 别提多忙了。”

回答“取了”、“买菜了”就已足够, 婆婆故意扩大了信息量, 目的是为了在媳妇面前诉说自己的尽责、诉说自己的辛苦, 这是立足于维护自身的利益, 细心的儿媳不一定完全信以为真, 但一定明白老人家的用意, 是为了让自己清楚:为了这个家, 她付出了很多, 始终尽心尽责。

2.2 对质量准则的背离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要真实。有时说话者有意违背质量准则, 转弯抹角, 将真话隐去, 以便让话语产生特定的语境效果:或幽默、诙谐或掩盖动机、粉饰现实。例如:

Парень:Сколькотебелет? (小伙子:你多少岁了?)

Девушка:Мнестолет. (姑娘:一百岁。)

众所周知, 西方国家询问女性年龄是很不礼貌的, 例子中姑娘不想回答。但为了不让伙伴难堪, 她笑着回答:Мнестолет.而不是:Янехочуотвечатьвам.这个回答明显是不真实的, 违背了质量准则, 但这姑娘却委婉的拒绝了这个问题的回答。

——没办法, 我那孩子太胖, 不锻炼不行。

——那里, 他只是太结实了。

受话人选用了悦耳动听的词“结实”来代替贬义词“胖”, 削减了贬义词的消极含义, 褒义词、悦耳动听的词来代替贬义词或中性词, 由此而获得了积极的联想效果, 削减了贬义词的消极含义, 从而减轻了话语的刺激程度。

2.3 对关联准则的背离

关联准则要求说话要与谈话有关, 不可偏题。但委婉语的使用有时恰恰表现为交际的一方有意回避话题, 说一些貌似与谈话无关的内容, 答非所问。

例如, ——Кудатыидёшь?“你到那里去了?”

——Мама, мнеужетрицатьшесть.“妈妈我已经36岁了。”

——Спасибо, чтотымнеэтосообщил.“谢谢你告诉我这一点。”

这里的问答似乎不相关, 其实母子二人都是间接委婉地传达着各自的言外之意, 儿子说“我这样大了, 不要管我的事, 我有行动自由”, 而母亲的意思是“难道我不知道你36岁, 你的事我还要管”。委婉语通过对关联准则的违背, 以收到含蓄的效果, 使表达不会过于生硬, 也顾及了双方的面子。

明明:“妈妈, 我想看动画片。”

妈妈:“你功课做完了没有?”

这里, 妈妈的回答与儿子的问话毫不相干, 但这样的回答可避免直接拒绝而伤害儿子。

2.4 对方式准则的背离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清楚明白, 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词语, 避免引起歧义、简明扼要、结构严谨。而委婉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就是运用模糊语, 常见的俄语模糊语如“что-нибудь”, “ничего”, “там”, “некоторый”, “определённый”, “несколько”等, 常见的汉语模糊语“似乎”、“可能”“有点”“稍”等。在交际中, 适当的运用模糊语进行委婉表达, 更易让人接受, 可以起到较好的交际效果。在俄汉书评中经常用模糊、笼统的词, 例如:

Некоторыеслованечётки.

文中例子稍显不足。

“Несколько”和“稍”显然是违背了方式准则中避免用含混不清的词语的次则, 可见委婉语在一定情况下, 是有意来违背方式准则, 以使语言含蓄。

总之, 委婉语是种间接的言语表达, 是进行交际时一种语用策略的体现。由于其拐弯抹角、婉转表达或多或少会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 有时也会同时违背几种准则。但在委婉表达时, 交际者是在“愿意合作”的前提下, 通过违反合作原则, 以收到委婉的语用效果。那么是什么原因、动机使语用者故意违背会话合作原则而进行委婉表达呢?

3 礼貌原则和委婉语

利奇 (Leech) 所提出的礼貌原则, 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决的问题。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解释了说话人有意违背合作原则来含蓄、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使话语得体。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 礼貌用语存在于任何民族的语言中, 人们用不同的言语手段显示自己的文明礼貌。而委婉语的不断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紧密相联,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委婉语也更倾向于遵守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在语言形式上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 包括六项基本准则, 即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有人给委婉语定义为:“语言使用者考虑到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 为了避免对听者或读者造成伤害通过使用一个礼貌的表达法及其他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来代替一个直接的、普通的说法。”简而言之, 就是用令人感到友善、礼貌的字眼代替令人听起来不愉快、不礼貌的表达。在这个解释基础上, 我们可以了解到委婉语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是遵守礼貌原则的。委婉语的基本功能之一“礼貌功能”也证实了这一点。

3.1 策略准则

在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中, 最根本的一条是策略准则。因为策略准则用于指令, 而指令是各种言外行为中最需要讲礼貌, 也最能体现礼貌的一种行为。而委婉语作为一种交际方式, 在语言交际中, 注重策略表达, 尤其是在表示请求、建议、劝告、拒绝等行为时, 委婉语力求使自己的言语客气、礼貌, 可以使双方以礼相待, 气氛融洽。例如:

Есливыбыпрочиталиэтукнигу, можноливернутьмне?мнеонанужна.Могулияпроситьвасприйтипопозже.

很抱歉, 那本书我要用了, 你明天晚饭前可以还我吗?

当请求别人做某事时, 请求者应说的客气点、温和点、委婉点, 因为请求者所要求做的将应由受话者承担。更易于得到受话人的认可, 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3.2 宽宏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例如:

Какойтяжёлыйбагаж!Ятебепомогать.

Какойтяжёлыйбагаж!Хочешьмнепомогать?

听说你要搬家了, 我能帮点什么忙吗?

听说你要搬家了, 要我帮忙吗?

前者的话会使受话人感到更高兴, 因为这是出于说话者的主动。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被动的。

3.3 赞扬准则

例如:Аннавообщехорошопереводите, носегоднявыдопустилинемалоошибок. (安娜平时译得很不错, 但是今天你出了不少错。)

该句的含义是安娜在翻译中出了错。但说话人没有直接说“Анна, высегоднядопустилимногоошибок.”而是采取赞誉的原则, 减少对他人的贬损, 顾及了Анна的颜面。

3.4 谦虚准则

Япрофан, неумеюнасладитьсявашим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 (我是门外汉, 对您的作品无法欣赏。) 这里的“我”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礼貌而谦虚地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不欣赏, 这里说话人遵守了。

3.5 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例如:

用“Выневполнеправы.”替代“Выошибаетесть.”

A:你看我这幅画画得怎样?

B:还行吧。

B没直接表明“我觉得不怎样。”的原因是不想使A失望而伤害A的面子和感情。

3.6 同情准则

与“死亡”、“疾病”、“身体缺陷”、“失业或卑贱工种”、“人格评价”、“身体器官”等有关的委婉语, 主要是出于不伤害听话人的自尊心或保护对方“面子”, 使对方感到说话人和善, 不使人无台阶可下而难堪尴尬。例如“толстый”用来指人的体态时是让人极不舒服的字眼, 所以常用полный来代替толстый, 让肥胖的人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在俄语中, 用在绝症、险症以及影响外观美貌的病症方面的委婉语占有相当数量, 如болезнь可用 (кому) нездоровиться, недомогать, плохосебячувствовать, кто-лсовсемплох代替, 通过婉转表达使听者不感觉刺耳, 也使说话人的语言礼貌得体。

通过分析, 可以看出, 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正是遵守了礼貌原则。因为礼貌要求尽量使别人多受益, 那么, 人们就得把不好听的话或令人不悦的话说得好听一点, 把无法直接表达或不便直接表达的话表达得间接、委婉一点。礼貌原则与委婉语具有一致性。

4 结语

委婉语广泛应用于俄汉语中, 他的产生是为了消除交际冲突, 协调言语交际中的人际关系, 它是成功达成交际目的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委婉语的生成是交际者在一定条件下违背合作原则选择交际方式的结果, 是有意背离合作原则以使交际顺利进行。而背离合作原则恰恰又遵守了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与委婉语具有一致性。

摘要: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协调言语交际中的人际关系。它是成功达成交际目的的重要手段。委婉语作为礼貌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语言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他们从社会学、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话语分析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但目前从语用学角度对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的成果还较少。因此, 在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 本文旨在采用对比方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俄汉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探讨。

关键词:委婉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参考文献

[1] #12

[2] #12

[3] #12

[4] #12

[5] 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P.Cole (ed) Syntax and semantics.Academic press, 1975, 9.

[6]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7]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8] 李军华.关于委婉语的定义[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28 (4) .

[9]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 1989 (3) .

[10]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务馆, 1980.

[11]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12] 严辰松, 高航.语用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13] 张宇平, 姜艳萍, 于年湖.委婉语[M].新华出版社, 199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八大守则范文 下一篇:从教育财政学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