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1.剩余油平均饱和度计算
(1) 物质平衡法
式中:So-目前地下剩余油饱和度, 小数;Soi-原始含油饱和度, 小数;Np-油藏累积产油, 104吨;N-原始地质储量, 104吨;Boi-原始地层中原油体积系数, Bor-目前地层中原油的体积系数。
采用注水开发保持地层压力的油田, 注入水占据采出油的孔隙体积, 剩余油和含水饱和度公式为:-
式中:Sw表示当前地下含水饱和度, 小数;Swi表示束缚水饱和度, 小数;V表示油藏孔隙体积, 104m3;w表示油藏累积的注水量, 104m3;wp表示油藏累积产水量, 104m3。
(2) 水驱特征曲线法
根据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出以下表达式:
式中:fw表示油藏综合含水, 小数;A、B表示常数。根据上述方法可以确定该油田开发至今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
2.单井点井口端含油饱和度计算
油藏平均含油饱和度仅能够从宏观上反映出油藏的剩余油水平, 要想搞清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 需要采用有效方法对油藏中各单井井口端的含油饱和度进行准确的分析计算。
(1) 利用相渗曲线计算含油饱和度
根据达西定律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得:
式中:Sol、Swl表示单井出口端的含油和含水饱和度, 小数;qo、qw表示单井日产油、日产水, t/d;Bo、Bw表示地层中油、水体积系数;uo、uw表示油、水地层粘度, m Pa·s;Kro、Krw表示油相、水相相对渗透率;a、b表示常数。
根据上式计算出单井含油饱和度, 就可以参照油藏的具体情况做出含油饱和度分布图。
(2) 采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单井点含油饱和度
根据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出下列公式[2]:
式中:Bi—单井水驱特征方程的斜率;Npi—单井累产油量;Wpi—单井累产水量;d—油水相渗曲线比值和含油饱和度关系曲线的斜率。
依据上式计算出单井出口端含油饱和度, 便可做出含油饱和度分布图。
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1.剩余油分布规律
(1) 平面分布特征
通常构造高部位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 构造低部位受到边底水侵入的影响, 水淹严重, 剩余油饱和度低, 若存在断层遮挡, 水淹程度会相对减弱, 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
(2) 纵向分布特征
正韵律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 反韵律油层底部剩余油富集, 复合韵律油层在相对低渗部位水淹较弱, 易形成剩余油。
2.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
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因素较多, 油藏地质条件和油藏开发方式都会影响到剩余油的分布[3]。通过对稠油油藏开发特点的研究, 认为剩余油主要为原地未动用油, 其总量等于单井控制储量减去采油的油量, 其差值即为井间分布的剩余油。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控于以下因素:1) 油水平面分布受微构造、沉积微相和注采井网等因素的影响。正向油层微构造剩余油富集程度较低, 负向油层微构造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厚度和物性分布的控制。2) 油层纵向上沉积韵律特征影响剩余油的分布;3) 边底水活跃度影响剩余油的分布。若边底水较为活跃, 下部油层水淹程度相对较高, 导致油层无法动用或动用程度低, 剩余油较为富集。
结语
综上所述, 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油藏微构造高部位、封闭性断层附近、井控程度低和注采系统不完善的地区;纵向上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上部和反韵律油层下部。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沉积微相、微构造、沉积韵律及边底水活跃程度。在实际的油田开发中, 了解剩余油分布规律, 可以对油田开发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提高油田采收率, 为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摘要:稠油油藏进行常规注水开发后, 地下流体分布日趋复杂, 开采难度也随之增大, 因此, 准确掌握剩余油分布规律对油田的开发调整和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常规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 以期为同类油田开发调整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1] 李家玲, 范兴燕, 张彦丽, 赵华.综合分析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02) .
[2] 刘东, 胡廷惠.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综述[J].复杂油气藏.2009 (03) .
[3] 付焱鑫, 冯梅芳, 刘欢, 毕小峰, 王少卿.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J].钻采工艺.2010 (06) .
相关文章:
超级雷人经典语录02-20
超级流行的经典微博签名02-20
超级搞笑经典语范文02-20
1超级伤感的心情短语,太经典了02-20
超级无敌的经典语句02-20
糖尿病患者创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02-20
超级经典的语句摘抄02-20
法律服务订单02-20
高考超级作文经典素材02-20
经典语录超级搞笑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