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景观生态学是由地理学和生态学相互结合而成的,并被广泛应用于当代生态旅游规划之中。当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供需双方两个层面和双方综合作用方面,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的空间布局、景观设置、规划管理等产生影响。景观生态学中许多理论成为了当代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态旅游生态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态旅游生态学论文 篇1: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就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管理项目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且应通过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旅游管理中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规范管理目的。本文从生态旅游含义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旨在能推动当代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形成健康稳定发展状态。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管理环境,并实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有机结合。以下就是对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达到规范化管理目标。
一、生态旅游含义
对生态旅游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旅游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即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但其要求旅游者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秉承生态保护原则,即应避免环境破坏行为的出现影响生态环。第二,从旅游供给方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项旅游销售品,其可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的纪念商品,最终达成销售目的。为此,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应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继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达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此外,当代生态旅游发展对生态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鼓励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改善环境保护意识。
二、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
(一)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景观生态学中,不仅强调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二者异质性,且关注二者整体性。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应从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旅游开发者立足生态保护角度,在具体开发中,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对旅游者提出了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结合理论知识对旅游者进行思想教育,使旅游者能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对自身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重视对开发者及旅游者的监管,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逐渐构建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科学规划生态旅游
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科学规划生态旅游也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据发展现状来设定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并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设计其发展结构及发展特征,继而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遵从其设计内容,达到最佳的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目的。第二,在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功能与生态加以区分,继而有序开展旅游活动,并推动其旅游资源实现合理优化及配置。第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旅游管理对其结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来对其生态功能进行适当调整,以此达到科学化的生态规划管理目标。
(三)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实施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对策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景观生态学的稳定性及异质性展开深入研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析结果以结构上的动态变化展现出来,继而为相关工作人员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此外,为取得良好的资源管理效果,要求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整合自身资源的方式构建长期的旅游监测系统,继而全面掌控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且采集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信息,达到最佳的资源管理目的。此外,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制定生态风险分析计划也非常重要,因而应将其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当代旅游管理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且应通过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及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等途径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并达到科学化管理目标。此外,为保障生态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当代旅游行业应将景观生态理论化为自身理论基础,最终达到高水平发展目的。
作者:叶曼
生态旅游生态学论文 篇2:
当代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
摘 要:当代景观生态学是由地理学和生态学相互结合而成的,并被广泛应用于当代生态旅游规划之中。当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供需双方两个层面和双方综合作用方面,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的空间布局、景观设置、规划管理等产生影响。景观生态学中许多理论成为了当代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文章介绍了当代生态旅游的概念,并对景观生态学进行了概述,在充分了解分析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的理念与内涵后,分析了当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旅游规划管理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旅游成为了当前最热门的选择,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资源的利用成为一大难题。正由于旅游业发展的这一需求,生态旅游概念被提出,生态旅游概念柔和了景观生态学与旅游学的理论,自其初次被提出几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展开研究的理论与文献多如牛毛,然而,景观生态学在当前生态旅游中的实际应用虽广泛涉猎,却不具备渗透力,文章正是基于此对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地位,为助力当代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当前各界较为提倡的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经济建设概念。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在享受、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对大自然进行保护与促进的一种旅游方式,它不以牺牲自然能源和损耗自然生态为代价,而是把保护自然和助力自然发展作为旅游开发前提,在实现经济利益和精神享受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旅游景区内自然生态与原始文明的一种发展观念,人们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尽情享受浩瀚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的地理人文风貌。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以提供精神享受为服务项目的旅游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旅游资源开发与景观设计的空间范围都得到了很好的规划,不再盲目扩张。生态旅游的目的地也大多以相对安静的自然环境区域为主,当前主要的生态旅游地域主要有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这些生态台旅游地的规划就主要应用了当代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的将旅游场所与生态环境进行了结合,在布局上将游客活动与自然环境进行了巧妙衔接,使生态旅游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开发具有鲜明的区别,生态旅游在寻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同样强调环境保护,在旅游服务项目的选择上也同样以生态资源的保护为出发点,对顾客的旅游需求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有选择、有规划、有目的进行满足,在提供合宜的旅游服务的同时留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使生态旅游始终处于良性循环。
2 当代景观生态学概述
当代景观生态学实际上融合了地理学与生物学的相关理论,是地理学中的景观理论与生物学中的生态理论的结合。也是自然现象研究与生态区作用研究的相互结合。运用景观生态学能优化生态旅游的结构,并很大程度的美化生态景观的布局,从而实现生态旅游景观生态类型的优化选择与设计。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就是景观生态学所提出的景观,生态旅游中提倡的生态保护也与生态学中的科学发展观大致相同,因此,当代景观生态学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3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当前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是旅游提供方和旅游者双方的综合层次方面,这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的提供者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景观生态学中的生态保护法则应用其中,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为维护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规划;而旅游者在进行旅游体验时是以精神享受与心理满足为出发点的,生态旅游对环境与原始风貌、人文的保护能够为当代旅游者提供更富有地区差异性的旅游体验,使之获得满足;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保护虽然给旅游开发方与旅游者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从生态平衡与可续发展的角度看,是具有前瞻性的,不仅能够保护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更能对游客环境保护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景观生态学还应用在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方面,景观生态学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开发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对旅游开发中的破坏性与不可恢复性操作进行了规避,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科学的开发方法,并从技术上进行了规范指导,同时,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详尽、精准的科学数据,为生态旅游的规划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应用也有所体现。景观规划与管理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程,在管理过程中运用景观生态学不仅能够使景区的生态结构维持协调,还能使得生态旅游区的系统功能维持平衡,使得生态旅游区内生态系统始终处于有条理、有层次的发展之中。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旅游区功能区域更合理,使景区内的景观设计更协调自然,更能使景区内的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达到基调一致,使生态旅游去的旅游服务更丰富、合理。
4 结语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更是一种更科学环保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旅游模式,在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应用当代景观生态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在解决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为生态旅游的规划指明了方向,并为生态旅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了保障,使生态旅游更具针对性,使得在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生态旅游将更具竞争力与持续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地理研究,2001,02:206-212.
[2] 叶曼.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0:216.
[3] 杜永梅,张瑞琴.浅谈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2012,No.44206:26-27.
[4] 莫平,敏明,刘柿良,张可,任波,陶建军.中国当代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展望[J].四川林勘设计,2016,No.12201:8-14+54.
[5] 纪娟.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2:260-261.
作者:谢立仪
生态旅游生态学论文 篇3: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分析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从中找到景观生态规划与一般规划的不同之处,并希望能够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综合发展,创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旅游规划阶段。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生态旅游规划 规划
旅游从宏观上看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交流的过程,环境与人类存在着相互作用,所以正确有效的环境规划对保证保持旅游地的景观自然性和原始性以及确保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旅游规划可以定义为在旅游地进行调研后,为寻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地的有序发展将环境、社会以及经济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以平衡和谐各部分发展为宗旨的富有前瞻性的、反馈性的操作过程。
1 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旅游规划“确定一国或一地区旅游发展的方向、规模、目标和速度”。①认为旅游规划的作用仅限于为旅游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确定提供可实施的方案计划,过度倾向规划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将规划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纳入持续观察范畴,导致规划不具备长期追踪效果,所谓的前瞻性、反馈性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其中主要问题如下。
1.1 旅游规划无法体现其前瞻性
现如今很多旅游规划只是为了规划而规划,并没有因地制宜制定切实符合自身条件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大纲。旅游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步骤并没有站在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进行布局,于是规划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又进行二次规划,浪费了大量精力物力不说,规划的前瞻性现实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1.2 旅游规划研究视角狭隘
作为第三产业翘楚的旅游业因为客观发展要求使大多数旅游规划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相对漠视旅游规划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有的学者声称“不谈效益,遑论规划”。②在这种大环境下,旅游规划研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十分功利的倾向,集中在对旅游现象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考察,而对具有不可逆性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学术界这种狭隘短视的研究视角使得旅游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被掩盖,对整个国家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其不利。
1.3 旅游规划研究反馈性不足
国内旅游规划尚处于一种十分年轻的规划形态,相对于旅游规划实践而言,旅游规划研究仍处于“前范式(Pre-paradigm)”阶段。③旅游规划实施后,旅游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的得失并没有深入研究探讨,规划的反馈性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来,或者说就算发现了问题的存在,规划相对应的后续修改调整也没有跟上。
2 生态旅游规划与景观生态学
在旅游发展遭遇瓶颈,经济的效益越来越不足以弥补环境的损失时,旅游规划者开始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补充其规划以便达到可续性发展的目的。澳大利亚学者Rors K.Dowling提出“从环境适应性来探讨旅游发展规划”,其提出的旅游规划框架实质是一种生态旅游规划框架,把环境规划和旅游规划融为一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④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规划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有效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第二个目标是发展旅游地的经济,力争给生态旅游地带来好的经济收益,促进旅游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景观生态学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现代地理学、生态学新型交叉学科,它研究宏观尺度的景观结构(空间格局)、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空间动态),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的特点。景观生态学一般的概念包括斑块、廊道、基质等。
3 景观生态学规划的特点
在指导思想上,景观生态规划坚持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以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主张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要双管齐下。而传统的旅游规划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将自然旅游资源当作大自然恩赐的获取最大利润的工具。⑤
在规划重点上,景观生态规划秉承和谐发展的观念,将旅游与环境定位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力求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传统的旅游规划是大多倾向于经济利益最大化,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考虑比较少。而且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矛盾时,总是牺牲环境让位于经济。
在规划理念上,景观生态规划强调因地制宜,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尊重原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规划设计,使其生态环境更加合理化,最终实现旅游地生态化、景观化和实用化。而传统的旅游地规划曲意迎合消费者,过分实现旅游产业的一条龙服务,在风景区修建太多的辅助设施导致景区原生态遭到破坏,丧失了原有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在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途径上,一般的旅游规划在生态环境遭受到极大的创伤破坏后才开始亡羊补牢。但环境的修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长期而又见效缓慢的过程,很少有掌权者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去实施无法增加其政绩的工作。而景观生态规划从源头着手,强调规划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从“人类征服自然”转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将防患于未然思想融入开发理念之中,希望从根本意义上解决旅游环境屡治不绝的难题。
4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4.1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是把旅游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设计,实现整体间资源共享互惠。同时景观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此变化具有不可逆性,这就要求旅游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道路,从整体的角度上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指保持整体风格统一的同时,细化优化局部设计,使景观单元在观赏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在规划设计时特别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是达到最佳旅游景观美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又能起到增强旅游地整体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的作用。
(3)个性与特殊保护原则。一般说来,景观都具有区别于其它景观的个体特征,景观规划设计要因地而易、因地制宜,否则个性的魅力将散失殆尽。特殊保护指旅游地内有特殊意义的景观资源(如历史遗迹或对保持旅游地生态系统具决定意义的斑块)应着重保护。
(4)综合效益原则。旅游地的人文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和谐,将人文艺术与环境完美结合,使自然的生态美和人文社会的现代美浑然天成。再把旅游服务设施有效融于山水之中,使旅游地的景观美既不被减弱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4.2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的微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的微观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要素斑——廊——基的具体设计上。旅游斑的设计与环境要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人工建筑斑块与天然斑块相协调。廊道要注意合理组合,强化在交通功能之外的游览功能设计;区内廊道的设计要尽量选择生态结构稳定的区域以避免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区间廊道的设计应尽力考虑区内环境承载量,量力而行。基质是旅游地所在大的环境背景,利用3S技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来确定景观生态区和旅游功能区划分,以体现生态区和功能区相互制衡。旅游地的规划必须建立在对区域空间和时间背景的全面把握上,这有助于进行核心保护区的选择和指导布局,也有利于分析确定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特色。
4.3 景观生态学的在旅游规划中的宏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宏观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旅游区前景规划的布局上,因为保持旅游区的景观特色、景观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让旅游区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综合最大化的保证。本质上,它是一种包含“旅游”、“景观”、“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性规划。⑥其中,“旅游”的规划核心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对游客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和设定,以此来确定旅游区的发展方向;“景观”的规划核心是对旅游项目、设施建设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以此来确定旅游区的发展规模和模式;“生态”的规划核心是对旅游区的自然环境要素与因旅游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各种影响(包括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分析,以此来制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5 结论
在旅游规划中运用生态学的相互关联思想,既是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的叠加,而是在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上综合分析,力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综合最大化。优化组合原有景观要素或引入新的组成要素,构建新的或调整旅游区景观格局,对提高旅游景区整体生态环境、改善旅游区域环境和维持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2.
②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31.
③王大悟,毕吕贵.旅游规划新论[M].合肥:黄山书社,2002:12.
④李亮.旅游规划研究的“空间-阶段”模型[D].清华大学,2004.
⑤刘琴,王金霞.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
⑥蔡伟斌.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自然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1.
参考文献
[1] 邱彭华.旅游地景观规划理念分析与理论探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作者:彭 君
相关文章:
生态危机生态文明论文02-21
打造生态教育 构建教育生态02-21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02-21
生态危机生态学论文02-21
生态文明(生态哲学)02-21
生态财务组织机构02-21
生态修复农业生态论文02-21
生态养殖生态环保论文02-21
生态振兴生态宜居02-21
水生态文化水生态文明论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