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介绍

关键词: 毕节 制造 机械设计 专业

毕节介绍(精选7篇)

篇1:毕节介绍

毕节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非师范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CAD》《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检测与传感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设计》《汽车修理学》《汽车构造与原理》《发动机原理》《采煤概论》《可编程逻辑控制》《电力拖动与控制》《液压控制系统》《矿山电工学》《采掘机械》《矿山机械及运输设备

篇2:毕节介绍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的毕节,我的家乡!

茫茫的群山在高原上不断地绵延与巍峨着,悠悠的白云在群山的上空不停地变换与漂浮着。茫茫的群山间,悠悠的白云下,座落着许许多多的城镇和村落,奇山秀水,山水磅礴。这就是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有着优良革命传统和多彩民族风情的美丽毕节,我的家乡。

多少年来,由于大山的阻隔和闭塞,这里勤劳善良的人民肩负着世世代代的贫穷与落后。千百年的期盼与等待。终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党的惠民政策在村村寨寨落了脚,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着毕节这片红色圣土,将其定为国家重点开发与扶贫的试验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家乡毕节,旧貌换新颜。看,一条条宽阔的公路蜿蜒在绿水青山之间,一座座新楼房在绿林间掩映着白墙碧瓦。鸡鸭成群,牛羊成队。

这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八百多万人民正热忱欢迎四方宾客、五洲朋友。从乌江源百里画廊到黔西杜鹃花都,从织金天下第一洞到威宁茫茫草海,处处都有无尽的风光和秀美的景色等待您的到来。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家乡建设,硕果累累。人民逐渐摆脱了贫穷落后,逐步走向小康生活,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生态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业发展,农业稳定,各种各样的第三产业,也在家乡大地蓬勃兴起。水电站,火电厂,煤炭开采各自忙,干群齐努力,谱写毕节新篇章!

看,今日的家乡毕节,豪情万丈。全区人民正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牢牢抓住历史的大好机遇,迈开矫健的步伐,走上全面建设美丽毕节的征程。建设毕节,是每一个毕节人的责任,建设家乡,我们义不容辞。

作为中学生,一方面,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整脏治乱做起。要努力美化、净化、绿化我们的校园,把校园建设成家乡的亮点。

另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学校文明阵地的优势,宣传好“两创一建”具体内容、即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创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这为建设美丽毕节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建设家乡无穷动力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让“两创一建”深入人心,走进城市、乡镇,走进社区、街道,走进村村寨寨、万户千家。

展望未来,家乡毕节前程似锦。同学们,为了家乡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吧!

篇3:毕节介绍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党刊,宣传,实践,探索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由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在毕节试验区建立20周年之际, 为更好地总结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成功经验, 推动毕节试验区在新一轮改革试验中实现跨越发展, 中共毕节地 (市) 委研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毕节试验区》 (月刊) 。2007年5月,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正式成立。同年9月, 《毕节试验区》正式创刊。《毕节试验区》创刊以来,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突出特色, 集中宣传试验区, 为推进毕节试验区四个全面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发挥党刊优势彰显宣传引导作用

《毕节试验区》注重围绕重大主题加强舆论引导, 以高度增强指导性, 以深度扩大影响力, 为读者提供题材重大、视角宏观、分析深入的深度报道, 不断增强党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着力提升思想引领力和精神凝聚力。《毕节试验区》对毕节试验区发展建设成就的宣传报道, 多次受到了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贵州新闻出版广电管理与服务》的专题审读表扬。

《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突出宣传各级各界对毕节试验区的关怀与支持, 宣传报道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宣传报道好党中央、国务院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毕节试验区的亲切关怀, 宣传报道好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及东部10省市统一战线、深圳市对毕节试验区的大力支持, 宣传报道毕节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的新路子, 宣传报道毕节试验区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出的新经验。

《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总基调和主战略, 突出宣传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的新路子和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的新经验。宣传报道省委、省政府对毕节试验区的大力支持, 对试验区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深度解读, 对试验区新能源汽车、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亮点进行全面扫描。为迎接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的召开, 杂志社精心编辑制作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特刊, 作为会议资料发给与会代表, 使其更加全面生动地了解试验区26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和2011年以来的巨大变化, 为会议的成功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突出宣传试验区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大决策部署, 发挥党刊优势, 突出鲜明特色, 对市委一届五次全会、市人大一届四次全会和五次全会、市政协一届三次全会、2014年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走进毕节、毕节市乌蒙文化节·第二届文化艺术系列 (美术专业和精品剧目) 大赛等重大活动进行深度报道, 对“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民营经济发展、绿化毕节行动、县域文化品牌等决策部署进行重点报道。精心策划“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专题, 突出报道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 使文朝荣精神不断激励着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建设毕节试验区。

发挥品牌优势彰显激励作用

作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内部党刊, 《毕节试验区》在全国地市级党刊中第一家实现直发,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在全国地市级党刊社中首家面向社会开办读者之家。2014年12月3日,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发行工作暨公园读者之家创办一周年座谈会召开, 对党刊如何发挥品牌优势、更好服务读者、彰显激励作用做深入探讨。

《毕节试验区》坚持“邮发直发相结合、抽查回访不间断”的发行工作模式, 在增大直发量、电话回访读者率方面实现新突破, 将通往各县 (区) 沿线的近80个乡 (镇、办事处) 纳入直发范围, 同时坚持对读者进行电话回访, 形成了“邮发直发相结合、抽查回访不间断”的发行工作新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发行网络, 建立报刊亭赠阅网络, 读者可以在全市近200家报刊亭取阅《毕节试验区》;制作《毕节试验区》报刊架放置于全市各县 (区) 部分银行营业网点、车站、宾馆酒店、政务中心及毕节飞雄机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 让读者了解毕节试验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毕节试验区》面向社会开放公园读者之家, 在建设公共文化阵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实现新突破。在2010年8月建立《毕节试验区》读者之家后, 2013年10月在毕节城区人民公园内建立《毕节试验区》第二读者之家。制作读者之家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牌、免费赠阅提示牌, 规范制作读者登记簿、读者意见簿, 设计制作《毕节试验区》杂志专用手提袋, 举行公园集体赠书活动和读者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定期抽调人员协助读者之家工作,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使《毕节试验区》第二读者之家成为城区读者阅读党刊的温馨家园。

创造性地开展毕节试验区区情宣传活动, 在培育试验区意识、宣传试验区精神方面开创新局面。抽调6名记录、见证毕节试验区日新月异发展的记者 (编辑) 组成两个宣讲组,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精神以及毕节试验区的建立背景、试验主题、建设成就、发展前景进行宣讲。从2014年4月16日举行首场区情宣讲报告会以来, 宣讲组已到大中专院校及中学、机关单位、窗口服务行业宣讲30多场次, 近3万人聆听区情宣传报告。

发挥试验优势, 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毕节试验区》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探索创新, 强化品牌意识、价值概念、优质效果,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为的作风、更加奋发的精神, 践行“三贴近”, 深化“走转改”, 发挥试验优势, 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学习意识, 着力提升新闻采编水平,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提升精神境界, 着力提升新闻采编水平, 为宣传毕节试验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 每月集中学习1次, 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纠错分享制度, 通过记者本人自己纠、责任编辑重点纠、编辑之间相互纠、主编发稿把关纠, 把纠出来的错误整理在工作例会分享, 切实提高记者和编辑的业务水平。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 每年组织一次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 提高在职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工作作风优良的新闻采编队伍。中共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支部委员会因工作突出、成绩显著, 2013年6月被中共毕节市委授予“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成为受到表彰的10个市直五好基层党组织之一。

强化服务意识, 着力增强媒体社会责任, 坚持把敬老爱老助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结合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及学习雷锋活动的开展, 从主要领导到普通职工全员参与, 分成9个组带着党刊走进社区, 与社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结成长期的帮扶关系, 用真心、动真情、下实劲、出实招, 为老年朋友提供许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帮助解决租住廉租房、安装闭路电视等一些实际困难, 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 共帮扶慰问空巢老人、困难老人90多户 (次) 。因工作扎实出色,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先后荣获毕节市首批“敬老文明号”称号和“贵州省敬老文明号”、“贵州省敬老模范单位”称号, 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强化创新意识, 着力探索示范带动之路。2008年9月, 在《毕节试验区》创刊1周年之际,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主办网站“试验区之窗”开通, 初步实现刊网互动。杂志和网站相得益彰, 实现刊网互动、两翼齐飞的目标。2015年1月, 《毕节试验区》开通微信二维码“试验区之窗”, 适应新常态下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创办内参《毕节试验区·领导参阅》, 围绕全市关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把社情民意、群众关切、百姓呼声传递给各级领导, 为各级领导提供工作参考, 多次得到市领导的批示肯定。2013年10月,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成功承办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 (党刊) 联席会第九届年会, 来自全国24个省 (市、区) 的59个城市近200名党刊界专家对《毕节试验区》的办刊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推广, 更好地发挥《毕节试验区》在全国城市党刊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毕节试验区 (总第1期至总第103期) [M], 贵州省 (报刊) 连续性内资字第BJDQK6号。

[2]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 (党刊) 联席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选编[C].2013.10.

[3]毕节年鉴编辑部.毕节年鉴 (2012年) [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2.12, 474-475.

[4]中共毕节市委党史研究室 (毕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毕节年鉴 (2013) [M].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3.12, 471-472.

[5]中共毕节市委党史研究室 (毕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毕节年鉴 (2014) [M].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4.12, 460-462.

[6]李霓.提高《毕节试验区》杂志影响力的探索和实践[J].新闻窗.2011 (4) .

[7]贵州省毕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毕节试验区25周年文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3.11.

篇4:毕节留守儿童调查

自从爸爸妈妈去年外出打工后,张以海每天都要做饭给弟弟妹妹吃,有时还要带着他们到地里做些农活。每天放学回来,兄妹3人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一直到深夜。

像陈婷、张以海这样的留守儿童,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

两名儿童在家误吃了涂有老鼠药的食物后,不幸中毒死亡;某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在水塘边玩时,不慎落水溺死;织金县某乡镇中学学生,由于受他人引诱,过早辍学走上了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大方县某乡镇一村民家的3个女孩多次遭到他人的奸淫,其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5岁……

这些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事件,主人公都是留守儿童。

父母去打工他们守着家

今年正月十五,太阳早早地爬上了山头。在毕节市海子街镇长征村,一栋栋贴着瓷片的房屋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可整个村庄却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春节过后,返乡回家过春节的打工一族又像往年一样,匆匆离开了。

陈婷的爸爸妈妈已经3年没回家了。上午起床后,9岁的陈婷和11岁的哥哥陈双福每人带着55元的学费来到学校报名注册。

前一天,团省委的叔叔阿姨来到村子里举行“手拉手一起走·关爱留守儿童”新春送温暖活动,陈婷和村子里其余19名留守儿童分别得到了200元的慰问金。

从学校报名后,陈婷和陈双福把这学期的新课本丢在家里就走出了家门。屋子里,除了桌子上放着半碗舍不得吃的油渣外,再也看不到任何好吃的东西。15岁的大姐陈丽琼低着头,独自一人坐在门前。邻居家正忙着杀鸡宰鸭,准备丰盛的晚饭。

走出家门,陈婷和陈双福谁也没和谁说话,兄妹俩悄悄来到了村口。每当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都会来到村口守望。

3年前,陈婷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时,把他们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都已近80岁,几乎已不能下地做农活,陈婷和陈双福主要靠姐姐陈丽琼照管。爸爸妈妈每月寄给3个孩子200元生活费。

“买了粮食、煤炭和盐后就所剩无几,很少吃肉。”陈丽琼说,他们也知道爸爸妈妈在外挣的钱不多,况且还要寄些给爷爷奶奶。所以,平时吃的蔬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

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婷怯生生的,陈双福蹲在地上一言不发。记者摸着他的头问:“想不想爸爸妈妈?”话还没问完,他就捂着脸伤心地哭了起来。

“除了陈婷外,她姐姐和哥哥的成绩都不好。”陈婷的爷爷说,“村干部和她妈妈都打电话来劝说了几次,丽琼就是坚持不再去上学。”

“为什么不想继续上学?”记者问。

“我想去打工!”陈丽琼的态度很坚决。

离开陈丽琼家,记者来到毕节市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13岁的张以海、11岁的张以发和10岁的张春燕兄妹3人正坐在家里看电视。他们身上的衣服已经脏得发出了异味,张以海的裤子后面竟磨出了两个大洞,屁股都露了出来。

自从爸爸妈妈去年外出打工后,张以海每天都要做饭给弟弟妹妹吃,有时还要带着他们到地里做些农活。每天放学回来,兄妹3人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一直到深夜。

在途经毕节市大新桥办事处天桥村时,记者正好遇到8岁的陆玲玲和6岁的妹妹陆爽与爷爷奶奶在地里种洋芋。5年前,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后再也没回来,也没寄钱回家,姐妹俩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还学会了干不少农活……

据了解,像陈婷、张以海、陆玲玲姐妹这样的留守儿童,仅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

富了家庭却“负”了孩子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仍有许多群众尚未脱贫致富。为了摆脱贫困,不少人纷纷外出打工,其中有不少家庭夫妻双双一起外出务工。

如今,毕节地区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30余万,占全地区720万总人口的18%,成了贵州省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区。

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有3900多人,近几年来,村子里80%的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平时,村子里空荡荡格外冷清。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的贫困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据毕节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估算,该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寄回家乡的钱达39亿元,几乎是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两倍。

“我们镇有5.7万人,外出打工人员就有1.37万人,他们每年寄回来的钱有3500万元以上。”毕节市小吉场镇镇长邵昌明说,“这些年来,打工收入成了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每个村子里新修建的房屋几乎都是村民们用打工挣来的钱修建的,外出务工成了村民们目前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乡镇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寄回来的钱竟是当地乡镇财政收入的数十倍。由于外出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全区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家的土墙房、茅草房都变成了砖墙房,彩电、洗衣机、电话等电器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物。

然而,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大量的孩子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或远亲近邻家,有的孩子甚至独守门户。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与亲人的沟通和交流,长时间在一种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于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品德、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每次离开家,我都会感觉心痛,作为父母,没有谁忍心把几个孩子长期丢在家里不管,可如果不出去打工,一家老小连吃饭都成问题。”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村民张以群无奈地说,“平时也想回家来看看孩子,可两人回来一次车费就要花1000多块,哪有这么多钱啊。”

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成长

共青团毕节市委曾作过一次全面的统计,全市有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已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

在毕节市亮岩中学的80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480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失去了成长中家庭的关爱和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厌学情绪严重。

受打工潮的影响,不时有学生相互邀约离家出走。“学校的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对这些留守孩子的管理上。”亮岩中学袁武刚校长无奈地说。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可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家庭教育的配合根本无法谈起。”班主任叶老师感触很深。由于许多留守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心理缺陷,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和进行管理教育时,常常是事倍功半。

据了解,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他们中有30%以上是“双差生”。面对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部门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毕节地区教育局副局长章剑平说,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不少孩子会表现出任性、孤僻、冷漠,学校教育相对就承担了很大压力。

“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有性格缺陷、是非观差的孩子,一旦被人利诱后,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章剑平说。

“这些孩子今后都要踏进社会,现在如果不设法引导、帮助他们迈入健康成长的道路,今后的结果是难以想象的。”毕节市妇联主席阮友茂对此也是忧心忡忡。

去年9月,共青团毕节市委副书记李永红曾配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刘正奎两位博士对毕节市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查。

李永红认为,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家庭功能缺失。由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对留守孩子的监管不到位;第二,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学校借宿制未能普及;第三,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毕节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目前,共青团毕节市委等部门已开始在全市展开摸底调查,着手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配合学校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动员全市基层团员和团干部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定期与他们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聘用当地有知识、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派出所民警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制教育;动员城区学校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看朋友”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缺陷。整合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借宿制学校,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预防犯罪和维权工作力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篇5:毕节扶贫办

吴学军同志指出,要紧紧围绕反对“四风”这个目标任务,对我办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努力使我办在作风建设和机关形象上有一个新的提升。要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

病”的总要求,进一步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要求。要真正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利器”的作用,切实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互相帮助,克服缺点,解决问题,增进团结。要始终坚持领导带头、自上而下的重要方法,形成上级带下

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始终坚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

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吴学军同志强调,“扶贫开发”作为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之一,我们既要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又要以扶贫开

发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围绕今年净减少农村贫困

人口 40 万人、力争减少 50 万人,实现 1 个县、22 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的目标,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一是要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二是要深

化社会扶贫工作;三是要扎实推进片区扶贫开发工作;四是要力提高

农村人口素质;五是要创新和完善扶贫工作机制。

吴学军同志要求,市扶贫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决杜绝认识不到位,征求意见不到位,查找问题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到位,推动工作不到位;要做到真查真改真落实。一是要营造全员参与氛围,所有党员都要参加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二是要做到规定动作

不折扣,自选动作有特色,紧紧围绕体现扶贫特色,紧密贴近扶贫工作实际,把自选动作抓出特色亮点。

高隆礼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办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他强调,市委对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突出主题不变、镜头不换;二是突出领导带

头、层层示范;三是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四是突出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五是突出群众参与、开门互动;六是突出建章立制、简便易行。希望市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认真贯彻《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毕节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个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张吉勇书记等市领导一系列讲话精神,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不折不扣把规定动作做到位,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高隆礼同志表示,市委督导组将按照市委要求,切实履职尽责,认真把握督导方向,创新深化督导方式,提高督导工作质量,扎实做好督导工作,努力成为毕节市扶贫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助手。

篇6:毕节大方百里杜鹃

黔西和大方两县的百里杜鹃花区,花与“乌金”(煤)齐名。相传有一名叫乌勇的男青年和妻子金秀上山挖洞找煤,挖了九十九天,煤没有找到,却双双累死在洞中。很久不见他俩出来,大家便相约去刨洞找人。奇怪,人不见了,只见满洞乌黑发亮的煤,原来是这对夫妇变的。为纪念他俩舍命为人们造福的精神,人们将煤命名为“乌金”,把大山取名为“金坡”,就是今天的百里杜鹃风景区。

这事感动了天上的仙女,飞到金坡上撒下了许多杜鹃花种子,于是杜鹃花便长得满山满岭。每当杜鹃花开放,月明星稀之夜,乌勇和金秀一现身,仙女们便要下凡来和他俩在杜鹃花丛中唱歌跳舞,直到清晨散去,还丢下白白的飘带在半山腰飘荡。

后来,每年的三月初三到十五,附近的布依族青年男女都要到百里杜鹃花丛中来“跳花坡”,据说其中就有追念乌勇、金秀之意。

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大方、黔西县交界处,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5′~106°04′45″,北纬27°08′30″~27°20′00″。整个天然杜鹃林带宽1~3千米,绵延50余千米,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百里杜鹃属贵州西北部次生地带性植被中保存最好的`一部分,初步查明公园内有马缨杜鹃、树型杜鹃、狭叶马缨杜鹃、美容杜鹃、大白花杜鹃、露珠杜鹃、团花杜鹃、迷人杜鹃、银叶杜鹃、皱皮杜鹃、锈叶杜鹃、问客杜鹃、腺衤硪花、多花杜鹃、映山红、锦绣杜鹃、贵定杜鹃、暗绿杜鹃、映山红变种、落叶杜鹃、水红杜鹃、百合杜鹃、多头杜鹃23个品种,占世界5个亚属中的4 个,花色多样,有鲜红、粉红、紫色、金黄、淡黄、雪白、淡白、淡绿等。最为难得的是一树不同花,即一棵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最多的达7 种之多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有“世界级的国宝精品”之美称。

暮春3月下旬至4月末各种杜鹃花先后怒放,杜鹃花漫山遍野,千姿百态,铺山盖岭,五彩缤纷。真是好一幅“千峰叠起嶂,乌金地下埋,杜鹃花似海,满山留异香”的美丽画卷。其花色品种之多,分布之密集,美学价值、观赏价值之高,艺术感染力之强,实属世界罕见。公园分为金坡景区、普底景区、野营区、游乐区、休闲疗养区、后备发展区。共有五彩路、数花峰、醉九牛、漫步云台、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百花坪、马缨岭、锦鸡箐、对嘴岩、御赐银杏、千年古桑、杜鹃花王、移山湖、花底岩等20多个景点。此外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跳花坡”内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彝族的舞蹈《撮泰吉》、苗族的高架芦笙舞、无伴奏多声部合唱等别具特色。因此,百里杜鹃不仅是杜鹃花的世界、杜鹃花的海洋,也参天古树云集、山水林洞辉映、珍禽异兽栖息、民族风情浓郁的原始森林旅游区。游客在观杜鹃花、赏民族歌舞之余,还可以饱览灵山、秀水、古树、山珍、名药。

篇7:毕节高考满分作文

初生·旭日

叔叔的儿子出生刚好是早晨,那天天气特别好,东方长空,旭日喷薄,染红了天际,似乎为婴儿的出生而增添几分喜庆。小婴儿抱回家,一屋子大人围着面盆,叔叔正帮婴儿洗澡,水在面盆上氤氲着白气,叔叔厚实的手掌,在清澈的水中穿插撩拨到儿子身上,儿子皮肤嫩白,清澈的水在肌肤上滑过,纯真与纯净相互融合,儿子哭了,咿呀的哭声在大人的笑声中混合,叔叔笑了,白白的牙齿分外闪亮,大人纷纷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远处白梨初绽,朵朵娇艳与这新生带来的喜悦成为美的瞬间。原来美的瞬间蕴含初生的希望。

青年·晌午

当兵的表兄从海南寄来工作照,表兄黑了也健硕了,从照片上捕捉到的美的瞬间,我看到蔚蓝无际的大海与瓦蓝的天空在照片中划出一道海平线,白云飘飘,一定是中午了,沙滩发出一种耀眼的黄,可感受到一种炎热在撕扯大地,而表兄身穿绿军装,一脸坚毅,炯炯目光投向远方那可爱的国土上。

此时望着窗外开得正艳的桃花,风起花舞,感受到在这定格的美的瞬间中,涌动着一种责任,一种保家卫国的责任。原来美的瞬间包含青年的责任。

暮年·黄昏

那天黄昏从学校出来,太阳在山边露着半张羞红的脸,一种朱赤在大地肆意渲染,看见一对老夫妇背着夕阳,相互扶持的走着,冬天的瑟风吹乱了老翁的白色亮丝,老妇伸手拨了拨他的头发,动作笨拙但娴熟,是因为这个动作一遍又一遍做了几十年了吧,传递着默默的支持与爱。老夫妇越走越远,太阳的脸也越来越小,拉长了老夫妇的身影。

风又起了,梅花摇枝漫天,雨般纷纷飘落。原来美的瞬间蕴藏相濡以沫的纯洁。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毕节市中医院远程会诊制度 下一篇:离婚协议书(贵州省毕节市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