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传输

关键词: 气动 传输 物流 系统

气动传输(精选四篇)

气动传输 篇1

在现代化的医院中, 病房楼大多是高层建筑, 人员上下依靠电梯, 物品运送不便, 遇到紧急情况将大大影响医疗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 物流传输系统成为较好的选择。针对物品传输频繁、单次传输量小的特点, 医院安装的物流传输系统大多为气送式。气动物流传输系统 (Pneumatic Tube System, PTS) 是一个由传输管道、鼓风机、三向转接机和工作站组成的网络, 传输管道组成的路径和转向器、工作站组成的节点构成了完整的系统。系统以气压为动力, 将气送子 (传输瓶) 从一个工作站移至另一个工作站, 由中央控制器、管线控制器、装置控制器等来控制整个传输过程[1,2]。PTS的使用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PTS可用于文件、标本、药品等医疗用品的传送, 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等优点。PTS在传送过程中有方向的变换和较强的撞击力, 存在震荡, 可能引起血性标本溶血。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减少PTS影响的方法。

1 PTS对生化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

沈建成等[3,4]采集153例生化标本, 每例标本一分为二, 1份采用PTS传送到检验科, 距离300 m, 落差20 m;另1份人工送到检验科标本室, 然后2份标本同时采用同种检测方法进行配对检测并记录结果。研究显示: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总蛋白 (TP) 、血糖、钠 (Na+) 、镁 (Mg2+) 6个项目人工传送与PTS传输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经物流传送后结果偏高。乳酸脱氢酶 (LDH) 、α2羟丁酸脱氢酶 (HBDH) 、钾 (K+) 经2种传送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若先对经PTS的标本进行棉袋包裹、泡沫海绵固定处理后再传输, 则LDH、HBDH、K+经人工传送与PTS传输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朱跃辉等[5]对20名受试者按规定同时抽取双份标本、分别用人工和PTS (4 m/s) 两种途径运送, 然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出凝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rothrombin Time, PT) 、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 (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和血常规 (WBC、RBC、PLT) 的测定,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两种途径运送标本测得RBC计数均值一致。WBC和PLT计数均值气动传送偏高, PT和APTT均值气动传送偏低, 配对t检验显示5个项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相关性较好。

王欣茹等[6,7]将45例患者的EDTA-K2 (二胺四乙酸二钾) 抗凝静脉血分为4管, 分别经人工运送到检验科或经PTS传送1次、2次和3次后到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测, 每次物流管道系统传输距离为150 m, 落差45 m。结果表明:经物流管道系统传输1次时各项参数与人工运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物流传输2次时RBC、MCV (红细胞平均体积) 、RDW-SD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和RDW-CV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等4项参数与人工运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传输3次时差异更加显著。但其变化的程度<3%, 不影响临床诊断。

祝二娟[8]将50例标本分别采用人工传送、PTS快速传送 (6 m/s) 、PTS慢速传送 (3 m/s) 后作血常规检测, 检测项目有血细胞比容、MCV、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WBC、RBC、血红蛋白含量 (HGB) 、PLT。结果显示,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Weaver等[9]通过对标本在管道长为253 m传输速度为7.6 m/s的PTS传输后观察发现, 标本经传输后可使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 而对血清K+、Na+、Cl-、CO2、TP、白蛋白、Ca2+、糖、肌酐、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ST、酸性磷酸酶、尿酸、WBC、RBC、HGB、红细胞压积、凝血时间 (CT) 、APTT的测定均无明显影响

LDH、HBDH、K+在红细胞内有较高的浓度, 细胞内的浓度约为血浆的几十倍至几百倍。在PTS传输过程中由于变速时惯性的冲击、传输距离及弯道数量的影响, 会对部分红细胞膜有损伤, 使红细胞内的LDH、HBDH、K+析出到血清中。本文建议用PTS传输生化标本时, 要进行固定、防震等处理, 并用低速进行传输。

2 PTS对血气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

王欣茹等[10]将合格血气标本40例分别经PTS传输或放置15 min后检测血气变化, 结果显示合格标本在传输前后的血气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将该40例吸入0.1m L空气后分别经PTS传输或放置15 min后检测血气变化, 结果显示含气泡标本在传输前后多个血气参数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研究提示PTS能放大或加重气泡对PO2测定的不利影响

Zaman等[11,12]对58例标本 (其中31例含有气泡) 进行PTS传输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的对比, 发现PTS对没有气泡的血气分析标本的p H、Pa CO2和Pa O2无明显影响, 而会明显增加含有气泡的血气分析标本的Pa O2。Pa O2≥100mm Hg的含气泡标本通过PTS传输可使其Pa O2增加10~20mm Hg, 而Pa O2非常低的含气泡标本通过PTS传输后可上升为中度甚至正常Pa O2。

Astles等[13]选取Pa O2从70~400 mm Hg的不同标本为研究对象, 观察血气标本中气泡对通过PTS传输的不同Pa O2标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在PTS传输过程中, 血氧含量不足的标本其Pa O2更易受气泡的影响, 甚至可以出现足以引起临床误诊的结果。含有气泡的Pa O2<85 mm Hg的标本通过PTS传输后其Pa O2可升高至10 mm Hg以上。高Pa O2且对标本进行冷却可减少气泡在PTS传输中对Pa O2的影响。同时实验结果显示, 在传输桶内放置衬垫等机械缓冲物对实验的干扰性并无明显的影响, 而降低传输速度50%可明显降低PTS传输对Pa O2的影响

Collinso等[14]在实验中发现, 血气标本经PTS传输520 m、耗时19 min后Pa O2发生改变, 而对Pa CO2和p H没有任何影响。如果采用带压力的密封桶传输标本则可避免Pa O2发生改变, 其测定结果和床旁检测结果无明显区别 (P=0.2897) 。

相关研究表明, PTS传输对不含气泡的标本的血气分析结果无显著影响, 而含气泡标本经PTS传输后血气分析结果发生变化。因为空气中PO2、PCO2与血液中水平相差较大, 二者接触时会发生气体交换以达到平衡, 而PTS传输过程中的震荡加剧了这种交换, 因此PTS能放大或加重气泡对血气分析测定的不利影响。本文建议血气标本采集时应特别注意标本中不能含有气泡, 并采用低速传输。

3 PTS对脑脊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

Wenham等[15]在11例脑脊液标本中加入取自手指末梢血的红细胞, 使红细胞的终浓度达到 (1916~8746) ×106。每例脑脊液标本分成6份, 其中3份在实验室常温下放置, 另外3份通过PTS传输到实验室。所有的标本在3000 g离心力下离心10 min后用350~600 nm波长扫描上清液, 观察扫描曲线415 nm处氧化血红蛋白引起的波峰。实验结果显示, 所有的脑脊液标本在415 nm波长处都出现了波峰, 但经过PTS传输后的脑脊液标本, 其吸光度明显增加, 表明传输后的标本发生了溶血, 破碎的血细胞释放出了更多的氧化血红蛋白。该实验证明PTS传输可使含有血细胞的脑脊液标本发生溶血, 且红细胞浓度和溶血程度间无相关性。

传输时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惯性会对红细胞膜施加一定的作用力, 使标本发生溶血。本文建议避免使用PTS传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性脑脊液标本。

4 PTS对血液制品的影响

李春仙等[16]取质检合格悬浮红细胞32袋, 每袋分2份, 1份留用, 另1份棉布包裹后经PTS传输 (总落差78 m, 速度3 m/s) 后返回, 离心取上清液测定悬浮红细胞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 (FHb) 的含量。经配对t检验, P>0.05, PTS传输前后FH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认为PTS传输对悬浮红细胞质量无影响。Tanley等[17]通过早期实验发现, PTS对血型鉴定、抗体检测和分型及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标本无明显影响

库存红细胞制品离开了人体内环境, 红细胞膜对震荡的耐受性下降, 对运送要求比较严格[18]。本文建议通过PTS运送悬浮红细胞时需有固定、缓冲装置。

综上所述, 在PTS传输过程中的震荡和冲击对标本中红细胞膜会造成损伤, 如使用不当会影响标本成分, 甚至发生溶血, 进而影响临床诊断。根据相关研究结果, 本文建议标本采集时应按规程操作, 避免气泡的产生。传输时需注意使用固定或缓冲装置, 并尽可能用低速模式传输。血性脑脊液标本受PTS传输影响较大, 建议人工送检。这样既可以发挥PTS快捷、准确的优势, 又可避免PTS传输过程对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

摘要: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可能引起血性标本中的红细胞破碎, 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减少物流传输系统对标本影响的建议。

气动传输 篇2

物流传输系统始于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传输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大量应用于欧美国家的医疗系统,在国内卫生行业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借助计算机控制技术及机电技术,实现全程网络管理和监控,利用管道将载有物品的传输瓶输送到目的地,从而将医院各科室、护士站、手术室、中心药房、检验科等工作点连接起来。传输物品主要包括文书档案(病历、医生处方、检验报告单、医疗收费单据和账目等)、医用物资(药品、药械器材、无菌医用材料、手术器械等)、医用标本(化验标本、病理标本等)。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物流传输系统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有着战略性地位,其涵盖了医院所有业务部门的日常作业和管理活动[1]。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医院采用了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为国内外医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输工具。

本文在介绍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传输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求,实时追踪我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该系统易发生的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1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

1.1 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通过鼓风机抽取或压送空气产生的气压变化,以传输瓶为载体在密闭的网管中传输物品。图1为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传输过程图。

该系统采用单管双向传输方式,压缩主机为鼓风机、传输管道、发送工作站、方向转换器及气送子组成。其中,由鼓风机提供空气动力,传输站可以发送或接收物品,控制整个系统传输运行的中枢由控制器完成,方向转换器切换物品的传输方向,传输瓶为传输物品的载体。当一个站点向另一站点需要发送物品时,首先将物品平稳放入传输瓶,确认盖好密封盖,放入传输站,输入目的地站点编码,系统判断此时的管道状态,确认前一任务完成后,开始本次传送。控制器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对先后顺序排列的队列进行发送物品[2]。

在医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中,最大子系统数量一般在5个以上,在单个子系统中,最大可连接的收发工作站数量一般在30个以上。可装载传输物品的传输瓶最大质量一般低于5 kg。管道中,传输瓶的传输速度高速可达5~8 m/s,一般用于传输X线片、医用消耗品、办公物品、邮件、票据、各种记录等;低速为2.5~3 m/s,一般用于传输无菌器材、清洁敷料、注射输液药品、处方药品、手术器械、切片、血样、血液、化验标本、血浆、化验样品等物品。传输瓶满负荷最大纵向传输距离可达120 m,最大横向传输距离可达1 800 m。

为实现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无气体泄露或气体污染;采用由特氟隆材料制成的气体密封圈,应用在收发站、方向转换器、三向阀内;系统安装时采用的密封胶水及胶带均为系统专用,无毒、无污染、性能良好,可保证系统无气体泄露。同时,系统工作时只对空气压缩,传输过程中气体无质变、无污染。(2)系统不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电缆具有双重屏蔽功能,符合89/336/EEC标准。系统没有任何的辐射,也不会产生污染,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任何影响。(3)系统可扩展,可以增加工作站,系统在设计时可进行冗余性考虑,如未来需要扩大分站数量,只需要增加相应的工作站数量并对软件系统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4)系统易管理、易维护、易升级;系统须按无人值班的要求设计,软件升级仅更新软件即可。(5)系统要求具有故障自恢复功能,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断电,实现数据自动保存,恢复供电后,继续执行原定传输指令。(6)采用缓冲技术实现系统的软启动与软停止,完成传输瓶无振动、无颠簸、平稳接收。

由以上分析可知,气动物流传输系统非常适用于运输质量轻、体积小的物品,在具备速度快、噪声小、运输距离长等优点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方便清洁、使用频率高、占用空间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其造价低,所以普及率在逐步上升,为解决医院主要的并且是大量而琐碎的物流传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3,4,5]。

1.2 气动物流系统的设计过程

通过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可见物流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主要取决于物品之间的等候时间,而该时间又由当时管道的繁忙程度决定,最终又取决于管道、方向转换器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践证明,合理设计物流传输系统布局,等候时间可以缩短在2 min之内。图2是我院物流传输流程图。

根据建筑楼宇结构,设计合理的气动楼宇传输系统流程,既要结合医疗卫生系统的特点,又能保证为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设计过程中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传输系统为单管,双向传输。

(2)从需求和效率考虑,系统可设计为单个或多个区域,可实现多区域互联。每个区域要求有独立的动力设备。

(3)药房、检验科、急诊室、手术室等关系密切的科室,实际工作中紧急情况频出,为充分发挥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高效性作用,可进行独立管道设置,进而缩短传送等候的时间。

(4)根据医院的总体布局,对管道、方向转换器、压缩机等多设置合理的接点,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备用,方便系统升级及站点扩充,即实现传输系统的可扩展性。

(5)传送器的长度一般在300~400 mm之间、内径一般在90~120 mm之间,所以在设计管道转弯处时,要留出充足的裕量。与楼宇建筑设计院进行深入沟通,协调设计空调风管、排水管等路径[6,7,8]。

2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故障检测

我院使用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为Telecom TC-160,它由一个中央控制器与38个传输站组成,每年的传输量约为96 000次。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工作中的错误率。如此高的使用率,也为其带来一定的故障隐患,所以维护人员定期对运输系统进行巡检很有必要,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及时排除,进而保证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9,10,11]。

2.1 鼓风机常见故障

(1)故障现象:运行不平稳,噪声异常。

(2)处理方法:由于鼓风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测量三相电源,检测电源相间电压是否平衡,造成了运行噪声加大;当风机风量变小且外壳过热,检查鼓风机吸风口或者吸风管过滤器是否有异物存在。

2.2 方向转换器常见故障

方向转换器的常见故障主要表现为定位不准、路由异常、旋转卡死等[6],其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1。

2.3 中央控制器报警

我院气动物流传输中央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

2.3.1 故障一

(1)故障现象:传输站报警,显示系统错误,操作面板下方红灯常亮,同时中央控制器上显示“Error:009M”。

注:1 in=25.4 mm

(2)处理方法:①检查9号传输站电动机是否处于常转状态;②检查电动机位置是否偏离;③检查转盘电位器是否运行失效。

2.3.2 故障二

(1)故障现象:传输站报警,显示系统错误,操作面板下方红灯常亮,同时中央控制器上显示“Error007s”或“Error 007S”。

(2)处理方法:“Error 007s”表示007接收侧管道内传输瓶已满,同时在007传输站显示“basket full”,取出部分传输瓶,故障排除。“Error 007S”表示传输站007发送侧传感器灵敏度出现故障,调节传感器灵敏度或更换传感器。

2.3.3 故障三

(1)故障现象:一定时间内,某传输站频繁出错。

(2)处理方法:检查此传输站的接收和发送侧传感器是否灵敏,调整或更换传感器。检测电动机位置及电动机转动状态,擦拭电动机驱动轮以免出现打滑现象,确定驱动轮转动正常。当驱动轮磨损严重时,更换后再验证传输站发送和接收是否恢复正常。

2.3.4 故障四

(1)故障现象:当有传输瓶经过时,第017号传输站会产生传输啸叫声。

(2)处理方法:检查方向转换器的3个位置,如果传感器位置偏离,会使管道口出现缝隙,有传输瓶经过时携带的高压空气就会从缝隙中漏出而发生啸叫声。检查方向转换器与传输站接触的底部面板间的密封圈是否老化,更换密封圈后故障排除。

2.4 人为因素造成故障

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出现操作不当引起故障,主要表现在未遵守操作规程、操作顺序有误、目的地号码输入错误。例如:先放入传输瓶,再输目的地号码,会造成传输瓶提前发送,却未达到目的地。此类故障的处理方法是通过中央站显示屏来判断物品位置,在中转站重新设置正确的目的地地址,重新发送传输瓶。所以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很有必要,熟练操作流程和相关科室的代码地址,可明显降低故障率。

由于气动物流传输是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属于大型医用设备,其任何一个局部故障都可能会造成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1]。所以物流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了解其工作原理及结构、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更要积累维修经验,以保证物流系统能够稳定、高效、长期地运行,服务于临床科室。

3 结语

作为现代的医用传输工具,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优势显而易见。根据医院的布局合理地设计物流传输系统,可以改善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为医院节约在物流方面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减轻电梯的工作量,节省电费。物流技术的提高,为医院实现设备自动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但改善了医院整体运营管理水平,而且提升了医院整体运营效益。对保障医院后勤信息化、智能化,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也是数字化创造价值的重要例证。当然,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应用还有待趋于完善,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有[5]:如何防止在使用物流传输时发生感染;液态药剂和血液标本在传输过程中,如何控制其发生物理变化;如何建立预防性维修程序,减少设备故障率。国内关于物流系统应用的标准规范需要继续完善,但是医院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传输系统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物流传输系统更加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医疗系统。

摘要:介绍了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物流传输系统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求,为提高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供保障。通过实时追踪某院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了物流系统的常见故障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医院,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碧涛,王官,杨志刚,等.开展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考核的原因及目的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5):119-120.

[2]夏舜,王卉.物流管理在现代医院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9):256-257.

[3]张江水,罗仲秋,张菁.物流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4(12):10-13.

[4]向逾,种银保,袁巧洪.医疗设备用电电网波动检测及远程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1):11-14.

[5]李之群.医院物流管理效益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5,18(3):57-58.

[6]李朝波,王娜娜,梁宁,等.医用智能化语音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49-51.

[7]周翔.医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发展趋向[J].中国医学装备,2007,4(4):60-61.

[8]苑萍,但秀娟,王琳娜,等.医院耗材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131-132.

[9]杨昌勤,项缨,金晓红.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在现代医院中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6,24(2):45-47.

[10]孙志辉,周尚,门述强.智能医疗设备中的总线技术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114-116.

气动传输 篇3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新建病房大楼占地面积7600m2,建筑面积28085m2,是2005年扩建的拥有1000多张床位的三甲综合型医院。该院装备的德国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共分布85个工作站点,管道路由长达近2800m,是目前国内110型规模最大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开通使用5年来运行良好,日均传输量达到1800多次,安全无故障率为99.99%。整机系统之所以达到如此运行效果,与其成套设备品质、售后服务和院方后续管理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同时前期系统可行性设计解决方案也是不容忽视的必要条件。笔者作为本系统项目设计师,就有关设计问题略谈已见。

1 系统设计原则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在我国医院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物流装备,仅有几年的历史,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包括设计规范在内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医院建筑规模与档次、业务流程与需求及资金状况等差异性,决定了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设计解决方案的个性化。泰达医院气动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遵循以下5项原则:

(1)产品专业化原则。泰达医院装备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具有50年历史的“老字号”国际知名品牌,制造厂家研发制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例如:整机系统中各分支系统可以采用独特的“兼容”回收站,以解决偶遇传输瓶到回收站时随时有人处理,避免由于回收站设置在机房而造成的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而“兼容”回收站与上一个工作站要求距离>15m且尽量靠近机房。

(2)满足传输需求的原则。医院传输需求取决于其床位数量、门诊数量与功能科室设置等因素。依据泰达医院总评规则、床位数量、门诊量和功能科室布局,选用管道外直径为110mm的气动传输系统,设计日均传输负荷量约3800次,系统运行3年来的实践表明足以适应需求并尚有一定余量空间。

(3)适应业务流程的原则。为防止高峰传输期的拥堵“瓶颈”,系统设计中把那些传输量较大且业务相关联的职能科室站点进行合理布局与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让站点之间“门当户对”,分支系统路由“各施其能”,以增加少许投资成本达到顺畅的传输速率。

(4)预留扩展的原则。机房空间与供电配置、分支系统站点增加与整机系统扩展分支分统,总体设计中适当考虑到医院的未来发展需要和可操作性。

(5)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的原则。比如系统设计要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施工、消防设施、节能环保、现场管理等相关规则。

2 系统设计程序

针对气动传输的特点,天津泰达医院视系统设计为重要环节,十分关注供货商的设计能力,院长曾多次亲临方案论证与审核。整机系统设计经历“5个阶段与程序”,从而达到精心设计最佳解决方案的目的。

第一阶段为初步设计。医院提供电子版设计图纸,介绍医院建设概况,供货商分别提供初步设计方案。第二阶段为投标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方案中,择优选用解决方案,再汇总有关意见,并确定招标的规格型号、站点数量与分布、分支系统要求及机房位置等。投标人依据招标要求与自身产品特性,进行投标方案设计。第三阶段为深化设计。中标人会同院方、设计院、工程监理及总包方(代建方)等,确认最终设计方案,主要是管道路由与机房设置等相关事宜,在此基础上完善施工图设计。第四阶段为变更设计。在实施安装中,由于种种原因,站点增减或移位,管道路由改线与变更时有发生。中标人务必认真及时做出设计变更方案,并严格按经核准变更的图纸要求改装。第五阶段是竣工图设计。中标人编制完整的设计图,包括系统构成示意图、平面图,标明管道路由、工作站、转接机方位、机房布置,由设计院绘入建筑总图或作为设备设计附图资料备存。

3 系统设计要素

气动物流传输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到科学设计?就泰达这样一个规模大、站点多、管路长、要求高的系统而言,关键是注重5个要素:

(1)站点布局的合理性。理应因需设站,切勿因点设站。例如:有的职能科室只设1个站点,有的科室设两个甚至多达6个,另有多个职能科室共用1个站点。

(2)管道路由的科学性。做到尽量走“捷径”少拐弯,这样不仅可减少不必要的转换设备与管道、弯管及辅材的投入,更有利于减少日后传输距离和故障节点及传输瓶磨损耗材。

(3)控制系统设置的可行性。在理论原理上,每个分支控制系统可设置数十个主设备(工作站和转接机)。从实际应用出发,通常每个分支控制系统设置20多个主设备。泰达医院85个站点正常设置为3-4个分支控制系统。鉴于该院的环境和传输需求,整机系统设计6个分支控制系统:系统Ⅰ设置3个分支子系统,共67个站点,连接贯通全院大楼,系统与系统之间采用智能交换中心;系统Ⅱ设置3个分支系统,共18个站点,用于急诊护站、急诊手术室、ICU、中央手术部手术室,分别与检验中心之间实现点对点传送样,系统与系统之间采用独立运行方式。实现整机系统各分支子系统在检验中心都有单独的直达站点,勿需经交换中心转换;分支子系统之间采用点对点双向快捷交换方式,传输瓶勿需在机房等候交换;某一站点检修不影响其他站点正常传输;某一分支子系统检修不影响其他分支子系统的如常运行。如此独特的高性能控制系统保证了整机系统的高效率与高可靠性。

(4)机房设计的规范性。在45m2空间内,规划现有机房设备,并预留扩展余地。设备安装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电力要求三相380V,50Hz,空压机功率3000-5000W(每台),装修要求四白落地,具备防潮、防火、防盗及通风条件,配备电脑桌、电话、网线、空调、照明等基本办公条件。

气动传输 篇4

1 材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作者于2011年有针对性地从医院的住院药房以及设备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收集的实际数据。运用对比法从效率、成本和对药物影响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完成一次传输只需1~3 min, 住院药房使用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每天可完成紧急发药传送约200次, 按人工运送药物每人每次平均需要20 min完成 (按本院楼层高低, 病房远近, 电梯闲忙等情况大约平均值估算, 但由于每个人走路速度, 电梯闲忙情况等都很难准确计算, 此估算数值与真实数值之间会有一定误差, 仅供参考) 来算, 约等同于8个专职工作人员8 h不间断工作总量。对比结果显示,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传送药物比人工运送药物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优越性明显。

2.2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每次使用成本约为人民币 (下同) 1.88元, 每天使用成本约为376元;人工传送仅人力成本一项每天就需1333.33元, 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使用总成本的3倍多。使用成本计算方法见下表1 (以2010年度费用为例) 。

2.3 其他方面比较。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整个传输过程为密闭管道环境, 比人工运送能更加有效地减少药品被人为污染的机会。另外, 在数据管理方面,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也更加符合办公自动化的要求。

3 讨论

3.1 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 为了加强药品管理, 各医院相继取消了病区小药房, 住院患者的用药改由药剂科住院药房集中配发。而住院药房与病区之间药物的传送, 国内大部分医院依赖于传统的人工运送模式;而紧急用药则由医护人员随要随领。随着医院的发展, 规模不断扩大、楼层不断增高、专业科室不断细分, 数量不断增加, 传统的人工送药模式的诸多缺点也会不断被放大, 优选更加科学的药品传输方法符合医院发展的要求。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运而生, 是目前医院中心药房紧急发药的首选方案之一, 有条件的医院值得尝试。

3.2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赢得救治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过大的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药品在院内运输过程被人为污染的机会;减少人员频繁进出引起院内感染;缓解电梯的交通压力, 节省能源, 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能实现快速、及时、准确、低能耗、长距离输送急救药品的目的。

3.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已在很多医院被普及, 文字性的资料 (验单、处方、报告等) 已经应用电子文档进行输送,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应用能更加符合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我院也是在输送验单、处方、报告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基础上, 添加中心药房气动管道传输工作站, 实现药物的自动传输。各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条件, 分阶段实施。

3.4 注意事项: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操作人员均进行上岗培训;防止贵重药品破损、掉失;做好系统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应急预案。

3.5 其他:人工运送中电费其实是一项很大的开支, 由于电梯使用情况很复杂, 很难准确计算该项费用, 故不列入对比;由于紧急用药主要由各科室医护人员到住院药房领取, 一般都不会配备专职领药员工, 所以工资项以医护人员工资作为计算参数;另外, 由于紧急用药的时间要求, 就算只有一份, 也要立即派人领用, 这就有了一对一比较的基础。

摘要:目的 将住院药房与住院病区之间的人工运送药物改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自动传送药物, 并对两种输送药物的方式进行比较, 促进住院病区紧急发药自动化工程的实施。方法 运用对比法, 分别对前述两种运送药物的工作效率和运送成本进行统计分析以及两种方式在对药物运输过程中的影响等其他相关方面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完成一次药物传送仅需1~3min, 而人工运送药物, 完成一次平均需要20min以上;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每天可以完成紧急发药传送约200次, 等同于8个专职工作人员8h不间断工作总量;对比人工运送,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药物在医院内流通时可能产生的人为污染, 同时更加符合现代化办公的要求, 便于管理。结论 紧急发药时, 医院气动管道传输系统自动传送药物比传统的人工运送药物有更多优点, 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气动工具使用范文 下一篇:气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