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集性 后遗 神经痛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特点是皮损以单侧呈带状排列的簇集性水疱, 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尤其年老体弱者, 疼痛难以忍受[1], 部分患者可有后遗神经痛, 持续数月或数年,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 缩短病程, 缓解疼痛, 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我院皮肤科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85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5例带状疱疹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部及皮肤科门诊, 其中男86例, 女79例, 年龄19~87岁, 平均58.6岁, 病程1~7d, 皮损分布:头面部27例, 胸背部61例, 腰腹部53例, 四肢24例。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疼痛明显。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 2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分布及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XYG-500IV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河南安阳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 输出功率调至350~450mW, 波长810nm。将激光探头垂直照射皮损区, 距离1~2cm, 若皮损面积较大, 可分多点照射, 时间10min/照射野, 1次/d, 以5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酌情增加疗程, 直至疱壁干燥结痂, 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观察记录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1.3 判定标准

1.3.1 疼痛判定标准[2]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 10表示最痛, 1~3为轻度疼痛, 4~6为中度疼痛, 7~10为重度疼痛。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止疱为无新水疱出现;止痛为疼痛消失或由中、重度疼痛转为轻度疼痛;结痂为水疱全部干涸结痂;痊愈为脱痂、疼痛消失;后遗神经痛为病程满1个月后皮损消退仍有神经痛。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结果 (表1)

2.2 2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病程满1个月后发生后遗神经痛者治疗组5例, 对照组15例, 发生率为5.88%和1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4.5 5 8, P<0.0 5) 。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带状疱疹患者因饱受疼痛折磨加之对半导体激光的不了解, 出现恐惧、紧张、疑虑等负面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使其正确认识到带状疱疹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重要意义[3]。并让患者了解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目的、疗效、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 打消疑虑, 积极配合治疗。

3.2 半导体激光的护理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由专人操作, 治疗前认真检查仪器, 接通电源, 保持治疗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安静舒适。治疗时协助患者摆好合适的体位, 暴露皮损, 用屏风遮挡患者裸露的身体, 注意保暖;照射面部时, 不可直视激光束, 注意戴防护眼罩;治疗的过程中, 注意查看照射部位是否移位, 及时调整。治疗结束关闭电源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估记录。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发病机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 潜伏于神经节的病毒被激活, 生长繁殖, 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 产生神经痛, 并在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产生带状疱疹特有的节段性水疱[1]。XYG-500IV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功率大, 波长长, 穿透力强, 生物学效应显著。当作用于病变部位, 可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加速新陈代谢, 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能产生吗啡样镇痛物质, 使末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 镇痛作用明显, 并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恢复[4]。总之, 半导体激光具有消炎、镇痛、促使创面愈合和神经修复的良好作用。本文观察显示, 治疗组止疱、止痛、结痂、皮损痊愈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且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χ2=4.558, P<0.05) 。因此, 半导体激光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地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并且对组织无创伤, 具有高效、安全、无痛苦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65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 2组同时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用XYG-50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皮损区, 比较2组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在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1) ,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疼痛, 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带状疱疹,观察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1:300~303.

[2]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4.

[3] 杨蓉, 陈德智, 孔双艳, 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3) :39.

[4] 詹姆斯·伯杰, 著.徐世正, 译.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第9版 (中文翻译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47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一例孕晚期双胎胎死宫内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下一篇:一例单亲孩子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