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全体国民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黄金时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培养高中生对国家、民族忠诚的品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媒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范例,深入分析探讨教材中的与爱国主义有关篇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分类梳理、归纳分析、品读重点文章,探讨新形势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策略。绪论部分主要从本文的研究缘起和意义、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细致梳理、严谨考证了本文选题的历史性、现实性与发展性。第一章从爱国主义的内涵与外延说起,进一步深入到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为选题的深入研究奠定现实基础。第二章则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爱国主义选文进行了归类与提取,选文主要分为三类:中华文化、壮美河山、中华民族精神。其中,中华文化,从文化视角凸显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分为以古代文字、写作范式、文化现象、文学知识等为主的中华传统知识文化,以传统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等为主的传统政治文化,和美学层面的审美文化。壮美河山,从感性角度激发对于祖国山川河岳的无限热爱,依据所描写景物的聚焦点不同,可分为宏观之景与微观之景。中华民族精神,从深层次着眼,分析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意蕴,分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三部分。而后,在全部的爱国主义选文中,笔者从不同情境下表达爱国之情的不同这一角度出发,挑选了三篇重点文章进行细致品读,分别是叙写坚守之爱,使不辱命的叙事类文章《苏武传》;表达劝谏之爱,广施仁义的劝谏类文章《过秦论》;描绘失意之爱,豪壮苍凉的抒情类文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第三章则主要从语文教育的目的与方法、青少年心理特点、协同育人社会担责等角度,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布鲁姆目标教学法、李吉林情境教学法、拓展文本边界、实施探究教学、渗透大语文观等多种具体的教学策略,结合社会担当、全员育人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新时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提出了新思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爱国主义教育概述
第一节 爱国主义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的归类与提取
第一节 中华文化
一、传统知识文化
二、传统政治文化
三、审美文化
第二节 壮美河山
一、宏观之景
二、微观之景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二、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
三、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
第四节 对爱国主义选文中重点篇目的分析与研究
一、叙事类文章:《苏武传》——坚守之爱使不辱命
二、劝谏类文章:《过秦论》——劝谏之爱广施仁义
三、抒情类文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失意之爱豪壮苍凉
第三章 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思考及实施策略
第一节 从语文教育的方法和功能引发的思考和实施策略
一、重视课标引领实施目标教学
二、加强自主学习开拓文本边界
三、树立大语文观拓展课堂宽度
第二节 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引发的思考和实施策略
一、尊重个性追求实施探究学习
二、陶冶思想品德筑牢爱国防线
三、借助思维竞争激发爱国热情
第三节 从协同育人、社会担责引发的思考和实施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文章: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发展论文提纲02-16
卫生监管论文提纲02-16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提纲02-16
延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提纲02-16
卫生论文提纲02-16
爱国主义教育之德育论文提纲02-16
卫生法制论文提纲02-16
爱国主义教育改革论文提纲02-16
历史之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提纲02-16
卫生资源论文提纲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