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动画片创作要跟上世界动画轨迹就必须更新创作理念。在世界动画发展中, 特别是在美国影片的影响下, 观众的欣赏口味也日益复杂, 中国的动画创作者肩负重任, 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观众所喜爱的影片。中国的动画不仅要赢得国内的观众, 更要走向世界。中国动画时刻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 中国动画在新的世纪里要获得更好的发展, 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转化观念, 突破思维定势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 出现了偏离, “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 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亟须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 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以往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艺术积淀, 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受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市场观念的转化将会在下一篇中论述。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 给自己套上枷锁, 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 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 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 思想上放不开, 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 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 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 而缺乏童趣, 导致大人不看, 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 改变受众观念, 使观众群丰富多样。
二、想像创造能力的拓展
中国动画题材多是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神仙传说。动画片是化无形为有形, 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观念的转化还需有非凡的创造力、想像力与之相匹配, 才能使中国的动画业蒸蒸日上。
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在对影片故事的构架上、情节的编排上、人物造型的设计上, 影片的背景刻画上等等艺术创造上。其实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借鉴它国的故事原型, 进行动画再创作, 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是。在动画的创作空间上宽容度大, 动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 就能吸引大众。同样日本的许多动画创作也借鉴它国的故事人物原型, 如《七龙珠》中的孙悟空, 完全是日本人的重新创作的形象, 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完全是两个人、可是日本人就根据孙悟空这三个字, 创作了一系列的龙珠传奇, 而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艺术水准也很高, 故事有深度。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设定的故事不在乎时空, 而强调画中有话, 用作品去呼唤, 呼唤人类对过去的认同与记忆、对未来的保护和探寻。影片能给人以深刻的思索。
在动画儿童化的思想下, 中国动画在题材上鲜有爱情题材, 在美国动画中多穿插一个爱情故事, 如《狮子王》、《泰山》, 似乎这也是主人公成功的一方面。在这样的影片当中主人公都是经历一番磨难, 最后修成正果。美国动画以它的幽默滑稽, 还有他的立体性思维取胜。美国日本动画体现在动画上的思维创造值得借鉴学习。
在情节的编排上中国动画还不是很完善, 以《宝莲灯》为例, 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缺乏力量, 描写过于单薄, 小沉香的成长过程寥寥几笔, 在土地爷的指点下找到孙悟空历经磨难学成武艺, 以坚强的信念打败二郎神, 情节缺少细节铺垫, 且人物的塑造过于脸谱化, 坏人坏到底, 缺乏性格依据, 导致人物平淡, 不生动。这是需要创作者对艺术感悟力和想像力进行深度开掘。
三、高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
科技的进步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表现手段。现在的动画制作高科技因素占很大的比例。《玩具总动员》便全是三维动画制作, 还有《小鸡快跑》等。《恐龙》更将动画与实景完美结合, 营造了一种视觉奇观。这样的影片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宝莲灯》当中也运用了3D制作, 丰富影片的视觉效果。这是国产影片在高科技上的尝试, 在以后的创作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将会更广泛, 将有更多更好的影片献观众。
但是高科技的运用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高科技运用超过动画艺术本身。美国的动画制作在追求高科技的运用当中, 动画的朴属性丧失。追求场面的精致豪华, 可是故事情节模式却没有更大突破, 在《恐龙》、《泰山》当中讲述的还是和《狮子王》差不多的内容。技术是附丽于故事的, 内容大于形式。影片具有内涵才会有发展。纯粹的高科技展示, 观众也会厌烦的。在动画片中拥有更多人文的东西, 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个东西只具备商业属性, 它就会逐渐消亡。在社会发展中要把握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互动, 才会促进发展。一切都要以人为本。
二是对好莱坞的过度模仿。动画片制作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但是亦步亦趋的模仿, 是没有出路的。在中国早期的动画创作中就意识到这个问题, 当时很快就走出这个误区, 拨正了方向。可是现在动画创作中由于要极力地迎合观众的口味, 在人物的风格上便丧失了中国特色。在《宝莲灯》中, 小猴子、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 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毕竟还是别人的。中国特色不是一个概念化的名词, 不是讲述中国故事, 就是中国的。还是那句话, 影片的内核才是关键。动画制作要避免这个倾向。
四、结语
中国动画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中国动画要突破思维定势, 挖掘市场, 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艺术水准为影片的长久生命力提供保障, 但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在新世纪里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除与国际接轨外还要结合本国的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中国动画是有着广阔前景, 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摘要: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它创始初期就是积极开拓的, 在动画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 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创作误区, 就是纯儿童展现。动画片的创作对象就是少儿。虽然在创作初期动画片也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 但在动画走入正轨后, 动画创作的对象日益单一化。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动画在创作上, 思维非常活跃, 题材广泛, 有动物, 有儿童少年, 有缠绵的爱情故事等等。迪斯尼动画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 以动画特有形式, 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 极力表现温情世界。以“博爱”为中心, 动物拟人化, 因此获得了儿童及家庭观众的喜爱。
关键词:动画,创作,艺术
参考文献
[1] 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
[2] 张松林《中国动画片必须走向世界市场》
相关文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02-15
《哪吒之魔童降世》破30亿票房精选影评02-15
从顺丰与菜鸟之争浅析数据资源对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影响02-15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渠道浅析02-15
知名大公司面试经历02-15
社招面试腾讯 PM 的面试经历02-15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