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败引起的焦虑情绪案例报告

关键词: 成长史 独生女 样样精通 资料

1 一般资料

(1) 人口学资料:李某, 女, 19岁, 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

(2) 个人成长史:家中独生女, 父母均为医生, 工作很忙, 生活条件良好。

李某, 自幼聪明伶俐, 爱好广泛,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生活独立性强, 争强好胜, 在众多家人的高期望下长大。小学成绩出色, 获得各种奖励, 又考入重点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初三时成绩有所下滑, 但最终以比较理想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一直都是父母亲戚眼中的好孩子, 老师眼中的高材生。

进入重点中学后, 由于此高中云集了各校的精英, 竞争很激烈, 无论李某怎样刻苦努力, 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中下水平, 自信心严重受挫, 常常感觉心情郁闷, 觉的自己一无是处。高二文理分班时随父母意愿选择了理科, 但学习更吃力。高三时由于学习压力大, 考试前有紧张焦虑情绪, 并且食欲下降。人际关系一直都很融洽, 但上了高中觉的成绩不好很自卑, 自己就主动疏远了同学, 由于学习忙也因此放下了所有的兴趣爱好。因高考失败, 情绪波动很大。分析没考上的原因, 一是知识准备不充分, 二是考试前情绪太紧张。考试受挫, 自尊心备受打击, 感觉压力大, 睡眠不好, 意志消沉。

(3) 精神状态:情绪低落, 烦恼, 疲倦。

(4) 身体状况:身高155cm, 身体瘦弱, 无躯体重大疾病史, 无家族精神病史。主观上感觉胸闷憋气、恶心、失眠。曾到医院做过相关检查, 排除器质性疾病。

(5) 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6) 心理测验结果:SAS:60 (标准分) SDS:57 (标准分)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焦虑不安、苦闷、食欲不振, 伴入睡困难一个多月。

个人陈述

自从高考完心里就觉得很压抑, 感觉自己考的很差劲, 分数出来果然不理想, 我没能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辜负了父母和亲戚朋友的期望, 越想就越觉得自卑、内疚。自己考的不好也觉得很丢人, 不愿意出门, 更不愿意见熟人, 尤其是初中时的老师和同学, 因为初中是全校有名的好学生, 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就没脸见人。爸爸妈妈都鼓励我安慰我, 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我就越觉的对不起他们。有时候责备自己不够刻苦, 但是不管怎么学习我都不出色;有时觉得自己是因为笨才没考好;有时就嫉妒别人比自己聪明, 总也无法摆脱高考失败的阴影, 整天活在自卑和自责中。

认为自己没病, 就是有点心理障碍, 读了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 也觉得书上写的都很有道理, 但就是调整不好自己, 干任何事都无精打采, 睡眠不好, 食欲也下降, 担心长期下去会变成精神病, 非常想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故想试一试心理咨询。

3 咨询师观察与他人反映

(1) 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整齐, 年貌符合。表达清楚, 眉头紧锁, 面容憔悴, 自怨自责, 情绪低落。

(2) 他人反映:

1) 同学反映:性格略微内向, 不大爱说话, 基本合群, 关心同学。

2) 老师评价:该生聪明伶俐, 好静, 心事多。

3) 父母反映:从小性格活泼开朗, 善良懂事, 独立性强, 喜欢争强好胜。初中时总考年级第一, 相当自信。自从上了高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大, 成绩一般, 变的不爱说话, 整天没有笑容。最近因高考失利情绪低落, 食欲减退。

4 评估与诊断

(1) 心理状态的评估: (1) 依据郭念峰教授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个标准”, 对求助者李某心理健康水平衡量如下:

1) 心理活动强度偏低。 (对于高考失利一事反应强烈)

2) 心理活动耐受力差。 (一个多月了仍持续存在自怨自责, 无法自拔的情绪)

3) 周期节律性差。 (每次遇到考试都有焦虑情绪产生)

4) 意识水平一般。 (注意力不集中)

5) 暗示性强。 (容易受周围环境等无关因素的影响)

6) 康复能力差。 (一个多月了还没有恢复以前的情绪)

7) 心理自控力差。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8) 自信心差。 (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9) 社会交往能力较差。 (上了高中由于成绩一般, 主动疏远同学)

10) 环境适应能力一般。 (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能正常听课考试)

(2) 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 诊断依据

1) (2) 根据郭念锋教授的精神病诊断的三原则, 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无逻辑思维的混乱, 无感知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3) 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临床评分标准:

(1) 不到3个月为短程, 评分1分;

(2) 精神痛苦程度:轻度患者心理痛苦, 并主动设法摆脱, 评分1分;

(3) 社会功能正常, 评分1分。本例也不属于神经症。

3) 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焦虑情绪困扰, 因一次高考失利, 内心痛苦的不能自拔。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 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郭念峰教授的精神病诊断的三原则, 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无逻辑思维的混乱, 无感知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存在焦虑等症状, 但持续时间不长仅为一个月, 内容未泛化, 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 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有抑郁情绪, 由高考失利引起, 且程度不深, 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因此也可以排除抑郁症。

5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同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教会求助者掌握放松技术, 使其消除考前焦虑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使求助者明白高考失利并不等于人生的失败, 确立正确的认知, 正确的面对挫折。

(2) 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帮助求助者摆脱苦恼, 调动求助者内在的潜能。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发展, 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1)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疗法

(2) 原理:合理情绪疗法: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 通过改变对此案是世界的认态度和看法, 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去他问题, 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放松疗法使求助者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 间接的把“情绪”放松下来, 建立轻松的心态, 使其随意的把全身肌肉放松, 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

(3) 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6.1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方面:

(1)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2)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权利方面:

(1) 根据个人意愿有权选择咨询师;

(2) 对咨询过程不满意有权要求更换咨询师或中止咨询;

(3) 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方面: (1) 遵守咨询机关的有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3) 尊重咨询师, 遵守预约的时间,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6.2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方面:

(1) 遵守职业道德, 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方面:

(1) 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 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方面: (1) 遵守咨询机关的有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

(3) 尊重求助者, 遵守预约的时间,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四) 咨询时间:每周1次, 每次50分钟。 (五)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7 咨询过程

(1) 咨询阶段的划分:

1) 咨询关系建立与进一步明确病因阶段;2) 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2) 具体咨询过程

7.1 第一次咨询

(1) 任务:了解基本情况,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确定主要问题, 介绍合理情绪疗法。

(2)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 询问基本情况, 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划。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获得求助者的信任, 较全面、真实的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在咨询过程中, 运用倾听和开放式提问术, 对求助者的烦恼表示同情和理解

确认求助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高考的失利, 这对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觉得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同时家人从小就对她寄予很高的期望, 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 从而使求助者的心理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认为只有学习好考高分才能对得起父母。目前主要是求助者对近期的认知和情绪模糊不清, 并反复纠缠个人的思绪。并对求助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 结果是57分 (标准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 结果是60分 (标准分) 。测量结果都偏高。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 来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合理情绪疗法并配合心理咨询。

(3) 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忆自己过去所期望的种种目标的情境和达不到这种目标的失望心情, 分别写出诱发事件A, 不适的具体结果C和与两者之间的不合理的信念B, 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通过让求助者回忆和书面记录, 是求助者重新理智的分析自己的观点。

7.2 第二次咨询

(1) 任务: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改变来访者的认知, 让求助者深刻的领悟到她所持的不合理的信念是造成她情绪抑郁焦虑的主要原因。

(2) 过程:咨询师与求助者会谈, 详细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 主要是认知方面存在偏差造成的。求助者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良好, 能够指出诱发事件A:高考失利, 具体结果C:心情抑郁焦虑。通过咨询师的诱导领悟到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B是:我必须考高分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求助者建立的这样的错误认知要考高分, 这种现实希望又达不到, 越达不到越产生自卑、内疚的消极思想。咨询师引导求助者换个角度, 改变一下已经习惯了的思维想法, 即对求助者的旧观念驳斥D, 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观念E:高考失利只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小插曲, 是考验自己的一个困难, 应当积极面对,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消极地逃避, 整天抑郁焦虑, 父母的期望是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长, 而不是只考高分。考分低不代表自己能力低, 自己同样具有别人比不了得优点。通过层层诱导, 求助者走出了原有的怪圈, 领悟到了她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是造成目前抑郁焦虑的原因。同时也找回了自信心。

(3) 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再做一些类似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尝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积极的一面, 按照新的观念进行实践, 观察自己的心理变化。

7.3 第三次咨询

(1) 任务:近一步改变求助者的习惯性不理性的认知, 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采用放松疗法, 让求助者学会自我放松。

(2) 过程:求助者介绍自己改变观念后, 心情不再像原来那么压抑, 但焦虑情绪仍然存在, 睡眠仍然差。咨询师赞赏求助者因改变而获得的好处, 鼓励求助者继续努力。同时用放松术让求助者闭上双眼, 想象自己全身的肌肉随着咨询师语言的诱导而放松下来。放松术之后求助者倍感轻松。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可用重新拾起自己的爱好, 也放松心情, 并做适当的体育运动。

(3) 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继续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认识偏差, 并做放松练习, 使心身放松, 消除不良情绪。

7.4 第四次咨询

(1)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 指导求助者学会自我放松, 自我调节, 摒弃错误认知, 建立正确认知, 结束咨询。

(2) 过程:通过会谈, 求助者已能比较自如的放松心情, 身体状态基本恢复到了以前的健康状态, 睡眠良好, 各种不良情绪基本都已消除, 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做出积极的自我改变。

求助者表示通过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 建立正确的认知, 已经走出了高考失利的阴影, 开始下一轮新的冲刺。向咨询师表示感谢, 结束咨询。

8 咨询效果评估

(1) 求助者自我评估:能够正确看待高考失利这一事实, 不把没考上理想大学当回事, 掌握了放松技巧, 坚持放松训练, 心情愉快, 睡眠良好, 自信心增强, 又能够自主学习向新的目标冲刺。

(2) 家人的评估:情绪不再消沉, 脸上多了笑容, 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高考失利, 生活具有规律性。

(3) 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求助者精神状态良好, 不再逃避困难, 能够正确面对考高的失利。

(4) 心理测验评估:咨询后,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 结果是44分 (标准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 结果是42分 (标准分) , 测验结果均正常。

本例咨询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 改善了求助者高考失利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了求助者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案例详细报告了咨询员以放松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为指导, 为一位高考失败而产生压力和焦虑情绪的高三女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 比较成功的使求助者放松了心态, 并加以引导, 使求助者最终走出了高考失败的阴影, 重新找回了自信心, 再次向自己的目标冲刺。

关键词:高考失败,焦虑抑郁情绪,案例报告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临床心理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136.

[2]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259-260.

[3] 许又新.神经症[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66-16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肾脏移植患者康复护理对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 下一篇:焦虑及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