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话音业务(精选三篇)
广电话音业务 篇1
1 IMS技术与标准进展
1.1 IMS技术概述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技术即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由3GPP标准组织在R5版本基础上提出,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的通用网络架构。R5版本主要定义了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R6版本对IMS进行了完善,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WLAN接入等特性;R7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定,要求IMS支持xDSL、Cable等固定接入方式。目前已被ITU-T和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认可,是纳入NGN(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标准框架,并被认为是实现未来FMC(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重要技术基础。IMS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但自从IMS在2005年高调推出以来,其在全球的推广轨迹一波三折,国外不少主流运营商对于究竟如何引入IMS、在何种层面上引入IMS、怎样才能把IMS的能力转化为运营的商业价值这些问题上存在不少争议,在争议的同时,对于IMS的探索与实践一直没有停止,现已在通信领域很多层面展开。
1.2 IMS标准的进展
从IMS全球标准化体系工作来看,国际上IMS相关标准组织主要有3GPP、3GPP2、TISPAN和ITU-T,它们分别从不同的出发点对IMS进行了系统的研究,IMS的相关技术标准都采用了分阶段分版本的发布方式。3GPP是IMS标准的发起者和主要贡献者,到目前为止3GPP已发布了R5/R6/R7三个标准版本,R8版本的制定工作已启动。3GPP2主要是基于3GPP的IMS Core定义了MMD,主要考虑CDMA网络的接入,已经公布了Rev0和RevA版本,目前正在制定RevB版本。TISPAN从固网接入为出发点,定义了支持固网的IMS体系架构,已发布了R1版本,目前已展开R2版本的工作。ITU-T的IMS架构和ETSI TISPAN的基本相同,从支持固定接入方式的角度对IMS提出各种需求,目前正在开展IMS和IPTV融合架构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另外,还有一些国际标准化化组织IETF、WiMAX、Cable Lab、MSF等从不同的角度对IMS提供支持和贡献。IETF主要负责SIP、Diameter等协议的规范和扩展,WiMax、Cable Lab、MSF、ATIS正在考虑IMS对各种不同接入方式的支持。
1.3 IMS技术体系
IMS由呼叫状态控制功能CSCF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媒体网关MGW (Media Gateway)、归属地用户服务器HSS (Ho m e Subscriber Server)等功能实体组成。CSCF的种类包括P-CSCF (Proxy-CACF,代理CSCF)、I-CSCF (Interrogating CSCF,查询CSCF)和S-CSCF (Serving CSCF,服务CSCF),本质上它们都是SIP服务器,处理SIP信令,3GPP定义的IMS体系如图1所示。
P-CSCF是UE联系IMS的初始点,是UE在被访问域(漫游时)首先要访问的点,进出的SIP消息都要通过P-CSCF。P-CSCF相当于SIP协议定义的边界代理服务器。
I-CSCF的功能是提供到归属网络的入口,将归属网络的拓扑图对其它网络隐藏起来,并通过HSS为特定用户找出相应的S-CSCF。它是用户终端漫游或者外来任务进入本地服务提供商网络中的联系点。当I-CSCF接到一个请求时,它将把请求路由到相应的S-CSCF。
S-CSCF给用户提供服务。当终端注册时,它同本地域的S-CSCF联系,本地S-CSCF向用户提供用户预定的服务。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即使漫游到不支持某项业务的网络也能像在本地一样得到需要的服务。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相当于2G网络中的HLR,存储了与一个单独用户相关的S-CSCF和相应的用户简介。因此它知道用户现在的位置和用户指定的服务。CSCF可以向HSS询问以获得这些信息。HSS和CSCF之间交互用的是Cx接口,它不是IETF制定的,当也是基于IP的。
2 IMS的技术业务方案
IMS技术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 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CSCF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和承载控制实体MGCF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在功能上的分离, 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 所以IMS实际上比传统软交换更“软”。
IMS以其业务、控制、承载完全分离的水平架构,集中的用户属性和接入无关等特性,一方面解决了目前软交换技术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用户移动性支持、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另一方面,其接入无关性,也使得IMS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演进的基础,也是广电话音网选择此类技术的主要因素。IMS业务架构如图2所示,IMS的目的是建立与接入无关、能被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共用的融合核心网。
在无线接入技术方面,IMS除了GSM/GPRS和WCD M A之外,W L A N通过SIP-Proxy也可以接入。此外,固定网络的LAN和xDSL接入技术也可以接入到IMS。IMS还提供了与ISDN/PSTN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互联机制。这样,IMS提供服务的终端除了移动终端之外,还包括固定的电话终端、多媒体智能终端、PC机的软终端等。
I M S能够为使用不同接入手段的用户提供融合的业务,但固定接入与移动接入终究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要将基于移动通信发展起来的IMS体系应用到固网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进,标准化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广电话音网提出的IMS与固网通信界提出的软交换的基本思想和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建立基于IP的融合与开放的网络平台。
3 基于IMS的广电话音网业务策略
基于IMS技术,利用广电现有有线网络架构,可提供并不局限于以下新业务:
(1) PoC(一键通话)
PoC业务也称“一键通”业务,指的是利用Vo IP技术实现的“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话音通信业务。PoC业务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人能够讲话,以便于群体交流,主叫方只要按一个按键就可以向一个人或一组人发起通话,不用拨号,电话立即接通,并迅速建立通话组。
(2) Push-to-view(一键可视通话)
Push-to-view是PoC业务的增强,不仅可以支持话音,还支持半双工的视频通信。广电有线网是建设可视电话的重要基础,在电视机终端提供可视电话,更多的面向家庭用户,也是三网融合的业务融合。
(3) Conference(会议管理)
会议管理的核心是会议中心,会议负责人可以创建、结束会议,限定参加成员的听/说权限;会议参加者可监看参加者的信息、会议装置。Conference还支持会议日志的网络存储以及提供会议预约功能,包括定时预约(即媒体服务器在约定的时间自动呼叫每一个计划中的参加者)和状态预约(即一旦所有计划中参与者的Presence状态都显示为空闲,媒体服务自动邀请会议参加者建立会议)。
(4) Video Sharing(视频共享)
视频图像可以在通话的两个终端间发送,通话双方都能看到同一视频图像并就此讨论,并可以在不中断通话的同时结束视频共享。
(5) Messaging(消息)
广电话音网应用IMS实现的Messaging功能可以承载任何媒体类型的消息,分为Instant Message(即时消息)和Deferred Message(延时消息),其中Instant Massage又包含两种模式,page mode(消息模式,每条消息之间独立,支持离线消息,若发送失败则返回失败回执)和session mode(聊天模式,参加会话的每个客户都必须在线,以在电视机终端的实时聊天窗口显示本次聊天的所有信息)。
(6)统一消息
广电话音网的统一消息服务将不同媒体的信息,如语音留言、短消息、多媒体消息、即时消息、电子邮件、传真等数据存储在一个集成的接收箱中统一管理,接收方则可以在自己方便的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以任意方式连接到系统的服务器,获取所有信息,还可以实现文本信息到语音、视频的转换。
(7) Presence(状态呈现)
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状态信息,如在线、离线、就餐、会议、可以聊天、可以游戏等,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文字、话音、图像等。
(8) Group组群列表管理
通过group功能用户可以将联系人分为“家庭、同事、合作伙伴、亲友”等组群,并进行添加、移动、删除、搜索联系人和创建、重命名、删除组群等操作。此外,用户还可以参加若干公共组群,如“某公司全体成员”、“某高尔夫俱乐部”等。
(9) White Board(白板)
白板功能是视频、图片共享功能的延伸,任一方可以在终端上向白板写入并发送到对方的电视机终端上,在双方电视机终端同步显示,协助协同工作。
4 IMS的广电话音网系统架构
IMS体系结构和CSCF的设计利用了软交换技术,实现了业务与控制相分离、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IMS虽然是3GPP为移动用户接入多媒体服务而开发的系统,但由于它全面融合了IP域的技术,并在开发阶段就和其它组织进行密切合作,使得IMS实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只为移动用户进行服务,支持多种接入是IMS体系结构固有的功能,如果为多媒体业务扩展了接入方式感知控制和业务逻辑,那么IMS会为接入厂商提供最佳的方法来实施真正的固网融合业务,这将有助于所实施的业务与所选设备及其网络接入方法的特性和能力相适应。因此广电话音网可基于IMS结构,结合现有有线电视网络,接入形成到户的广电话音网系统。
如图3所示,在基于IMS的广电话音网体系结构中,最底层为承载层,用于提供IMSSIP会话的接入和传输,承载网必须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图中以移动分组网的承载方式为例,描述了IMS用户通过手机进行IM S会话的方式,主要的承载层设备有SGSN (GPRS业务支撑节点)、GGSN(网关GPRS业务支撑节点)以及MGW(媒体网关)。其中SGSN和GGSN可以重复利用现网设备,不需要硬件升级,仅通过做相关配置就可以支持IMS。MGW是负责媒体流在IMS域和CS(电路交换)域互通的功能实体,主要解决语音互通问题。无论具体采用哪一种接入方式,只要基于IP技术,所有的IMS用户信令就可以很好地传送到控制层。
中间层为信令控制层,由网络控制服务器组成,负责管理呼叫或会话设置、修改和释放,所有IP多媒体业务的信令控制都在这一层完成。主要的功能实体有CSCF、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MGCF等,这些网元执行不同的角色,如信令控制服务器、数据库、媒体网关服务器等,协同完成信令层面的处理功能,如SIP会话的建立、释放。这一层仅对IMS信令负责,最终的IMS业务流不经过这一层,完全通过底层的承载层做路由实现端到端通信。
最上面一层是应用层,由应用和内容服务器组成,结合现有媒资管理系统升级后,负责为用户提供IMS增值业务,主要网元是一系列通过CAMEL、OSA/Parlay和SIP技术提供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平台。
广电建设话音网,提供话音服务,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发新的增值业务模式,尤其是基于可视通信服务的增值模式。如其视频共享业务是指用户在通话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实时分享电视机中的内容或是相关的视频、音频、图像等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是用户实时观看的电视内容,也可以是用户其他终端中已存储的内容。
5 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IMS拥有先进的网络架构、有良好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相关的设备运营商在推广上也态度积极,广电话音网建设在IMS中有着较为便利的基础条件和事机,同时考虑到IMS还处于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还没有真正成熟,其安全机制还有待完善,而且网络融合带来功能的复杂性,将对核心网络IMS提出新的要求。
摘要:为适应三网融合的推进, 创新业务形态、丰富服务内容是探索发展的一项重点, 广电话音业务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国内IP业务, 本文介绍了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进展, 以及业务方案和业务策略,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广电话音业务 篇2
2010202390 廖仲鸿 国防班
近日阅读了《广电新闻业务教材》,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合成、及播出和注意事项有了初步了解,一下便是对该书读后的几点感想。
本书从新闻编辑部主要职责、编辑工作流程、栏目设置、新闻报道的策划、选题确定、选择播出内容、编辑修改节目和稿件、制作标题、栏目编排、录制播出、通联、音像编辑合成、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等15个方面介绍了广电业务的具体情况。
其中,对本书中的一个标题印象很深,就是对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的描述,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一切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原则,任何规则、规律的考量都不能作为违背真实性原则的理由。对新闻性节目而言,必须体现内容优先原则。一切传播规律与表现手段,都是为内容传播服务的。
2.目的性原则。传播的目的性原则反映的是传播者的意志,是媒介倾向性的体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在阶级社会中绝非纯客观、中立,而是根据传播者的立场、方针、价值取向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传播,包含着对传播效果的考量,它必然体现在编辑的选择过程中。
3、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性节目的具体叙述段落中,客观对
象发展变化的自然顺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随意的改变会将对象改得面目全非。
4、逻辑性原则。逻辑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把握认识对象关系的思维范式。对以分析、概括等理性整合为节目构成方式的表达形态而言,逻辑性是传达、接受与理解的桥梁。
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在编辑新闻类节目时,要控制各构成要素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蒙太奇效应,防止其可能产生的歧义、畸变,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
6、兴趣原则。顺应受众注意力的变化,实际上就是顺应赏众的接受心理。影像编辑过程中遵循兴趣的引导,往往是提高传播效果的捷径。当然,在结构层次上,也可以制造和保持悬念,调动受众的兴趣。
我看后的感想颇多,我认为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如何利用广播电视为媒介传播新闻,应当恪守以上提到的准则。
客观是新闻工作者的第一准则,对于广电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首先,广电新闻工作者利用电视视频来传播新闻,电视视频的制作有许多技巧,如蒙太奇手法,有意无意的可能会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想法,对于视频的剪辑,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忠于客观的准则,不能掺和斑点私人感情。
正如,西藏和新疆发生的民族分裂分子的打砸抢烧事件,正是由于一些并不忠于客观的传播者拍摄的视频对该事件“添油加醋”,在民族费列分子的煽动下,不少不明真相的民众参与到该事件中,可见
没有“真实性”的电视新闻会酿成大祸的。
其次,在控制蒙太奇的制作效果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歧义,不能因为贪图某种效果而使人“不明真相”。这一点在日常拍摄的作业中很容易遇到,比如在剪切两段长镜头视频的时候,应当注意将没必要的镜头放入其中,也不能将主要表达事情主要大意的镜头剪掉,因为这是一个电视新闻的主要内容,应当妥善对待。
广电话音业务 篇3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电总局向部分视频网站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有效期为2008年3月31日至2011年3月31日。这批新获得牌照的企业在10家左右,其中约3家为民营视频网站,其余为国资背景,部分牌照生效期为3月31日。
对民营视频网站来讲,想拿到牌照并不轻松。某视频技术提供商表示,必须严格遵守即将出来的细则,另外,内容的监管和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更严格。
与此前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不同,获得许可证的企业将有权独立制作广播剧、电视剧等视频内容。
相关文章:
区域保护与控制系统02-10
控制系统设计与建模02-10
仪表与控制系统02-10
压力检测与控制系统02-10
系统控制的方案与策略02-10
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02-10
混沌系统的脉冲控制与同步研究02-10
本科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题目02-10
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故障诊断02-10
投影控制系统开发与实现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