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年人用品市场的相关调研调查(精选3篇)
篇1:有关老年人用品市场的相关调研调查
存在的问题:商家、厂家没有仔细研究过老年人市场,不注意市场需求的调查,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了解少,适合老年人需求商品少,品种单调。对于老年服装市场,超过60%的老年人表示株洲市本地商家对老年人消费群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服饰或健康用品专卖店。
调研结论--老年人市场有待开发: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决定了其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决策等方面的特殊性,由此形成了现实消费需求和潜在消费需求的特殊性。在这部分人口巨大的数量规模背景下,已经并将形成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
老年旅游业:
二是经费来源不困难,有积蓄,首先说银发旅游市场潜力无限。业内人士分析,“银发族”出游有几大方便条件:一是不受时间的限制,他们大多已退休在家退休金、儿女的赞助等。三是健康观念更新,身体条件好。现在的老年人大多数身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温饱已经不成问题的前提下,老年人现在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生活得是否健康、是否高质量很自然就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题。四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尊老敬老风气越来越浓,子女越来越孝顺。社会、子女都愿意给老年朋友提供各种方便。作为服务机构的旅行社也可多选择在旅游淡季组织老年旅游团,这时,住宿、交通都比较便宜,景点内游客少,比较适合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特点。
据统计七成以上老年人偶尔或经常去旅游
旅行社在开发银发旅游市场时,应做到在价格上要微利、薄利;服务上要热心周到,使老人有安全感、放心感;安排上要细心、慢节奏,以休闲、舒缓为主,动静结合;饮食上要做到饭菜清淡松软,不油不腻;活动内容要注重文化内涵,可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反映人民大众建设成就的景点,并安排一些老年人喜爱的戏曲、书法、绘画、摄影、交谊舞等活动,尽量丰富旅游行程。
其次是老年玩具市场正在升温。医学专家早就做出过科学的分析:7岁的儿童与70岁的老人在渴望呵护,渴望关怀,渴望抚慰,渴望集体游戏等诸多因素方面的分值有惊人的相似。这就给商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老年玩具市场。
调查表明,近几年来,老年人玩具需求有明显上升趋势,所以很多商家进货时经常选择一些既适合少年儿童又同样适合老年人口味的玩具。那为什么不进一些专门给老年人制造的玩具?很多商家表示,不是不想进,而是市场上的老年玩具实在是太少了,想进也没那么多。玩具不仅可以益智,也可以健身,这是不可置疑的。人们对老年人玩玩具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玩具厂家对老年人玩具市场视而不见,是造成老年玩具市场发展不利的重要原因。
美国玩具市场一份调查资料表明,西方市场上有40%的玩具是为成年人设计的。但中国市场,几乎没有老人玩具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正因为如此,有眼光的企业如果能抢先一步投资老年玩具市场,肯定能赚大钱。
再次老年it市场也可谓前景光明。一位老网友说,经过长达一年的“刻苦学习”,65岁退休赋闲在家的他现在平均每天达两个小时的网上冲浪,“上网使我找到了年轻的感觉,因为网上可以聊天,网上可以发电子邮件,网上可以随时收看新发生的事件,可以更多地了解世界,方便无比”。老年人也不想落后于社会,老年人也不想被社会淘汰,因此大多数离退休的城市老年人想学习电脑及网络知识。但老年人在it领域的“追求”都缺乏各方面的支持,致使只有不足20%的老年人付出了行动。同时许多老年人还表示:网上适合老年人的慢节奏、大图标、大字号的搜索、浏览以及交流网页实在太少了。且目前的电脑操作过于复杂,买不到操作简单、功能实用、专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傻瓜型”电脑。缺少各方面的支持是老年人学习电脑遇到的最大障碍,社会各界尤其是商家不应该忽视老年消费群体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篇2:有关老年人用品市场的相关调研调查
中国行业研究协会的行业研究专家对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分析,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76亿,占人口总数的13.26%。中国既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增加了5000万,平均每年增加500万,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了3.3个百分点,远远超过1%的世界老年人口比重增速。2011年,中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5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真正的市场、最好的市场莫过于待开发的市场,1.85亿老年人口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银发市场”即老年消费市场,这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大市场。“十一五”同“十五”相比,中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中老年人是社会的边缘人,但却忽略了中国进入高龄化社会之后,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体为形成一个巨大的中老年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
市场调研中发现,过去中国老年人大多习惯于攒钱,这将产生较大的购买力;老年人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老年人的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其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花钱买健康、买年轻、买舒适、买享受、买方便等正成为生活追求。
中国经济是世界上各类产品消费容量最大的市场,市场调查发现,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市场的巨大潜力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和跨国企业所关注并成为争夺的新兴市场。不久的将来,国内企业中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资本,必将遭遇资金实力雄厚、市场推广经验丰富、品牌成熟的外资企业。趋势预测外资企业登陆国内市场,未来的老年用品市场竞争将是激烈而残酷的。面对日益增长的中老年消费市场规模,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应协同配合,多方联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产业部门要制订政策,积极引导规范中老年消费市场;企业应谋求多元化策略开发中老年消费市场,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更新中老年人观念,有力助推我国中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壮大。
食品、医疗、营养保健是老年消费群体主要需求,养老服务、服装、餐饮、旅游、娱乐健身等正成为老年消费群体的新增需求点。其中,食品占“受访者用于自身的日常消费支出”的80%,医疗占55.3%;四成以上的老年人有定期外出旅游的意愿,一半以上的老人旅游首选目的地是内地。同时,想去港澳台以及国外的老年人共占被访者的16%。老年人养老形式正逐渐接受新的观念,受访者中有36.9%的老年人有选择专业养老机构的意愿;营养保健产品消费需求旺盛,近六成的老年人愿意参加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对老年人购买力数据分析,购买力是以收入来做保证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状况是决定老年市场规模和容量的关键因素。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子女或亲属供养、老年人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和救济。以城市老年人为例:l。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1999年我国离退休人员退休金总额达2068亿元。2000年我国离退休人员约为
6000万人,离退休金再加上老年人再就业收入和子女赡养费,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和服务的支出可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仅退休金一项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又重新找到工作,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另外的收入。3。一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从子女那里得到一部分赡养费。4。一部分老年人拥有一定的储蓄,据中国老龄科学行业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市场调研中发现老年人购买欲望:1。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收入的提高,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潇洒正成为现代老人的时尚追求。2。现在的老年人多数是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五、六十年代度过他们的青春年华,一直没有机会满足各种人皆有之的生活追求。因此,当他们从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后,就会喷发出强烈的补偿要求,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得幸福、充实、绚丽多姿。从这一意义上讲,老年人有比青年人更强烈的购买欲望。3。和中青年相比,大多数老年人已上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下无抚养子女的义务。因而可倾其所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使老年人相对有限的经济收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其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中青年消费者。中研普华行业研究员认为,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的经济收人逐年在增加和具有强烈购买欲望,我国老年市场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潜力。
中国行业研究协会的研究专家做出7个老年人消费特征总结:
1。购买方式的选择。市场调查发现,老年消费者多数选择在大商场和离家较近的商店购买。这是因为大商场所提提供的商品一般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在购物环境和服务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老年消费者的体力相对以前有所下降,他们希望能够在比较近的地方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周到的服务,如商品咨询、导购服务、运行较慢的自动扶手电梯和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在专卖店和连锁店购买商品的老年消费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还有极少一部分老年消费者会通过电视直销和电话购物购买商品。这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地改变。不仅是青年人的消费行为在改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他们对于一些较新的购物方式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对老年消费者销售商品的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2。购物的陪伴方式。市场研究发现,因为老年人大多害怕寂寞,而其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闲暇时间较少,所以老年消费者多选择与老伴和同龄人一道出门购物。老年人之间有共同话题,在购买商品时也可以互相参考、出谋划策,他们对于哪些商品适合于老年人比较了解。这就说明,影响老年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相关群体主要还是老年人。由于某些原因独自一人外出购物的老年消费者占37.4%。对于这一部分老年消费者,商家更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如为他们详细介绍商品的特点和用途,提供容易携带的包装,必要的时候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等。
3。对于广告对老年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市场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老年消费者选择了“影响一般”(41.9%),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消费者选择了“没什么影响”(22.7%)。由此可见,老年消费者对广告的依赖程度一般,并且由于一些虚假广告的负面影响,使得一部分老
年消费者对广告产生了反感情绪。由于老年消费者心理成熟、经验丰富,他们一般相信通过多家选择和仔细判断就能选出自己满意的商品。当然老年消费者还是希望通过广告了解一些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某些商品,但是要尽量避免夸大性和虚假的广告。
4。科学、实惠性消费。老年人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业已形成的标准在购买过程中善于观察分析和比较,经再三思量后再购买消费,在购买前,常常多方搜寻所需要的商品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力求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经过权衡利弊,才做出购买决定,对其不了解的商品一般不轻易购买。同时,由于老年人是家庭中的长辈,在家庭中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在购买时也会较多地考虑家庭的整体利益,总体而言,老年人的购买决策往往趋于理智的,特别是高档消费品的购买,决策的过程都会比较长。
5。习惯性消费。老年期是心理成熟期,表现于日常消费活动中,强化了一种“不逾矩”的色彩,他们的心理惯性比较强,一般不会冒险试用新产品,比较偏爱以前经常购买的商品,因此一旦某品牌赢得他们的青睐,由于这种消费的惯性,老人则会一直保持对该厂品的强烈消费愿望,这类惯性一旦形成就较难变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6。闲暇时的补偿性消费。补偿性消费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性消费,它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自我修饰,老年人将现在消费水平与过去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大多对过去生活的某些方面感到遗憾和不满足,何况退休以后老年人有很多空暇时间,他们需要通过合理安排自己的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生活质量,来实现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
老龄化社会,老年化中国时期,关注老年人生活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目前,国家政策也大力扶持老年产业,为老龄社会尽一份力,为天下儿女尽一份孝。
篇3:繁多的老年用品困扰老人消费市场
花样多,诱你主动掏腰包
缺少品牌加盟、无人研发、科技含量低,是目前老年用品市场上较为突出的问题。
家住城阳区的张女士由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电视购物以880元的价格购买了声称能够完全治愈此种疾病的保健器械。“电视演示十分神奇,七天见效,能扛起煤气罐”,不料,快递寄来的只是带子绑着几块再生胶皮,“和电视上演示的不一样,用几次就坏了,而且一点效果都没有。”张女士多次拨打客服热线退货,对方也不加理睬。
张女士发现,该产品的包装盒内只有一张说明书,而随物品寄来的购物发票经查询后也证明是假发票。记者致电包装盒上所印的公司时,公司接线员表示,他们已多次通过媒体申明,电视销售的不是该公司产品,公司名称和地址被无良商家冒用。据张女士回忆,快递均由专人送出,没有快递单据,无法据此追查厂家地址。更令张女士烦恼的是,从此推销电话不断,经销商不断向她推荐“二代产品”“三代产品”,令人不堪其扰。
“问题是我现在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才能买到放心的产品。”张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家附近不仅没有专门的老年用品商店,市面上也很少能看见自己熟知的大品牌,“能选择的产品类型太少了,好像只有小公司在做这些产品,有的时候难免上当。”
一位专门出售保健用品的淘宝卖家向记者透露,只要有销量较好的产品,市面上就会出现大量与其相似的生产商,比如红外保暖衣、降压表、玉石按摩床垫椅垫等,货源来自江浙的很多地区,这些产品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企业规模较小,转型容易,也不必引进大型生产线,只需要看市场流行什么就做什么,风险很小。
事实上,不仅仅是保健用品,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用品都存在着品牌稀缺,劣质商品大行其道的问题。
炒概念,不管有用没有用
“以前,儿子给我买的一个国产手机,半夜的时候竟然会自动发短信,手机里还有内置的几个功能,你一不小心按到了就要扣几块钱,后来我只好拔了卡再也不用了。”前来电子信息城选购手机的林女士对记者说。记者发现,目前大品牌极少有涉足专门的“老人机”生产,而在市场上热销的“老人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山寨企业”,这些企业运用廉价的MTK平台生产大量的低端机,而这些低端机往往又有被称为“后门”的收费陷阱,内置的收费软件无法删掉,老年人在使用中极易“中招”。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食品中,记者在超市中看到,某种号称“老人蜂蜜”的瓶装蜂蜜其实是蜂蜜膏,只不过“膏”字字号较小,不仔细辨认很难发现,而这种蜂蜜膏中麦芽糖占到了很大比例,据了解,这种高糖食物并不适合老年人服用。
记者了解到,保健品和保健器材市场也是专门盯上了老年人,虚假宣传和伪劣商品更是司空见惯。由于我国目前对于保健用品的标准和监管还存在空白,不少商家利用老年人關注自身健康的特点,使用虚假广告,夸大产品功效,尤其是采取在居民区“免费体验”、“免费讲座”的方式推销器材和药品。
有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和器材时应当注意认清包装上的保健品标志和批号,看产品是否具备相关权威部门的鉴定、实验证明、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厂家的保修承诺。
监管难,法规很少能涉及
究竟达到什么样营养比例的食品能够被称为“老人食品”?达到哪些标准才能称之为“保健器材”?记者从食品与药品监管部门了解到,目前国家对此没有相关标准,所以在进行市场监管的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尤其是在宣传上,比如,某些“保健用品”为了打开老人市场,不可避免地与药品、医疗器械的概念相冲突、混淆、交叉,很难对其进行完全的监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器械不是治疗器械,对疾病并无明显的疗效,但是目前很多老年人无法分辨这其中的差别。相关部门在提醒消费者,也只限于在购买保健品时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以便事后维权。
另外,由于很少有专门的企业生产老年用品,在许多品牌的产品线上,老年用品仅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在进行销售时并未给出“针对老年人”的提示。目前仅有中国保健协会行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对部分保健商品做出过行业标准,而由于老年用品市场鱼目混珠的现状,行业标准也无从谈起。
老年问题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老年用品生产规模 “小而低”,少有大品牌参与,很多产品是“山寨”货主导,缺乏服务和诚信,造成了老年用品市场上“忽悠”的多,而有生命力的产品和企业如凤毛麟角。专家建议,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做出正面的引导和相应扶持,鼓励更多关注老年事业的商家推出真正贴近老年人、迎合市场的质优价廉的老年产品。
相关文章:
最新个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实用14篇)01-24
2023-2027年中国婴儿用品市场当前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01-24
2025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通用10篇)01-24
酒店用品采购的调查01-24
临床医师个人总结01-24
六查六看自查报告01-24
儿童用品的调查报告01-24
全国酒店用品市场信息01-24
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情况总结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