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魅力演说家(通用4篇)
篇1:人人都是魅力演说家
摆脱演讲恐怖,人人都是魅力演说家(1)
张怡筠
在我做各类讲座、培训的过程中,时常会听到这样的烦恼:
在台下明明已将演讲稿背的滚瓜烂熟,可一站到台上头脑却一片空白。明显感觉全场的眼睛聚焦到了自己身上,于是会场的空调仿佛失灵了,一下子燥热不安起来。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抖的无法自抑。终于稀里糊涂,在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讲些什么的情况下,在台上站足了时间。一下台如获大赦,并得出“结论”:我不是演讲的料,以后再也不上台受这罪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70%以上的职场人害怕在公众面前发言。而患有“演讲恐惧症”的人群并非都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不少还是在职场上历练多年的资深人士。是什么让职场人对当众表达如此恐惧?根据我的观察和研究,最普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要原因是当事人过度的评价焦虑。评价焦虑,就是我们面对别人可能给予我们评价的情景,会特别慌张,因为我们担心别人给出的评价不如自己的预期。
为什么我们如此害怕别人的低评价呢?评价焦虑背后的心态有两种,一种是当事人本来对自己很多方面有自卑感。比如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太胖或者音色不够悦耳,如今却要站在公众面前接受审视。于是会担心“哎呀呀,这些缺点藏不住了”,就会特别不安。
评价焦虑背后的第二种机制,是过于完美主义的倾向。有完美倾向的人对自己要求苛刻,这种心态的潜台词是:“一定要所有人都欣赏我,给我满分,我的演讲才算好的表现。”尤其是我们国家的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被打分数,而打分的规则是“99分不够好,要100分才行。”所以你会发现,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人,评价焦虑就会特别严重。
有些演讲者的恐惧感并非开始就有,而可能源于过去不愉快的演讲经验,比如当众发言后被当众嘲笑。想像一下,如果你在开会时发表意见,结果却被老总当众斥责:“这什么烂意见,难道你没有更好的观点吗?”这种“当众受辱”的经验谁都不想有第二次,所以你把说话的冲动吞回肚子里,是因为害怕旧戏重演。
除了被评价的焦虑,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演讲者的临场恐惧感:
一是听众的地位。如果我们的听众身份位高权重,比如老总、领导、面试官,我们讲话时就会非常紧张。即使像我这种成天在演讲的人,如果要在国家元首面前发言,也必然会诚惶诚恐,小心翼翼。而如果换成去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就没什么可怕的,焦虑程度就会大幅降低。
二是听众的人数。对着2000个人和对着20人讲话,产生的“焦虑等级”显然不可相提并论。因为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就一下子被“那么多人”同时知道,演讲者会更加谨慎。
第三个因素是和听众的熟悉度。如果与听众相熟,那么在他们面前说话就会自在得多。这背后的心理潜台词是:“听众了解我,我也了解他们,他们对我的评价不会只是以这一次演讲为基础。即使我今天出了个大丑,比如‘噗通’一声摔成狗啃泥,台下的观众早就知道我其实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所以他们就不会拿摔跤这事儿来评价我。”反之,如果台下都是陌生人,演讲者就会更注意自己当场的表现。
第四,听众的观点。如果你知道台下的大多数听众和你有一致的观点,你讲起来就会信心十足。而如果台下人的意见完全和你相左,你被怀疑和挑战的眼神包围,谁都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第五,讲稿准备的充分度。如果演讲者自觉准备不够充分,那么“搞砸”的心理预期会影响他的临场发挥。
第六是环境因素。常常有演讲者掐着点到甚至迟到,匆匆忙忙地冲进会场,喘着粗气开始演讲。这时候他的身体还处在赶时间的紧张状态中,这种焦虑没有缓冲,就很容易转移到演讲阶段,演讲者误以为自己是因为演讲而紧张,结果越讲越糟。
在了解了自己“演讲恐惧症”背后的原因后,你一定想马上知道有些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它,努力让自己变成神态自若,谈吐自如的“演讲超人”吧。嘿嘿,别急哦,那就请继续关注我的专题连载《摆脱演讲恐怖,人人都是职场演讲家(2)》吧。
篇2:人人都是魅力演说家
人人都是魅力演说家(2)
张怡筠
之前我们讲到了演讲恐惧症背后的因素,那么该如何克服这种恐惧呢?
我经常在企业界做演讲和管理培训,也培训企业讲师,因此发现个有趣的事,即使经常要应付一些年会之类的大场合,不少企业高管还是一到台上就冒冷汗,而这些人在台下是很自信很有魅力的领导。这也是为何Public Speaking的训练课非常受欢迎之故。
我花过许多时间来研究如何做高质量的演讲,发现有几点非常有效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第一,调整自己不合理的期望。
想所有人都给你打满分?别逗了!坐在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如果用台思想X光机一照,你会发现,他们脑筋里各有各的盘算,有的人在想工作,有的人在想早上跟老婆的争吵,有的人在想《星球大战》„„呵呵!所以,演讲的你也许全神贯注,听讲的人可未必,你怎么可能指望每个人都给你打满分呢?
其实,只要大部分的听众能理解你在讲什么,并多少从中获益,就算是非常成功的演讲了。
第二,化被动为主动。
有演讲焦虑的人,多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脑袋里老想着:“听众会怎么看我?”结果越是这么想,就越慌张。
其实,与其在台上想着别人的眼光,不如倒过来,关心一下台下的听众。如果你对听众非常好奇,想了解他们是什么样人,一旦焦点转移,你就会觉得自在许多。
比如我自己的演讲风格,是喜欢走到大家当中,满场跑,和听众“零距离”接触,任何时候都可能跑到任何一个听众的面前说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起听众持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需有着“豁出去”的心态:万一脸上的妆花了被看到,或是衣服不整齐了被瞧见,我都不在乎。
有一次,我演讲完发现唇膏被手不小心抹出唇外了。下来一看,自己对着镜子狂笑,哈哈~!刚才近距离看我的听众,应该都看到了。但无所谓,孰能无过?不完美的妆容可以被接受,但只要听众感受到我的诚意就行。我是来演讲的,如果因为这次的近身接触,让我对你更了解,并更清楚传达我的想法,我目的就达到啦!至于你是否把我评为和章子怡一样美,给我的着装品味打几分,对我来讲,这都不是关键,呵呵!
如果你在上台能和我一样豁出去,就不会很焦虑啦,请试试看!
第三,练习,练习,再练习。
不断练习是成功演讲的硬道理。
上台之前,要熟练讲稿的内容。我的建议是,把演讲大纲写下来,先对着镜子练习,然后再对着活人,呵呵,比如亲朋好友练习。请记得一定是大声讲出来,而不只是在大脑中过一遍。因为只有大声练习,你才能确定自己的声音是否好掌控。
第四,想办法提前熟悉场地设备。
音响设备罢工的状况会影响演讲者的心态,所以,请一定提前十五分钟到现场,试话筒、了解一下场地布局。这样,开场后,你就会感觉是在自己地盘上演讲,会自信很多。
第五,利用“意像”法。
有演讲恐惧的人,会把听众想象成严酷的考官,好像每个人都拿着放大镜在挑自己的毛病。而事实上,我从事演讲十几年,去过570多家企业,面对的听众规模从20人到8千人,还从没见过有听众当众站起来,让讲师很难堪的,呵呵。听众中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一般不会当众挑战讲师,所以请别有那么大的压力。
大可以把听众都想象成大西瓜,安静地坐在那里,观看你的表演。你自己都会觉得滑稽有意思,就自然地放松了。这一招对有强烈演讲恐惧的人,效果很不错。
第六,准备提示卡。把大纲写在提示卡上,拿在手里,忘词了,可以扫两眼,有备无患,心里就不慌啦。当然,这个动作可不是让你端着卡片念词,因为你在台上会很紧张,而字很小,根本看不清楚。我曾经见过很多次,念词的演讲者念串行,反而贻笑大方了。
第七,上台前做一些肢体放松。
如果上台前心里开始打鼓,那么不妨提前五分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做深呼吸,让身体放松,头脑也会跟着清明起来。
第八,预演“大脑舞台剧“。
马上要上台了,坐下来,在大脑里把大纲过一遍。同时可在大脑里先上演一遍成功演讲的戏码:看到自己上台如何意气奋发,侃侃而谈,把演讲顺利完成。这是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我把它称为“大脑舞台剧”,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先过了一次,当上台之后,你会觉得正在经历的情景你早就熟悉,焦虑感因此大大下降。
第九,准备救场台词。
万一到一半出状况,忘词了,怎么办?“嗯嗯嗯”地卡带般愣在那儿可不是上策,当听众发现你忘词的时候,你的评价焦虑和演讲恐惧就会自动升起来。
别慌,你可以事先准备一套随时可用的幽默救场词,比如:
“哎呀,我就说我有中年痴呆吧,怎么一下想不起来自己要说什么了呢?”
一方面展现自己的幽默感,让大家发笑,一方面也给自己多争取一点时间,看看提示卡片,帮大脑搜索到那个断掉的话头。
第十,改变发声方法。
我给企业培训师讲课,会让讲师学员做发音练习。正确的发音方法,是动用丹田气息发声,并放松喉咙,这样即使讲一整天的话,喉咙也不会痛。我常常一口气做6个小时的企业培训,一天下来腿会酸,但喉咙没事,也就不易造成紧张。
除了以上的改善演讲功力的方法,我还有几个独家的“演讲秘籍”,下次一起和你分享。。。
篇3:人人都是演说家
关键词:口语交际;培养技能;阅读;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教师在台上讲得栩栩如生,传神生动,台下互动参与的学生却不多,一般由几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代劳,其他学生甘心做听众,将自己置身事外。其实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属于全体师生的,不是属于哪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在课堂上的每个人都应该热情参与。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必要手段。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参与语文课堂的热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读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最重要的原因是词汇量缺乏,导致语言苍白无力,表达不出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古语云: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表达时才能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会说话有条理,表述语言生动有趣。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教师可以逐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从故事入手,让他们阅读名家名篇,如安徒生、格林兄弟、叶圣陶等,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逼真,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逐步积累词汇,培养语文的基本素养。有了趣味童话的良性刺激,学生会逐渐喜欢上读书,词汇量的积累也会逐渐增加。
二、以听为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很多教师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只关注怎么样让学生说,却忽视了让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回想一下,学生在幼儿阶段,正是不断地听家长说话表达,才逐渐学会说话。所以,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学生在学习倾听的过程中,会学会分析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内容,学会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慢慢学会说话要做到有条理,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于教师的耐心倾听。教师给学生做了正确的示范,即怎样倾听、感受别人的意见,学生会慢慢习得这种技能,不仅在语文课堂上,在校园生活或者家庭活动中,会倾听,有耐心,能听懂,会理解。
三、训练胆量: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
小学生经过充分的阅读经典阶段,知识储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就可以做到有话可说了。在倾听阶段,又学习了怎么样和别人正确交流,知道怎么样从别人的话语中提取信息,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到了这个阶段,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了。可是有的学生由于性格、气质的关系,在课堂上羞于表达,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这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敢于表达,战胜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当众发言,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教师和学生明白自己的想法。
哈罗德·泰勒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在课堂上,语文教师除了关注那些学习优秀、勇于表达的学生,也应该把目光投注在那些低调、羞涩的学生身上,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均衡发展的机会,抓住每一个可以激发他们勇气的机会,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置身于活跃心灵和充满智慧的课堂环境中。语文教师用柔和的话语、温柔的目光,燃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鼓起表达的勇气。
四、用情感人:创设乐于表达的情境
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演说家,而不是课堂上的闷葫芦,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积极创设乐于表达的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落实在口语表达上同样如此,只有让学生对口语交际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给他们创设自由表达想法的宽松氛围,他们才会愿意说,才会大胆说。语文教师的选题非常重要。在小学阶段,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喜猜谜语等活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平时的语文課堂中,可以找一些有趣的童话题材,训练他们续编故事等,如每一册都安排了很多童话题材的课文,像从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的课文中出现的《乌鸦喝水》《小松鼠找花生果》《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九色鹿》等,这些都是续编故事的好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堂上续编故事,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时间一长,学生会逐渐爱上表达,爱上口语交际。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它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如果语文教师掌握了培训的技巧,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倾听习惯,同时又能兼顾到全体学生,创设乐于表达的情境,那么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深海.中小学课堂教学论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人人都是点评家
Shelly Kramer住在美国堪萨斯城,她主要提供品牌战略咨询服务,曾为Chipotle和沃尔玛做过顾问。她认为,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都会做足功课。他们的判断很少依赖广告,更多的是相信调查结果。他们会相信朋友的意见、看法,更相信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评价。在电子商务领域里,评论显然是非常有效的。你需要确保企业有一个不错的表现和评价,这样可以证明公司有良好的信誉,这也是如今做生意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定位自己
Kramer说:“你必须在Google+和Facebook上开发一个完整的主页,页面上包括图片、视频、运营时间等。”你公司的简介会出现在任何谷歌搜索中,而且由于要和业界搜索引擎巨头竞争,Facebook现在也开始专注于本地搜索了。
有些公司会在许多网站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却一直没有让他们的品牌出现在最重要的主页面上,在Facebook上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司形象至关重要。Kramer说:“品牌都想开发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本地页面,也希望可以出现在每一个独立市场上。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影响搜索结果,也能让商家与他们的客户获得更个体化、更亲密的联系。”你可能也希望把自己的公司资料放到一些专注于行业内部的点评网站上。
鼓励消费者畅所欲言
不要错失任何一个机会获取消费者的在线评价或者反馈,如果你亲自为顾客提供服务,那么至少需要给顾客一张评价卡,并指导他们访问公司的网上主页。而在一个在线回复或者跟踪邮件里,你也可以要求消费者进行评论,包括从你的公司网页链接到一个评论网站,或者在你的邮件签名里附带一个评论网站的链接。
此外,不要忘记鼓励实体店里的消费者进行反馈。波士顿一家餐厅The Salty Pig的客人在买单的时候,服务员会用皮革封面的笔记本夹着收据,恳请客人在上面手写评价。这个笔记本鼓励消费者畅所欲言。而且,这一评价方式也被成功转移到网络上,这个仅仅开业2年的餐厅在Yelp上有289条评论,在谷歌上有129条评论。
如果你得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反馈,那么就会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这可能会引申出下面这个主题。
正面处理消极评论
你很可能会招引一批性格乖戾的消费者,应该忽略他们还是有所回应?或许你应当庆祝一番,就像纽约的Joe Dough三明治商店一样,在商店外的标志牌上写上:请走进我们的小店品尝史上“最糟糕”(这是一位客人曾在Yelp上批评我们的话)的三明治吧!事实上,对待这些差评的确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方法,你所能做的最好回应就是道歉并努力改正。
当你开始重视公司声誉时,批判之声可能会有所缓和。比如在亚马逊网站,即使是大文豪托尔斯泰都没得到五星好评, 《战争与和平》一书的评分也就只有4.5分。一些消极评论反而会增加你的信誉。“在那些被网络恶语攻击的案例里,对它们不闻不问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因为对于那些为了吸引别人注意而发表刻薄言论的人,你能做的事就是忽略他们。”
将评论转化为销售工具
Pillar Properties公司位于西雅图,是一家出售公寓大楼的企业,他们会把消费者在Yelp上的评论放到公司主页的前部和中心位置上。“看看我们的消费者在Yelp上对我们的评论!”公司主页上有这么一句话。这样做是一个很聪明也很大胆的营销策略,它反映出商家的自信。你可以考虑在公司页面的导航栏里添加一个“表扬栏”或是“消费者意见”标题,并链接到评论页面,然后把最好的评论嵌入到主页面里。你的潜在客户相信,在线评论胜过其他一切。既然如此,为何不让消费者简单地获得相关评论呢? 译 | Kai 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