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一中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汇报材料(精选3篇)
篇1:古浪一中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古浪一中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活动,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努力提高师生遵纪守法的素质”的思路,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常抓不懈。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近期我校专门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扎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学校领导班子为主体的治安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各处室主任为成员,团委成员、年级主任、保安人员、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德育工作队伍,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在制订好计划的基础上,落实各项责任目标,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工作,争取达到综合治理的各项要求。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制订《古浪一中德育工作网络及目标》、《古浪一中德育工作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我们认识到,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搞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三支高素质的文明建设队伍——行政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下大力气,全面突出“三化”——绿化、净化、美化,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狠抓“三风”——考风、学风、教风;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
2.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纵向、横向交错的教育
制度。我们注重同家长及社会密切配合,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建立了家长校访制度,适时召开家长会或发给家长一封信,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学生在家表现,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培养。
3.全面修改、完善了学生管理的制度,内容几乎涵盖了学生日常管理的所有方面,如学生行为规范、班级管理、优秀评选、奖励办法、处罚条例、住校生、重点班管理细则、住校生协议书等,并将这些制度印刷装订成《古浪一中规范管理手册》,认真学习,广泛讨论,熟记于心,落实于行动,使学生管理做到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1.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在全校学生中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制知识讲座,选取学生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在人民法院的指导配合下,组织学生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教育活动,使学校法制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在教育形式、内容、效果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2.利用学校广播室、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德育室等宣传阵地,开辟专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力求使全体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育人。
3.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开好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互渗透。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同时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教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依法育人的实效性。
4.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和问题学生是学校不稳定的因素,是学校法制教育的重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因此,学校始终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依法治校的重点,紧抓不放。
5.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师生认真学习有关知识,注重观察,分析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完善自我,尊重他人,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内外联动,齐抓共管
1.严格门卫制度。建立校门开放或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通报制度,向家长发放学校作息时间表,通报校门开放时间,以便家长配合学校,限定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把学生出入关。
2.加强内部防范工作。建立群防、群治的制度,积极的开展人防、物防、技防工作,从各个部门入手,把一切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营造社会治安的外部环境。我校学生人数多,学生食宿情况较为复杂,这使得我校的综合治理工作不得不突破校园而延伸辐射到社会,我们多次与纪检、公安部门联系,深入营业性网吧,检查学生上网情况,杜绝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及时抓好校外住宿生的摸底、登记工作,签订《校外住宿生安全管理协议》,组织人力深入学生住宿地,检查住宿生校外住宿生活情况,排查安全隐患;签订《校外就餐学生安全管理协议》,强化经营者的责任,严防食物中毒;与城关派出所联系,在学生放学路上,特别是晚自习后放学路上,由警车巡逻,护送学生安全回家;在校门口街道划出斑马线,在比较醒目出悬挂“前方学校,减速慢行”的标志牌。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突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1.分季节开展专项安全教育活动。春季重点在学生中进行防疾病
传染的教育,夏季重点进行防溺水教育,秋季重点进行防食物中毒教育;冬季重点进行防煤气中毒与安全用电的教育。
2.加强课间管理,中午及晚自习前,校园内有二名保安巡视,杜绝学生在课余时间滋生事端。
3.加强交通安全法规教育,经常性地进行交通安全常识讲座,教育全体师生注意交通安全。
4.加强食堂卫生管理,经常进行检查,杜绝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
5.实施课堂安全责任制,谁上课,谁管理,谁负责,要求上课教师特别是自习课辅导教师和体育课教师,必须全过程监控管理学生,不准离开课堂。
6.门房、教学楼、公寓楼、实验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人不离岗,岗不离人。
7.做好节假日的值班工作和值周工作。节假日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一名中层领导、校警、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实行严格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值班记录,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期我校组织人员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专项检查,检查发现,学校内部的安全状况较好,无重大安全隐患,但校园周边安全状况令人担忧,明显存在着一些靠学校单方面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工业品公司住宅楼一楼住户在校园内开有5个小卖部,向学生出售零食、饮料等。所有售出食品是否安全,我们无从知晓,存在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还有个别窗口向学生零售香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二是县城内一些网吧,尽管离学校较远,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夜间通宵营业的情况,特别是周六晚、周日白天,上网学生较多。
三是校门前马路尽管有斑马线,但因无减速带,校门口通过的车辆速度过快,放学、上学时学生大量进出校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9月份在校门口已经发生过交通安全事故)。
四是校门前街道两旁不少经营者用扩音器播放音乐和叫卖广告,对课堂教学干扰极大。特别是校门口北侧人行道上摆摊设点,严重影响学生行走,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五是周六下午放学后,许多车辆拥挤在校门口抢拉学生,阻塞交通,尤其是许多车辆严重超员,交通安全隐患极大。
七、今后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安全隐患,我校在继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全校师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尽快得到有关部门的解决。
一是在学校门口两侧设置减速带。
二是关闭工业品公司家属楼开设的小卖部。
三是严查周六到学校门口抢拉学生及超载问题。
四是禁止在学校门口及两侧停车和摆摊设点。
五是切实解决网吧超时经营的问题,禁止未成年人上网。总之,我校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连续几年,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有关安全工作的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思想,本着为学生生命健康负责的原则,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全校师生聚精会神抓教学,不遗余力上质量提供安全有序的良好环境。
篇2:古浪一中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利辛一中创建于1958年,占地163亩,总建筑面积达107080㎡,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实验电教器材完善,藏书10万余册,报刊资料260余种。现有教职工41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113人,中学一级教师133人,硕士和在读硕士50多人,有27人获省市教坛新星称号,在校学生7000余人。新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辛一中滨河校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滨河校区占地337.44亩,约合2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3.9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6亿元。整个校区包括15个单体,即3幢教学楼,2幢实验楼、4幢宿舍楼,体育馆、艺术中心、礼堂、看台、图书行政楼、食堂各1幢。另配建南大门、西大门、北大门和塔楼。一中滨河校区滨水而居,超前规划,高端设计,造型前卫,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充分体现出科技、人文和自然高度融合的生态理念,硬件设施省内领先。
利辛一中现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省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资源应用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知名家长学校、省示范中学生团校、省女教职工工作先进单位。
利辛一中办学成绩显著,从1993-1999年赢得原阜阳市重点中学高考“七连冠”的殊荣,2000年后高考应届本科达线率连续多年在亳州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11年高考,利辛一中应届本科达线率在亳州市第一名。学生获省级学科竞赛奖223项和艺体单项比赛奖17项。
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校又始终把环保教育和争创省绿色学校工作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注重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文明素养及培养环保节约意识,低碳生活观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使师生员工自觉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
现在就我校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为指导,以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为载体,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健全组织管理,加强宣传教育,采取 “渗透于课堂、立足于校本、寄寓于活动、训练于习惯、熏陶于环境”的具体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 良好的环保习惯,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宣传教育,狠抓措施落实。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生态环境,意义非常重大,学校始终把环保教育当作 一件大事来抓,真正做到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我校认真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创建“绿色学校” 的文件,学习其他学校创“绿色学校”的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了“一种意识”,就是确立“创绿”要以人为本,要着眼于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着力于师生环保素质的提高;做到了“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 的重要意义,创建“绿色学校”将有利于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关系,认识到创建 “绿色学校” 也是推进高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可持续战略是我们国家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人才,是实施这一战略的保证;四是明确自己在创建“绿色学校”中的地位、作用,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人人有责。
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学校加强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王学哲校长为组长、潘化鹏书记为副组长、全体校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责全面统筹,书记组织落实,各处室主任亲自抓,班主任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科研、团支部等各项活动中。学校将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落实了责任,真正在工作中做到了 “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
二、加强宣传,营造创绿氛围。
1、利用宣传阵地。开展环保教育,主要是学习环保知识,提高学生认识。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普及宣传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等。
2、举办环保专题讲座。学校紧紧围绕此次活动,聘请环保专家来学校给学生作环保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学生掌握了不少环保方面的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听完讲座后学生纷纷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
三、以课程改革为先导,探索学科渗透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创绿”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是建设“绿色学校”的重点,也可以说是创建“绿色学校”的根本所在。因此,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之初就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
1、注重各学科渗透。在中学的各个学科,尤其是地理、生物、化学等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 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我们都要求相关教研组做了梳理。要求教师善于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一是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渗透环保知识教学时,以培养其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为主,逐步使他们掌握一些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和方法。二是注意科学性,避免为环境教育而进行环境教育。三是注意处理好渗透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的关系,不喧宾夺主,不主次颠倒,真正做到恰到好处。四是注意课内外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同时,把环境教育向课外延伸,做到“渗于课内,寓于课外”。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寓环境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于校内,适当走出校门,积极开展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能力。一是参观调查,即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并在社会上开展广泛的问卷调查,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调查中了解环境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接受生动的教育。二是利用“6.5”世界环保日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配合社会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另一方面在校内举行专题性活动,比如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环保知识竞赛、黑板报评比、观看环保系列专题片等方式,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在教育他人的同时教育自己,以强化环保意识。三是征文竞赛。学校团委和语文组每学年都要组织有关环保方面的征文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局与环保卫生部门组织的征文竞赛。
四、建设校园环境,强化育人功能。
学校一直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现在学校校园宽敞,布局典雅,绿意盎然,处处花团锦簇,曲径通幽,无不映射人与自然的和谐,极富意蕴。学校还投资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为水冲厕所装上了节水感应器,厕所干净,无异味;全面实行水电节能环保;学校建有专用的封闭式垃圾池,实行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处理,全面实施了袋装垃圾处置办法,对不可回收垃圾及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校园周边环境部产生污染;学校食堂设备标准,使用天然气燃具,解决了食堂排风噪音和食品污染;每栋教学楼的每层设置专门的工具房,集中摆放;广播信号由名曲取代了刺耳的铃声。
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点对点的环境教育措施,包括要学生漫步轻声靠右走,课间不得大声喧哗,要求各班做到两关(关灯、关电风扇)及时,同时也改善了班级文化建设,各楼层环境教育特色氛围建设,各功能室的专业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建设更科学、更规范、更艺术、更美观。
学校推出创建“无烟学校”目标,明令禁止教师在校园公共场所吸烟,各公共场所均贴有“为了健康,请勿吸烟”“禁止吸烟”“校内禁止骑车和鸣笛”“小草睡吧,我保护你”“爱护花草,从我做起”“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宣传标语,以教师的亲历亲为去感染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同时又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赏罚分明,责任到位,最终达到自觉做环保志愿者,自觉与绿色相依相伴的意境和目标。
五、“创绿”工作硕果累累。
1、学校整体绿化效果突出
现在学校绿化面积达到了40000多平方米,绿化率达到近40﹪,形成了四季有鲜花,常年可见绿,既有花香鸟语又有书声琅琅的优美校园.学校“三节一减”成绩突出,与我市县同类学校相比,水、电、纸、煤用量大幅减少,为兄弟学校在节能减排方面树立了榜样。
2、师生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爱护环境已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包装、用具、用品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学校实行严格的门岗制度,严禁师生和其他人员将严重污染环境、不易降解和能耗高的商品带入学校。师生员工环保参与意识强,通过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环保宣传活动等形式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也推动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攀升。
4、我校在创绿的工作中,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有800多人次获奖,尤其在生物、地理、化学、物理等与环保密切相关的科目比赛中,我校学生成绩更加突出。学生撰写的《秋中的绿》、《地球,我的母亲》、《绿色生命的旋律》、《为治理淮河献爱心》、《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等几十篇文章获省、市、县环保征文一、二等奖,我校学生刘梅宝的作品《美丽的天空》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比赛中获得银奖,师生合演的课本剧《筷子》获亳州市第一名,赵波、杨妍老师的诗朗诵《地球,我的母亲》在亳州市经典美文诵读大赛获一等奖,我校教师张帮群、张立功、靳秀琴等也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另外为解决本县城的实际社会问题,学校每年都多次利用寒暑假和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写下富有参考意义的调查报告如《关于阜蒙河附近水体污染的调查报告》、《秸秆处理利用之探讨》、《环保易拉罐》等,为我县环卫老大难问题提供了很多有益帮助。除此以外,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选修课和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主题班会中我们明确规定:“在关爱他人系列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各个班级的环保小组开展“捡废纸,收废品,关爱社会”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帮助了贫困学生。通过以上教育措施,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多年来,我们努力追求校园环境的美化、教育化,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把环境建设作为潜在的课程来开发,达到了环境与教育的和谐、环境与人的和谐,让文明、幽雅、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言传身教,给师生和社会各界以真切直观鲜明的绿化感觉和享受,为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发展利辛持久、健康、和谐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迈入21世纪的利辛一中在以王学哲为校长、潘化鹏为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率领下,锐意进取、奋勇开拓,以打造“幸福一中”为办学目标,把利辛一中建成“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才的摇篮”。由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利辛一中滨河新区建成在即,我们全校上下将共同努力,奋勇拼搏致力于打造“诗情化、艺术化、人性化”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将构筑促进全校师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教育、自然”和谐一致的生态校园的新一中。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紧抓机遇,奋力向前,以实际行动争创省绿色中学,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与健康和谐发展!
篇3: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提高应急能力 强化应急管理
北关示范小学地处县城北端,云龙山脚下,始建于1945年,曾三迁其址,四易其名,现在是省级示范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91人,学校共设35个教学班,有1740名学生,学校现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50平方米学校曾被评为省德育示范校,省优秀家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市信息技术先进单位,县十佳学校。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为教育和谐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宗旨,以争创市级一流学校为目标,以“享受自主教育,奠基智慧人生”为特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文件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的要求和部署,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积极开展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应急理念大步更新、应急机制逐步健全和应急能力稳步提高等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始终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未雨绸缪、超前谋划,使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一是领导重视,亲历亲为。为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学校专门成立了应急管理
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蔡建华亲自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领导全校的应急管理工作。副校长卢淑英副组长,成员为其他校级领导和各年级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学校建立健全了 “三级安全保卫网”组织:即由校级领导——各处室主任——班主任形成的学校“三级安全保卫网”,使应急管理工作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政教主任具体抓,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工作到位。学校建立了运转高效、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对重点部位、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各处室、各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责,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妥善处置。学校应急指挥中心积极畅通信息渠道,严格信息报送管理,对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确保了全校的突发性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
二、防患未然,完善各项预案。
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关系和谐我校建设的大事来抓。为落实各处室、各年级组、各班级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与各班级、各任课老师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全校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网络。我们还将安全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教职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学校严格实行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不定期进行督查,每周将督查结果公诸于众,在安全问题上
做到“四个不放过”——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权责明确,奖罚分明,校园安全文明之花盛开。特别是学校健全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一是结合实际,严格依法编制了学校总体应急预案。为切实提高总体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总体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指导作用,学校成立了总体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统筹安排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二是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我校以总体预案为指导,经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预防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防踩踏伤害事故应急预案》《防校园暴力伤害应急预案》《预防学生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消防事故应急预案》、《初起火灾应急扑救预案》《防汛防溺水应急预案》、《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犹犬病安全紧急预案》、《学生紧急疏散预案》《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大型群体性活动应急预案》等15个专项应急预案。三是不断完善,修订、补充应急预案。为使应急预案更合理,更具有操作性,我们对应急预案实行了动态管理,根据应急演练的实践进行修订、补充,使应急预案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三、加强宣传,创建文明校风。
学校立足基层,依靠师生,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学校注重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利用会议、橱窗、黑板报、调查问卷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师生维护公共安全的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组织专业老师进班级及学生宿舍举行应急知识和技能讲座,发放各类宣传单,力争达到尽人皆知的效应。学校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严格把好食品进货、操作、存放及销售关,强化饮食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证了师生饮食安全。营造了“人人讲安全文明,处处讲安全文明”的浓厚氛围。
四、加大投入,维护校园安全。
学校加大投入,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成立保卫科室、配备保安2名、门卫一名。同时也为配备了电警棍和相关设备,在人员出入易拥挤的地方,特别是楼梯间张贴了标语或安全警示牌,设置了安全疏散通道和紧急照明灯,定时安排专人值班。使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五、加强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坚强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学校成功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我校十分重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学校建立了应急演练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大规模专项
预案演练活动。并做到安全演练与大课间、升旗相结合。我们的应急处置演练工作要求做到快速反应、沉着应对、严密部署、处置迅速。概括起来有“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一个“快”。学校严格规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应急办相关领导、相关人员必须在接报后4分钟之内以最快的速度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救援。二是突出一个“准”。要求准确掌握情况,顺利开展工作。三是要求突出一个“细”。学校要求各处室、各个环节在处置过程中都必须做到协调联动,细致周到,环环相扣,不能出现任何疏漏。通过演练,不仅锻炼了救援队伍,找出了不足,还为提高应急救援技战术水平、快速反应能力和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我校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和有益的探索,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完善预案、加强演练,不断提高我校应急管理水平,为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和顺县北关示范小学
相关文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实质02-03
关于安徽经济学论文题目02-03
社会政治状况02-03
分期价值02-03
小屯一中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02-03
伦掌一中工作汇报材料02-03
桐河一中学校督导评估汇报材料02-03
一中党建工作汇报材料02-03
梁邱一中事迹材料02-03
肾功能炎性因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