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桑园(精选七篇)
生态桑园 篇1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 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体系和强大军队,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 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是基于对现实环境的准确判断而作出的英明决策, 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 具有划时代意义。
2 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 强大的国防可以使我国争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 有利的国际地位可为我们争取到优势的国际资源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有助于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此外, 强大的国防也是实现人民各项权利的根本前提。当前, 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 唯有加强国防力量以对抗潜在威胁, 为国家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才能实现人民的各项权利。
3 国防、经济、生态建设的统一
国防建设离不开经济建设, 同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又可反哺国防建设, 为国防建设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 促进国防建设的发展, 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实现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 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子孙后代的未来的方式换取经济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统筹兼顾, 使三者建设互相联结, 互相协调, 互相推动, 形成合力, 即注重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持续的、长远的发展, 而不是强调某一方的重要而破坏相互依存的条件。达到了这种状态, 才能实现三者的共同发展, 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 只有增加边境地区的农民收入,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才能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安全, 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广西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如何在石漠化严重的边境地区增加农民的收入, 发展生态桑园是一个很好的增收途径。
4 广西石漠化地区发展桑树生态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4.1 广西石漠化现状
广西是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 也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岩溶土地分布涉及10个市的76个县 (市、区) , 岩溶土地面积列全国第二位, 石漠化土地面积列全国第三。岩溶分布区人口约1000人,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800万人, 占岩溶区人口的80% 以上。据2005年的石漠化监测结果, 广西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832.25万hm2,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3%;石漠化面积237.9 万hm2, 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0.1%。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西南大地上蔓延, 仅1987年到1998年的12年就净增了2.2万km2, 相当于我国22个普通县的面积。目前我国土地石漠化的总面积已达11.35万km2。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26日发布的数据, 石漠化现象正以每年2%的速度吞噬着宝贵的土地, 导致我国每年损失耕地30万亩。
广西石漠化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 欠发达地区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普遍滞后于平原农区。
4.2 桑树在石漠化地区与其他树种相比的优势
桑树最明显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其根系十分发达, 桑树根系分布近地面部分是水平根, 深土层是垂直根, 水平根和垂直根相互构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吸水固土网络,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桑树的防风固土能力和抗旱能力, 还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和持水力。据测算, 每年每公顷桑园可比无林地多涵水300m3, 减少泥沙流失45t。在无其他植被的情况下, 有桑园的农田区1年的固沙能力达到3 067.8kg/km2, 比无桑园农田区的侵蚀沟减少57%[1]。此外, 成片桑树林的保水保土能力更是优于其他树种和植被, 特别是在我国岩溶石漠化地区具有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优势。桑树以其对生态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广泛分布于广西全区, 2012年广西全区石漠化地区的桑园面积约为30万亩, 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3 发展种桑养蚕是石漠化地区助农增收的新途径
生态桑园产业链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在适宜养蚕的石漠化地区建设桑园, 发展种桑养蚕, 平均每年每亩桑园的蚕茧收入在3000~4000元左右;桑条粉碎后可用来种植食用菌, 每亩增收近千元;部分桑枝条可用来做生物碳或燃料出售。养蚕后蚕沙废弃物经沼气发酵后可还田, 既解决了居民的燃料需求又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另外, 果桑或果叶两用桑的桑园建设是石漠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大亮点, 桑果开发的深入使蚕桑产业附加值的增长既快又高, 单是桑农卖果的收入就可以和其他果树品种有相当的竞争力, 亩产果1t左右, 收入就是几千元。如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位于凌云县东北部, 是典型的大石山区, 全村总面积2.5万亩, 共302户1242人。2002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种桑150亩, 当年亩桑养蚕种1张, 产蚕茧36kg, 产值750元;次年亩桑产茧75kg, 产值1800元, 效益比种玉米多3倍。到2005年, 全村桑园面积达3150亩, 2011年全村产茧量87.6t, 产值280万元;生产桑枝食用菌27.5万棒, 产值35万元;桑园间套种产值150万元。全村桑蚕产业总产值达465万元, 纯收入350万元, 户均增收1.8万元, 人均增收3448元。
4.4 发展石漠化地区生态桑园, 建设美丽家园
建设美丽家园的含义不仅仅包括环境优美, 更包含着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国防安定。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桑园既可以保水固土防沙、改善空气质量,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更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的增加,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作为支撑的美丽家园是缺乏物质基础的;没有国防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美丽家园建设是脱离现实的;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美丽家园的建设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石漠化地区生态桑园的建设, 使我们的山更青、天更蓝、水更绿、家园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冲.生态桑园与畜牧业[J].北方蚕业, 2006, 27 (3) :17~18.
[2]秦俭, 何宁佳, 黄先智, 等.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J].蚕业科学, 2010, 36 (6) :985.
生态桑园 篇2
1 桑园的改造和管理
1.1 桑园地的选择
选择日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在早春不易受冻害或具有早春防冻害设施和能力的桑园作为改造园地。桑园地的选择, 要远离化工厂、砖厂等污染源和避免公路的扬尘污染, 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 利于鲜果的销售, 以保证桑果的品质。此外, 要充分考虑桑果的特点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在规划建园时采取土地流转、租用农民土地、或以土地入股等方式, 集中连片、成块改造建园。
1.2 桑园改造技术
在成龄桑树上进行嫁接改造, 可采用枝接或芽接等方法。但要保证每株桑树上有3~5根结果枝条, 10~15根产叶枝条。或直接隔1株挖1株后补栽果桑。
1.2.1 果桑品种的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目的综合考虑, 选择产果量高, 品质优, 抗逆性强, 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主要有72C002、红果1号、台农九号、8632、大十、特山2号等[1,2]。同时还可选择结果量多, 果大, 含糖量高的本地实生品种。在品种搭配上每个品种都配置5%~10%的雄株作为授粉株 (以当地的实生品种为主) 。
1.2.2 树形养成
树形一般采用一年定干三年成形的办法。果枝袋接后的第一年、芽接后的第二年的枝条在春季出扦时要特别注意保护, 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把果枝周围的叶枝扦掉, 以保证果枝有充足的营养而快速生长。果枝长出后, 在30~35cm处短截定干, 发芽后每株即可萌发新梢2~3个, 新梢长至15~20cm时摘心, 以促发侧枝, 增大树冠 (若一次摘心发枝太少, 可反复摘心2~3次, 确保当年抽出结果母枝3~4个, 长势较弱的品种, 不宜摘心) 。果枝成熟后第二年5月底或6月初, 当桑椹成熟或采收后, 结合整形进行夏季修剪。所有的结果母枝均留2~3芽短截, 促进其萌发新梢, 作为下年的结果母枝。短截的时间宜早不宜迟, 以保证新梢有充足时间生长, 积累营养进行花芽分化。第三年夏季在距离地面60~70cm处剪去枝条, 每单株留主果枝条4条左右。每年都在桑椹采收后短截, 逐步形成低干树形。冬季修剪时将夏季萌发的过弱小枝、腐虫枝全部从基部剪除, 并将保留的结果母枝适当短截, 一般剪去枝梢顶端15~20cm生长不饱满不充实的部分。叶枝的修剪按传统的方法不变。
1.2.3 果、叶采收
由于地区和气候的特点, 当地使用出扦的方法进行春季修剪, 春季以收桑果为主, 夏秋季以收获桑叶养蚕为主。在春季可把果枝留下, 扦掉部分叶枝 (根据情况也可把叶枝全部扦掉) 。
一般桑椹于5月上旬成熟, 采果期长达一个月。当桑椹刚刚由红变黑 (白色品种果梗由青绿变黄白) , 且晶莹明亮时表明桑椹已成熟, 应及时于清晨采收。若在采果时发现菌核病果实, 要在采果前将病果统一摘除并集中处理, 既可防止采果时污染其他桑果, 又可减少病菌残留。桑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桑园。
桑叶主要用于养蚕, 也可结合果枝的摘心用桑芽制作芽菜和桑茶[3]。养蚕主要放在8—9月份, 采叶养蚕与传统的方法一样, 在采叶时要注意保护果枝不受伤害。在夏、秋修剪树形时要根据“桑果”和“蚕茧”的市场行情调整果枝和叶枝的比例, 以确保蚕农的经济收益。
1.3 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果桑园更加注重水肥管理和施肥质量, 强调氮、磷、钾配合施肥, 多施有机肥, 结果期追施速效肥, 施肥主要分为春肥、夏肥、和冬肥。
桑园病虫害防治与普通桑园基本一样, 但要针对果桑做一些特殊的防治[4]。果桑的主要病害是桑椹菌核病 (俗称白桑果病) , 该病发生严重时可使桑果颗粒无收。该病主要是预防为主, 重点防治方法有: (1) 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分别喷1次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交替喷雾, 连续防治2~3次, 每次间隔7天; (2) 若桑椹感染菌核病, 应摘除病果, 带出果园焚烧并深埋; (3) 改善桑园的通风条件; (4) 普施腐熟的农家杂肥。
2 效益评估
2.1 经济收益
桑果产出:每667m2桑园鲜果500~800kg, 单价6元/kg (市场价) , 收入3000~4800元。每667m2桑园除去肥料100元, 桑果包装材料费150元, 桑果运输费200元, 桑果保存电费、市场管理费、和其他费用150元, 桑果净收入可达2400~4200元。按投入40个工日计算, 每个工日收入约60~105元。
蚕茧产出:每667m2桑园养秋蚕2张, 产茧70~80kg, 单价40元/kg, 收入2800~3200元。每667m2桑园除去直接投入400元 (蚕种80元, 蚕药40元, 养蚕其他材料消耗80元, 肥料、及其他费用200元) , 净收入可达2400~2800元。按投入80个工日计算, 每个工日收入约30~35元。
以上二项收入合计每667 m2收入5400~7600元。每个工日收入约45~63元。
2.2 社会效益
实施成龄桑园果、叶二用技术改造, 一是发展了区域特色产业, 丰富了有机食品市场;二是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 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三是稳定了桑园面积, 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3 前景展望
果桑产业是一个新兴项目, 果桑产业综合技术开发已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果桑产业在丰富和优化蚕桑产业结构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果桑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长治市果、叶二用桑园的改建与技术推广必将带动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结合“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开发, 在桑果成熟时开办“采摘节”, 养蚕时开办“观光节”, 这将给“蚕桑”这个传统的产业注入新的内涵, 使这个古老的文化换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敏华.果桑大十品种栽种密度探索[J].中国蚕业, 2006, 27 (1) :32.
[2]魏晓军, 张波, 苗苏强, 等.专用果桑72C002在苏北地区的栽培[J].中国蚕业, 2006, 27 (2) :42-43.
[3]雷云芳, 艾满花.果桑的栽培技术与开发利用[J].中国蚕业, 2004, 25 (2) :39-40.
桑园四季管理技术 篇3
1 春季桑园管理技术
1.1 春耕除草
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清除越冬杂草,避免其与桑树争肥争水,在春季应对桑园进行春耕除草。春耕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桑树发芽前,春耕深度宜浅,以10~15 cm为宜,结合除草同时进行,土块要打碎耙平,清理干净田间的杂草[2]。
1.2 肥水管理
春季施肥要掌握好时间,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一般在3月初,最好在桑树发芽前20 d左右施入春肥,用叶前30 d应结束施肥工作。春季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30%,施肥种类主要是速效性氮肥,其次是腐熟的人粪尿。春季雨水较多,为了防止雨后桑园积水,影响桑树生长,要及时开沟排水,做好防水工作。
1.3 间种绿肥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保水保土的能力,可以在桑园间作绿肥。这样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轻送肥和除草劳力。春季桑园间作作物种类以豆科作物为主,如黄豆、绿豆等。间作这些豆科作物,不仅能疏松桑园土壤,而且可以借助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肥源。
1.4 春伐疏芽
幼龄桑树春伐的目的是成型,因此可以在树型养成期间,选择早春桑树发芽前进行春伐。为了培养树型,要剪除全部枝条。衰老桑树枝条细短,不宜夏伐。为了复壮更新,可以在春季桑树发芽前进行春伐。要截去支干,以降低树冠,实现复壮更新。如果桑园春季暂时不准备养蚕,也可对园内桑树进行春伐复壮。桑树春伐后常常会萌发许多的新芽,待新梢长到一定长度后要及时进行疏芽。一般在新梢长20~23 cm时,按照去弱留强的原则开始疏芽。疏芽的同时要考虑桑树品种特性、栽植密度、树形种类以及肥水条件等因素,以确定疏芽留芽程度。为了促进枝叶生长,尽量保证每株桑树的发条数相同,且呈均匀分布,一般总数以12万~15万条/hm2为宜。如果是密度为1.2万株/hm2的低干桑园,疏芽密度可控制在10~12个/株。
1.5 病虫害防治
为了确保桑树正常生长,实现桑叶高产优质,在春季还要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务必做到及时防治。
2 夏秋季桑园管理技术
夏秋季桑园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为此期桑树生长量约占全年生长量的2/3,具有生长量大、生长周期长的特点[3]。
2.1 夏耕与除草
夏耕可起到疏松土壤、抗旱保墒、消灭杂草的作用。春蚕期受采伐治虫等人为踩踏因素的影响,桑园土壤板结严重。为了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空气和水分状况。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有利于桑树根系的生长发育,要进行夏耕,即在夏伐后需要翻土,翻土深度以10~13 cm为宜,不能太深,以免损伤根系。翻土后,为了消灭杂草,提高土壤抗旱保墒的能力,要将土壤打碎耙平。
2.2 巧施夏秋肥
为确保桑树正常生长,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一定要合理施肥。考虑桑树的生长特点,要按照速效肥与长效肥、无机肥与有机肥、磷钾肥与氮肥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搭配肥料种类。6—9月是桑树旺盛生长时期,此期需肥量大。为了满足桑树旺盛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要重施夏秋肥。夏秋肥的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施肥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肥种类主要是长效肥,一般施复合肥750 kg/hm2;第2次施肥时间为7月中旬,施肥种类主要是速效肥,一般施碳铵750 kg/hm2或尿素375 kg/hm2。
2.3 水分管理
为了保证桑树正常生长,就要将土壤水分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果桑园发生涝渍,桑树就不能正常生长,因为渍害会导致桑树根系呼吸困难,枝叶出现生理缺水、叶色发黄的现象。如果桑园发生旱灾,桑树不能正常生长,因为旱灾会导致桑叶提早硬化、发黄脱落、枝条提前封顶,最终阻碍桑树生长。为此,要实现桑树优质高产,应加强桑园的水分管理,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这就要求桑园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旱涝都能调节。
2.4 疏芽
夏伐后,桑树常常会萌发许多的新芽,要及时进行疏芽。夏伐桑树在夏蚕期疏芽,一般在新梢长20~23 cm时进行。疏芽留芽程度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桑树品种特性、栽植密度、树形种类以及肥培水平等[4]。
2.5 病虫害防治
夏季高温多湿,利于害虫和病菌发生。为此,要做好桑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夏伐后,为了杀死桑象虫、桑小灰象虫、桑螟等桑树害虫,可选择80%敌敌畏1 000倍液和50%辛硫磷1 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桑赤锈病,可用12.5%腈菌唑1 000倍液喷叶面和新梢;防治桑褐斑病可用30%苯甲·丙环唑1 500~2 000倍液;防治桑里白粉病,可用20%三唑酮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
2.6 合理用叶
桑叶既是桑树的营养器官,又是家蚕的营养饲料。夏秋蚕期是一年中养蚕的主要季节,而此期虽然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桑树生长旺盛、产叶量高,但也是桑树累积休眠期和来年初春萌芽时所需养分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桑树的持续高产,此期采叶时原则上要统筹兼顾,在满足蚕儿的营养需求的同时,还要确保不影响桑树的长势。生产上要做到既不浪费桑叶,又能满足蚕的生理需要,就必须对采叶量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实行分段采叶。另外,为了防止腋芽萌发,确保桑树光合作用不受影响,提高翌年春叶产量,在采叶时宜保留柄部,每根枝条梢部留4~5片叶不采。
3 冬季桑园管理技术
一般认为桑树的休眠期是从冬季落叶开始,到翌年春季萌芽生长为止。此期的管理工作仍然不能放松,为了确保翌年桑树健壮生长,叶、茧优质高产丰收,仍要积极认真按时地做好桑园管理工作,包括剪梢整株、冬耕施肥、补植缺株、防治病虫害等内容[5]。
3.1 冬耕施肥
冬耕的深度一般为20 cm左右,可使部分土壤中的虫蛹充分暴露在外。为了降低虫蛹越冬存活基数,切记不要将翻起的土块打碎,以便冻死或晒死暴露在外的越冬虫蛹。冬肥在桑树落叶后封冻前施入,一般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20%。为了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翌年桑树生长,实现桑叶的优质高产,施肥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可结合冬耕足量施入。另外,为了防止雨后积水,要清理好桑园的排灌系统,做到沟渠相通。
3.2 合理整枝
在秋末冬初桑树落叶后,适当剪去枝条的梢端部分,不仅能促进生长芽萌发、增加叶面积和体积,还可提高桑树的抗寒能力。如果把附有病虫的部分枝条也一并剪除,就可以降低病虫的发生与危害。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可以修去桑树的死拳、枯桩和细小的无效枝。并将修剪下的枝条集中运到桑园外烧毁,以消灭潜伏在枯枝落叶上的害虫。剪梢后,用稻草进行束枝,以利于校正枝条姿势,引诱病虫害进入束草,便于捕杀。束枝要松紧适当,用稻草将桑树的枝条束缚起来,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冬芽。为了不影响桑树发芽,宜在早春桑树发芽前将束草解除,并集中烧毁[6]。
摘要:从春季、夏秋季、冬季等不同时间总结了桑园四季管理技术,以期为蚕桑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桑园,春季,夏秋季,冬季,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余承海,张远全,郭辉.金寨县桑树栽培与桑园管理技术发展历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38.
[2]王泽林.桑园春季管理的技术措施[J].蚕学通讯,2009(1):51-52.
[3]吴建民,李志阳,姚雯.加强桑园管理确保蚕作安全[J].中国蚕业,2007(2):43-44.
[4]王谢,张建华.西南蚕区桑园肥水管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J].中国蚕业,2016(1):45-47.
[5]戎士芳.冬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J].江苏蚕业,2004(4):18-19.
低产桑园改造技术要点 篇4
1、套栽更新
对树龄较老、树势衰败的桑园, 可以采用套栽更新的办法, 即在桑树行间按每亩套栽1000~1200株的密度栽植健壮桑苗, 老桑春蚕期照常用叶。新栽桑春伐剪定, 加强培管, 促使旺盛生长。
2、复壮嫁接
1) 降干复壮
对于树型较高、枝条细短、生长势衰退的桑树, 可以在春季树液流动前采用截干的办法, 把枝干降低1~2层。由于分枝处潜伏芽多, 降干时尽可能在分枝处剪断, 发芽后注意疏芽留条, 重新养成枝干。
2) 嫁接换种
嫁接换种适用于实生桑和不良桑品种的改造, 特别是实生桑, 花果多, 叶形小, 产叶量低, 但根系发达, 长势旺, 嫁接优良桑品种, 就能迅速成林, 提高桑叶产量。低干桑采用挖根接, 中高干桑采用复接, 幼年桑采用管状芽接或贴皮芽接。嫁接后要加强管理, 养成树型。由于母树根系发达, 接活后的新桑长势很强, 可在新芽长到一定高度后, 按剪定要求进行摘芯, 促使分枝, 在当年养成2~3根枝条, 以缩短养成树型的年限, 且显著提高桑叶产量。
3、春伐与截干
因管理不善而衰败的桑树, 可用春伐进行复壮。即在桑树春季发芽前, 按照原先的养成形式, 将现有枝条从基部2~3cm处全部伐去, 把生长不良的枝条、枯桩、死拳全部剪除, 并合理疏芽, 去弱留强, 每枝保留2~3个芽。对主干良好、树势衰败、枝条细短、发条数少的桑树, 可在分叉处上方截去, 加强肥水管理, 促其重新发芽养成枝组, 即可达到复壮目的。
4、加强肥培管理
谈谈桑园冬季作业管理 篇5
1) 清园 清除落叶和树上残存的桑叶, 除净桑园内的杂草, 集中沤制成堆肥或运出田外烧毁, 消灭潜藏其中的病原菌和越冬害虫, 以减少桑蓟马、红蜘蛛和褐斑病病原的越冬基数。发现有萎缩病的桑树应及时挖除, 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以防病害蔓延。
2) 剪梢 提高桑树发芽率, 减少病害, 提高桑叶产量。剪梢期为12月至次年2月中旬, 以水平剪梢为好。长势好的桑树, 1.8 m以上的枝条应剪去;1.5 m以下的枝条可剪去3/10;封顶枝条不剪;病枝剪到病斑以下7-10 cm。
3) 整枝灭虫、修剪枯梢 在秋末桑树落叶后至翌年春季树液流动前, 用小锯或剪枝剪, 剪除桑树上的死拳、枯桩、病虫枝、细弱枝等。可保持树形整齐, 增强树势, 改善桑园及树冠内部的光照及通风条件, 使养分集中供应枝条生长, 促进翌年发芽率和叶质的提高。对剪除下来的梢枝、枯桩和病虫枝等, 应及时带出桑园, 集中烧毁。
4) 束枝 冬翻前用稻草将桑条束拢起来, 不仅便于冬翻施肥, 且能引诱害虫潜入束草中越冬以利捕杀。束枝时注意不要损伤冬芽。
5) 冬翻 冬翻时间, 一般在桑树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冬耕深度, 栽植3年以内的幼龄桑树可适当浅一些;成龄桑园可掌握在20 cm左右, 行间宜深, 桑株附近宜浅, 以不伤断粗根为宜。 翻后不打碎土块, 让其风化, 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冬季耕翻, 可以疏松一年来由于采桑、搬运及降雨等因素造成的土壤板结, 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使土壤下层难吸收态养分变成可吸收态养分, 并能促进土中有益微生物的增殖, 还可通过冻融作用使土壤更加疏松, 进一步改善土中水、肥、气、热条件。同时, 冬翻还可以将在土壤中越冬的桑瘿蚊、桑虱等害虫的卵、蛹翻至表土, 冻晒而死。
6) 除病株、涂树干 取石灰15 kg、硫磺1 kg, 加水7~8 kg搅拌成糊状涂抹在树干上, 塞住树干裂缝和蛀孔, 使害虫不能隐藏和爬出, 闷死在缝隙或蛀孔中。对于树干孔洞、裂缝, 要用石灰和粘土混合后调成糊填塞, 消灭栖息在其中越冬的害虫, 并能防止雨水、雪水侵入导致树干腐烂中空。
7) 施肥、冬灌 在桑园土壤封冻前, 施足经过腐熟后的厩肥、饼肥、沤熟的蚕沙及人粪尿等有机肥料, 这对增加翌年桑园产量和质量有极重要的作用。施肥时间, 清园工作完成后, 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施入;施肥方法, 离树干20 cm穴施、撒施或行间挖沟施入;施肥量, 667 m2桑园施有机肥2 500 kg, 结合冬耕把粪肥翻入土壤中。冬灌, 在施完冬肥后冬耕前进行, 一方面有利于桑树越冬, 另一方面也能使土壤经过冻化而疏松。土壤肥力不高的桑园, 每计划生产100 kg桑叶需施纯氮1.9~2.0 kg, 纯磷0.75~1.0 kg, 纯钾1.0~1.13 kg。
8) 补植 采取压条补植、大苗补植等办法进行桑园补缺。补植穴要挖得深而大, 多施基肥, 随挖随栽。对少量患桑树萎缩病、紫纹羽病的桑树应挖除烧毁。挖除后对穴内病土要用杀菌剂消毒, 然后补植新桑, 以保证桑园有足够的株数。补植新桑要在土壤封冻前进行, 用来补植的桑树应选用粗壮优质的嫁接苗, 最好利用2~3年生的幼树移栽补缺。
桑园间作蔬菜增收途径 篇6
2008年以来, 眉山市市委、市政府积极打造泡菜产业, 到目前为止, 全市泡菜产业产值已达39亿元。由于泡菜产业的迅猛发展, 泡菜企业对泡菜原料需求大增。丹棱县针对这一情况, 积极引导和发动蚕桑合作社、蚕农在桑园的秋冬季节间作蔬菜, 并取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规划到2013年, 全县桑园间作蔬菜面积达10 000亩以上。
一、材料和方法
1. 试验地点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
2组李国军家桑园。
2. 农户概况
李国军家有4口人, 耕地面积6亩, 其中桑园4.3亩。除桑园空行全部种上蔬菜而外, 还有部份净作蔬菜, 总面积达到5.5亩。
3. 蔬菜品种永安小叶榨菜。
4. 栽培方法
2010年9月17日开始育苗, 10月6日移栽。第1次施肥时间10月4日, 每亩施入底肥碳铵30~40kg, 2天后开始移栽榨菜苗;第2次施肥时间10月16日, 每亩施入复合肥30~40kg、尿素10kg;第3次施肥时间视苗情而定, 一般在11月初每亩施入尿素15~20kg。
5. 收获2011年2月16日收获。
二、结果与分析
1. 养蚕收入由于2010年市场行情看好, 李国军家养的16张蚕茧售茧收入21 120元。
2. 榨菜收入
总收获榨菜20t, 卖出价格420元/t, 共计收入8 400元。扣除种子、化肥、人工费而外获纯利润6 200元, 亩平纯收入1 127元。
3. 总收入
全年养蚕和种植榨菜总收入29 520元, 纯利润20 984元, 人均纯收入5 246元, 冬季种植一季榨菜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28.5%。
4. 桑园间蔬菜优势分析
(1) 减少病虫能消除病虫害越冬寄主,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种蔬菜时首先要清理桑园, 去除杂草、枯枝、落叶, 消除桑园病虫害越冬的寄主, 减少桑园病虫害顺利越冬的病原基数, 防止桑园病虫害的发生。
(2) 提早收获桑园间作蔬菜比纯种蔬菜可提早15天收获, 提早上市, 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桑园的春季管理。
(3) 平衡施肥在种菜过程中要施3次肥, 第一次在10月上旬, 以尿素、复合肥作追肥施用;第二次在10月中下旬, 以尿素、复合肥作追肥;第三次在11月上旬以农家肥作追肥浇施, 每20天施肥1次。在种植榨菜过程中所施用的肥料榨菜吸收外, 还有利于桑树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积累树体营养, 为来年丰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 培肥地力桑园间作榨菜, 只收获块茎, 通过春季施肥、中耕、除草等桑园管理, 将榨菜的根叶翻入土中, 对培肥桑园土壤, 改善其理化性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榨菜根系大量集中在表土层, 收获过后, 榨菜根系在土中腐烂, 增加了土壤中的孔隙度, 增强了土壤的通透能力, 促进桑树根系发达, 枝叶茂盛。
(5) .绿色环保桑园间作的榨菜, 由于桑园用药、施肥都要求较短的安全期, 且严格要求较低的农药残留, 因此所生产的榨菜安全、无公害、绿色、环保, 很受泡菜企业的青睐。
(6) 边际效益明显桑园间作边际效益较好, 蔬菜产量高, 质量好, 经济效益好。由于桑园大都是采用的宽窄行无干密植方式, 大多数都在宽行中种植蔬菜。由于边际效益较好, 蔬菜生长茂盛, 个大, 产量高, 质量好, 亩产蔬菜可达1 500~2 000kg。按市场价格算, 桑园间作蔬菜, 亩收入可增加1 000元以上。如果上市得早, 将蔬菜当作鲜菜进入农贸市场销售, 亩收入可达2 000元以上。
三、结论
综上所述桑园间作蔬菜, 并结合桑园的冬季管理措施, 是稳定蚕桑生产, 额外增加蚕农收益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有实力的泡菜企业与蚕桑专业合作社对接, 签订保护价、购销合同, 预防供大于求, 将农户的风险降到最低。 (2) 积极引导、动员蚕桑合作社发展桑园间作蔬菜。 (3) 加强市场调研、考察, 增强预见性和技术培训。 (4) 搞好上连企业下连农户的蚕桑合作社的服务工作。 (5) 成立蚕桑合作联合社, 在更大、更高的平台上促进、发展桑园间作蔬菜模式, 促进蚕农增收, 确保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片桑园综合管理技术 篇7
1 选地建园
合理进行桑园规划。土层深厚的中性砂质土壤尤其适宜集中连片发展桑园。桑园应当建立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区, 为了保护桑园环境不受污染, 桑园附近1 000 m内不能建砖瓦窑、工厂, 且周围100 m内不宜种植烟草。
2 选择良种
通过对引进部分桑树品种生物学特征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养蚕试验, 鉴定筛选出桑品种湘7920、实钻11-6、农桑8号、育71-1、云桑1号、桂桑62号适宜贵州新建桑园或嫁接改良推广应用。
3 合理密植
在建植桑园之前应平整土地, 黏重土壤用生石灰进行改良。按栽桑树株行距67 cm×133 cm开挖深50~60 cm、宽50 cm的种植沟。科学设计栽植模型, 定植1.2万~1.5万株/hm2。可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 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1,2]。注意及时补植, 若发现缺株、死株, 应立即选用壮苗进行补植, 否则将会影响单位面积产量。补植相应的桑树品种、苗木大小一致的桑苗。
4 树型培养
栽植后未定干的桑园要立即按建园规划的主干高度剪去上部苗干, 以保证主干的养成, 促树干长高长粗。无干桑拳干高15~18 cm以下, 密度3万~12万株/hm2;适宜于土壤肥沃, 肥水条件好的地块栽植;成园快, 早投产, 产量高。低干桑拳干高60~70 cm以下, 密度1.20万~2.25万株/hm2;适宜于肥水条件好的地块栽植;投产较早, 产量高而稳定;中干桑拳干高100~120 cm以下, 密度0.75万~1.05万株/hm2;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产量高而稳定。
5 肥水管理
如桑树一年之中多次采叶、剪伐, 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据资料记载:年产桑叶22.5 t/hm2的桑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0.50 kg、磷3.68 kg、钾10.60 kg。同时, 每年雨水冲刷淋失自然加剧了桑园黄壤土养分的消耗。因此,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 根据种茧育桑园的肥力结构指标平衡桑园肥料元素的结构比, 氮、磷、钾比例为10∶4∶6, 即施纯氮1 125 kg/hm2、五氧化二磷450 kg/hm2、氧化钾675 kg/hm2。春肥、夏肥、秋肥分别占20%、60%、20%, 冬肥施有机肥。根据桑树生长情况, 补施叶面肥。用0.5%的尿素或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 补施追叶肥2~3次, 每7 d施1次, 在用叶前10 d完成。不仅能较好地保证桑树营养成分的供给, 增加桑叶产量, 提高叶质, 而且能很好地改善叶质, 增加产茧量。贵州省属典型喀斯特地貌, 要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确保蚕作生产的安全。有条件的可配置喷灌设施, 这样可实现按不同季节干旱情况、桑树生长情况适时灌溉。
6 中耕除草
新桑园行间空旷, 土壤水分蒸发量大, 必须及时清除杂草。每年结合桑园的中耕, 以冬耕为主, 松动行间土壤, 同时壅土踏实新桑根部, 除草2~3次。可以增强通透性, 提高土壤蓄肥保墒能力。绿肥的枝叶具有遮荫效果, 因此, 在桑园行间播种豆科绿肥作物, 采用垃圾或污泥等物覆盖, 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防止水土流失, 起到保墒、施肥效果。主要采用人工机械防除杂草, 辅以化学防除方法。机械铲除桑园杂草, 并且曝晒死亡, 收集烧毁, 再进行施肥。春、夏季主要采用化学除草剂, 如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等。
7 枝芽修剪
一是伐条。夏伐或冬伐于桑叶采摘完毕或者春蚕饲养结束后及时进行[3]。为了保证桑树萌芽抽条的生长期较长, 伐条时要做到剪口平滑、树型整齐, 从而有效增加枝条长度, 提高产叶量。二是疏芽。及早疏芽, 7月上旬当80%新梢条长到5~10 cm, 第1次疏芽留条6~8条/拳, 在第1次疏芽后10~15 d, 当85%新梢条长到15~20 cm, 进行第2次疏芽, 提高芽条生长量及秋叶产量和明春叶产量。三是摘心。用叶前10 d通过摘心, 保证桑叶的成熟程度一致, 加速桑叶成熟度, 有效叶片数增多、单叶也增重, 能有效提高桑叶利用率和促进蚕体健康。四是桑树冬短梢。桑树梢端往往是最易感病虫害的部位, 越冬害虫的虫卵及细菌病的危害在梢端往往较为集中, 秋末冬初将桑树梢端剪去梢长的1/3~2/5, 对桑树进行修剪, 剪去下垂枝、细弱枝、枯干枝, 增强树势, 增加树体养分贮藏, 促进冬芽充实, 提高其翌年春期发芽率, 增加桑叶产量。
8 合理采叶
桑园的合理采叶是根据蚕的发育程度, 分期分批采摘各龄的适熟桑叶, 以利于桑树的生长, 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对养蚕进行计划, 根据每个季节的桑叶情况合理进行, 以实现种叶平衡。秋季养蚕合理采叶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桑树光合作用, 枝条上叶片数应当充足, 不可过度采摘, 从而利于翌年发芽, 储存养分, 提高桑叶的质量。
9 病虫害防治
一是全株性病害。黄化型萎缩病、萎缩病、花叶型萎缩病。发病症状:初期桑枝顶端叶片逐渐黄化、卷缩、变薄, 侧枝多而细小, 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 如湖桑系列、农桑系列等;发现病株后彻底挖除病株并彻底进行消毒。二是桑芽叶病害。桑疫病、赤锈病、里白粉病、污叶病等。桑疫病又分为黑枯型和缩叶型2种。黑枯型发病初期叶片出现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 之后连成一片, 嫩梢腐烂变黑呈烂头状, 枝条上纵列褐黑色点浅状条斑;缩叶型:叶片出现圆形褪斑, 后期限穿孔, 叶缘变黑易腐烂, 面芽变黑枯萎, 下面腋芽抽出新梢, 枝条上出现黑褪色龟裂状大病斑。防治方法:发现病茁及时拔除;加强治虫, 采叶留柄, 减少桑树伤口;冬季剪去病梢、病拳, 适当少施氮肥;发病初期用300~400 U土霉素或100~200 U农用链霉素喷2~3次。三是桑枝干病害。桑膏药病、桑芽病等。桑膏药病的发病症状有灰色和褐色2种。多发生在主干中、上部或枝干基部, 在枝干上菌丝密集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灰色和褐色天鹅绒状的菌膜, 紧贴在枝干上, 形似膏药。防治方法:用刀刮除菌膜, 再用石硫合剂涂抹;防桑介壳虫。四是桑树的根部病害。桑紫纹羽病、根结线虫病等。根结线虫病发生症状:根部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根瘤, 严重的桑根似链球状, 看不到根。根瘤黄白色, 最后桑树整株死亡。防治方法:严禁栽植线虫寄生茁木, 对症状较轻的病苗, 用注射器注射乐果乳剂原液5~10 m L或用48~52℃温汤浸泡20~30 min, 杀死根内线虫, 发病严重的桑园, 轮作3~4年, 再种植桑树。五是害虫。成片对桑园桑螟及其他鳞翅目昆虫和微体昆虫进行防治, 用乐果乳剂600~800倍液喷施桑园, 或结合桑园除草喷施于地表和草地上, 能有效地减少桑园病菌与蚕作的交叉感染[4,5]。
摘要:针对桑园管理工作中由于投入和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成片桑园综合管理技术措施, 以期增加桑树生长势和产叶量, 提高桑园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片桑园,综合管理,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殷工, 李京华.成片桑园管理的综合技术措施[J].北方蚕业, 2007, 28 (2) :57-58.
[2]田应书, 詹永发.贵州条件下成片桑园不同密度栽植效果的试验[J].北方蚕业, 2001, 22 (1) :16, 29.
[3]卢健平.桑园的冬季管理[J].农村新技术, 2011 (11) :4-5.
[4]刘桂州.提高桑园治虫效果的技术措施[J].广西蚕业, 2011 (4) :15-16.
相关文章: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02-05
关于公路桥梁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探究02-05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探析02-05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方案02-05
谈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无损检测技术02-05
中药临床疗效02-05
任课老师的评价与意见02-05
人际沟通理论02-05
人际沟通类面试02-05
人际沟通技巧论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