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农业电子商务, 是传统农业适应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中国农业处于传统农耕水平, 农产品竞争力弱、农民收入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本系列论文旨在通过探讨红安县农业电商升级潜力及价值, 以期促进中国农业电商的发展, 其中:上篇 (I) 将对红安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背景进行梳理, 并详细分析红安产业带电商模式的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下篇 (II) 将分析红安县发展聚土地模式的潜力, 探讨红安县农业电商发展的新型模式, 以期弥补产业带初级模式的不足, 为红安县农业电商模式的升级提供借鉴。
二、红安县农业电商的发展背景及驱动因素
(一) 红安县农业电商的发展资源
红安县是中国有名的将军县和农业县。《2016年红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表明, 红安县耕地面积60.96万亩, 2016年农业生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红安县距省会城市武汉仅80余公里, 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发达的交通物流、丰富的农业资源, 这些人文及地理优势为红安农业电商的发展提供着有力的保障。
(二) 红安县农业电商的发展现状
2014年10月, 红安县被确立为“第一批五十六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验县”[2], 拉开了的农业电商发展序幕。图1展现了红安县农业电商的发展历程,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理念的引入、京东·红安特色馆的构建、本地电子商务公司“湖北大黄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等标志性事件彰显着红安县农业电商环境及规模正日益扩大。
(三) 红安县农业电商的驱动因素
1. 双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农产品滞销难题常常困扰着红安县农民。但随着红安县农业电商的发展, 农产品信息能更及时地通过电商营销平台传递给潜在网络消费者。实时的双向信息互通、便捷的购物支持及原生态的消费体验, 农业电商一方面为红安县已有农产品正发掘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 消费者体验也将促进红安县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新型、高质的农产品及市场。
2. 预期收益显著
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限制了农民收入增长的潜力, 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产品销售区域受到地理限制, 农产品信息的短距离传播致使农民无法在较大区域内进行竞争比价, 从而导致农产品只在一定区域内“折价”销售。而农业电商的发展, 可将农产品供应及需求信息放置于全国乃至跨境数字化平台上, 可极大优化产品价格与数量, 从而保障农民经济收益。
3. 政府扶持力度大
“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3]。红安县政府积极响应相关政策, 成立了电子商务小组专项负责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 并就如何构建红安县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发布了相关实施方案及资金管理办法[4], 大力扶持本县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红安县农业电商发展的初级模式:产业带
(一) 产业带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 德国学者维尔纳·桑巴特提出的生长轴理论认为[5]:围绕中心城市区域建设重要交通道路, 有助于形成一个新的有利区位, 而该区位的建设将提升人口流动率、降低运输成本, 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产业带的概念也是在该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 即在同一个或同一片地理区域内, 将相同或同类产品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聚集的经济圈。
(二) 阿里巴巴产业带的构建模式
阿里巴巴产业带, 是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的产业带。目前, 阿里巴巴已经在全国构建了100多个产业带, 推动了多地区多行业的电商发展。
1. 提供优质的特色货源
阿里巴巴产业带的构建, 一般采用阿里巴巴、当地政府、专业市场/产业基地、第三方运营提供商等多方配合的经营模式。该经营模式的目标是为了将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聚集起来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进行销售。此种模式限定了产品的提供商, 从源头上对整个交易进行把关, 帮助买家直接获取到原产地的优质货源。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 由阿里巴巴集团与红安县县政府联合打造, 佰昌集团负责运营。该产业带所销售的产品来源于红安县本地, 且大部分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 由此即保证了货源的质量, 也可为产业带上的买家提供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
2. 提升供应方的竞争力
阿里巴巴产业带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是指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 (如大学、科研机构、制定标准的机构、产业公会等) 聚集在某特定地域[6]。阿里巴巴产业带通过运用产业集群效应, 将特色产品聚集到同一地理区域、同一线上平台, 从而提升产业带内部企业的相互竞争以及产业带上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这种集群效应不仅带来内部的竞争, 同时也会促进产业带内企业的相互合作, 有助于企业间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建立产业链等, 在竞合中取得共赢。总之, 无论是竞争或者合作, 都从本质上提升了产品供应方的竞争力, 使得原本零散的竞争力聚集到了一起形成竞争优势。
3. 合理配置产业带上三方资源
阿里巴巴集团的优势在于可为产业带提供一个交流互通的平台, 促进信息的流通、提升交易的便捷性, 从而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客户群;县政府的优势在于能为产业带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 吸引众多的供应商聚集到产业带, 促进产业带更加健康、可靠地发展;第三方运营商的优势在于拥有专业的运营经验, 可提供专业的运营服务, 能将产业带上的产品推销出去, 吸引更多的客户关注产业带。综上所述, 产业带上的三方各具优势, 而阿里巴巴产业带将这三方聚合起来, 整合优质资源, 形成资源的共享。
(三)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的优势
2014年11月18日, 由阿里巴巴集团、红安县县政府、佰昌集团三方联合打造,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正式上线。该产业带以B2B模式为主, 目的是将红安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商批发城”。作为湖北省内首个上线的县级产业带,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上的商品也充分体现了红安县的地方特色, 上线的大多是农副产品, 如花生、茶叶、蜂蜜、红薯、红安大布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在2014年上线的时候, 产业带上就已经聚集了100多家企业、3000多款产品, 阿里巴巴集团联合红安县政府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出“红安制造”[7]。总结起来,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主要具有以下4个优势。
1. 带动传统企业向“集群”转型
红安县传统企业向电商转型是时代趋势也是市场必然。红安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农副产品是本县的一大特色, 但是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却一直不乐观, 大多是采用线下的销售模式, 少部分是采用线上网店的销售模式, 但网店销售对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而农产品的销售方大多也是农民, 所以实行“全民网店”策略较为困难。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 给红安的传统农副产品行业提供了一个向“集群”转型的机遇——从传统模式转变为电商模式、将零散的线上销售整合到产业带, 从而推动了整个红安县区域性农业电商的发展。
2. 提供可信赖的交易平台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上运营的企业, 阿里巴巴会对其营业执照、信用等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 买卖双方交易的过程也是按照平台所控制的流程进行。阿里巴巴平台对企业进行的筛选及阿里巴巴平台的高信赖度, 为买卖双方的交易达成提供了保障, 降低了企业信用考察等诸多交易环节, 提升了交易的便捷性。
3. 提升生产效能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分工提高了工人效率, 节约了由于变换工作而浪费的时间, 并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8]。而劳动分工法的基础则是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 将提供农副产品的商家聚集到一起, 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从而获得了稳定的货源渠道, 降低了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 提升了生产效能。
4. 带动区域物流业发展
物流是电子商务运行的“最后一公里”。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的建立基础是红安经济开发区引入振鑫物流大市场, 但产业带的发展也对物流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二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有了更多的需求, 然后有了更多的交易, 从而需要物流将红安本土的产品运送出去, 这与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的建造初心相同, 都是将“红安制造”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红安县凭借着天然的地理优势, 加上产业带的引入, 将“物流”与“产业带”结合起来, 吸引了更多物流大企业的聚集, 带动了物流业的蓬勃发展。
(四)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的不足
1. 缺乏专业电商运营人员
虽然运营方佰昌集团对产业带上的商家会进行定期的培训, 来帮助商家在平台上更好地销售农副产品。但这仅仅是停留在基础的运营服务上, 产业带所缺乏的是专业电商运营人才的带领和建设, 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 必须引入专业的电商运营人才来发展产业带。红安县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城, 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经验丰富的人才。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带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2. 缺乏本土品牌
红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 农副产品众多, 例如:花生、红薯、茶叶、永和皮子、红安大布等, 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形成本土品牌或者品牌的知名度低, 唯一具有知名度的是“老君眉茶”。本土品牌的缺失, 使得产业带上的商家无法利用企业品牌去更大的市场环境中和同类商品进行竞争, 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没有了核心竞争力, 企业形象无法构造, 同时也影响产业带的规模化发展。红安的土特产依赖于红安的文化而生, 品牌的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这种文化的宣传, 从而影响消费者对红安土特产及红安地区的认知。
3. 缺乏有效宣传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自上线以来, 对外的宣传较为缺乏。将传统企业搬上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信息的流通渠道, 但并未对信息的获取渠道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买家。产业带宣传活动的力度与强度的不足, 使得其无法保持持续蓬勃发展。在微博、微信、直播等各类信息渠道极为发达的年代, 多种信息渠道都可以作为产业带的宣传平台。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可以做的是如何让更多的客户知道“红安制造”, 从而成为产业带的消费者。
4. 农业电商的分离化发展
产业带仅仅带动着农副产品完成后的线上销售模式, 但是农业电商的其他环节却并未被发掘。分离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红安县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在于农业电子商务和红色旅游电子商务, 产业带可以想办法将二者结合起来, 共同发展;二是产业带上不仅可以提供产品电商, 也可以提供服务性电商, 不仅仅是销售产品, 更可以让客户参与到其中来, 避免只有销售环节的单一;三是可以考虑发展B2C模式, 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主要发展的是B2B模式, 致力于建造一个“红安电商批发城”, 但是在淘宝的平台上, 直接的消费者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 所以产业带可以考虑开设淘宝店铺, 摒弃店铺只能小部分盈利的思想, 收入高的店铺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产业带的经济发展, 还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摘要:本文在梳理红安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背景及驱动因素基础上, 详细阐述了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的发展优势, 并进一步探讨产业带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本土品牌缺乏、农业电商与旅游电商分离化发展等不足。
关键词:农业电商,红安县,产业带
参考文献
[1] 红安县统计局.2016年红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o].http://www.redhongan.com/p/32809.html, 2017-04-05.
[2]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http://file.mofcom.gov.cn/article/gkml/201601/20160101229793.shtml, 2015-07-14.
[3]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 2017-02-05.
[4] 黄冈市商务局.聚焦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红安:电商之花竞艳红地.http://xxgk.hg.gov.cn/xxgk/jcms_files/jcms1/web20/site/art/2017/10/8/art_1081_65301.html, 2017-10-08.
[5] 张文尝.交通经济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26-28.
[6]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 邱如美.第1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31-33
[7] 荆楚网.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正式上线.http://house.cnhubei.com/2014/1119/178121.shtml, 2014-11-19.
[8] 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相关文章:
锦36块油藏地质特征认识及潜力分析02-20
百重一区水平井断脱分析与优化治理02-20
红安县农业电商的升级潜力及价值分析(Ⅱ):“聚土地”模式02-20
下呼吸道感染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02-20
齐108块潜力分析及挖潜技术02-20
希望铀矿床北东段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02-20
齐210断块莲花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应用02-2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02-20
自身优缺点及潜力分析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