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较好的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首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进行理论宣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将和谐校园理论的内容完整、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先要帮助学生对和谐校园理论进行解读, 然后通过学生将教育的效果宣传到校园内外。高校拥有活跃的宣传队伍, 通过理论宣讲团、理论研究会等, 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 将和谐校园的理论以朴实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 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 在理论宣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 为更好地开展理论宣传创造条件。
其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动力支持。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在人才的培养上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作用。其实,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校园的应有之意,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懈追求。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背景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培养和谐校园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动力支持。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 形成立体化的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多种载体做好教育工作, 形成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感染力。首先, 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载体。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是学生管理载体。它是用组织纪律、行政命令、经济手段、规章制度,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使之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上符合我国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实现高校思想教育与管理的一体化, 发挥教育人和管理人的双重职能。另外重视第二课堂载体。它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在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外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育人为宗旨,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的, 通过利用丰富的资源和空间,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寓教于乐,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应该忽略文化载体。它是指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把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融入宿舍文化、食堂文化、教室文化、社团文化、景观文化等校园文化中, 引导大学生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3 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专业教师不仅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 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课堂表现包括教风、语言、观点、教学方式等等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交大的教师晏才宏, 上课从不点名, 却没有学生逃课, 很少布置作业, 可学生们愿意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他的讲课内容。得知自己身患绝症, 仍坚持上课, 每节课都充满激情。一位学生在追忆文章中的一句话引起强烈共鸣:晏老师头上没有什么光环, 但他赢得了一位党员教师的最高荣誉——学生的爱戴。这样的老师言传身教, 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指导、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及事务管理的教师。单纯的爱和单纯的管理都是不可取的, 必须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 了解每名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 结合他们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等, 刚柔相济, 对症下药。同时, 辅导员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为人师表, 真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起一面旗帜。高校的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养成“学生就是顾客, 顾客就是上帝”的意识, 要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 急学生之所急, 想学生之所想, 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
4 要营造公平竞争氛围, 维护校园稳定
公平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共同理性基础, 只有坚持公平, 才能确立校园生活主流信念和合理、和谐、规范的人际关系, 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校园行为规范, 使校园环境有利于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事实上, 学校里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不公平现象, 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育者的看法, 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看法, 进而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 按照公平、宽容的校园理念, 鼓励学生发展成才, 调动起他们学习、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校园氛围, 在高校教职工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医疗保障等方面, 应制定科学的标准, 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奖、贷、助、补、减”等学生助学工作中, 要严格按照公平的原则, 完善助学工作机制, 拓展资助形式, 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在关心人、帮助人的同时, 更要教育人、引导人。要防止暗箱操作, 额外增加许多不利于学校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 要建立反映师生思想动态的舆情收集机制, 及时获取师生的意见, 改进工作方式, 将师生的不满化解于萌芽状态, 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
5 要稳定队伍, 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必要条件
要建立健全有效、可行、高标准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逐步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化, 操作规范化, 执行具体化。对那些勤奋工作、公正廉洁、政绩突出的要大胆使用, 制定出相应的考核考评办法, 对工作出色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与奖励, 建立起适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要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业务动态,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消除后顾之忧, 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优秀分子, 要压担子, 落实责任, 明确任务, 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把他们放在适当的岗位上锻炼, 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具有相对年轻、文化层次较高的特点, 在工作中“输出”得多, “输入”新知识的机会较少, 因而对他们的发展及培养等问题, 需要制定一套具体的措施办法, 提升他们的素质和层次。一方面, 要把他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把主要精力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工作中有位、有力、有为, 为他们创造一个脱颖而出的环境。另一方面, 对那些在业务上确有政绩的人员, 应有一定倾斜, 解决好技术职称问题。同时, 加强业务培训和专业培养, 通过自修、函授、进修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 选派优秀人员外出参观考察等, 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转变观念, 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6 对大学生加强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 就业压力增加。这一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 特别是毕业班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 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学校首先要加强教育,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让他们接受就业市场化的现实。其次, 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制定有力措施,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动员所有力量, 都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及时向学生传达国家有关就业政策, 公布就业信息, 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再次, 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选择合适的就业目标, 掌握求职技巧, 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全程化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 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社会需求和就业方向, 按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增强竞争力。最后, 还应对毕业生择业时出现的突出问题, 及时加以引导、指导,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以保证毕业生顺利毕业。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了在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条措施,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 王瑞娜.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2.
[2] 王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3] 杨林.从和谐社会理念视角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2.
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单位建设的意义02-18
和谐教育形势下美育的特征与作用02-18
追求和谐教育02-18
和谐环境高校体育教育论文提纲02-18
和谐环境高校体育教育论文02-18
和谐健康的民族教育论文02-18
打造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02-18
大学和谐教育02-18
教育的和谐元素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