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学研合作的含义
所谓产学研合作,是指通过生产、教学和科研3个不同环节和过程的有机联系与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中,生产部门通过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可以引进科技成果和高级专门人才,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科研部门与生产和教学相联系,可以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服务于教育,实现科研价值的回归;而教学与产研相联系,则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1]。
2 产学研合作符合教育创新的要求
教育创新,即用新的思想和技术、新的手段、新的方法使教育得到发展,产生新的效益以及建立起教育如何养成人们终身受用的素质和建立起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的新机制。产学研合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采用全新的手法,通过社会支持教育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也通过与社会的合作,产生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诸如自学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等,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筛选和更新大学生课堂和书本所学知识。教育创新的目标是使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而其核心和基础是学会创造。创新的核心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养成,主要途径是鼓励大学生积极置身于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中。产学研合作正是将大学生置身于社会和企业的科技实践活动中,通过科研实践,挖掘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2]。
3 产学研合作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与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中的重要性
产学研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内部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仅要求掌握本学科已有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同时,还应能够根据当前生产最前沿的实际,反过来进一步加强理论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因此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实践证明,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高校实验室、实训基地既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又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1 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要采取多种措施,广开思路,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人,提高投资效益,通过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大力巩固现有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各个专业都要建设一批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采用竞争机制,重点支持兴建一批规模较大、水平一流、资源共享、起示范作用的实习实训基地,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示范性、辐射性和共享性,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
4.2 大力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
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构建大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争取建设更多的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大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制度和机制,积极倡导高年级大学生介入教师的科研工作,获得早期的科研方法训练。通过不断改革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管理方式,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倡导高校的所有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教学实验室增加开放时间,灵活开放方式,方便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尽早参与创新活动。
4.3 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
强化教师指导,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毕业设汁(论文)质量。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大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效果的总检验,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启发创新思维,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在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以毕业设计(论文)评优制度为抓手,鼓励大学生自主选择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选题进行试验、研究,使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更贴近工程实际、科研实际和社会实际,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拓展多种方式合作,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达到培养大学生综合与创新能力的目的[3]。
5 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国家对迈入新世纪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同时也是创造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外,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着重点首先要放在坚强毅力、不畏艰苦的精神的培养,其次是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第三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坚强毅力、不畏艰苦、百折不挠是创业者成功的基本条件,古今中外,创业成功者的足迹多半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大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实验往往要经受很多次失败的考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对磨炼大学生的坚强毅力和耐心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让大学生参与研发中心的技术与产品开发、企业工艺流程实践、产品市场调研及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分工合作、团结协作和顽强攻关的精神。科学精神是学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又一侧重点,通过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来培养大学生一丝不苟、求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缩小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增强大学生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高校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明杰,兰海.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2] 米银俊,崔英德,蔡立彬.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6).
[3] 丁晓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国际合作办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02-18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02-18
合作产品创新02-18
校企科技创新合作02-18
创新合作意识02-18
主导式合作创新02-18
创新机遇合作共赢02-18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合作协议书02-18
校企合作特色创新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