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关键词: 肾功 孕妇 资料 我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临产孕妇150例 (观察组) , 均来自我院产科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正常临产孕妇, 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9.5岁。孕期37~40周, 经临床检查心、肝、肾功能均属正常。正常体检非孕妇妇女120例 (对照组) , 来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正常健康体检妇女, 年龄20~39岁, 平均年龄30岁, 经临床检查心、肝、肾功能正常, 凝血机制及血液系统均属正常。

1.2 方法

1.2.1 采用仪器和试剂

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我院的普利生半自动血凝分析仪, 使用试剂及质控品为美国太平洋公司产品。

1.2.2 检测方法

全部受检者均以静脉采血, 一般为1.8m L, 并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混合, 混合比例为9∶1, 置于凝血功能专用抗凝管充分混匀, 抗凝后以2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 取血浆按仪器操作规程分别对PT、APTT、TT及Fib测定 (血浆无脂血、溶血及黄疸, 采血后2h内检测完毕) [2]。

1.3 统计方法

本组结果数据采用 (x-±s) 表示, 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2组凝血酶原时间 (P 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及纤维蛋白原 (Fib) 的检测比较:观察组150例, PT (s) : (11.75±0.69) , APTT (s) : (31.1±2.8) , TT (s) : (18.33±1.96) , Fib (g/L) : (4.39±0.52) 。对照组120例, PT (s) : (12.46±0.43) , APTT (s) : (33.9±3.5) , TT (s) : (18.42±1.92) , Fib (g/L) : (2.69±0.55) 。通过检验分析观察组PT及APTT低于对照组, 2组相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相比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2组TT相比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妊娠是一种正常的特殊生理过程, 在此期间其机体的各项指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从而利于胎儿在体内的正常生长及分娩。妊娠妇女尤其是临产妇女凝血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纤溶系统也发生变化, 纤溶活性降低[1]。目前, 临床上采用凝血指标检测作为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 尤其能准确反应妊娠期间出凝血的功能特征。临床凝血4项指标中:PT能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 可准去反映体内因子Ⅰ、Ⅱ、Ⅴ、Ⅶ、Ⅹ的缺乏情况和引起的出血倾向。APTT能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Ⅷ、Ⅸ、Ⅺ因子的水平, 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和常用的筛查项目[3]。TT的测定能反映共同凝血途径中Fib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凝现象。Fib为血浆中的一种糖蛋白, 对凝血途径有重要影响, 可作为血栓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诊断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临产孕妇) PT、APTT较对照组 (正常非孕妇) 明显缩短, 2组相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相比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2组TT (凝血酶时间) 相比 (P>0.05) 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凝血系统的变化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生理变化, 能保证孕妇分娩后机体有效地快速的止血。Fib的增高则有在胎盘剥离后形成血栓, 从而起到减少产后的出血, 但也因此导致母体的血液黏度增加, 使孕妇产后及易发生血栓。在分娩过程中, 孕妇血液处在高凝状态, 一旦诱发因素起作用, 及易导致组织损伤, 组织凝血活酶类促凝物进入血液, 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引起凝血功能的障碍, 诱发DIC, 从而导致产妇意外死亡[4]。因此,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能及时了解妊娠产妇的体内凝血状况, 对孕妇分娩过程中 (或产后) 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观察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方法, 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50例正常临产孕妇 (观察组) 4项凝血指标的检测方法, 并于120例在我院自愿体检的非孕妇凝血指标检查 (对照组) 进行比较, 分析其结果及对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2组4项凝血指标比较:观察组PT (凝血酶原时间) 、APT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2组相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Fib (纤维蛋白原) 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相比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2组TT (凝血酶时间) 相比 (P>0.05)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能及时了解妊娠产妇的体内凝血状况, 对孕妇分娩过程中 (或产后) 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

参考文献

[1] 李家增, 贺石林, 王鸿利.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84.

[2] 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11.

[3] 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92.

[4] 洪流, 王平, 张家明, 等.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3) :769~77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纤溶活性变化探讨 下一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