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案例分析题

关键词: 上缴 预算外 分析题 审计

预算管理案例分析题(通用6篇)

篇1:预算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一

某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额上缴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上缴数额全额返还。甲单位的基本建设收支单独开设银行账户进行核算。

2007年1月20日,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2006年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对下列事项及其会计处理提出了异议:

(1)该单位2006年取得经营收入280万元,发生经营支出300万元,经营亏损2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该单位将经营亏损20万元转入经营结余,但未冲减事业基金。

(2)该单位2006年申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获得批准,收到主管部门拨入专款1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专款支出90万元,结余10万元。该项课题任2006年术已经完成,但尚未向主管部门申报结项。甲单位于2006年12月31日将拨入专款100万元和专款支出90万元转入事业结余。该单位为了鼓励课题组成员,经领导批准,存结余中提取2万元作为奖励经费,计入其他应付款,其余8万元转入事业基金。

(3)该单位2008年共取得预算外资金收入2 000万元,已全额上缴财政部门。至2006年12月31日,财政部门共返还甲单位预算外资金1 700万元,其余300万元计划于2007年返还。该单位将实际收到的1 700万元确认为事业收入,将计划于2007年返还的预算外资金300万元确认为事业收入,同时确认其他应收款300万元。

(4)该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用以前结余资金建造一栋办公楼。2006年2月10日,将2 000万元划转到基本建设账户,列为自筹基建支出。2006年基本建设账户实际发生基本建设支出1 950万元,年末结余50万元。该基建项目尚未完工。该单位将基建项目结余资金50万元冲减自筹基建支出,转列为其他应收款。

(5)2006年6月30日,该单位与另一租赁公司签订一项协议,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套网络设备,租期为四年,租金总额为800万元,从2007年6月30日起,分四次等额支付,租赁期满设备的所有权归甲单位所有。单位于2006年7月1日收到网络设备并办妥相关手续,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800万元。要求:

逐项判断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对于会计处理不正确的,编制2006年差错更正的会计分录。

分析与提示:

(1)正确。理由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经营亏损不结转事业基金,由以后的经营结余弥补。

(2)不正确。理由是:专项课题完成后,应向主管单位申报结项,经主管单位审批后按规定进行分配,不得直接转入事业基金。

差错更正:

借:专款支出90

其他应付款

2事业基金8

贷:拨入专款100

(3)不正确。理由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收入的确认应采用收付

实现制,未返还的预算外资金应作为2007年事业收入处理。

差错更正:

借:事业基金300

贷:其他应收款300

(4)不正确。理由是:基本建设核算与事业单位核算分属于不同的会计主体。基本建设结余不应冲减事业单位的支出。

差错更正:

借:事业基金50

贷:其他应收款50

(5)不正确。理由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不应增加固定基金,而应作为其他应付款处理。

差错更正:

借:固定基金800

贷:其他应付款800

案例分析题二

审计机关于2010年3月对事业单位甲及其所属单位乙、丙的2009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该事业单位已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试点,所属事业单位乙、丙尚未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甲、乙、丙单位部分业务具体情况如下:要求:(1)请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分析判断以上会计事项是否符合规定?说明理由。(2)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处理方法。

1.甲单位未经财政部门及相关机构同意,对1 600 000元的基本建设支出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将其中560 000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非预算支出;

2.2008年底,所属单位乙将专项经费500 000元,借给企业用于资金周转,至审计时仍未收回。乙单位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3.所属单位丙由于承担重大省级课题,2009年2月份收到拨款900 000元,3月份购入专用设备300 000元、课题费、资料费100 000元,11月份支付鉴定费300 000元,经财政部门同意课题经费结余200 000元转入事业基金,会计处理: 借:拨入专款――XX课题 200000

贷:事业结余 200000

4.2009年,经财政部门批准,甲单位第一季度基本支出的核定用款计划数共为3 600 000元,每月为1 200 000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每月700 000元,用于支付该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为每月400 000元,用于一般性办公开支。甲单位未做会计处理。

5.2009年2月2日,甲单位当月的授权支付额度400 000元到账,与核定用款计划数相符。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400000

6.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当月发放本单位工资850 000元,款项已由代理银行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

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85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850000

7.2009年12月,乙单位收到甲单位拨来当月经费360 000元。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60000

贷:上级补助收入 360000

8.年终,甲事业单位尚未使用的年终结余用款计划额度为270 000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结余160 000元,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结余110 000元,被予以注销。会计未做出处理。

9.2009年底,报经批准同意后,甲单位处置一项投资。该项投资是甲事业单位于2003年投入600 000元资金与W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因管理不善,该公司一直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态,一直没有分红,现将该项投资转让给W企业,取得转让收入500 000元,甲单位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500000

暂付款100000

贷:对外投资600000

分析与提示:

1,未经审批,甲单位无权擅自调整基建预算,挪用基建资金

.购置空调,办公家具属于当年未安排预算的支出,事业单位不能办理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

该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将560000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费预算支出归还其原来渠道

2.乙单位处理不正确。

本案例属于甲单位所属乙单位利用财政资金非法借贷行为。该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尽快收回借给企业用于周转的资金40万元,并上交本级财政。收到企业归还的资金4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缴预算款”科目;上交本级财政时,借记“应缴预算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丙单位处理不正确。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转入事业基金而非事业结余。

正确会计分录如下:

①收到课题经费时:

借:银行存款800 000

贷:拨入专款――××课题800 000

②购买设备、支付资料费用和鉴定费时:

借:专款支出700 000

贷:银行存款700 000

借:固定资产400 000

贷:固定基金400 000

③项目完成结转项目结余时:

借:拨入专款――××课题800 000

贷:专款支出700 000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100 000

4.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为每月400 000元,用于一般性办公开支

5,处理不正确,该事业单位应依据收到的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

知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400000 6,处理正确

篇2:预算管理案例分析题

潍坊亚星集团公司目前拥有两个控股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和十几个分支机构。近年来,亚星集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切合本企业实际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经济运行新机制,把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制度作为贯彻落实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基本制度。在内容上,全面预算体系具体包括8个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

亚星集团全面预算的编制按时间分为年度预算编制和月度预算编制。月度预算是为确保年度预算的实现,经过科学地计划组织与分析,结合本企业不同时期动态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编制。具体明确6个要点:(1)预算编制原则:先急后缓、统筹兼顾、量入为出。(2)预算编制程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3)预算编制基础:集团年度预测目标。(4)预算编制重点:销售预算。(5)预算前提:企业方针、目标、利润。(6)预算指标的确定:年度预算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月度预算董事会审议批准。

全面预算编制紧紧围绕资金收支两条线,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将产供销、人财物全部纳入预算范围,每个环节疏而不漏。具体细化到:①销售收入、税金、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②产品产量、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预算;③材料、物资、设备采购预算;④工资及奖金支出预算;⑤大、中、小修预算;⑥固定资产基建、技改、折旧预算;⑦各项基金提取及使用预算;⑧对外投资预算;⑨银行借款及还款预算;⑩货币资金收支预算等。预算编制过程中,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得依据充分确实的材料,并总结出规律,进行严密的计算,不能随意编造。全面预算确定后,层层分解到各分 厂、车间、部门、处室,各部门再落实到每个人,从而使每个人都紧紧围绕预算目标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年度,月度全面预算下达后,就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经济运行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

①有效控制。权限由总经理掌握,控制月度各预算项目实际发生值与预算控制计划值差额比例在5%之内;年度各预算项目实际发生值与预算控制比例差额比例在4~5%之内,如遇特殊突发事件超出年度预算、月度预算差额控制比例的开支项目,则由开支部提出书面申请,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原批准机构审议通过后实施。

②信息及时反馈。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各公司、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实现了财务部门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加强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财务部门与购销业务部门的沟通。全面预算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分析和考核的基础上,财务部门根据某个时期(月度、年度)企业静态的会计资料的反映和各部门会计派驻员掌握的动态经济信息,全面、系统分析各部门预算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纠偏的建议和措施,报经总经理批准后协同职能部门按程序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经被考核部门、责任人确认后奖惩兑现。

全面预算控制制度的实施,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将企业各项经济行为都纳入了科学的管理轨道,基本上在物资和货币资金及经营等方面实现了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的同步控制,为企业进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打下了基础。(案例资料来源:《中国财经报》,2000年7月6日)

点评:我们认为亚星集团在预算管理上的种种做法也为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全面、科学把握全面预算的完整内涵

亚星集团把全面预算归纳为“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包括:①用来规划企业在某个计划期间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②财务部门实施经济业务监控的依据;③评定考核各公司、部门工作实绩的标准;④利于各公司、部门确定工作目标、方向;⑤利于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看到这些,我们不难理解西方一些跨国集团为什么给预算下的定义是:预算不是会计师为会计目的准备的会计工具,而是为确保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组织手段。而我们的有些人则认为:预算主要是财务指标,预算编制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与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关系不大;更有甚者认为预算管理的方针、做法不利于调动职工的创造性。这些认识都是对全面预算的误解和歪曲。在一个没有预算或者预算不起作用的企业,企业管理就没有规范可言。

启示二:预算编制有哪些技巧或策略

全面预算控制制度是个系统管理制度,需要统筹规划,细心组织,其中预算编制工作也是如此。亚星集团在编制预算时遵循的六项原则性的要点是有创新性和操作性的。其中“先急后缓、统筹兼顾、量入为出原则”、“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和“预算编制的前提是企业的方针、目标和利润”等要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首次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如不分重点与一般,不加区别地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可能事倍功半。预算编制必须有重点,但每个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的预算重点是不相同的,比如在“现金至尊”财务理念下,可能重点应该是“现金流量预算”。

预算编制和实施实际上是对预期的财务经营状况的一个全面的估价,但这样的一种预期毕竟是一种静态的过程。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为了能够达到控制的目的,则需要对预算执行实际状况不断地同原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监督预算执行状况。3 为了达到此项目的,企业可以依靠电脑联网的先进的软件系统,通过专门的财务预算执行分析,定期地提供各类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公司所有的经营信息。例如,每天的报告有产品销售分析、资金状况报告,每月的报告有利润分析、费用分析、存货分析、应收账款分析等等;及时、准确、详尽的分析报告为公司高层人员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启示三:如何监控全面预算方案的实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还必须认真地去画方画圆。全面预算控制针对的是预算的实际执行与操作阶段,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连接着编制和考核,是向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的阶段。亚星集团在这一阶段牢牢掌握了两条原则:有效控制和信息反馈。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总经理手中,使年度和月度的实际发生值与预算值的差距保持在4%~5%以内,如遇突发事件超出预算控制比例要通过申请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批准后实施。财务部门及时和生产、销售、采购、供应等部门保持实时的信息沟通,对各部门完成预算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不断调整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预算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预算因种种原因需要调整、修正。对此,本案例的启示是:①预算调整是一种客观需要。不能因此而低估预算管理的功能,也不能因此否定预算管理,也许正是因为干扰企业生产经营、财务运作的内外因素十分复杂,企业才迫切需要通过预算指标,进行财务策划和安排。②预算调整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或法定的授权,否则前功尽弃。预算的确定程序是刚性的,调整程序也是刚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预算管理高度的权威性。③在预算的调整批准之前,应该按原预算行事。

启示四:推行和实施全面预算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如何把握

篇3:预算管理案例分析题

传统预算管理思想以产品为核心, 围绕产品设计预算目标、预算内容和评价指标。而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是以流程和作业为核心, 其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按照价值链理论企业价值活动包括进货后勤、生产作业、发货后勤、经营销售及后勤等五种基本活动以及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四种辅助活动, 这些活动又都需要由一种或多种作业来完成。所谓企业正是上述各种活动及作业的集合, 企业各种作业之间相互配合、环环相连、依次衔接即形成了作业链, 同时各种作业在消耗资源的同时又产生价值, 由此产生价值链, 也就是说价值链是作业链的价值表现, 企业价值链管理正是围绕作业管理进行的。按照作业管理理念企业的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又包括直接增值作业和辅助增值作业两种, 所谓增值作业其作用最终能增加企业的价值, 非增值作业则不然。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 重构并简化流程。因此在预算资金的分配上努力向增值作业倾斜, 对非增值作业则限制投入或者投入预算资金努力消除。同时对所实施的预算实行动态管理, 也就是通过对作业全程动态的追踪与控制, 不断提供信息以改进和完善企业作业链, 为预算控制、预算考评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预算的延续编制提供参考。

二、管理思维由封闭转向开放

传统预算管理着眼于企业内部, 以产品为核心加以构造, 同时所提供的指标具有单一性的特点, 其管理实质是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竞争。而按照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还包括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预算管理不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的作业, 还要协调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优化这一链条上的所有作业, 以此确定企业资源的供需量、企业整体定位和竞争优势, 可见价值链预算管理实质是实施客户最大满意度的服务竞争, 相对于传统预算管理其管理思维更具开放性。

三、管理内涵由单一走向多样

价值链预算管理引入了全程管理的理念, 管理内涵较传统预算管理得到了拓展,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预算内容得到了丰富。

价值链预算管理关注的是企业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作业, 以企业价值增值为核心目标, 它不但重视企业财务指标, 同时更注重对价值链分析后的流程再造与优化。因此在预算内容上企业价值链预算不但保留了传统的财务预算更注重与价值链分析后的流程再造与优化的相关计划的编制与分解, 这样从预算内容上看较传统预算管理更加丰富, 换言之价值链预算管理使传统预算管理的视野得到了拓展。

2、预算指标多样且具有弹性。

按照价值链理论, 影响企业战略和目标的不仅仅是财务因素更多的是非财务因素。基于这样的思想, 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在设置指标时不仅涉及到财务指标也涉及到会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非财务指标, 同时依据管理级次等不同这些指标又分为内部评价指标和外部评价指标两大类。在管理重点上内部评价指标与外部评价指标具有相同的地位, 同时依据管理需求的不同这两类指标可以设定不同的内容与参数, 而外部评价指标则关注供应商和顾客的需求以及企业的竞争、地位和优势。非财务指标的设定方便了基层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也更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全程的优化, 这也正是传统预算管理所缺失的。

3、预算控制多维立体。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由职能部门组成, 预算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 虽然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配合, 但由于执行的是各自职能的独立, 预算控制只能现金字塔式垂直化管理, 且管理层次少, 呈现扁平化的特征。价值链管理强调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实施财务管理, 主张打破各职能部门的界限, 实现管理的一体化。基于这样的观点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划分出若干的作业, 不同的作业组成价值链业务单元, 价值链即是价值链业务单元的集合。因为企业的价值链分为内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因此企业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控制标准, 即包括各价值链业务标准, 也包括价值链业务单元及各作业业务标准, 基于对预算数据多角度描述后再编制预算

四、预算评价方法得到创新

传统预算管理主要采用定量指标, 运用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预算执行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除了财务预算管理之外更注重对价值链分析后的流程再造与优化及其相关计划的编制, 所以在评价方法上得到了创新。在评价指标设定上包括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 在评价方法上不但要运用定量评价还要运用定性评价, 不但有事后总结评价还要进行事中的适时评价, 在评价手段上采用了比率分析、因素分析、水平分析、结构分析等多种。可见价值链预算管理发展了传统预算管理的评价方法, 使决策者更能全方位透视企业的价值活动。

五、更多依赖信息技术

传统预算管理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显然比事中控制做得要好。究其原因, 主要因素之一在于控制手段的单一导致企业不能对预算执行做出及时快速的反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 更为价值链预算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例如企业若想更好规划和控制价值链上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 网络技术无疑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企业若想更好地计划生产与营销活动并与价值链上其他相关企业加强沟通协作, 完全可以借助于ERP。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采用, 赋予了价值链预算鲜明的实时控制与评价和动态控制与评价的功能, 而这一鲜明的功能特性又决定了价值链预算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更加依赖。

篇4:预算管理案例分析题

一、研究样本设计

(一)样本来源为了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本文选择财务会计类核心期刊《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为样本的采集点,这些刊物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权威性。样本的区间为:1999年~2009年,因为在1999年之前,关于预算管理的研究很少。

(二)样本筛选1999年~2009年,以三种期刊上发表的题目含“预算”的关于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论文,不含综述,剔除关于政府预算、事业单位(高校等)预算的论文,其余皆选入样本库。

二、预算管理研究状况

(一)研究文献数量统计与分析 经统计,1999年~2009年,三种刊物上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共181篇,分别是《会计研究》16篇,《财务与会计》51篇,《财会通讯》114篇。图1为1999年~2009年我国预算管理研究文献各年分布图(纵轴单位:篇)。

预算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影响,并未得到行之有效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预算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到1999年相关研究仍相当少,(如图1),从2001年起,数量迅速增加,之后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掀起第一波热潮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对预算管理这一科学管理工具的客观需求所致。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实行预算管理,如上海宝钢集团、邯钢集团等,还有许多企业打算实施预算管理。另一方面,与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推广密切相关。从2000年起国家相关部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关于企业预算管理的文件。大量的研究力量开始倾注到预算管理研究中,但仍很多问题有待研究与探讨,预计研究热潮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二)研究内容与视角统计及分析从论文的题目、关键词、标题之中大体可以了解其主要视角、研究点、主要内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题目、关键词及标题分析判断文献的主要内容与研究视角并进行相应分类,一些较难准确归类的,按其侧重点进行归类。经分析归纳,我国预算管理研究内容视角具体分类见表1。表1中八个方面内容与视角,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1)对预算体系、预算控制、预算模式的研究是我国预算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分别占了15%、12%、11%。可见,我国注重预算管理本身的研究,试图为企业科学构建、利用预算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王斌、李苹莉(2001),于增彪、梁文涛(2002),汤谷良、杜菲(2004),谢册(2007)等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预算环节或体系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汤谷良、孙亮(2000)、李翔、曾颖(2001),殷建红、张瑞君(2005),谭文浩(2009)为代表的许多文献从控制角度对预算财务控制、预算内部控制、预算环节控制以及ERP下的预算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且多与案例结合。王斌(1999),阮银兰(2001),万斌、竺素娥(2002),毛家保(2003),刘永明(2008)等研究了包括预算模式种类、资本预算、动态弹性预算模式在内的预算模式问题。(2)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其他,即预算管理一般研究,见表2。这类文献在预算管理的理解、应用和推广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每年都有许多,尤其是在1999年~2004年研究起步阶段。主要是对预算管理定位、职能作用认识的探讨,以及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一般以“认识”、“误区”、“注意事项”、“建议”为题,篇幅较短,泛泛而谈,多为规范性研究,也有部分结合案例进行研究。(3)国外学者针对变化的经营环境下传统预算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算改进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但研究数量不多,多是对国外研究成果与发展的介绍与简单探讨,还有待丰富。潘飞、郭秀娟(2004),冯巧根(2005)首先分别对作业基础预算与超越预算进行了研究,随后研究陆续增加,如程文莉(2004),徐艳芳(2006),张鸣、贾莉莉(2007),顾宇娟(2009)。(4)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并不是我国预算管理研究的主要方面。研究主要从契约观、博弈论、行为视角、组织视角、公司治理视角研究预算管理及其相关问题(预算松弛等)。如万良勇(2002),林峰国(2004),李志斌(2006),程新生、李春荠等(2008),高严(2009)等以理论为基础多角度展开研究,使研究可以站在较高的层次,更具理论深度。(5)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研究虽然数量不算多,但的确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壮大,我国形成了一大批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在集团管理中的重要性引发了相关理论的探索研究。研究集中在集团预算模式预算体系框架的选择与构建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于增彪、袁光华(2004)结合我国实践改进了卡普兰预算模式,构造了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 (6)预算管理现状判断包括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状况的分析,研究结果为后来相当多的预算研究所引用,可见,这方面研究十分有价值,但目前却比较稀少。 预算管理实施状况调查研究共3篇, 分别是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2001)对全国范围企业、 韦德洪(2004)对广西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 以及胡俊南、徐晓阳(2007)对江西省大中型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的分析。 李志斌(2006), 马德林(2007)分析了2000年~2005年预算管理研究的状况。

(三)研究方法应用状况统计分析 我国预算管理研究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数量方法及实验方法。数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样本中规范研究147篇,案例研究26篇,数量方法研究6篇,实验研究2篇,具体结构见图2。显然,我国预算管理研究80%以上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可以说,规范研究方法是我国预算管理研究的主流方法,广泛运用于预算理论问题的探讨,包括预算的认识、预算体系的构建以及预算存在问题的讨论、完善建议等。实证研究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案例研究方法,占了14%。研究结合案例对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包括预算的操作流程、预算模式构建、预算控制系统等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的案例多为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力、汽车、石化等。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数量方法研究中运用很少,共有6篇,仅占3%,其中3篇为问卷调查,3篇数量为统计分析,主要用于对我国预算管理实施现状和理论研究状况做出描述和判断。值得关注的是,邓传洲、刘俊勇、赵春光(2008)基于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研究了预算考核执行、预算氛围和预算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作者利用问卷调查这种国外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使其研究更具深度,独具理论价值,尤其值得其他学者借鉴。实验法亦属于实证研究方法的一种,是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受试者(目前多以大学生和培训管理人员为主)的行为来检验假设的方法,也是国外预算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此方法的文献共2篇,分别是程新生、李春荠等(2008)进行的参与式预算行为实验研究,郑石桥、王建军(2008)用实验方法研究在预算参与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和报酬方案对预算松弛的影响。与其他研究相比,利用不一样的方法为预算管理研究得出了新的研究成果,对我国预算管理研究可谓有开创性意义。

四、预算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预算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预算管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预算研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研究主题脱离实践,主观色彩浓重。我国预算管理内容和视角较多,但研究主题多不是来源于实践,而是学者自己的主观想象,很多论题并非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或需要研究解决的,导致研究缺乏实践基础,现实指导意义也有限,这一点李志斌(2006)曾提出过。西方预算管理研究大多都有其现实背景,主题基本来源于实践,且富有深度。比如Low&Shaw(1968)提出预算松弛,就是经过两年多调查了某零售企业预算过程后发现的。Schiff&Lewin(1968)对预算松弛的研究也是基于对3家处于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制造业公司的调查。(2)注重预算制度本身的研究,缺乏理论基础。预算模式预算控制、预算体系以及预算一般性研究与集团预算研究,这些针对预算管理制度本身的研究占了全部预算研究的70%以上,而以理论为基础的预算研究却不多(见表2)。可见,我国预算管理研究缺乏与其他理论的联系,具有孤立性,易陷入就预算管理本身论预算管理的窘境(高严,2009)。相比之下,国外的预算管理研究大多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在不同阶段都受到了理论的影响,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影响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和权变理论影响阶段、经济学代理理论影响阶段以及战略思想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发展阶段。这种研究具有系统性,能够站在较高层次,自然也就更具理论深度。(3)预算前沿研究不足。对学术前沿问题的研究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研究的发展水平(如表2),预算改进等前沿问题的研究在我国预算研究中占比不大,并且仍处于较初级的研究阶段,很多研究仅在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引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探讨。说明我国对预算前沿问题,尤其是预算研究发展动态关注和研究不足。这与我国预算管理的实施与理论研究尚不成熟有很大关系,这些客观条件是限制预算前沿问题研究的一大原因。(4)研究方法特征明显,研究方法单一。多数为规范性研究,实证研究占比很小。实证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案例研究方法,但案例研究由于案例数量与条件的限制,可能存在外部有效性的问题。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方法的研究文献极少,且运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仅是为了了解现状描述性统计进行的调查,并非多元统计分析收集数据的调查(高严,2009)。相反,在国外,问卷调查方法是被广泛地运用于预算管理研究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方法也是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为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Young(1985),Waller(1988)对预算松弛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可见,我国预算管理研究较少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且不能运用其进行深入研究,尚称不上真正的实证研究。

(二)预算管理研究完善建议针对我国预算管理研究的特征与存在的不足,为提高我国预算管理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未来预算管理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1)结合实践选择研究主题,以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在研究主题的选择上应该联系预算管理实践,必要时进行深入实践调查,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研究的现实指导价值,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预算理论体系,而这也正是我国现在所缺乏的。在研究理论基础方面,应该多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理论,避免就预算预算的问题。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国外的预算管理研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权变理论、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控制理论、博弈理论、行为理论、心理学理论等。(2)注重预算前沿研究。对预算改进等前沿问题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对我国预算实务运用新的预算理论进行发展改进也有重要意义。将来预算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预算前沿问题,把握预算研究发展动态,并且在对国外前沿问题研究了解与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践,进一步对预算管理新发展包括超越预算、战略预算、作业预算、价值预算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3)研究方法多样化。规范研究有其优越性,也具有局限性。实证研究方法从20世纪70年代起,被广泛运用于国外的预算管理研究,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已被证明。我国预算管理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发展,更多地运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及实验法这类实证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运用问卷调查法不能只停留在描述性统计调查层面,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收集数据的调查。同时,问卷调查法有操作难度较高、问卷回收率低、研究周期长、调查单位不配合等问题,需要调查者加以注意。最后,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时,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背景和运用中出现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切不可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Schiff M.and A.Y. Lewin.Where traditional budgeting fails.FinancialExecutive,1968,5.

[2]Lowe E.A.and R.W.Shaw.An analysis of managerial biasing:evidence of a company’s budgeting proces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68,10.

[3]Young M.Participative budgeting:the effects of risk avers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on budgetary slack.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5,2.

[4]Waller W.S.Slack in participative budgeting:The joint effect of a truth-inducing pay scheme and risk preference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8,1.

篇5:预算管理分析

一、企业全面推行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数量化和具体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它对企业实现预定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等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二、预算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预算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在没有企业战略的环境下进行预算管理,会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预算经不起市场检验预算指标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预算与企业的实践相脱节,预算指标值缺乏必要的客观性,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员工的有效基准;执行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使考核流于形式,所有这些问题都将使预算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预算编制及执行中需注意的问题

1、预算管理应建立全局观,确定好具体的预算管理目标。在确定预算目标时不仅要在历史最好水平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相比较,有计划地进行。

2、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过程。这是因为企业预算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而这些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是由企业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分担的。就所承担的工作而言,预算的实际执行者应当是最为熟悉情况。同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了预算的制定,并且使他们得到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才能真正地完成预算,进而顺利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3、避免预算目标过于详细。若企业对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出具体的规定,就会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余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所以预算并非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化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对职能部门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

篇6:预算会计实务题

1、不属于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C)

A、真实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专款专用原则

2、预算会计组成体系不包括(D)

A、财政单位预算会计

B、行政单位预算会计

C、事业单位预算会计

D、农业企业会计

3、行政单位获得的捐赠收入应当记入(C)

A、拨入经费

B、预算外资金收入

C、其他收入

D、应缴预算

4、下列单位不属于事业单位范畴的是(D)

A、气象台

B、研究所

C、出版社

D、福利企业

5、在借贷记账法中,计入借方的是B负债 多选

1、下列项目属于事业支出(ACD)

A、学校办公费

B、校内影院的影片资金

C、学生助学金

D、校图书馆的图书布置费

2、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ABCD 判断

预算会计除核算利润外,其余与企业会计相同

×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错

行政单位会计

1、上缴应缴预算

186[例10-38]

210-⑴

借:应缴预算

贷:银行存款

◇通过银行将应缴预算款1 000元上缴财政部门

借:应缴预算

000

贷:银行存款000

2、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单

160[例9-1]

168-1

210-⑵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

◇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单”,列明当月授权支付额度50 000元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000

贷:拨入经费

000

3、支付工资

189[例10-44]

168

一、4二、8

196-18

210-⑶

借:应付工资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现金

◇从“零余额账户”中支付本月在职职工工资40 000元、离休人员离休费5 000元、退休人员退休费5 000元

借: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在职人员

000

应付工资(离退休费)—离休人员000

应付工资(离退休费)—退休人员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000

4、购买国库券到期

163[例9-8] 178 [例10-18 ]169-6 196-8

210-⑷

借:银行存款

贷:有价证券

其他收入

◇以前购买的国库券到期,兑现本金50 000元。收取利息2 000元

借:银行存款

000

贷:有价证券

000

其他收入

000

5、报销差旅费

172[例10-3]

179[例10-23]

169

二、4

210-⑸

借:经费支出

现金

贷:暂付款

◇某职工报销差旅费11 000元,退回现金200元

借:经费支出

000

现金

200

贷:暂付款200

6、终了确认财政直接支付预算结余资金

177[例10-13]

210-⑹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拨入经费

◇终了,确认财政直接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10 000元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000

贷:拨入经费

000

7、购买专用材料

181[例10-26]

196-1

2借:库存材料

贷:拨入经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借:经费支出(运费)贷:银行存款

◇从零余额账户中支付购买专用材料款5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

借:库存材料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000

借:经费支出

500

贷:银行存款500

8、废旧物资变现收入

163[例9-9]

169-7

①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其他收入

◇收到废旧物资变卖收入现金800元,经批准不必上交财政

借:现金

800

贷:其他收入

800

9、年终结账结转收入、支出类科目

①收入

借:拨入经费

②支出

借:结

预算外收入

贷:经费支出

其他收入

拨出经费

贷:结

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单位会计

1、从财政部门获得拨款收入,存入银行

224[例13-6]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某事业单位通过财政实拨资金方式收到财政部门拨来的经费500 000元,其中人员经费200 000元、日常公用经费300 000元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人员经费

200 000

—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300 000

2、向附属单位拨款

237[例13-38]

240-6

借: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贷:银行存款

◇用非财政补助收入支付附属单位补助款项20 000元

借: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00

贷:银行存款

000

3、支付会议费

235[例13-30]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4、取得商业银行借款

283[例14-77]

295[例14-105⑴]

309四-1

借:银行存款

贷:长、短期借款

◇因事业活动需要向工商银行借款50 000元,期限6个月

借:银行存款

000

贷:短期借款—工商银行

000

5、购买材料

257[例14-

38、39]

308一-4

自用

借:存货

非自用

借:存货

贷:银行存款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某事业单位购进自用材料甲,价款10 000元,增值税款1 7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存货—甲材料700

贷:银行存款

700 ◇为生产产品购进甲材料,材料价款10 000元,增值税款1 7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存货—甲材料

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700

贷:银行存款700

6、购入需要安装设备

266[例14-56⑴、⑵]

309

三、1① 借:在建工程—设备安装—XX设备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②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7、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261[例14-48]

308

二、3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投资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以某项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该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为50 000元,账面余额80 000元,已计提折旧48 000元

8、预提经营结余所得税(25%)

287[例14-86]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某事业单位年末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本应纳税所得额为20 000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应缴纳所得税税额为5 000元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000 贷: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000

9、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302

事业结余

借:事业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经营结余

借:经营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10、专业业务活动收入

240

一、5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取得一项收入5 000元(该收入不采用财政专户返还方式管理)

借:银行存款

000

贷:事业收入

000

11、受赠设备

272[例14-64]

借:固定资产(不安装)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 —固定资产

◇某事业单位接受外单位捐赠的笔记本电脑10台,价值120 000元,发生运输费2 000元,以银行存款付讫(不考虑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通用设备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000

借:其他支出

000

贷:银行存款000

12、支付工资

291[例14-93]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应交税费—应缴个人所得税

◇某事业单位计算出某月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应付从事专业活动人员的工资500 000元,地方津贴补贴200 000元,其他个人收入15 000元,社会保险费30 000元,住房公积金60 000元。事业单位通过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补贴等薪酬785 000,代扣个人所得税20 0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离退休费)

500 000

—地方(部门)津贴补贴

200 000

—其他个人收入000 —社会保险费000 —住房公积金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785 000

应交税费—应缴个人所得税

000

13、销售产品收入

227[例13-

13、14]

252[例14-26]

240

一、6

308

一、1

借:应收账款(未收款)/银行存款(已到账)

贷:经营收入 —销售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非独立核算部门销售产品取得收入10 300元(含税),款项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300

贷:经营收入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00

14、支付差旅费

255[例14-35]

308

一、1 未借款报账

借:事业支出

借款报账

借:事业支出

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某事业单位职工王某报销差旅费2 000元,缴回现金500元

借:事业支出000

库存现金

500

贷:其他应收款500

15、财政直接支付购入设备

270[例14-58]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某事业单位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为开展专业活动购买专用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50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 000元,支付运输费 5 000元,款项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借:固定资产—专用设备

59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590 000 借:事业支出

590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下一篇: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