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校高中生作文

关键词: 个旧市 上进 母校 作文

我与母校高中生作文(精选14篇)

篇1:我与母校高中生作文

我与母校高中生作文

我的母校是个旧二中,它座落在个旧市老阴山的山脚;二中拥有50年的历史,现在沉默的二中挺胸昂头,终于迎来了辉煌的今天。50年来二中的教学发展突飞猛进,像柔弱的小鸟飞上苍天,终于有雄鹰搏击之势;像娇嫩的小猫跑进了草原,终于有猎豹的速奔之势。

上进的学子,优秀的教师们,先进的办学管理理念,成功的名校联盟,以尊师、守纪、宽容、进步为要求,以爱心、团结、拼搏、进取为理念;二中人齐心合力打造了这一所高品质的学校——个旧二中。莘莘学子面带笑容毕业出去,走进理想的大学,是二中给了他们笑容,是二中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二中将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圆了更多同学的大学梦。

我与二中非常有缘,因为我们从是边疆地区来的,且个旧二中以前不向我们绿春招生,绿春的学生几乎没有到二中读的,所以毕业报志愿时我们都没报个旧二中。后来我的第一、二志愿都没考上;我这种急性子当然心如火急了,此时的心情可真不好受,担心自己不可以考上高中了。这时候原初中学校传来消:个旧二中要向我们边疆招生。个旧二中向边疆地区招生的消息在我们那边是闻所未闻的。所以我就闻风而动报了二中,而我的分数刚好上录取线;二中给了我这次机会真如雪中送炭啊!我很感谢二中向我们边疆地区招生,感谢二中圆了我的高中梦。

走进二中的校园,走进二中明媚的阳光里,柔柔铃声唤醒阴山彩霞;二中的早读时间校园里听到的是朗朗书声,课见操时看到的是同学们在操场上整齐而又快乐地做操,吃饭时排着的长队真像我们绿春的“长街古宴”。

二中的奉献精神真令人仰慕和敬佩.去年我刚进高一没多久,一次周末放假同学们回家时,有一个二中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在经过一幢建筑物时,忽然被一个精神病人从背后打成了重伤,尤其是后脑已被打出血了。送到了医院抢救治疗后脑部还用做手术,需要好大一笔钱,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和他一起生活,更不幸的是家中的母亲又没有工作.医疗需要的几万块钱对他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二中的领导知道并了解事实后, 首先举行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捐献活动。然后在升国旗时,老师们也参加了捐献。捐献时广播正放著名歌《爱的奉献》。老师和同学们都被歌声给感动了.尽管我们捐的钱不多,哪怕是一分钱也代表着一份爱,也可以减轻这位同学家里的一份经济负担,也可以减轻这位同学身上的一点痛苦。这是一种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奉献精神。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社会将会多一点奉献精神,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尽管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我们的祖国这样的二中奉献精神,这件事在社会传开后,好多人对二中赞不绝口,都很称赞着它——个旧二中。

今天,个旧二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二中人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刻苦为母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有目共睹的二中盛世.这可有事实来证明的:二中的`教学质量和初、高中升学率稳居个旧市第二;创二中纪录的高考上线率是锡都热点话题;在市统考中,二中的成绩仅次于一中.甚至有的同学的单科分居个旧市第一;二中的高考历史上,郭流同学登上省状元宝座!二中高考上线率逐渐上升;更让我欢喜的是今年高考中我们学校的何俊龙同学以621分的成绩在个旧市排名26名;难道,这些不是盛世来临的基石吗?先进的教学质量和创校纪录的高考上升率,使得好多学生都选择了二中,而二中正是实现我们理想的好学校。

启航!理想载我们去远航;启航,启航!二中载我们去远航。啊!二中,我的校园我的家,我的摇篮我的梦。50年的历史走过了50个春夏秋冬.让我们携手向前,一齐奋进,走向美好灿烂的明天!

篇2:我与母校高中生作文

犹记得七年级时刚来这儿报道,青涩得像刚破茧的蝴蝶的我对这里充满了新奇。说实话,刚开始的日子像无边的黑夜一样难熬。冗长的夜晚,每每寂静得只剩下拭去泪水的声音。因为是外岛学生,所以算是学校的常住居民,可以说那是自己的第二个家了。寝室里亲如手足,总是会在晚上偷偷的传递零食,上厕所去了就挠一下她们的痒痒,什么心里话都会说。因为相信,因为我们是姐妹。

到了初二,寝室生活依旧如此,只是学习更为紧张了,曾经的嘻嘻哈哈却成了争分夺标的拉锯战,老师唾沫四溅地强调着中考的来临和紧迫感,眉飞色舞地炫耀着南海的光荣事迹。教室里偶尔会有小小的打架,偶尔会有埋怨考试频繁的声音,甚至偶尔会有想罢工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虽然有争吵,有打闹,有误会,有不满,但更多的是欢乐,理解,宽容和奋进。初一的我们是一群迷失了方向的孩子,因为有老师,因为有南海,因为有那么一些关心、爱护我们的人,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展翅飞翔。和南海的相处只剩下短短一年的,望着曾经的我们学弟学妹,看的以后的我们学姐学长,眼中有了粘稠的液体,是泪。

篇3:我与母校高中生作文

我怀着期盼的心情守望高中大门的开启, 却无意获悉:今年, 2014, 竟是她的20华诞!

那一刻, 她的模样与已逝的年华一起, 又在心中一点点漾开, 泛开, 散开……

墨香四溢, 我又禁不住, 执笔———

你带上心中的憧憬我会在星光下等你

两年前, 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辈, 几篇文章将自己打造成老师心目中闪闪的模样, 令我自己也惊讶不已。

“就是你了!”老师坚定了让我参赛的信心, 这反而让我捡起一段美妙的尘缘。获悉能与朝夕相处的你近距离接触, 我竟激动了许久, 甚至连平日里对竞争的恐惧也瞬间烟消云散。

于是, 一个心怀憧憬的女孩, 毅然踏上了奔向你的漫漫长途, 渴望在你的帮助下, 用笔叩开文学的大门。而你, 亲爱的你, 只是静静地笑, 笑着等, 在烂漫的星光下笑着等……

这正如John Grant在其歌中所唱:“你带上心中的憧憬, 我会在星光下等你。”

九月的江水灌溉四月的蔷薇

或许, 这真是缘分吧!我非但没有与你渐行渐远, 反而与你逐渐融合。在你的臂弯里, 我似一枝含苞欲放的青色蔷薇, 而你, 亲爱的你, 是一湾九月的江水, 清冽, 澄澈, 甘甜, 沥干心血与泪, 你不惜蒸发成淡淡的云气, 含辛茹苦地灌溉你臂中的一丛丛蔷薇, 包括我。

无论是书中大有裨益的知识, 还是暑期小记者培训时编辑们的耳提面命, 谆谆教诲, 抑或是你为人处世的气度与坦诚相待的真情, 无一不深深感染着我。

还记得, 2013年夏令营时, 阳光下忽然飘起了小雨, 你亲爱的工作人员, 亲切而又不失严肃地让与我同行的那人拨正无意歪向她自己的伞。那一刻, 我心中是何等的温暖, 顿觉阳光明媚了起来。是的, 你教会了我们如何关心他人、平等待人。

从此, 我便越发将你牢记。恐怕, 此生也难忘了!

倾我一生一世念, 万般相逢如初见

有缘千里来相会”, 是的, 我与你的这份奇缘令我拍案叫绝:先从第一次参赛获特等奖, 再至暑期小记者培训的夏令营, 然后又无意获得直接晋级下一次比赛决赛的资格, 紧接着, 在第二次现场比赛中又获一等奖。而如今, 我正饱含深情地为你写一首长长的赞歌。这一切, 似被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 牵起来, 像晶体相互碰撞, 叮当作响。一如我与你, 击罐相唱。

每一次与你相逢, 你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我归于起点, 重新学习, 而不变的, 是你亲切的笑颜。在你光辉的照耀下, 我茁壮成长。

以后, 我会一如既往地在你提供的舞台上, 笔耕不止, 奋斗不息, 倾我一生一世念。

谢谢你, 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你;谢谢你, 与我同舟共济, 不离不弃。

祝成长的我, 在高中的岁月里, 花开满园;也祝亲爱的你, 在今后的日子里, 一脉相承, 终成永恒。

篇4:我与母校高中生作文

一、转变观念,以情生情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改变老师承包课堂的角色,应该让学生唱主角、挑大梁。那么,怎么让学生主动阅读,自主提升呢?教师业务素养是一方面,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的因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重视情感教学,突出情感的力量,才能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与热情,获得人文情感的提升。如在苏教必修二的“珍爱生命”专题中进行《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对母爱的感悟”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课前阅读王恒绩的《疯娘》,课上提问“疯娘”有什么样的情感,文中的“我”对是疯子的娘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最后是怎样定格情感的?在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阅读体悟之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读文章的最后部分:我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湖北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学生们读完之后多是情感低沉,有几个女生眼睛都是红红的。如此,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学生们就能感受到作者“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又“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进入地坛时“母亲”的心境,理解体会母爱的坚韧、顽强与伟大的道理。如此,学生提高把握文本情感的能力,也能对之前“我”在地坛中对生与死的思考有了新的而且深刻的认识。

当然,情感教育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材情感的教学活动,还需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情感参与。

二、重视体悟,挖掘情感

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是以《魂归地坛》为标题的,那么地坛与史铁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内容的阅读与分析,能够提高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能让他们发现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与人文思想。

有人说《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沾着生命的汁液书写的,阅读中需要用心灵去感悟与解读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通过对经典语言的理解,通过与自己联系进行解读。如让大家思考天生残疾与后天残疾哪个更可怕?史铁生在四处碰壁,认为失去生命价值之后会怎样?于是学生们在阅读对地坛自然景象的描写时能够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如那些蜂儿“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转身疾行”、瓢虫“忽悠一下升空”等小生命都富有生气的活着,我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而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我们的感受为什么和史铁生会不一样?如此,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与作者的心灵进行交流,从而读懂作者从这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中意识到生命价值的道理,也能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情感。

体悟情感,需要学生有情感,而学生能够生出情感需要我们在互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情感,在欣赏品鉴中激起情感的共鸣。

三、有效拓展,洋溢情感

我们提倡阅读要成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更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在体验感悟中获得人文素养与品质的提升。如学习《我与地坛》之后,让学生体悟“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句话的含义,思考母亲“最苦”的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在拓展中能够感受到这样的母亲不但要承受“发疯似的”“儿子”的痛苦,还要承受呵护、关爱不能现于形色的痛苦。

史铁生的母亲是伟大的,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其坚韧与顽强,那么,我们平凡的母亲对我们的爱也是深沉的,我们有没有发现呢?于是引导学生去搜寻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启迪学生“能使人成熟的除了巨大的苦难,还有无法承受之爱”,我们不能辜负爱,不能让母爱期待太久,不能让母亲成为我们永久的愧和悔。之后,让学生诉说自己平时和母亲是怎样相处的,有没有理解母亲或是怎样给母亲出难题的等等。这样,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动情地表达自己对自己母亲的感恩和祝愿之情。如果我们安排学生写写自己的母亲,那么,学生多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作文来。

重视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加强内引外联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情感、体悟情感,更要让学生将生活的情感表达、表现出来,能够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总之,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而母亲是史铁生的情感支柱。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必修教材中多是人文气息浓情、情感底蕴深厚的作品,只要老师善于引领学生探究作品的审美与情感,那么必将丰厚学生的情愫,提高情感移植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一个思想品质健康而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志洁.也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我与地坛》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2012,(06).

[2]程苗足.实施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J].语数外学习,2013,(05).

篇5:我与母校再见作文

多少次在梦乡里路过,但因觉得自己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难为情进去,但如今一见到校园里那嫩绿的小草、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常青藤,熟悉的老师……又怎能不使我心动?跨入久别重逢的校门,迎面的一阵阵晨读声进入我的耳朵,门前的池塘,池塘中的小鱼,池塘边的小草,一次又一次拉开了我记忆的门。

曾几何时,我也曾是这里的一株幼苗,也曾快乐成长,可现如今,我已不再矮小,开始健壮成长了。只是三年级教学楼墙上的标语已落满了岁月的尘埃,那些曾经激励我成长的名言,让我看了不觉旧事萦怀,思绪万千。多久没来了呀,那时的我写得一手好字,无论哪节课都极其认真,语文似乎给了我更大的动力,让我在书海里尽情遨游,而眼前那些认真学习的孩子仿佛就是我们当年的缩影。

那曾今破旧的食堂,也已经重造了,很整齐很美观。可那里曾经堆着的破砖烂瓦,也是我们每一次午饭闲暇时间的快乐的所在。

又回到四到六年级的教学楼,那曾今我走过无数次的楼层,依然是蝴蝶飞舞,和谐的气氛依旧,每一个同学那稚嫩的脸庞,如饥似渴的神情,还有老师脸上常挂的笑容,让我不觉像被岁月哽住了咽喉,泪水在眼中打转……对了,六年级那个难忘的告别仪式啊,母校啊,母校……

不知不觉,来到了那个曾经让我刻骨又铭心的告别仪式大厅。门口就是当年拍毕业照的地方。还记得拍毕业照那天,天空下着濛濛细雨,似乎也在提醒我们伤离别,惜离别……抬头又见那个舞台,那里我曾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朗诵诗歌,和全班同学一起大合唱。

再见母校,这里的一切熟悉又陌生。亲爱的母校啊,你经历了多少沧桑岁月的洗礼,却风采依旧,历久弥新,始终焕发着无尽的活力,一如鲜艳的五星红旗久久地飘扬在校园之上。

篇6:我与母校共成长作文

我站在窗台边,渐渐地,夕阳已将最后的余晖释放了出来;渐渐地,云彩已经被染成了赤红色。是我仍然不够努力吗?我责问着自己,一次次,那张被失败染红的试卷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叹了一口气,缓缓地坐了下来。

我坐在考场上,本以为可以下笔如神、笔下生花,可是那些题目仍然是如一只只恶魔在嘲讽着我,我的眼眶湿润了。铃声悄然地响了起来,我走到校园中,轻轻地坐了下来。不觉间,泪水再一次流了出来。眼眶泛酸,心中不甘。本想在这一次考试中金榜题名,可是,竟又一次的失败了。

“你过来一下。”我猛然间的抬起了头,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老师,我。”老师微笑了一下,“过来吧,我带你去看白玉兰,花开了,不看怪可惜的。”我站起身来,跟随着老师往花圃边走去。

南方天气多雨,蒙蒙的细雨缓缓的飘落了下来,轻轻地拍打在我和老师的身上,还没走到花圃,就感觉到空气中氤氲着花的香气。“唔,花真的开了。”那一株株白玉兰,轻轻地向上挺着,好像刚破茧变成的蝴蝶一样。花圃中数不清的白玉兰在微风中左右摆动着。“老师,可是昨天还……”老师又一次微微的笑了一下,我知道,那是让我自己来体会其中的含义。我久久凝视着那一朵朵开放着的白玉兰,究竟是什么促使着白玉兰在一夜之间盛开呢?许久,我不禁渐渐明白了。

“上学期学的那篇花的课文还记得吗?”老师提醒我,我当然记得,这一句话彻底让我明白了。我不仅钦佩起这小小的白玉兰了,这小生命外表是那么的朴实,但是却散发出了一阵阵的幽香,一夜之间开放,那不就是它在与时间斗争吗?可这是一个这么小的花。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那首诗,《咏白玉兰》,望天擎玉盏,落落散幽芳。诗人从这小小的生命中悟出了什么?我知道了。

我重新回到了班上,仍还没有上课。我拾起刚刚被我一气之下甩到了地上的课本,坐在座位上,翻开了一页页的纸张,很快就投入到了复习之中。

篇7:我与母校共成长作文

那时的我懵懂又天真,就如一张白纸,等待着五彩的画笔来描绘一幅幅美好的未来画卷。

边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告诉我们: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她屹立在龙山南麓,舜水之滨,培养出了莘莘学子。我们是祖国的小花朵,要努力成长为“雅善、灵动、慧学”的实美学子……

在学校里,我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乐于助人,积极举手发言,努力锻炼身体,广泛阅读好书,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家里,我孝敬长辈,关爱弟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努力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很快我的努力就得到了回报,收获了老师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从第一学期的小组长,到第二学期的生活委员,再到第四学期的副班长,我一步步地努力成长。渐渐地,我的手抄报、绘画作品开始崭露头角,我的歌声也开始赢得掌声。一张张奖状见证了我的成长,更是母校对我的谆谆教诲。

篇8:我与母校共成长作文

一年级,懵懂的我带着来到了这美丽的学校,小脑袋中想:学习,是什么呢?我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了小学生的旅程,见到了老师们和蔼可亲的面容,听见校长那亲切的声音;虽然我和同学们素不相识,慢慢地,慢慢地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了

二年级,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开始学习朗诵。初次朗诵,我可是一个胆小鬼,声音小得连蚂蚁也听不到,但经过老师的一番耐心的辅导后,我的朗读声可是“全班之首”哟!开始明白老师们严厉的目光下蕴涵着的将知识传于千秋万世的心,我又对老师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

还懵懂的我一下子跑进了三年级。第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暑假生活。好难啊!不会写,就只好上网查找作文,抄袭他人,借鸡下蛋。虽然获得了好评,但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我知道这样做太虚伪了。

篇9:我与母校共成长作文

我所学的是应用数学,刚开始我心中一阵迷茫,因为一方面对于学好数学我没有十足的信心和充分的把握,另一方面据我了解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理想。但是我明白这份学业的来之不易,我应该去珍惜和努力,而不是胆怯和逃避。因此,我选择了振奋精神和全力以赴。因为我知道后悔是没有用的,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心有余悸,不如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把它做到最好!我永远不要做懦夫,我要坚强起来!重新开始书写人生的新篇章,我永远都不会放弃,我要奋斗,拼搏到底!况且我一直都认为:“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我更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如今,我们即将告别母校,一股眷恋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虽然,我们现在快要离开可爱的校园了,但我会永远铭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们曾专心听讲,该苦读书;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我们曾欢笑追逐,放声歌唱;在温馨如家的寝室里,我们曾倾吐心声,谈古论今。回首往事,心灵的时间在逆转。我小时候,不知道品味人生百味,只知甜,骄傲任性,过着衣来伸手的生活。然而,生活中毕竟不是只有甜。上学后,我才明白这一点,从而谦虚为人,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渐渐地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可以没力史丰碑伟大,但一定要拼搏向上,奋斗终生。一个人可以没有智者观察世界的悟性,但要懂得去拥有生活,热爱生活,品味生活。我切自感受到老师的无师奉献,他们把拥有的知识一遍遍的传授给我们,就像一只粉笔为他人化声成灰,却写活了立体的人生。我深深体验到了友谊的真诚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知有用满腔热血浇灌友谊的方田,才能开出真诚的花朵。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但更重要却在于在实践中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终究都会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订出的目标、计划也会随时变化,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和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和磨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大海,那是心灵的寄托,有时会波涛澎湃。一个人若是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勇气,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更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相信,在我人生的这片土地上,我会开花,我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篇10:我与母校共成长作文

四年来,学校一直伴我成长,我非常爱它。四年前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儿童带着胆怯、带着好奇走进了学校。美丽如画的校园迎接了我,和蔼可亲的老师迎接了我,丰富多彩的文化课迎接了我。经过四年的时间,学校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经过四年的改善,学校的操场由塑胶场地变成了人工草坪,还增设了篮球架。我们每天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有时还踢足球,打篮球。通过锻炼,我的身体壮壮的,个子也长得高高的。学校增设了科技长廊、鱼世界、舞蹈室和阅览室;还增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远足赏秋、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等;还成立了各种队:鼓号队、花束队、彩旗队、大提琴队、九连环队、舞蹈队和礼仪队。我参加了鼓号队,学会了吹号,还在今年的运动会上表演了。在学校刚结束的运动会上,我在投实心球的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呢!四年级的秋游也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我们玩了旋转木马、摩天轮、双人飞天和碰碰车,我觉得非常开心、非常高兴。通过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我的内心世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了,逐渐增强了自信、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四年来,有过太多的快乐,也有过点滴忧伤;有过无数的激动,也有过些许的沉思。四年来,我们老师同学一起渡过了许许多多难忘的日子。

篇11:我与母校再见时作文

在我8岁那年,我与她初次见面,之后我在她的庇护下,茁壮成长。但,一粒种子发芽成幼苗,再从小树渐渐长成一棵大树,我就要离开她,离开在一起六年的她,她—我的母校。这次是我与她分开后的第一次“见面”,她变了,变得与众不同,与我当初见到的有点不一样,校园内增加了更多的植被,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增添了浓浓的绿意,距离校门不远处的雕塑雏鹰,还是原封不动地立在原地,雏鹰象征着勇敢,渐渐地,它经历风雨的磨练,最后成长为老鹰,为自己骄傲的老鹰,因此它可以在空中自由翱翔,无拘无束。雕塑的左边是受欢迎之一的地方—凉亭,一到下课,一大群学生蜂拥而至,有的坐在瓷砖砌成的椅子上欣赏花草,感受轻柔的风拂过脸上;有的女同学组团玩跳皮筋,玩得不亦乐乎;有的七八个人一起玩小游戏,奖惩分明,赢的人有奖励,输的.人自然有相应的惩罚。教学楼的每个教室原本是木桌木椅,现在是用质量更好的、经过细心处理的桌椅,舒适度自然高。讲台前的屏幕不单单是一块黑板和一张荧幕,现在换成了高科技的屏幕,老师们上课就更加方便了。

教学楼的右侧是一大片绿化,同时还有一个操场,操场周围也是一片绿化,这么大的一个操场,跑起步来真得让人上气不接下气,我们在这里留下过喜悦、悲伤、遗憾,在这里也留下过我们的汗水,大家一起努力,总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同度过美好的六年时光。与操场挨近的地方有一个喷泉,一齐喷出水,呈现出完美的弧线,无论远看近看都形似一个立体的球。我与母校再见时,可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可以说并没有改变,也许是因为待在学校的六年时间,它承载着我们曾经的点滴。犹如班主任的毕业赠言:小学的六年时光沉甸甸的。

篇12:我与母校再见时作文

我带着缓慢的步伐朝大门口走去,这不禁想起了之前上中学的情景,不过是比较急促的,他这纯真与欢快的不法进入了校门。刚走到里面,便不知再往何处走,脑海里回想起了走到教室里的路线,就这样摸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教室里是一片空荡,但是却隐隐约约看到了同学们认真刻苦的样子。向里走去,找到了曾经熟悉的座位坐下来,仿佛在体会到了课上的肃静。看着前面摆放好整齐的教学用具,不禁想起了数学老师在前面知道我们学习的画面;看着周围的名人名言,不禁回想起了语文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看到了黑板上用英语标注的日期,不禁想到了英语老师耐心教我们学语法的画面。往后面看,仿佛看到了小时候最要好的玩伴,下课时,总是不约而同跑到了一起,在走廊上讨论着最喜欢的话题,相互之前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走出了教室,顺着楼梯走道了操场上。看到了运动会上同学们相互追赶的画面,天气炎热,却无法挡住同学们的激情,跑道上、观众席上,都洋溢着无法散去的激情。还记得又一次冬天,是接近期末的时候,外面飘满了大雪,班主任带着我们到楼下打起了雪仗,顿时欢笑声传遍了整个操场,紧张的气氛都被融进了仍飞的雪球里,不知不觉享受到了快乐。

篇13:我与母校息息相通作文

晨曦徐徐拉上了夜的帷幕,又一个绚丽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在人间。跟随着早起的人们,我信步走进校园,顿时被那美妙的`景色所吸引

上课了,一间间教室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繁忙的场景,不论是语文老师的娓娓道来、数学老师的幽默讲解,还是音乐老师的美妙歌声、体育老师的昂首阔步,抑或是孩子们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下课了,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在走廊间穿梭,不时向玩闹的孩子眺望。也许,你能听到某个同学正跟老师说的悄悄话;也许你能看到某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正被老师逮个正着,老师会板起脸,好好说教一番;也许你恰好是那个被某道难题绕晕的孩子,正聆听老师的教导。

放学后,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点点灯光,明明教室里和操场上悄无声息,没了人影,可却有几盏灯亮着,既不是哪个同学粗心忘记了关灯,也不是保安叔叔为了巡视开的照明灯。靠近一看,原来是老师还在办公室静静地批改作业,时而紧皱眉头,时而展颜微笑。

篇14:我与母校的成长的记事作文

母校逸夫小学于xx年创建,位于青秀区鲤湾路8—3号,因得到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赠的50万港币,政府特将母校命名为逸夫小学。母校于xx年建成,我也是与xx年出生,可以说,我与母校是一起长大的,母校长一岁,我长一岁。

回想起五年前的20xx年,我才刚刚入学,只是一名懵懂的新生。当爸爸妈妈牵着我那稚嫩的小手,把我带进校园时,我便被母校里所有的一草一木吸引住了。在母校,一位又一位可敬的老师,带领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欢畅的遨游……从拼音到英文、从日记到作文、从加减乘除到几何知识,还学到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是您,亲爱的母校,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光阴似箭,五年后的我,早已不是五年前那个无知的小孩,而成长为一名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在这五年间,我获得过优秀少先队员、校“三好”学生等荣誉。此时,不仅我有变化,我的母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母校正门和后门的两棵大榕树越来越苍翠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优美。此外,母校在这五年期间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奖项和荣誉,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南宁市文明单位……这些荣誉使母校成为南宁市响当当的学校。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我与植树节的故事初中作文 下一篇:接触网高级技师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