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机接地技术

关键词: 电焊 电焊机 接地 工作

电焊机接地技术(精选三篇)

电焊机接地技术 篇1

关键词:电焊机,接地保护,基本原理,接地规则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 各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为目的的各项技术改造项目也不断实施, 金属建筑施工领域在施工阶段也有大量的焊接工作, 焊接机转换为热能加热金属焊接焊接设备的能源使用, 由于其体积小, 移动方便, 价格实惠, 已成为焊接施工现场, 最常用的焊接施工工具。虽然金属焊接机焊接工作的作用不可忽视, 但它必须是合理和可靠的接地保护, 防止不正当的手动操作, 防护措施不到位, 检查和维修保养不及时, 会导致触电或火灾事故, 建筑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2 电焊机的工作原理

焊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弧热运动沿焊缝间隙正面电极和工件局部熔化, 形成一个焊接连接。通过电弧焊接机所产生的电能是, 它将电能转换成热能来加热焊接金属, 因此, 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一个先决条件, 以确保焊接工作。我们知道, 在焊机变压器, 但变压器比普通变压器的核心活动, 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线圈电流的大小。初级侧线圈的电压是380V, 由于在初级侧线圈后线圈的感应通电时, 它会加载在二次侧产生的电压, 以点燃电弧, 电弧, 这样它会产生大量的中短时间内热量燃烧, 一般要求不大于空载电压60V以下, 另外, 为了确保安全工作的焊工, 不能超过最大负载电压80V, 以便当焊接工作开始后, 因为增加了电流, 电压降, 就可以使电压保持在小于30V。因此, 交流焊机的经营特色是“陡降型”曲线的趋势, 这个功能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调节电流, 以满足不同的焊接材料, 焊接和金属厚度的要求。由于实际施工现场, 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有很多不安全因素, 特别是在和焊接时, 一个巨大的威胁运营商更换弧形, 因此, 上述主焊机工作原理后, 需要进行焊接机器接地故障保护,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保护, 以减少操作不当造成伤亡和损失。

3 不同电源制式下的电焊接地规则

有两种类型的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一个是通过保护线电气设备和电源的设备中性点连接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 所以它为了保护保护接地要求用这种方法保护接零。电气设备的另一种则是将外露可导电部分点通过保护和专门接地线直接接地。我们的电气标准, 必须从传统的国家标准过渡国际标准, 符合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 规定的分类的方法, 所述低压配电系统分为TN-S, TN-C, TN-C-S等3种型式。由于每个电源系统类型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 有自己的特色与电气对象, 使电力系统的各地区各部门是不可能的相同的。不同格式的权力下焊机保护接地问题进行了讨论。

(1) TN-S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系统, 整个系统中性线 (N) 和保护线 (PE) 是分不开的, 保护线不带电, 而中性线带电, 并且具备完全性和相对可靠的基准电位。电焊机在此电源系统中使用时, 应将其机壳和二次侧与焊件相接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的保护线 (PE) 上, 构成保护接零, 但不得连接中性线 (N) , 也不得连接独立的接地系统

(2)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保护线 (PE) 与中性线 (N) 合并为保护中性线 (PEN) , 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 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 故障电流大, 可采用一般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 保证安全。当以这种焊机电源系统中使用, 应将其机壳和二次侧与焊件相接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的PEN线上, 构成了保护接零, 但未连接到一个单独的连接地面系统。否则, 漏电故障发生焊接机时, 焊机箱机和次级电路, PEN线和连接到其它该设备很可能会给人以致命的电压。

(3) TN—C—S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当从某一点 (通常为家庭办公室) 单独护线 (PE) 和中性线 (N) 后, 它不能被组合, 并且绝缘水平应为中性具有相同的相位时, 保护线 (PE) 连接的设备机壳及金属构件始终不带电。电焊机在此电源系统中使用时, 应将其机壳和二次侧与焊件相接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的保护线 (PE) 上, 构成保护接零, 但不得连接到中性线 (N) , 也不得连接独立的接地系统。

4 对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

(1) 接地电阻。选择接地电阻焊接机接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特定的接地电阻, 接地保护应根据实际功率需求的电气设备和焊接机, 和电源布线的选择。以保护接地电阻焊接机是确定一个标准接地电阻泄漏事故时允许接地电压发生大小。由于中性点不接地, 这样, 当不存在直接的故障电流返回电源, 只能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通过添加非故障接地导体的返回到电网系统。在正常情况下, 线路对地绝缘电阻的欧姆百千欧姆到几百兆字节的量, 约等于无穷大, 从而使故障电流到地, 该载体的性能和非常小的一般分布电容, 它可以定义接地焊接保护电阻不超过4欧姆。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该线路对地绝缘被破坏, 不超过4欧姆的电阻是足够的, 以确保接地的保护和次级回路焊接机机壳对地电压不超过25 V.的大量工程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完全满足施工现场工作环境的安全要求是苛刻的场合。

(2) 需要接地故障保护电路。接地线焊接机接地系统应采用一般绝缘铜导线, 不小于6 mm2的截面积, 此外, 可能不会有电线接头中间的电线是不允许安装开关或保险丝以保证其良好的接触。在接地保护焊机, 重点是要对底盘和二次回路接地保护上。总有一个专用焊接机底盘螺栓必须用螺钉固定。应当指出的是, 在工作场所的振动, 则需要安装弹簧垫圈, 锁紧螺母等防松措施。但有一组在次级侧端子, 焊夹具, 用于连接电缆和焊件的电缆用途。在安装过程中保护接地线, 用绝缘铜导线连接连接至所述底盘的次级侧的端子和电缆的焊件, 其中在螺栓的金属丝的一端, 另一端连接到躯干, 特别注意, 所有的地面电线连接部可能不出现, 或者像锈渍, 如锈, 如果存在的话, 将几乎增加, 使得接触电阻, 保护必须拆除时, 地面清洁。

(3) 接地要求。有关接地的要求, 首先你可以尝试使用自然接地体, 如钢结构埋地金属管道或大型金属桩等, 可以作为一个接地, 但要注意的是, 无论是埋接地或铺设地线, 防雷保护和接地应从网络被认为是防止感应由于焊接机及相关设备和人员伤害的闪电和雷电反击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焊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篇2

1、焊接人员必须熟悉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性能,并应持证上岗作业。

2、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应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

3、施焊现场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油类、木材、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易燃易爆物品。

4、电焊机必须要设独立专用开关箱,开关箱应有防雨措施,电焊机电源的装拆应由专业电工进行。

5、电焊机导线应具有良好的绝缘,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Ω,不得将电焊机导线放在高温物体附近。焊机导线和接地线不得搭在易燃、易爆和带有热源的物品上,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6、电焊导线长度不宜大于30m,当导线通过道路时,必须架 离或穿入防护管理埋设地下,当导线绝缘受损时,应立即更换。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大于5m,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

7、电焊钳应有良好的绝缘和隔热能力,电焊钳握柄与导线连接应牢靠,绝缘良好。更换焊条应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并应穿绝缘鞋。

8、应按电焊机额定焊接电流和暂载率操作,严禁过载。

9、当清除焊缝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和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10、导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所有地线连接必须牢固。

11、移动电焊机时,应切断电源,焊接突然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12、多台交流机集中使用时,应分接在三组电源网络上,使三组负载平衡,多台焊机的接地装置,应分别由接地极处引接,不得串联。

13、直流电焊机启动时,应检查电刷和换向器,当有大量火花时,应停机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14、当数台直流焊机在同一场地作业时,应逐台起动。运行中当需调节焊接电流和极性开关时,不得在负荷时进行,调节不得过快、过猛。

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分析 篇3

关键词:井下作业 电焊 技术应用 安全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32-01

1 电焊安全施工的准备

1.1 施工现场和带班领导的准备工作

在井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实现安全施工,其中电焊工作实施之前,为了确保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的要求去准备好施工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并把其运送到施工现场现场的工作人员要配合施工人员的准备工作。同时带班领导应该及时的监督施工准备工作的进展,发现准备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纠正。在井下电焊作业准备工作完成后,由跟班领导及时向调度室汇报井下电气焊工作准备就绪,调度室同意进行作业时,井下方可开始作业。作业中如有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作业,同时向调度室汇报。作业后作业人员在作业地点要留守一小时左右,观察作业地点是否有埋藏的火芯,以便造成发生火灾事故,做到这三点才能保障安全施工。合理进行施工现场和带班领导的准备工作,可以为电焊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作好准备工作也可以使电焊施工人员及时的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所以带班领导一定要充分重视准备工作,领导、施工人员有序的开展准备工作,保障电焊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电焊设备准备工作

工作人员在做好现场施工的准备工作之后,应该进行电焊设备的装车工作。电焊设备装车的过程中,要保障电焊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其与可燃性材料的接触,同时不可以与大型金属物件及大型的石块混装,这样容易损坏电焊设备的内部结构,不能保障安全施工。工作人员要把电焊设备的输入线理顺并盘卷在设备上,避免输入线之间缠绕,造成输电线路的混乱,这些电焊设备输送的要求,都是为了保障设备可以正常安全的使用,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因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既不能保障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又会影响到井下作业的进度,所以工作人员要按照电焊设备输送的要求,合理的进行输送。在输送到施工现场之后,技术人员要对电焊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在输送过程中是否造成了设备的损坏,如果电焊设备没有问题,方才可以投入使用。

1.3 检查电焊作业点是否存在水分

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渗入的水分,所以在电焊作业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检查电焊作业点是否存在水分,并要在距离作业点10 m的距离内将煤尘和浮煤进行冲洗处理,保证电焊作业环境的干净。在确保了消防管道内没有水分之后,才能进行电焊作业,如果发现消防管道内存在积水,就需要利用盛水设备来消除管道内的水分,并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来对作业的地点进行喷洒,管道内的水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在电焊作业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电路混电的情况,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处理好水分之后,技术人员要满足入井作业的要求才能进行井下作业,在井上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带班领导的安排,携带好便携仪和审批的电焊专项措施,对进入井下的施工人员进行姓名登记,然后才允许开展电焊工作。

1.4 检查电焊作业点10 m内的瓦斯含量

电焊作业需要技术人员长时间的停留在井下,所以技术人员一定要对电焊作业10 m内的瓦斯含量进行测量,从而明确自己作业的时间,并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同时也要保证10 m距离内不得有油脂和浮煤,以及易燃易爆物体,保障电焊作业可以在非常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进而实现相关部门对电焊技术安全操作的要求,提高井下工作的效率。在检测瓦斯含量和技术人员作业时,要携带专业的施工手套,配戴好施工的焊帽和专业电焊眼镜,并要检测这些配套设施的质量和性能,以便保证可以完成电焊的作业内容,并实现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2 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

2.1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矿井开采作业来说,在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其开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为了提高井下电焊工作的效率和创造安全施工的环境,矿井施工人员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技术应用的意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可以独立的处理安全事故,并熟悉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筛选,并且对于没有上岗证的员工不能给予工作的机会,通过这种严格的制度要求,来提高井下作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2 技术人员要及时检查作业的环境

技术人员在井下电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挥和监督的作用,在施工人员进行电焊作业之前,技术人员必须对施工作业的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电焊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做出统一的施工指挥,在施工的现场将措施落实到实处。并通过安全员的检测和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人员应该明确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实行不安全不施工的标准。施工人员要积极配合安全人员的检查,听从项目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实现有序的施工要求。

2.3 井下瓦监员要做好测风工作

井下电焊安全措施也包括测风的工作,经过瓦监员人员的检测,施工人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施工方式,如果风过大,施工人员就要采取背风作业的方法来实现电焊作业,并设置挡风的设施来降低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在起风的情况下,避免在作业地点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还需要在焊接点下风测10 m的范围内晒水降尘,确保作业地点的环境无干扰,使施工人员可以集中所有的精力在井下电焊作业中,从而提高安全施工的水平。风量对井下电焊工作可以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施工人员的作业速度,所以瓦监员一定要做好测风工作,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施工的环境。

3 结语

在井下电焊工作进行之前和之后,要进行电焊机接线和拆线工作,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电工人员来完成,在接线和拆线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电焊机的外壳是否处于接地的状态,进而避免电量对人体的损害。要选择绝缘性优良的电焊手柄,焊接地线不可以连接在钢丝绳上,这些情况都又可能造成电路的混电和漏电,所以施工人员不可以自行的接线和拆线。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井下电焊安全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家胜.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分析[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1,45(14):140-14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电焊机 下一篇:外聘电焊工安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