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系统建设方案(精选6篇)
篇1:隐患排查系统建设方案
卫健系统消防隐患排查整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视频会议精神,深刻吸取“”火灾事故教训,严防火灾事故发生,根据《》通知,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在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大排查大整治,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2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有力有效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与火灾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各类隐患,坚决遏制事故,确保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稳定。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消防安全重点整治
1.抓好重大火灾隐患督办。要对排查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特别私自改装、迁移煤气管道、制氧管道设施设备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对设置不规范的制氧场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立即实行挂牌督办整改,明确整改的责任主体,督办科室和期限,督促指导单位制定方案,明确措施、资金和防范手段。
2.突出重点部位专项整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继续深化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充分运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效,对安全隐患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进行认真梳理,建立本行业本单位分类分级的消防安全风险隐患点台账清单,并按照《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对本单位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行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尚未整改的问题隐患跟踪督促,特别对中、高风险隐患,紧盯不放,立即整改,一抓到底,形成闭环。
3.强化“小场所”火灾防范。要组织对医疗卫生单位员工集体宿舍、出租房屋的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整治违规操作、违规住人、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设施设备老化、员工自防自救能力不足等问题。
4.加强电气火灾综合治理。落实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如门诊大楼,住院大楼、老危旧建筑、制氧供氧室及物资仓库等易燃易爆区域的电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治理电气线路老化、私接乱搭、使用无证、“三无”电器产品、超负荷运行的问题,降低电气火灾风险。对整治难度大的电气安全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重点推进解决。
5.加强重要节点消防安保。春节、元宵节前,各单位要组织对重要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紧盯烟花焰火燃放、临时设施搭建、电气线路敷设等环节,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各单位要分时段组织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值班值守,在重点场所和部位前置力量巡防看护,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准备。
(二)分类开展消防教育培训
围绕“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主题,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普及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组织培训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相关工作人员、安保人员等重点人群。
组织对单位领导、干部职工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消防工作履职能力。督促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提升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普及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定期组织集中消防安全宣传,做到全覆盖式宣传和排查。
(三)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优化整合卫生应急救援力量,提高综合应急救援效能。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对本单位消防水源进行一次维保,落实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要进一步落实会商机制,加强会商研判,健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应急准备,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加强熟悉演练;加强与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区域联防组织的联勤联训,完善调度指挥,实现同步调派,做到快速响应。1月15日前,本系统医疗卫生单位所有志愿消防队伍必须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和拉动演练。
三、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开展自查。
各单位要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消防安全自检自查自纠活动,要坚持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原则,对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项措施落实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二)加强信息报送。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问題隐患、整改、验收销号”等3个清单,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及时录入“双控”平台动态监管系统,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各单位将每天的安全隐患检查情况填报“区医疗卫生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验收销号清单”(附件1),每日17:00前上报局安办。(三)加强宣传教育。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各种形式,进行警示性宣传,针对服务对象特点大力普及门诊急诊部、预防接种点、住院部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各单位要组织领导带头、全体员工参加的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防范技能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能力。四、加强监管问责
要严格落实“三个必须”原则及“党政同责,一岗2责”,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各环节责任,明确责任分工,使责任体系覆盖各层级和各环节,做到齐抓共管。切实纠正责任悬空、推诿扯皮、管业务不管安全的现象,确保安全生产与火灾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篇2:隐患排查系统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校园安全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学校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筑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校园安全工作理念,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得到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隐患、漏洞和薄弱环节得到彻底整改,各类校园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实施
(一)学校自查阶段(9月10日至9月14日)。
各级各类学校要对校园安全进行全面彻底的自查,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建立风险隐患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落实整改措施。
要建立健全包干整改制度,逐项落实包干领导和具体责任人,跟踪督促整改到位,坚决做到安全管理零缝隙、隐患排查零死角、安全事故零发生,以实之又实、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工作态度完成自查自纠,坚决防止走过场、搞形式。区校安委成员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责,配合做好相关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街镇要做好工作部署和督导落实,及时梳理汇总掌握有关情况。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15日至9月30日)。
各级各类学校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实行闭环管理,做到“整改一处、销号一处”,真正做到不打折扣,不走过场。要举一反三,不留死角,不余盲区,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教育部门和学校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各街镇要做好协调处理和兜底保障。
(三)交叉检查阶段(10月1日至10月17日)。
在各学校完成自查的基础上,按照前期学校间交叉检查分组,进一步开展学校间交叉检查。交叉检查要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检查责任,形成问题隐患清单,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区教体局,督促做好整改工作。每个街镇中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区直幼儿园必查。
三、排查重点
(一)疫情防控。
学校是否明确职责分工,是否专题研究疫情防控,是否部署防控措施,是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消毒清洁、体温测量、进出管理等相关内容是否完备;是否明确各环节负责人,消毒场所、频次、消毒剂使用是否科学、准确。厕所消杀和教室通风制度是否落实;废弃口罩垃圾桶设置位置、数量,是否按要求规范管理。(二)安全责任制落实。
根据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2责”的要求和属地管理原则,街镇党工委(zf)和相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情况。(三)消防安全。
以宿舍楼、教学楼、实验室、食堂、体育馆、图书馆、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重点排查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维护保养并保持完整好用,是否存在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是否进行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外墙保温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相关人员是否掌握“四个能力”等情况。(四)食堂食品卫生安全。
以学校食堂、学生营养餐为重点,对食堂安全管理制度、责任书签订、应急预案、电气和燃气线路检测、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以及食品原料采购、留存、加工、销售、留样等各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落实情况。重点关注学校饮用水水源情况,对有自备井的学校,要逐一核实使用情况,重点查验是否定期进行检测,并取得水质检测合格报告。(五)校园及周边治理。
着重检查是否会同政法、公安等部门建立校园周边巡逻勤务机制,组织警力在重点时段、路段开展巡逻防控;是否开展涉校涉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校园周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物品排查管控措施。校园周边是否存在网吧、学生托管点、小旅馆、娱乐场所、无证摊贩等治安、卫生乱点,校园周边是否存在化工厂、危化品仓库、加油站、油气管道、重污染源、危险山体及水域等重大安全隐患。(六)校园三防建设。
以校园安保体系建设和警校联动机制建设为重点,着重检查是否设置保卫室,专职保安人员配备情况,保安人员是否配备基本的防护装备;有无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和报警设施及监控值班记录,一键报警设施是否接入公安机关报警平台;校园是否实现封闭化管理,是否建立门卫、值班巡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护学岗设置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门口是否设置防冲撞围墙或其他实体屏障;学校围墙(栏)高度是否达到2米。(七)校舍安全。
着重检查校园内有无险情校舍;排查出的险情校舍是否已由专业部门鉴定;有无鉴定的危房校舍、其中有无D级危房校舍;对险情校舍是否采取了避险措施;对借用周转房上课的学校,周转房的安全状况;校内施工场地是否已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校内外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校内外用电线路是否规范;学校周边泄洪沟、高压线及其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八)校车安全。
围绕校车和接送师生车辆,着重检查是否建立落实校园交通安全制度和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是否经常开展校车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校车服务提供者是否与学校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及备案情况。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是否严格落实“五有”(即每台车都有管理台账、有安全责任人、有安全承诺、有安全检查记录、有安全设施)。校车驾驶人是否具备法定资质和规定条件,随车照管人员履行职责情况。(九)学生防溺水。
防溺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是否认真开展隐患水域排查和监管,推进防溺水智能化系统建设情况,是否实行水域监控全覆盖。各学校是否认真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教育,教师包保责任是否严格落实到位,是否定期提醒家长,做到齐抓共管和联防联控。(十)重要场所和时段的学生安全管理。
着重检查是否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学生通道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要设置警示标志或采取防护设施。实验课、体育课是否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措施。是否开展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摸排,是否建立特异体质学生台账。是否针对性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十一)预防校园欺凌。
着重检查是否配有专职心理教师,是否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全面摸排,是否建立台账;是否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是否对外公开校园欺凌举报电话;是否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是否配备法治副校长。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街镇要深入研究本街镇学校安全形势,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组织、亲自部署、亲自协调推进;分管负责同志要拿出主要精力靠上抓,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要全力抓好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学校安全集中整治。篇3:隐患排查系统建设方案
控制保护系统是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部分,除具有安全准确输送功率等基本控制策略外,还具有满足交直流系统动态性能的控制策略、保护性监控和帮助系统自愈的功能,充分体现了直流输电高速和灵活有效的控制策略。本文以奉贤换流站为例,简述了直流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奉贤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中的测量回路、控制系统及其出口回路存在的典型隐患,并给出了合理的改进意见。
1 ±800 kV奉贤换流站主接线方式
特高压奉贤换流站是±800 kV 向家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换流站,直流额定输送功率为6 400 MW,直流额定电压为±800 kV,直流额定电流为4 000 A,直流线路一回,送电距离约为2 071 km。每极采用两组12 脉动换流器串联,换流变压器(24+4)×297.1 MVA(其中4 台备用),交流出线3 回至远东变电站,远期交流出线4 回,分别为2回至远东变电站,2回至三林变电站。直流换流站主接线的设计主要包括直流侧主接线和交流侧主接线。奉贤换流站直流侧主接线采用(400+400)kV换流器的接线方法,如图1 所示。
图1中12 脉动换流器每一极的两端的电压相同,直流旁路断路器接在12脉动换流器两端,这样就可以操作直流旁路断路器决定该12 脉动换流器投入或推出。该运行方式灵活性好,当正送和反送功率传输时,直流输电系统按如下过程运行[1]:
1) 单极(大地或金属回线)运行方式,为输送容量的1/4。
2) 半双极运行方式,为输送容量的1/2。
3) 双极不对称运行方式,为输送容量的3/4。
4) 双极运行。
由于直流系统电压从±500 kV 提高到了±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器接线从传统的单12 脉动换流器改为采用双12 脉动换流器结构。这种结构使主回路有更多的运行方式,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可用率。针对双12 脉动的特点,在直流侧接线中增加了旁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通过旁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配合控制,可以完成单12 脉动换流器的正常起停控制和故障情况下的换流器退出操作。
奉贤站交流侧主接线采用常规的3/2 断路器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的优点是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很高,在检修回路断路器或母线时省去了隔离开关很多倒闸操作[2]。
2 奉贤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可以通过对换流器的快速调节,控制直流功率输送的大小和方向,控制保护设备自身的故障或功能异常不应对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更不允许导致直流输电系统的停运。
奉贤换流站控制保护系统由ABB公司提供的DCC800和许继公司提供的MACH2两套系统组成。其中DCC800用于特高压直流系统的相关控制保护;MACH2用于奉贤站交流场、交流滤波器、站用电及辅助系统的控制保护。
奉贤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从功能上分为4层:站控层、双极控制层、极控制层和换流器控制层。
站控层配置高性能、实时的站控系统,为运行人员提供站级设备的控制、监视、测量、管理及保护。双极控制层为极控主机提供极功率指令,兼管全站相关的顺序控制、无功控制、交流母线电压控制及保护。极控制层产生本极主机的稳态运行点火角指令,负责本极相关的顺序控制、本极换流变分接头的控制、本极相关的无功控制及保护。直流极控主机还承担站间通信任务。换流器控制层接收直流极控层的运行点火角指令并转换成触发脉冲,负责实现换流阀组的投、退顺序控制及保护。
3 隐患排查分析
3.1 测量回路存在的隐患
奉贤站测量回路配置有直流分压器4台,换流变进线PT共12 台,光CT共18台,零磁通CT共8台,直流场电磁式CT共25台,单台换流变套管CT共4组。这里仅分析直流分压器回路出现的隐患。
3.1.1 直流分压器回路
直流极母线及直流中性母线上均需安装直流分压器用于测量直流母线电压。直流母线电压测量结果直接作用于直流系统控制闭环,是决定直流控制系统输出的重要信息源[3]。
奉贤站共有4台直流分压。=P(1,2).WP.T1、=P(1,2).WN.T1分别用于测量极母线和中性母线的直流电压,测量结果用于换流站的控制和保护。直流分压器保护配置如图2所示。
图2中,=P1.WP.T1用于测量极1母线电压(UDL),参数为800 kV/37.65;=P1.WN.T1用于测量极1中性线电压(UDN),参数为60/37.65。从=P1.WP.T1 采集到的模拟量应用于LPTW、DLPD、DLPLUOP、RPDP、DCOVP、UVP、ACDC_TOUCH等保护,从=P1.WN.T1采集到的模拟量应用于DCOVP、ELOCP等保护。
3.1.2 直流分压器单回路故障
3.1.2.1 隐患描述
正常运行时,测量回路3套系统的PS844板卡并联(单个板卡电阻90 kΩ),控制系统匹配电阻值为30 kΩ,PS844板卡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
假设端子松动等原因导致C系统 PS844板卡退出,A、B系统正常运行,如图3虚线部分退出,低压臂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低压臂电阻值变为
50 kΩ//90 kΩ//90 kΩ=23 kΩ
当一次电压为800 kV时,经过电阻电容分压后,低压臂采集电压会由37.65 V升高到47.34 V;A系统和B系统电压会达到
UDL=47.34×(0.1/37.65)×(4.5/0.18)×
8.499 3×37.65=47.34/37.65×800 kV=
1.257×800 kV=1 005 kV(1.257 p.u.)
此时过电压保护会动作。
3.1.2.2 建议整改措施
当直流系统运行时,禁止对处于“Test”或“Off”状态系统的 PS844 板卡与直流分压器之间的回路进行任何工作。PS844 板卡故障必须将极停运后更换。
3.2 控制系统存在的隐患
对控制系统的隐患排查包括无功控制、变压器分接头控制、空载加压试验、功率/电流控制等。这里对空载加压试验中存在的一处隐患进行分析。
3.2.1 空载加压试验
空载加压试验也叫开路试验(简称OLT)。OLT试验分带线路和不带线路操作。带直流线路的开路试验主要检验直流线路的接线状况和绝缘水平,本端合上极母线刀闸,对端拉开极母线刀闸。不带直流线路的开路试验主要检验换流器的绝缘、控制保护系统的检测回路和触发回路等,本端拉开极母线刀闸。这里主要分析不带线路操作存在的隐患。6脉动的换流器原理接线如图4所示。
在直流系统开路状态下,即在不带直流线路的理想工况下(如图4中去掉虚线部分),通过改变换流器的触发角来控制直流充电电压上升,进行OLT试验。
一个6 脉动换流器充电的理论公式如下[4]:
式中:
3.2.2 奉贤站开路试验启动逻辑不判断UDL模拟量条件
3.2.2.1 隐患描述
通过比较常规直流工程和向上±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OLT启动逻辑判据中发现,常规直流增加一个极母线(UDL)低电压判据,而此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不判别极母线(UDL)低电压,其它逻辑判据中常规直流与特高压直流均相同。
三上工程OLT启动逻辑比向上OLT启动逻辑多一个逻辑判LOW_UD_OLT。其满足的条件为LOW_UD_OLT_REF≥(∣UDL∣/UDL_NOM)。其中LOW_UD_OLT_REF为常数0.5,UDL_NOM为常数500 kV。
3.2.2.2 建议整改措施
分析并比较常规直流工程和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 OLT 试验条件,考虑是否可以在向上中增加 UDL 低电压判据,如图5所示。
3.3 保护系统存在的隐患
保护系统排查部分包括双极保护、极保护、换流器保护、换流变保护、交流滤波器保护和非电量保护,这里仅对直流过电压保护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
3.3.1 直流过电压保护
直流过电压保护通过采集极母线直流分压器电压量UDL、极中性线直流分压器电压量UDN以及电流量IDNC来判断,UDL、UDN测量回路都通过一个接点分别进入三套保护主机,电流量IDNC测量回路独立配置。
3.3.2 奉贤站UDN测量故障未闭锁直流过电压保护
3.3.2.1 隐患描述
直流过电压保护其中一个判据为UDL>1.05UDL_NOM且|UDL-UDN|>1.1UDL_NOM,无 UDL和IDNC测量故障延时50 s(整流站)/延时 60 s(逆变站),跳闸。但是,直流过压保护的保护闭锁量仅参考了UDL和IDNC的变量值,未将 UDN考虑进去,当UDN测量故障时,可能使得|UDL-UDN|>1.1UDL_NOM条件满足。DCOVP_MEAS_OK的逻辑判断如图6所示。
3.3.2.2 建议整改措施
将UDN_MEAS_OK测量信号引入DCO/P_MEAS_OK,参与闭锁,即UDN测量故障时闭锁直流过电压保护,如图7所示。
4 结 语
分析了奉贤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中测量回路、控制系统、保护系统存在的几处典型故障隐患,发现测量回路中的直流分压器、控制系统中的空载加压实验和保护系统中直流过电压保护容易存在故障隐患。为了防止这些隐患对设备和系统产生危害,对于每一个典型的隐患提出了整改建议,以保证电气设备的质量和控制保护策略的准确,防患于未然。
摘要:以向家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直流主接线及其受端换流站奉贤站为例,分析了换流站的控制保护系统总体结构,并对换流站直流保护系统的测量回路、控制系统、保护系统存在的典型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隐患排查
参考文献
[1]赵畹君.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岳丽霖,连美霞.±800奉贤换流站的结构与功能特点[J].电气技术,2011(12):113-115.
[3]梁旭明,常勇,吴巾克,等.高压直流输电直流分压器内部故障分析及反措[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0(36):118-121.
篇4:隐患排查系统建设方案
1 集装箱码头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设计
1.1 设计理念
集装箱码头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是融合集装箱码头生产特点和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化过程,其主要设计理念如下:
(1)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隐患排查是安全管理的“牛鼻子”;
(2)要使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成为码头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科技载体;
(3)要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层层监督的功能;
(4)要符合国际安全管理理念;
(5)推进码头企业安全管理向杜邦Bradley曲线的高级阶段前行;
(6)推进码头企业安全管理从制度化向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7)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
(8)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安全管理的扁平化和全员化。
在紧紧围绕上述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集装箱码头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在设计上要体现领导职责与安全监管部门职责、生产管理部门职责的对立统一,实现安全管理系统闭环常态运行。
1.2 引导员工进行安全自我管理
引导员工进行安全自我管理和团队互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杜邦Bradley曲线(见图1)就很好地说明了引导员工进行安全自我管理和团队互助管理的重要性。目前,绝大多数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管理已进入监督管理阶段,实现了管理层承诺、培训、督导控制、制度管理等基本管理模式,但实现员工自觉管理和团队互助管理模式的码头企业相对较少。为此,实现安全管理互帮互助模式是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建设的重要目标。
1.3 实现安全制度的标准化分解
集装箱码头的安全制度繁多。以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例,其有83项安全制度,安全管理部门如何有效监管制度的落实是该公司在安全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安全隐患排查大多靠经验,没有标准的检查清单,检查人员到现场后难以逐项排查安全隐患,且排查频次也因具有随意性而缺乏科学性;因此,检查人员的变更波动会直接影响码头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
鉴于此,有必要将安全制度按照作业场景和危险要素进行拆解并形成标准,这需要应用工作危险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强调事故往往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良状态、环境因素和管理缺陷等引起。首先,将生产要素分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包括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包括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涉及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然后,将生产作业流程拆分为11个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盖舱、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便可以将相关制度拆分为具体的安全标准。安全标准建立后,便可以通过安全风险分析矩阵来评估危险度和设定相应的安全隐患排查频次。
1.4 促进安全隐患排查的落实和监督
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信息与人的二元关系,使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和及时,正是信息技术的这种特性令其适用于安全隐患排查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人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定位服务技术实现安全隐患定位,也可利用移动设备的摄像头对安全隐患状态进行监控和取样,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安全隐患关联分析。
2 集装箱码头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结构及功能
基于上述设计理念建立集装箱码头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见图2)。该系统是以隐患分级和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为依据,以类似“安全卫士”杀毒软件的清单式隐患排查系统为平台,以各部门自查自改自治及安全监管部门巡查、实时监控和全面评估为核心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综合平台。
集装箱码头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分为三大模块:一是手机端,其是安全隐患群防群治和数据采集的工具;二是个人计算机端,其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管的工具;三是系统后台,其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
手机端主要以全球定位系统、语音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依托,将企业的安全信息和管理规定输送给员工,同时将员工采集的安全信息回传至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手机端的主要功能有:(1)隐患随手拍,即任何员工发现隐患都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将隐患报送给安全部门,安全部门对应安全标准发起后续安全隐患整治流程;(2)场景式排查,其是提供给管理人员到某一场景进行隐患排查的工具,管理人员可以选择作业流程和作业要素,相应的安全标准以清单加标准图片甚至视频的方式呈现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只须对照清单点选合格与否即可;(3)安全学习及考试,即根据部门安全教育重点,由部门管理者通过个人计算机端将学习和考试清单推送给员工,考试方式为对照文字选择正确的图像,学习方式为文字标准加正确图像和视频的方式,学习和考试的结果均返回到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供后续评估使用;(4)安全团队提醒,即系统将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中任何发现潜在作业风险的人员都可以通过平台贡献分发,从而起到实时开班组安全会的目的;(5)位置提醒,即利用手机端的全球定位系统实现相关人员进入指定作业区域的安全提示功能;(6)安全形势概览及快速评估,其是安全管理相关人员观察公司安全形势的窗口。手机端部分功能系统界面如图3所示。
个人计算机端是落实基层部门自身相关安全标准的“扫描器”,也是安全监管部门的“温度计”:其可以根据部门自身配置的安全标准来触发隐患排查系统,评估自身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同时,安全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其将监管要求标准(如安全会议召开周期标准、法律法规复核标准等)维护到系统中。此外,个人计算机端可以根据排查的结果分析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然后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试的方式来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个人计算机端部分功能系统界面如图4所示。
3 集装箱码头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应用效果
集装箱码头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初步建立起拥有四大责任体系的管理网络,这四大责任体系分别是全面安全自主管理体系、专业安全监管体系、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检查和考核体系。目前,该系统囊括人机配合、流机作业、高空坠物、重点危险源等多个排查维度,经过4个月的试运行,初步实现安全管理方式改革创新的多重效应,推动隐患排查治理以安全部门为主向群防群治转变,形成码头安全主体责任层层落实机制。
为增强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的可靠性,开发10个用于系统后台的度量指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比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比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考试标准覆盖率等,实现了“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
4 结束语
360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实现集装箱码头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数字化。该系统覆盖安全管理各领域,包括生产设备设施安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劳保管理、应急救援等,是实现岗位责任具体化、可操作化和可考核化的重要途径。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06-13)
篇5:隐患排查系统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安委办【2012】28号)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柳州市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方案》(柳安委【2012】22号)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的运行及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按照“总体规划、以点带面、分布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完善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隐患整改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制度》为抓手,以公司二级安全标准体系运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为保障,强化和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为公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体系建设目标
坚持“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突出试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对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对生产现场安全隐患和重大
危险源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有效监管,把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推动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有效稳步运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监管机制。利用3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公司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工作内容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公司级安全督察小组;细化公司隐患排查的标准;建立健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完善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管监察方式;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培训力度;完善隐患整改工作的考核机制;完善公司隐患整改上报的具体工作。
(一)成立公司级安全督察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创造有利的运营环境,成立公司安全督察组。主要针对公司各单位、部门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生产作业场所的各类施工作业、生产现场的“三违”现象等公司安全隐患排查的具体工作落实,采用计划检查、日常巡查、重点区域检查、生产单位抽查、专项督察、隐患整改追查、投诉调查等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的方式进行安全督察工作,为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稳步运行打下基础。
(二)细化公司隐患排查的标准
以公司安全类各项指标及公司适用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评价为核心,依据《公司二级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的各项要求,完善《公司安全检查管理制度》,细化公司各类隐患排查的具体内容,做到检查有据可依、有规可
循,在隐患排查的运行中不断完善、细化公司隐患排查的标准。
(三)建立健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围绕《柳州市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方案》(柳安委【2012】22号)的工作部署,以公司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基础,明确公司各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标准和要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确保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完善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
建立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电子档案,完善原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公司各单位、部门对各自单位的隐患自查自报自改的隐患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隐患整改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电子录档,并开展相关的统计分析,对所有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实施有效的监管,定期公布隐患整改治理相关工作的考核情况及整改项完成情况,做到依规考核,有效长周期管理。
(五)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管监察方式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08】206号)和《柳州市关于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柳政办【2010】12号),成立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公司安全督察组、各单位安全监管组织机构职责及监管监察方式,并以柳化OA网、内部刊物
等形式进行公告。
(六)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公司内部报刊、LED显示屏、日常安全培训教育、张贴横幅等宣传形式,向员工积极宣传《公司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方案》及实时的运行情况。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基层员工排查事故隐患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和鼓励员工结合本职工作查找事故隐患。
(七)完善隐患整改工作的考核机制
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隐患整改管理制度》,结合公司的《工效工资考核管理规定》要求,针对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月月有考核;通过实行安全风险承包金制度,用于奖励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各基层单位,对未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单位,要按规定予以处罚,并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进行监督。为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保驾。
(八)完善公司隐患整改上报的具体工作
及时落实开展好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各类有关安全生产检查的隐患汇报工作,做到“不瞒报、不漏报、及时上报”,对治理不了的各类隐患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同时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
四、工作步骤
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分为重点推进、全面推广、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2013年,重点推进阶段,在全公司范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标准规范的制定、明细监管责任和摸底调查工作。将
以公司内各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为重点建设单位,全面建立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实施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实时监控和动态化的考核机制。
(二)2014年,全面推广阶段,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以点带面,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公司,细化各项隐患排查的标准,加强各有关隐患排查治理的宣传工作。
(三)2015年,巩固提高阶段,进一步规范完善,建立起适用公司安全生产运行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二)稳步推进,统一部署。认真研究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集中力量开展工作,按照“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突出试点、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基层抓起,逐级扩大到各单位,扩大覆盖面,最终形成全公司内健全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加强对公司内重点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在系统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标准细化、监管责任落实、监管方法创新、考核机制完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四)完善标准,强化培训。结合推进公司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完善、细化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开展好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的合规性评价,为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供技术标准支持。进一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登记、检测监控、整改、评价、上报、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工作,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系列的培训,重点对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方法、安全隐患排查标准
等进行全面的培训,同时加强培训检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加大投入,强化考核。完善考核机制,对没有按要求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实行处罚及考核。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评先评优、奖惩考核、事故处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严肃追究责任。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篇6:隐患排查系统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 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 [2012]1号精神,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 理工作, 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 xx 集团 2012年安全 生产工作部署和 《 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xx 安委 [2012]8号,现就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如 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 知》(国发 [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 [2011]40号精神,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 探索创新安全监管机制, 强化和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总体目标
在 2年时间内,建立健全以公司隐患排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 以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中隐患自查自报 系统为核心, 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 以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为支撑, 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实现安全工作从被动管理向主动预防转变, 从管理人员排查隐患向全员排查隐患转变, 从治标隐患排查向治本隐
患排查转变, 最终形成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细化的责 任机制、科学严谨的查报标准及重过程、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等内 容,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2012年上半年 公司及各单位要初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 并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 治理各项工作制度, 制定电力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明确隐患排查 治理责任制;2013年完成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2013年末形成 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全员参与、运行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
三、具体措施
(一 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责任到位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为电力生产、工程建设和后勤服务三个 业务版块。公司和各电力生产单位应结合政府、股东方隐患排查管理要求, 制定、完善电力生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明确单位、部门、班组的各 自隐患排查责任, 明确外委项目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和承包商的 隐患排查责任,定期组织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隐 患排查、登记、评估、监控、整治、验收、销号等全过程、闭环管理 体系。
工程建设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隐患 “业主单位全面负责、监 理单位监督整改、施工单位主体负责”的隐患排查治理理念。公司各 单位及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事故隐患 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施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与分级由施工单位负责, 并落实排查整改责任,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整改。
后勤服务单位(xx 实业、新华物业要主动开展食堂、交通、消 防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并接受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的督促指导, 具体 操作可参照公司有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执行。
工程建设按照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分级及报送规定》(xx 安 [2010]441号,各单位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登记、评估、监控、整治、验收、销号等各项工作。后勤服务要按照各自主体责任单位有 关隐患排查制度治理制度执行。
各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工 作。各单位要遵循“管生产(项目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明 确各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 各单位的项目管理部门或业 务主管部门是安全隐患排查的责任部门, 业主项目负责人是所管项目 的安全管理直接责任人, 负责所管理合同项目的施工安全、用电安全、消防与交通等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加强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与 协调, 督促本项目的监理、承包商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落实整改措施, 并及时整改,确保所管理合同项目的安全生产。
(二 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 16号 令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的要求,结合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分级及报送规定》(xx 安 [2010]441号,公司工程建设一般 事故隐患为Ⅰ级、Ⅱ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为Ⅲ级事故隐患,凡 判别为一般事故隐患(Ⅰ级、Ⅱ级的事故隐患,根据现场情况立即 整改和立即制定整改措施或停工整改, 由各单位责任部门负责监督管
理,指令相关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或直接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并 实行闭合管理。凡判别为重大事故隐患(Ⅲ级的事故隐患 , 必须停 工整改。由各单位责任部门负责管理及督促整改, 各单位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实施监督, 并形成闭合管理;各单位认为部分Ⅲ级事故隐患需 报公司协调解决的, 可上报公司安全监察部;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管 理, 协调公司责任部门与各单位、相关参建单位等共同制定整改措施, 指令各单位监督整改并实行闭合管理。
电力生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也应参考工程建设隐患分级管理规 定,明确隐患分级标准,实行分级和闭环管理。
(三 依托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公司已于 2011年启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管 理子系统,计划于 2013年上半年完成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2013年底完成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公司已在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和 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模块布置隐患排查治理子系统。隐患 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将包括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 分析评价系统等内容,并形成既有侧重又统一衔接的综合监管平台, 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记录和管理。利用隐患排查信息系 统,公司将对自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隐患、接受监督指导等工作 进行管理。对各单位自查自报隐患、日常安全检查和安全措施执行到 位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统计分析, 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各单 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隐患排查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 保证系统正常有效 运行。
(四 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单位要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和责 任追究制度, 建立自主排查隐患激励机制和举报隐患奖励制度, 建立 隐患排查治理公示制度, 接受广大员工监督。公司将把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安全生产考核, 并逐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定期通 报制度(公司为年度通报、季度检查,二级单位为季度通报、月度检 查。
四、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严格实施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紧 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细 则,周密安排,科学实施,调动各参建单位积极性,全面推进安全隐 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加大整治
各单位要加强高边坡、高排架等高风险部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要加强安全培训, 不断提高全员风险辨识和排查隐患的能力, 在开展 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预控过程中, 同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的各类隐患要严格按照 “ 五定 ”(定方案、定资金、定责任人、定时限、定预案 原则组织制定并实施治理方案,推广应用先进适用 技术装备,保证资金投入, 限期整改落实,切实把好隐患整改过程中 的事故防范、应急处置、检查验收和逐项销号关。
(三统筹兼顾,建立机制
各单位要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为契机,将深化安全隐患 排查治理工作与日常安全监管、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评级建设、“安全和谐型” 班组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协同推进。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评 价、销号、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并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积极纳入年度工作规划中,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 设。(四强化监督,严格追责 强化监督,严格追责 公司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采取巡检、抽 检、互检等方式,加大督查力
相关文章:
音乐课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精选8篇)01-22
信息系统隐患排查01-22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01-22
安全隐患大排查总结01-22
校车安全隐患排查表01-22
安全生产协会工作计划01-22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报告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