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风险评价(精选十篇)
建筑安装工程风险评价 篇1
1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建立合理的安全指标体系是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的关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情况复杂,各种危险源、危害因素相互交织,容易发生交叉作业,工伤事故屡见不鲜,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建筑施工过程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系统。这一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状况。以下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析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影响,具体可以细化为管理的因素,人员的因素,环境的因素,施工机械的因素四个方面。
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的角度,由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中各因素对建筑施工安全状况的影响,建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2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评价模型
常用的安全评价模型有预先危险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由图1可知评价体系呈现出的范围广、内容多、不确定性、模糊性的特点,适用于建筑安装工程的评价模型应能够将不同的因素予以量化,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就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首先,确定一级指标,即目标集合U。然后,将一级指标划分成为S个二级指标,并且一级指标可由二级指标来评价,各二级指标之间必须满足不重复性,即将集合U划分成为S个子集,记为U1,U2,…,Us,并满足条件U={U1,U2,…,Us},Ui∩Uj=〉(Ui,Uj∈U,i≠j)。 最后,每个二级指标又各自对应若干个三级指标,并且每个二级指标可以由其各自对应的三级指标来评价,各三级指标之间也必须满足不重复性,即,对于每个子集Ui,i=1,2,…,s,又可划分为k个子集(k=1,2,3…),记为Ui1,Ui2,…,Uik,记为Ui={Ui1,Ui2,…,Uik},i=1,2,…,s,Uim∩Uin=〉(Uim,Uin∈Ui,m≠n)。
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项目招投标的特殊性,采用具体评价对象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由各评委打分综合决定。具体实施时可由评标单位召集专家,根据项目特点,采用Delphi法进行,实际应用中权重的设定一般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同时进行。在确定了各层相关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后便得到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集。
2.3 评语集的确定
评语集的确定要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一般等级的划分在3级~7级之间,即评语集V={V1,V2,…,Vm}(3≤m≤7)。在评语集确定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在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于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所对应的评语集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评语集的等级划分必须保持一致。建筑安装工程中可以把评语集划分为5个等级,V={V1,V2,V3,V4,V5},分别代表{安全,较安全,安全性一般,较危险,危险}。
2.4 评价指标矩阵的建立
在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评语集后,就可以对每一个评价指标Ui进行单指标评价,由评价结果统计表求出各因素属于不同等级评语的隶属度,从而得出评价指标Ui所对应的单指标评价矩阵Ri,Ri=(rij)k×m矩阵(其中,i=1,2,…,s;k=1,2,…);k为评价指标Ui所包含的评价指标的个数;m为评价体系所对应的评语集的划分等级数;这里rij为评价指标Ui对评语集中对应评语的隶属度。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以根据实际意义确定单指标评价矩阵Ri,在此我们采用评标过程中比较容易采用的一种方法,即专家评分法。具体过程是:首先确定有N位专家参与打分,每位专家针对每个评价指标所对应现实情况按照评语集的划分选择最符合该评价指标的评语,然后依次给每项评价指标打分。在所有专家打分完毕后,统计每个评价指标所对应评语集内的评语被专家选择的总数,把该总数除以专家人数所得到的结果作为该评价指标在评语集内所对应的隶属度。
2.5 综合评价的模糊运算
根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可知:各层中所考虑的因素必须满足独立性,即同层各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依赖关系。因此每一层的评价算法应该是相同的,即对评价指标Ui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其中,“。”为模糊综合运算符,在模糊数学中称为模糊算子。模糊算子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情况是“取大取小算子”和“乘与和算子”。
经过一级一级向上的多层模糊运算,最终可以得到关于评价指标U的模糊评语集B=(b1,b2,…,bm)。
3 工程案例
上海市某公司南部厂区扩建工程由油漆车间、南部车体分配中心、废水处理站及生活楼四个单位工程组成。其中油漆车间占地面积为14 904 m2,南部车体分配中心占地面积为4 550 m2,废水处理站占地面积为5 232 m2,生活楼占地面积为2 312 m2。安装工程主要由给排水管道系统、工艺管道系统、电气动力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建筑厂房通风系统组成;包括电气设备安装、检测及调试。以其中电力设备安装为例参照图1,专家对拟建工程项目的每个评价指标按照其优劣程度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
根据所确定的隶属函数以及专家评分的评分值,确定每一个评价指标对于三个评价等级好、中和差的隶属度。
模糊关系矩阵为:
评价指标权重集为:A={0.431,0.252,0.107,0.089,0.076,0.045}。
计算模糊综合评判指标:B=[0.251,0.2,0.103]。
按照最大原则取0.251对应安全状况隶属区间为“好”,因此判断此工程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安全状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
[0,0.2,0.103]是对高处坠落这个指标进行评价的结果,依据隶属度最大原则可以看出,0.2为其中的最大值,而0.2对应的评价集元素为“中”,起重伤害指标为“中”,触电指标为“好”,机械伤害指标为“中”,因此评价为“中”的都是找出的对拟建工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危险源,安装单位应加强对这些危险源的控制及管理以预防事故发生,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凌志飞,张镜剑,杨开云.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风险评价[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27(3):100-103.
[2]鹿中山,杨善林,杨树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灰色关联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31(2):361-365.
[3]黄瑞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采矿技术,2008,8(4):107-109.
[4]范志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9):163.
[5]张宗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与之加强管理的措施[J].四川建材,2007(4):303-304.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篇2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摘要:建筑火灾是发生概率高、损失大的火灾种类,合理、有效的建筑防火措施是以火灾风险评价为前提的.对国内外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常见的建筑火灾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可以为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以及保险行业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提供科学的依据.作 者:王伟军 作者单位:杭州市消防支队,浙江,杭州,310016期 刊:消防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7(7)分类号:X913 TU972关键词:建筑火灾 风险评价 火灾风险分级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事故树
建筑安装工程风险评价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单位部门比较多,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而且投资也较大,施工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确定风险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建筑安全的风险管理和评价不仅对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的概念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首要做的是分析安全风险,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使建筑的安全风险便于控制,从而把工程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安全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来预防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科学和综合分析建筑工程项目中识别出来的全部风险因素,通过仔细的研究,判断各个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系数和影响程度,最终来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等级,实现评价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水平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都不具备良好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重点放在企业的生产事项,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资金投入不够,没有有效的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没有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时方式比较落后。
就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内部而言,在建筑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加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进而导致建筑在评价过程中的制度性和规范性不足,即使企业在完成评价之后,企业也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有效地解决问题,致使评价的价值也就浮于表面。
三、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建筑企业在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时,应该要建立起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重视控制和管理施工全过程,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应该要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另外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让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激发。
(二)强化安全监督机构的构建
在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安全监督机构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管理,施工企业应该要不断强化安全监督机构的构建,让机构内全体成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样施工的各项安全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这种管理主要包括了人员和机械两方面的管理。在安全风险管理中,施工人员的管理是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施工人员的管理也最为困难。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要加强宣传,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清楚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定时开展安全生产的知识讲座。另外在施工现场比较特殊的区域要设计安全警示牌,施工前要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对施工机械进行管理时,应该要制定出完整的制度,机械进场和出场应该要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流程来进行,要对机械操作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
(四)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从现阶段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科学和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这样就容易导致在实际的施工中还存在很多本可避免的安全事故。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建立起完善和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准确的评估和控制安全风险,从而让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价
(一)识别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源
在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正确的去识别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在识别之后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进行控制和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源就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源,其内容主要包括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火灾以及倒塌等。
(二)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风险源的类别
在识别了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后,就能更好地掌握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因素,然后利用相关技术对这些风险源进行分类,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从而来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率。可能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因素主要就可以分成人、环境以及物。其中人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施工安全施工的发生,所以建筑企业也应该要重视,比如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应该要停止施工;物则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防护设施、建筑施工材料等。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安全风险事故,所以建筑企业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将安全风险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兴.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初探[J].山西建筑,2010,17:193-194.
[2]林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218.
建筑安装工程风险评价 篇4
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极多,并且不同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不同,各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安全评分方式无法体现出各种因素对施工安全影响程度不同的特点。安全风险因素的等级评价往往是一种综合性、印象性、经验性的判断,因此,应建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2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主要分三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风险、安全生产方案风险和施工现场安全风险,以下从这三类风险来构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2.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风险
(1)制度风险:企业应有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责任制度必须落实到部门、项目、班组和个人;企业的检查制度、交底制度和应急预案等安全管理制度要健全。
(2)管理人员风险: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人员,主要是项目经理、安全员应经过安全生产考核,持证上岗,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必要的知识;安全员配备满足现场要求和法规要求。
(3)工人风险:入场工人应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监理风险:监理项目部人员应经过安全教育,有安全监理方案,并能履行安全职责,能及时处理检查出来的隐患。
(5)执行风险:工程项目部对既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2 安全生产方案风险
(1)安全技术交底风险: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详细而具有针对性,按受交底的人员确实已接受交底。
(2)安全施工组织方案风险:方案应有针对性,内容应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并分发到需要的人员手中。
(3)安全专项施工组织方案风险: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这些工程可能包括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这些方案应有针对性,内容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按规定应经过专家论证的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已经论证。
2.3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应该由专家到施工现场检查确认。
(1)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风险:包括基坑支护的变形监测、按要求开挖和支护、符合要求的坑边荷载、人工挖孔桩的井下气体检测等。
(2)模板风险:包括模板的支撑系统、与建筑物的连接、模板上的荷载堆放、拆模安全性等。
(3)高处作业风险:包括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安全网设置、安全通道搭设、临边防护、临时洞口防护、悬空作业等。
(4)脚手架风险:包括立杆基础、连墙件设置、架体封闭、架体稳定及水平杆设置、材料规格及质量等。
(5)临时用电风险:包括电系统类型、接零接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设置、外电防护、线路架设等。
(6)起重吊装风险:包括基础和架体稳定、安全装置、传动系统、楼层通道搭设、电气安全、吊钩装置、多塔交叉作业等。
(7)施工机具风险:包括所有手持电动机具和电锯、电焊机、搅拌机等施工用电机具和气瓶等。
以上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内容并非每个工程都包含,没有的子因素可在评估前直接剔除。
综上所述,列出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大小。为此,按如下步骤作出评估:
3.1 由专家组对每个子因素的等级进行评估
专家组由多个资深的专家组成,如有10个专家,可采取子因素评价表进行评估(见表2)。
在子因素评估表中,1~5个等级分别与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指标体系表内的评估等级描述相对应,专家在栏内打“√”即可。
3.2 单因素评估
根据表2,对每个子因素的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如表3所示。
表3中的权重值可以根据专家的资深程度赋予,目的是为了加大资深专家的赋分权重。设有n名专家,记Kn为该名专家的权重值,则
记因素集为X={X1,X2,X3},分别代表管理体系风险、方案风险和现场风险,它们的子因素集分别为:
记评估等级集为Y={Y1,Y2,Y3,Y4,Y5}。
记yijes为针对因素Xij第e个专家对评估等级ys的选择,当选择时赋值为1,不选择时赋值为0,则风险因素Xij(i=1,2,3;j=1,2,3,4,5)对于评估等级集Y的隶属度为
因此可得到对X11的单因素评估向量为:R11=(r111,r112,r113,r114,r115),同样可以得到R12、R13、R14、R15。
以同样的方式得到R21、R22、R23和R31、R32、R33、R34、R35、R36、R37。
3.3 建立模糊矩阵R
对因素X1,模糊矩阵:
对因素X2,模糊矩阵:
对因素X3,模糊矩阵:
3.4 分别确定各因素中子因素的权重向量
X1、X2、X3的子因素的权重向量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以X1为例:
(1)针对X1制定其子因素的两两相对重要性评估准则及赋值,如表4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可由某位资深专家对X11,X12,X13,X14,X15进行两两比较并赋值,得到对X11的判断矩阵,如表5所示。
(3)根据判断矩阵求出其特征列向量W1=[W11,W12,W13,W14,W15]T,其中W11,W12,W13,W14,W15就是X11,X12,X13,X14,X15的权重值,记权重行向量为A1=(W11,W12,W13,W14,W15)。
3.5 单因素隶属度计算
对X1、X2、X3分别运用模糊矩阵乘法的运算法则,以X1为例,计算:B1=A1·R1。
由此可得到一个1行5列的向量(b11、b12、b13、b14、b15),对B1作归一化处理,令b1'=b11+b12+b13+b14+b15,则:
同样,可以得到针对方案风险的B2'和现场风险的B3'。
3.6 单因素综合评估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B中最大值对应的评估等级就是该单因素风险的评估结论。
至此,得到了管理体系风险、方案风险和现场风险的评估等级,但并未得到工程项目的总的安全风险。
3.7 项目总体安全风险的确定
(1)构建R,使
(2)再运用一次层次分析法确定针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因素的3个子因素X1、X2、X3的权重,得到一个权重向量A=(a1,a2,a3),其中i∑3=1ai=1。
(3)运用模糊矩阵乘法运算法则,计算B=A·R,并标准化,得到B'=(b1,b2,b3,b4,b5),其中max(b1,b2,b3,b4,b5)对应的等级就是该项目总体安全风险等级。
4 风险评价的量化
以上对项目总体安全风险的评价是定性的,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可以将评价结果量化,量化的方法就是在根据评价等级划定分数范围的基础上,用B来计算风险值。
设风险值从0~100,对应风险评估等级,划分为5个分数区间,如表6所示。
在计算风险值时,对每一等级取赋值区间的中间值,记F=(10,30,50,70,90)T,则项目总体安全风险值:Q=B·F。
风险值Q越大,代表风险越大;Q越小,风险也就越小。
5 结语
本文构建的模型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评估模型,可以以量化的方式来直观地评价项目的安全风险。
在此基础上,可以应用头脑风暴法、德菲尔法来更加精确地识别工程安全风险,并构建更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同时,本文在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值时,仅使用了一名专家,实际上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研究更合理、更全面的方式,如利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因素的权重矩阵,从而得到更可靠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城市天然气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篇5
结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天然气工程情况,对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讨论,并采用穆尔哈斯(Moorhowse)和普里恰特(Prichard)提出的热辐射预测模式和爆炸冲击波预测模式对城市天然气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如果发生天然气泄漏并引起火灾,假设在10 min以内,城市门站、调压站和城市高中压管道的火球对建筑物和设备的.严重损害范围( A 级)最远距离分别为35.8 m、18.0 m和28.7 m,爆炸冲击波严重损害范围( C1 级)分别为距事故处54.8 m、27.8 m和44.4 m.最后从城市门站、调压站选址及输气管道选线、安全防范距离、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对策四方面提出了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作 者:刘芳文 韩保新 颜文 LIU Fang-wen HAN Bao-xin YAN Wen 作者单位:刘芳文,韩保新,LIU Fang-wen,HAN Bao-xin(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颜文,YAN Wen(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建筑安装工程风险评价 篇6
【摘 要】 为准确识别和评价公私合营模式下港口工程建设风险,以舟山白沙渔港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调查法结合港口工程项目建设特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风险因素的权重关系,建立港口工程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港口工程风险作出总体评估。结果表明,白沙渔港工程整体风险比较适中,在所有一级指标风险因素中,合作风险属于高风险,应首先给予有效控制;在所有二级指标风险因素中,双方权责划分风险最大。在公私合营模式下,应实时监控港口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较大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 公私合营;风险;港口;模糊层次分析法
0 引 言
港口不仅是水路交通的节点和枢纽,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积极搞好港口建设,充分发挥港口作用。由于港口工程建设周期长、外部环境复杂、施工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量大,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财政预算难以满足港口工程建设的大量资金需求,因此,这就为港口工程建设中引入公私合营的投资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性。[1]
本文的公私合营,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形成的伙伴式合作关系,使合作各方达到比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在以公私合营模式建设港口工程的过程中,港口工程风险错综复杂,而建设的动态性决定了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如何准确识别和评价港口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科学地评估工程建设风险因素,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以达到顺利完成港口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是港口工程建设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公私合营建设港口风险因素识别
港口工程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复杂多变,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也各有不同。在合营过程中,如果未正确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必然会对港口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该工程投资失败。从多角度出发,公私合营模式的港口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政治风险、融资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合作风险等。风险指标体系见图1。[2]
2 公私合营港口工程建设风险评价
2.1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公私合营模式的港口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权重关系,建立评价模型并作出总体评估。
权重的计算方法是一种近似算法。当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过大时,这种近似估计的可靠程度也就值得怀疑。因此,必须对选取的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2.2 评价对象
本文以舟山白沙渔港建设项目为评价对象。白沙渔港位于白沙岛与柴山岛之间,所在区域属普陀区管辖范围,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交汇处南侧,属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面向浩瀚的太平洋,背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处于我国南北海运航线与长江航线“T”字形交汇点上,是华东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白沙渔港西北距上海165 km,西距宁波73 km、杭州210 km,西南距温州265 km,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3 评价过程
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对舟山白沙渔港建设项目风险要素进行识别和等级评价,根据专家评价指数形成阶梯矩阵,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调研过程中一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份。一级指标风险因素及权重见表1,二级指标风险因素及权重见表2,风险指标等级评价结果见表3。
2.4 结果分析
从评价结果来看,公私合营模式下的白沙渔港工程风险综合评价为,项目整体风险比较适中。这说明公私合营模式可以改变原白沙渔港建设项目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地位平等为基础,建立有效、畅顺的沟通平台,通过树立共同目标,能够更加高效地促进各参与方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在所有的一级指标风险因素中,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是属于高风险的,应首先给予有效控制;建设风险和运营风险均属于较高风险,在港口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内必须给予较高的关注。
在所有的二级指标风险因素中,双方权责划分的风险是最大的,其次是利率风险和工程质量风险。这说明在公私合营模式下,应实时监控港口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这些较大风险因素,并及时反馈,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1)从白沙渔港工程建设整体风险来看,合作风险是各指标中所占权重较大的风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与私营企业权利、义务、责任的划分问题。如何让政府与基于“特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通力合作,各自发挥优势,避免扯皮推诿,是整个公私合营项目的核心问题。在港口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和私营企业都应以“风险分摊给最能处理问题的一方”为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划分各自的权利、责任。双方都应秉承“契约精神”,通过合同的方式将彼此的职责进行清楚的划分,这样即使双方产生了纠纷,其解决或处理也可有据可依。
(2)对于建设风险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工程质量风险的控制。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质量直接负责。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港口工程特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针对施工技术方案,认真执行施工班组自检、施工员复检、专职质量员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实时监控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关键部位。
(3)在资本市场中,由于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因而利率风险是最为常见的风险。目前,国内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来获得贷款资金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签订利率远期合约或者持有付息间隔较短的债权,也可以通过金融工具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来分散利率变动引发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当通货膨胀率超过一定的百分比时,政府可以通过延长“特许经营权”的方式,使得项目投资者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
3 结 语
通过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按照分层定权重的方法,可判断公私合营模式下的港口建设项目的各指标风险度,对在港口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较大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华,张梅玲.基于公私合作(PPP)的保障房投融资创新研究[J].财政研究,2012(4):42-45.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探讨 篇7
1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性
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阶段,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手段, 是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 就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施工企业结合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可以通过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 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保证施工效率、施工进度、施工质量, 推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猛, 高层建筑在各地广泛普及。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较, 高层建筑施工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较多, 这对施工企业、建设单位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能够预先发现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 提前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安全事故, 这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科学合理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是必要的, 也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方法[1]。
2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安全顺利施工, 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精确的评价是必须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
2.1对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进行识别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较多,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首先必须准确的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全面科学的对施工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判断、分析、识别, 比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等, 通过分析施工过程的不确定因素、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可能面临的风险、分别记录这些风险, 深入了解各种不同风险的特点、对工程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为确定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2.2对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进行估量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估量, 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和损失。高层建筑施工风险估量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是以风险识别为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收集大量相关资料, 利用统计学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科学的预测, 评估其对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综合损失, 以科学准确的数据指导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2]。
2.3对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进行评价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量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预计损失情况, 科学准确的确定高层建筑施工的风险量, 并与相关标准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对比, 为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的力度、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4对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进行处理和监控
根据科学准确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通过多种不同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式, 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案以及不同风险发生后有效解决措施, 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给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在这个过程主要由相关单位的专业团队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和措施, 在共同监督之下认真贯彻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跟踪监控, 保证风险预防控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能更好的识别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后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 及时解决, 为高层建筑顺利提供有效保障[3]。
3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有效策略
3.1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建筑行业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完善和改革创新, 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首先, 由施工部门依据相关风险评估、风险资料构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制度, 交由专业团队进行合理的优化完善, 规范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中的每一个步骤。其次, 施工单位加强细分安全风险评价, 细化分工, 具体化责任, 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准确度, 同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4]。
3.2重点预防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风险
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较多, 各自所涉及的环节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且存在不同的差异。根据高层建筑施工实际情况, 结合以往的高层建筑经验和风险预防控制方法, 高度重视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等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 并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重点预防工作, 在施工过程实时监控,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 降低高层建筑施工风险发生概率、减少工程项目的损失。
3.3提升高层建筑风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中, 参与评价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到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项目发展较短, 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评价人员较少, 导致评价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造成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形同虚设的现象。根据评价人员的自身能力与素质情况, 施工单位可以聘请安全风险评价专家教授, 对评价人员采取针对性专业培训, 对工作人员做好基础安全风险培训, 树立安全意识, 对管理人员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培训, 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能力, 提升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奠定牢固的基础[5]。
4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 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急剧增长。在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安全事故屡见不鲜, 施工过程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高层建筑施工环节越来越重要, 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关键。高层建筑施工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多且复杂, 甚至还存在诸多未知风险, 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深入研究, 制定更完善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制度, 在不断实践应用过程中积累经验,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总结更优秀的经验, 以指导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提升高层建筑的综合效益, 推动建筑行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新宇.关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 2016 (01) :283, 288.
[2]蔡久顺, 张执国, 师鹏.基于改进风险度模型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 (23) :81-87.
[3]陈良均.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5 (01) :51.
[4]郑超欣, 徐迪.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1) :1-4.
地铁施工邻近建筑物风险评价 篇8
目前,针对地铁施工环境风险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①研究地铁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机理,进而从力学指标出发,预测对建筑物的变形影响。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实验模拟或实测数据回归等;②辨识考虑风险因素定性分析地铁工程环境风险,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价。但很少将风险因素与力学指标相结合对环境建筑物风险进行评价。
1 风险因素识别
地铁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与土体变形,是地铁隧道与环境建筑物相互作用的结果。风险因素识别应从两方面进行,从影响地表沉降的角度去辨识风险因素和环境建筑物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
1.1 地质及隧道风险因素
隧道施工的风险因素,有客观方面,是非施工人员原因引起的地面沉降。它与规划、设计和当地的地质情况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它同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等主观因素有关。主要体现:①地层条件、围岩级别,②地下水情况,③隧道埋深,④隧道跨度,⑤施工方法,⑥施工技术水平,⑦施工管理水平。
1.2 建筑物风险因素
建筑物自身的一些性质也会影响风险的发生,主要是建筑物抵抗变形的风险因素及建筑物的位置等。
1)建筑物基础等级:地基基础刚度变化对建筑结构的顶端侧移、层间侧移、上部结构的翘曲位移、地基和基础结构底部应力的影响都非常显著。
2)建筑物结构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的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也不同。
3)建筑物几何特性:建筑物的几何特性决定了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刚度。整体刚度的不同,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也不同。文献[3]提出了建筑物的长高比是衡量建筑物刚度的主要指标。
4)建筑物完损现状:相对来说,建筑物越完好,如本身结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不存在裂缝等,则其抵抗变形的能力也就越大,承受破坏的能力也就越强。
5)隧道与建筑物位置关系:地铁隧道开挖使地表产生垂直于隧道方向的沉降槽,沉降槽的形式如正态分布曲线,因此,在垂直于隧道方向,距离隧道越近的建筑物,受到的影响越大。
6)建筑物重要等级:建筑物的重要等级直接关系着风险损失的大小。
1.3 建筑物破坏等级的估计
1.3.1 Peck公式
地下隧道的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曲线称为“沉降槽”。Peck 假设横向沉降曲线为正态分布曲线。认为地层移动由地层损失引起,施工引起的沉降是在不排水的条件下发生的,所以,沉陷槽的体积应等于地层损失的体积。
式中:Wx为距隧道中心x处的地表沉降量,m;Wmax为隧道中心线(x=0)的地表沉降量,m;x为距隧道中线的距离,m;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即沉降曲线的变弯点。
文献[5]证明了Peck公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不同地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建议值。
1.3.2 建筑物破坏准则
在隧道开挖后,建筑物受到破坏表现为建筑物产生裂缝或倾斜。所以,采用倾斜度和裂缝宽度作为衡量破坏的指标,不考虑发生位置、裂缝长度、数量等参数。
1) 大刚度建筑物倾斜度破坏评判的准则:
式中:δ为建筑物倾斜度,‰;θ=ΔS/L为建筑物的弯沉比,‰;ΔS为建筑物由于隧道施工造成的单侧偏移量,mm;L为建筑物与隧道方向一侧的长度,m;ξ为折减系数(根据建筑物刚度而定,高层及超高层取0.9~1.0,多层取0.7~0.9)。
2) 小刚度建筑物极限拉应变破坏评判的准则:
式中:εmax为建筑物极限拉应变,β=L/H为建筑物的长高比,θ=ΔS/L为建筑物的弯沉比。
文献[6]给出了建筑物广义破坏等级与极限拉应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物广义破坏等级与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2 地铁施工环境中建筑物风险评估
地铁施工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存在较大影响,通过对周围建筑物在地铁施工环境中的风险评价,判断出环境中风险度较高的建筑物,可以更准确的掌握周围建筑物的风险情况,做好风险防范控制等工作。
2.1 模糊识别风险评价模型
设建筑物S的m个指标的特征值向量为
式中:xi为建筑物S的指标i的特征值,i=1,2,…,m。
设m个指标按C个级别的已知指标标准特征值进行识别,指标标准特征值矩阵为
式中:yih为指标i级别h的标准特征值。
应用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度函数的定义建立对模糊概念进行识别的参照系。
式中:ri为建筑物的指标i特征值对模糊概念的相对隶属度,yil、yih、yic为指标i的l级、h级、C级标准特征值,sih为级别h指标i标准特征值的相对隶属度。
根据指标相对隶属度公式,将建筑物的指标特征值向量和指标标准特征值矩阵,转化为对模糊概念的指标相对隶属度向量与指标特征值的相对隶属度矩阵:
将建筑物对m个指标相对隶属度ri,分别与S的第i行比较,得到样本的级别上限bj和级别下限aj。设建筑物对各个风险级别的相对隶属度向量为
设指标权重向量为
级别h的m个指标标准特征向量表示为
样本与级别h之间的差异,用广义距离表示为
式中:p为距离参数,p=1时为海明距离,p=2时为欧式距离。
广义权距离,一方面考虑指标权重,另一方面,考虑以样本归属于级别h的相对隶属度uh,是对权重距离的发展与完善。
建筑物对h级别风险的最优相对隶属度,即模糊识别模型
2.2 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般,评价风险多个因素对于风险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风险评价之前,需要首先确定各风险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采用相邻指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确定指标权重。
设系统m个评价指标,构成指标集:
将指标集进行重要性做一致性排序:
其中,p(1)>p(2)>…>p(i)>…>p(m),p(i)∈P(i=1,2,…,m),唯一对应P中的一个指标。
引入关于模糊概念——重要性的形容词级差,相邻指标模糊标度值语气算子如表1所示。
根据模糊语气算子将指标集的重要性排序结果重新作二元比较,得到指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矩阵:
式中:αij为指标p(i)和q(j)关于风险重要性作二元比较时,p(i)和q(j)的重要性模糊标度值;0≤αij≤1,αij+αji=1;当i=j时,αij=0.5;αi,i+1(i=1,2,…,m-1)为相邻指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其中0.5≤αi,i+1≤1;
由相邻目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αi,i+1可求得αij,
矩阵A每行模糊标度值的和(不含自身比较),表示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对αi进行归一化,得指标权重向量:
进而得到指标集P 的权重向量W。
3 实证分析
采用文献[9]中的数据进行案例对比与分析。
3.1 风险概率估计
设风险发生概率分为5个级别,见表2。
1)指标特征值矩阵及相对隶属度矩阵。
设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依据12个指标5个级别进行识别。此处,将定性指标的5个级别的特征值为[1,2,3,4,5],则风险概率指标特征值矩阵及指标标准特征值的相对隶属度矩阵为
2)指标的特征值向量。
由于所选取的风险指标多为定性指标,采用模糊多相综合统计确定各指标的特征值。
指标的特征值向量为
指标的风险隶属度向量为
3)风险指标权重。
将风险概率指标分为两层,第一层分为4项,第二层共12项。根据相邻指标标度法计算,权重向量
4)建筑物风险概率对h级别的相对隶属度:取p=2,即欧式距离,得
可判定该建筑物在施工环境中发生风险的概率在II级与III级之间,偏向II不可能发生。
3.2 风险损失
设风险损失分为5个级别,见表3。
1)建筑物破坏等级估计。
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条形毛石基础,长高比小于2.5,根据文献[6]给出的标准,该建筑物为大刚度建筑物。
根据大刚度建筑物倾斜度破坏评判的准则,并结合Peck公式
ξ取0.95,L=15;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i=Kz,K取0.75,z=6.96;计算得,当x=2.76时,δ=1.249 7。
2)风险损失指标标准特征值矩阵Y及标准特征值相对隶属度矩阵S分别为
3)建筑物发生风险损失的特征值向量X及特征值相对隶属度向量R为
4)指标权重向量
5)建筑物风险损失对H级别的相对隶属度,取p=2,即欧式距离,得
可判定该建筑物在施工环境中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则损失的级别为III级,即重大损失。
3.3 结果分析
文献[9]的结果为,该建筑物发生的风险概率在II级(25%)和III级(25%)之间,偏向不可能发生;风险损失为II级(23.8%)与III级(23.8%)之间。该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到的结果,对各个级别的隶属度偏于均匀,不易于对于风险隶属级别的判定。
评价结果为,该建筑物在地铁施工环境中,发生风险的概率偏小,但一旦发生风险,将造成重大损失,可以得出这一建筑物的风险等级为中度,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处理措施并加强监测,以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4 结 论
通过对地铁施工造成的环境建筑物风险的评价,得到如下结论:
1)将力学指标与风险指标结合,使风险评价不再偏“软”,丰富了地铁施工环境风险管理的内涵,使评估更具有可信、坚实的理论依据。
2) 采用相邻指标模糊标度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该法不同于AHP方法两两比较互反性的判断准则,而是互补性的准则,更符合人类对事物进行对比的逻辑思维。
3)采用模糊识别模型,判断发生风险概率及风险损失的级别,使对风险的评估结果更为清晰。
参考文献
[1]吴波.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谢向东,吴刚.地基基础刚度变化对高层建筑的影响[J].兰州: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32(5):120-124.
[3]陆成铎.建筑物裂缝形成的原因探析与处理[J].苏州城建与环保学院学报,2000,13(2):60-65.
[4]韩煊,隧道施工引起地层位移及建筑物变形预测的实用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系,2006.
[5]黄宏伟,陈龙,胡群芳,等.隧道及地下工程全寿命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陈守煜.可变模糊集理论与模型及其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7]陈守煜.系统模糊决策理论与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8]李鑫.城市隧道施工环境风险评估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岩土工程系,2010.
[9]王秋平.总图运输设计方案的模糊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7,29(1):114-118.
建筑安装工程风险评价 篇9
关键词:AHP,模糊综合评价,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风险评价
0 引言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以及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是整个绿色建筑项目的重点阶段, 该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和要求。本文主要就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1 风险因素层次结构的建立
从设计阶段主要关联单位的角度考虑, 将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风险源主要分为:开发商对设计的干预、设计单位因素和施工失误引起设计变更。
由此建立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风险因素层级结构如图1所示。
2 AHP确定因素权重
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关于上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采用1~9及其倒数标度其重要性, 如表1, 从而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求解判断矩阵的常用方法有幂法、和积法和方根法[4], 本文采用方根法进行求解。方根法判断矩阵重要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1) 求各因素相对于上层某因素 (准则) 的归一化相对重要度向量Wi0。Wi= (∏aij) 1/n, Wi0=Wi/ (ΣWi) , 则Wi0= (W10, W20, W30, …Wn0) T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即各因素相对重要度。
(2)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其中A为判断矩阵, (AW) i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3) 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 并检验其一致性。
一致性指标CI= (λmax-n) / (n-1) , 当完全一致时, CI=0, CI越大, 矩阵的一致性越差。对于1~8阶矩阵,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分别如表2所示[5]。当阶数n>2时, CR=CI/RI称为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当CR≤0.1时, 说明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可以用其标准化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否则, 必须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由此得到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各级因素的权重如表3-表7所示。
最终确定第一层的模糊权重集A= (0.166, 0.761, 0.073) , 第二层模糊权重集A1= (0.637, 0.105, 0.258) , A2= (0.750, 0.250) , 第三层模糊权重集, A21= (0.470, 0.255, 0.049, 0.086, 0.140) , A22= (0.109, 0.189, 0.066, 0.636) 。
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3.1 确定评语集
设定分别V={V1, V2, V3, V4, V5}代表{高风险, 较高风险, 中等风险, 较低风险, 低风险}, 它们的高低表示了因素的风险程度。
3.2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邀请绿色建筑相关专家根据划分的5个等级分别对图1中所列的最后一层的因素进行评价, 即:U11, U12, U13, U211, U212, U213, U214, U215, U221, U222, U223, U224, U3;然后统计每一因素隶属于V各等级的频数, 各频数与专家总数比值作为各指标的隶属度, 从而建立评价矩阵R。它们上一层的因素可通过它们的评价结果与其相应的权重计算出来。统计各底层因素的评价结果如下:
3.3 模糊综合评价
从最底层开始进行评价, 评价算法依据综合评价模型B=A莓R进行。考虑到常用的四种模糊合成算子的特点 (见表8) , 这里的模糊合成算子采用乘与和算子, 即, k=1, 2, 3, 4, 5也就是普通的矩阵乘法[6]。
第三层模糊评价:
由于本文采用的模糊算子是乘与和算子M (, 茌) , 评价结果本身已经归一化, 故不用再进行归一化处理。若采用其他的模糊算子计算, 则需要对评价结果归一化处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算。第二层、第一层模糊评价同理。
第二层模糊评价:
第一层模糊评价: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 对综合评价取其最大值所对应的评语等级作为综合评价的风险等级。则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
若按加权平均原则求解, 对评语集进行量化为v={9, 7, 5, 3, 1}。对于最终评定结果X, 假定当X∈[8, 9]时, 对应评价结果为“高风险”;当X∈[6, 8]时, 评价结果为“较高风险”;当X∈[4, 6]时, 评价结果为“中等风险”;当X∈[2, 4]时, 评价结果为“较低风险”;当X∈[1, 2]时, 评价结果为“低风险”。本文中X=9×0.191+7×0.309+5×0.267+3×0.169+1×0.063=5.787∈[4, 6]。
则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
结合上述两种原则的风险等级评定结论, 本文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风险综合评定为处于“中等风险”和“较高风险”之间, 偏向“较高风险”。
4 风险因素控制措施建议
根据AHP分析的结果, 将各层的权重对应相乘得出底层风险因素 (U11, U12, U13, U211, U212, U213, U214, U215, U221, U222, U223, U224, U3) 针对目标U的总排序 (见表9) , 从表中可以看出U211 (缺乏绿色建筑设计经验) , U212 (现场调查不足致设计没有因地制宜) , U224 (缺乏绿色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参与) , U11 (开发商个人行为引起设计变更) 是绿色建筑设计阶段主要风险因素。
针对上述四个关键风险因素, 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1) 建立绿色建筑设计数据库。 (2) 注重现场调查。 (3) 多专业人才参与。 (4) 加强合同管理, 约束开发商要求变更前期设计的权限。
5 结论
本文建立了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风险因素的多层次结构, 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 对绿色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进行了较科学的判断, 最终得出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风险偏向“较高风险”。并针对关键风险因素给出应对的建议措施。
参考文献
[1]荆磊.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识别与评价[D].厦门:华侨大学, 2012.
[2]郭波, 龚时雨, 谭云涛, 史宪铭.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
[3]汪应洛.系统工程[M].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8.
建筑安装工程风险评价 篇10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保护环境资源, 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虽然我国绿色建筑即将由起步阶段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但是各参与方对绿色建筑理解上的差异和误解依然存在, 对绿色建筑缺乏认识, 也缺乏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经验[1]。其次, 与不申报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相比, 开发绿色建筑存在增量成本, 如绿色建筑咨询成本、认证成本等[2]。绿色建筑的这些特点导致绿色建筑比普通项目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需要合理评价绿色建筑项目风险。
1 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概率统计量化风险的方法。Philip[3]等人采用概率法计算风险成本的概率分布, 通过对分布密度的模拟, 帮助实施从风险辨别、评估到聚合等方面的风险管理过程;王文斌[4]调查了74个工程项目, 通过对工伤事故的统计, 对安全风险进行了量化。另一种是基于专家的知识量化风险。万欣[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通过李克特五分制打分, 对绿色建筑风险进行了量化;刘仁辉[6]等人在邀请专家对工程项目风险指标打分的基础上, 计算得到各风险指标的权重。专家知识量化风险是以专家主观估计为依据, 但专家常用“略微”、“很”等文字来描述, 无法用经典数学的知识来分析。
层次分析法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 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具有简洁、灵活等优点, 被广泛采用。对于专家估计在语义上的模糊性, 可以采用三角模糊数对风险进行量化[7]。我国绿色建筑历史较短, 数据缺乏, 难以使用概率统计量化风险的方法进行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具有系统性强、结果清晰的优点, 能较好利用专家知识解决绿色建筑风险的量化问题。
综上所述, 基于FEAHP的绿色建筑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适用于客观数据不足、需借助专家知识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研究过程中。因此, 本文在评价绿色建筑风险时, 采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8], 结合算例对绿色建筑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将绿色建筑风险量化, 并对量化结果进行分析。
2 绿色建筑项目风险层次分析
参考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做法, 对于绿色建筑风险因素的评价。建立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 其中因素层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为多个层次。
2.1 绿色建筑风险模型的目标层
表示工程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的目标, 即绿色建筑项目总风险 (A)
2.2 绿色建筑风险模型的准则层
项目风险不仅仅是风险发生概率的函数, 而且是风险危害程度的函数[9], 对绿色建筑风险的评价, 应该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危害程度方面评价基础上进行。因此, 在模型中准则层应包括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危害程度。
2.3 绿色建筑风险模型的因素层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中, 采用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表现来定义绿色建筑, 为了突出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特点, 应将项目各风险因素划分到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研究。黄婧雯[10]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常海霞[11]将其细分为决策、设计、招标及合同、实施、运营及维护、拆除和翻新等六个阶段;秦旋[12]等在识别绿色建筑全寿命风险因素的过程中引入了试运行阶段。
本文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分为投资前期风险、设计阶段风险、施工阶段风险、试运营阶段风险和运营维护阶段风险, 作为风险模型因素层的评价指标。考虑到通过绿色认证的建筑尚未进入拆除阶段, 本文暂不考虑拆除阶段。
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指标选取方面, 借鉴秦旋[13]领导的研究团队对绿色建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 分别选取各个阶段内危害程度与发生概率乘积之值最大的前两位风险因素, 作为风险模型子因素层的评价指标, 对所选取的风险因素的解释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 建立的绿色建筑层次结构模型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子因素层, 如图1所示。
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 (fuzzy综合评价) , 在用于多层评价模型或是单层评价模型时, 关键的三个环节分别是是确定各风险指标的权重、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和计算模糊评判子集。
3.1 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
步骤2:计算两两模糊数的可能比较值
步骤3:取最小比较值作为最终值:
步骤4:同一层各指标的权重向量用指标的最小比较值表示为:w=[V1, V2, …, Vn], 然后将其标准化, 可以得到标准化的权重向量w'=[V1', V1', …, Vn']。
步骤5:计算同一层次风险因素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首先, 如果上一层次X包含m个因素X1, X2, …, Xm的权重值分别为x1, x2, …, xm;下一层次Y包含n个因素Yj1, Yj2, …, Yjn, 这些因素对于因素xi的权重值分别为yj1, yj2, …, yj3 (如果Yh和Xj无联系, 则yjh=0) 。此时Y层析总权重向量 (y1, y2, …, yn) 由式 (4) 给出:
重复上述过程, 便可以得到子因素层风险因素相对于目标层某指标的权重向量:w″=[V″1, V″2, …, V″n]
3.2 确定评价集并建立模糊隶属关系矩阵
令绿色建筑项目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的评价集为:G={大、较大、中、较小、小}, 其等级值分别对应为:0.9、0.7、0.5、0.3、0.1, 则对应的评价集矩阵为G= (0.9, 0.7, 0.5, 0.3, 0.1) 。
邀请专家根据已确定的风险评价集对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用隶属度ref来表示:
由隶属度值得到模糊评价隶属关系矩阵:
3.3 模糊综合评判
步骤1:计算目标层某指标的模糊评价值为:
步骤2:确定项目风险的值
令EB1和EB2分别为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价值和风险危害程度的评价值, 则项目风险的评价值为[14]:
判断风险的高低[15]:判断风险的值E的含义, 一般认为, 当时, 风险较低;当0.3≤EA≤0.7时, 风险中等;当时, 风险较高。
步骤3:确定子因素层各风险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值
针对目标层各指标, 子因素层各风险因素针对目标层某指标的未加权评价值向量为:
对PE进行加权处理, 计算出子因素层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某指标的评价值向量为:
最后, 根据式 (7) 计算方法, 得出风险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值, 并给出评价值的排序, 评价值排名靠前的风险因素即为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
4 算例
厦门某公司计划建设一栋办公楼, 占地面积2050m2, 南面三层、北面五层, 建筑面积3805m2。该办公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设计, 预计取得绿色建筑标识。办公楼总体技术目标是:综合能耗为同类建筑的25%;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室内环境健康、舒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业主邀请专家对该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
4.1 计算绿色建筑项目风险AHP模型中各指标权重
邀请专家根据该绿色办公楼项目特点, 对该绿色办公楼项目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各层次的三角模糊数判断矩阵 (如表3~10) 。
根据式 (1) 、 (2) 、 (3) 、 (4) 和 (5) 计算出子因素层各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权重向量分别为:
4.2 对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的模糊评价
邀请绿色建筑领域的专家进一步就相关项目风险指标进行评判, 根据式 (4) 计算出各风险因素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的指标评判结果, 构成模糊评判隶属关系如表11、表12所示。
根据模糊评价隶属关系表, 采用式 (5) ~ (9) , 对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进行计算。
得到绿色建筑项目总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值为:
因为, 所以该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较高。
求出层次分析结构中子因素层各风险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值向量为:
得出子因素层风险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
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为:C11和C31, 即“项目绿色目标定位不明确”和“绿色材料价格过高”。
4.3 结果与讨论
针对该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结果, 业主应根据风险特点采用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才有可能保证项目获得成功。
(1) 项目绿色目标定位不明确
对于该风险, 业主应该进一步明确该项目的绿色目标。在重新进行绿色目标定位时, 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对项目绿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前, 必须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 并以此为重要参考合理设定绿色目标;其次业主应尽可能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前期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和绿色建筑顾问参与到项目绿色目标的定位工作;最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将项目绿色目标准确反映到项目的合同文件中, 并严格要求承包方按合同要求施工, 保证绿色目标的实现。
(2) 绿色材料价格过高风险
应对该风险, 可从合同和采购这两方面着手。第一, 业主可以采用EPC总承包与承包商签订合同, 在合同约定涨幅内, 由承包方承担绿色材料价格过高风险。第二, 业主应组织负责采购人员参与到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来, 了解设计图纸中要求使用的绿色材料, 在不降低预期性能标准的前提下, 采购价格最低的材料, 即通过保持材料的功能F不变、降低材料的成本C, 使材料价值V提高 (V=F/C, V↑=F→/C↓) 。
5结语
本文采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进行了全方面的评价。实现了风险因素的全面考虑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危害程度的量化, 最终得出绿色建筑项目总风险和全寿命周期各阶段风险因素的模糊评价值, 找出关键风险因素, 并且讨论了风险应对的措施。从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来看, 此方法在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评价方面有一定实用价值。
摘要:风险评价是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绿色建筑项目风险因素层次结构模型。采用集成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计算出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值, 识别出关键风险因素, 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研究结果对业主提高绿色建筑风险管理水平, 确保绿色建筑项目的取得成功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安装承包合同02-13
大型建筑安装工程论文02-13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管理02-13
建筑安装工程合同02-13
建筑、安装工程保险合同02-13
牵牛情700字作文02-13
项目部预算员岗位职责02-13
中学生关于世界环境日作文600字02-13
中医诊所02-13
地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