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如何影响抑郁

关键词: 环境因素 心理学家 个体 文化

文化差异如何影响抑郁(精选四篇)

文化差异如何影响抑郁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参加测试的中学生均来自长沙市某中学,为初一至高二的学生,共733名。其中男生348名,女生385名;初一学生148名,初二学生156名,初三学生128名,高一学生152名,高二学生149名。平均年龄为(14.39±1.68)岁;各年级学生性别匹配,男、女生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工具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Depression, CES-D)[1],该量表由Radloff于1977年编制,共有20个条目,分为4个分量表: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和人际关系[2]。评分为4级评分(1~4),答案包括“没有或很少有(少于1 d)”、“有时或小部分时间(1~2 d)”、“时常或一半的时间(3~4 d)”、“绝大多数或全部时间(5~7 d)”。其中积极情绪条目均反向计分。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Scale, ICS),该量表由Singelis 等于1995 年编制[3],共32个条目,包含4种文化取向:水平的个人主义、垂直的个人主义、水平的集体主义、垂直的集体主义[4]。本研究采用9级评分,从“完全同意”到“完全反对”,分别记为1~9分。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该量表于1965年由Rosenberg编制[1],共10个条目,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量表采用4级评分,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别记为1~4分。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文化取向、自尊与抑郁症状的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低年龄组中学生的垂直个人主义得分显著高于高年龄组(P<0.01),而躯体症状得分则显著低于高年龄组(P<0.01)。

2.2 中学生文化取向和自尊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从表2可见,中学生的文化取向、自尊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各抑郁症状与水平集体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呈显著正相关(P<0.01),躯体症状与垂直个人主义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尊与各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P<0.01)。

注:**P<0.01。

2.3 文化取向对抑郁症状的预测效应

以文化取向的水平个人主义、垂直个人主义、水平集体主义、垂直集体主义和自尊为自变量,分别以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和人际关系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抑郁情绪、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预测方程的均是自尊、水平个人主义和水平集体主义3个变量,分别能够预测抑郁情绪变异的25.4%,积极情绪的35.3%,人际关系的20.2%,其中自尊和水平个人主义是抑郁情绪、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的保护因素;水平集体主义是抑郁情绪、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危险因素。进入躯体症状预测方程的是自尊、水平个人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能够预测躯体症状的25.0%,其中自尊和水平个人主义是躯体症状的保护因素,垂直集体主义是躯体症状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2个年龄组中学生的文化取向都是以垂直个人主义为主,其次是垂直集体主义以及水平个人主义,最后是水平集体主义。中国传统的文化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本研究结果中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说明我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和冲击。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具开放化、多元化的特点,他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平等及个人利益,这使得这一代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个人主义倾向。同时由于他们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暂时还不能离开父母与师长的教导,因此还有着服从权威的特点。研究结果还显示,低年龄组中学生的垂直个人主义取向显著高于高年龄组中学生,说明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到我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个人主义倾向明显减少,这也能够部分解释本研究结果与李祚山[5]关于大学生文化取向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现象。

不同年龄组中学生抑郁症状比较的结果发现,高年龄组中学生的躯体症状得分显著高于低年龄组中学生,这一现象与他们的个人主义文化取向的弱化相关。中学生将个体的抑郁情绪以躯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说明他们在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时候更多地采取一种相对较为隐蔽的方式,体现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在增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的抑郁与集体主义文化取向呈显著的正相关,集体主义文化的倾向越高,抑郁症状也越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自尊以外,水平个人主义、水平集体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也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主要预测源。高自尊水平能够有效降低中学生抑郁的发生,这一结果已在许多研究[6,7]中得到证实。水平个人主义对中学生抑郁症状有负向预测作用,水平集体主义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个人主义文化取向明显的中学生抑郁症状较少,而集体主义文化取向越明显的中学生抑郁症状越多。这一结果与李祚山[8]对大学生幸福感研究中垂直个人主义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的结果类似。Markus等[9]的研究也指出,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的日本人比个体主义文化取向的美国人报告了更多的消极情感。这也提示教育者在培养中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应该多关注中学生个人内心的情感需要,不能用集体的利益、他人的需要简单地替代个人的利益、自身的需要,让中学生在关爱自己、关注个人情感的前提下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0-202,251-252.

[2]凌宇,魏勇,蚁金瑶,等.CES-D在高中生中的因素结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65-267.

[3]SINGELIS T,TRIANDIS HC,BHAWUK DS,et al.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A theoretical and measurement refinement.Cross Cutl Res,1995,29:240-275.

[4]黄任知,肖晶,姚树桥,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潜结构在大学生中的验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6):393-394.

[5]李祚山.大学生文化取向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91-294.

[6]王纯,张宁.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29-631.

[7]薛松,李永鑫.大学新生的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12-616.

[8]李祚山.大学生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心理科学,2006,29(2):423-426.

文化差异如何影响抑郁 篇2

Global vs. local brands: How home country bias and price differences impact brand evaluations

该项调研重新对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进行定义,建立了一个更全面的框架,帮助企业更好地思考品牌的地域分布和所有权决策,该项调研主要研究影响消费者品牌评估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种族中心主义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评估,以及价格差异对品牌评估的影响。

该项调研锁定了四个目录产品,调查消费者对品牌质量的看法,以及了解消费者购买意向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同时探讨种族中心主义和价格差异对消费者品牌评估的影响。

调查结果证实了消费者对待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差异性。与非国际品牌相比,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评价更为积极,不管这个国际品牌是本土品牌还是外国品牌。而在各品牌产品中,种族主义和价格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估。

调研结果表明,对国际品牌的积极评价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评价。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强调自己的全球市场地位建立国际品牌形象。而本土的国际品牌,可以考虑创造产品溢价,具体情况因产品品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品牌必须突显自己的全球化价值,这一点对于本土品牌尤其重要。

《国际营销评论》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文化差异如何影响抑郁 篇3

摘 要:通过实验法,探索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效果差异,以便采用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方法来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以便更好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经过12周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 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2) 篮球和长跑对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3) 篮球比长跑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

关键词:锻炼方式;焦虑;抑郁;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80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86-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ays of Exercises on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and Dumps

YU Wen-bi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Abstract:By experiment the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ays of exercises on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and dumps in order to apply different sports to reduce their anxiety and dumps, promote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enrich their life in spare time. Through an experiment of 12 weeks, it concludes that: 1) sport exercises can reduce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and dumps; 2) basketball and long distance running have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on reducing their anxiety; 3) basketball performs better than long distance running on reducing their dumps.

Key words: reduce their anxiety and dumps; anxiety; dumps; difference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的规模和学生数量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很好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压力较重, 就业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的复杂,加之学生的健身意识不是很强, 这些综合因素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大学生产生焦虑或抑郁心理,导致有些同学的心理健康出现一定的问题。为了加强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 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笔者得到我校体育学院以及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支持, 对此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希望能通过本实验客观地剖析和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找合理调节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水平的科学方法。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对象和分组 通过江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团委和心协的帮助,以组织一个运动拓展俱乐部的名义,其主要是课外体育锻炼,从学校报名参加的358人中完全随机抽取41个人作为实验班,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分组人

1.2 测量工具

1.2.1 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它是一个含有20个项目的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焦虑主观感受。焦虑自评量表采用四级评分。被试者在每个题后的前4个方格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最近1周实际情况的画一钩。

1.2.2 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1965年编制的,由20个问题组成,使用方便。只根据您最近1星期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方格里划,每一条文字后有四个格,表示:A没有或很少时间;B小部分时间;C相当多;D绝大部分时间有。

1.3 实验程序 ┆1) 实验周期为2006年3月9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共12周,首先在安静状态下测试实验班所有同学焦虑和抑郁2项指标。

2) 实验班分别采用篮球和长跑二种运动方式锻炼,实验者在课外规定的时间、地点由研究者指导,每周锻炼3次,为星期二、五早上6:00-7:00和周三下午4:00-5:00,每次实际锻炼时间为60 min(含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3) 实验班的锻炼强度用心率指标进行控制在中等强度,心率控制在120~150次/min,采用每隔15 min随机检测5名学生的心率方法,并记录每次运动前、后的心率以供制定计划是参考,合理控制运动强度。

4) 在12周结束时再用相应量表测出被试安静状态下的焦虑和抑郁2项指标。实验班因1人生病未能完成实验,故最后测试人数为40人。

5) 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软件包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班学生焦虑、抑郁在实验前、后水平变化的差异性比较

表2 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焦虑、抑郁的差异性比较( N =40)

注:*表示 P≤0.05,为显著水平。**表示P ≤0.01,为非常显著水平。以下各表同。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出现差异,其中实验班篮球组的焦虑和和抑郁都出现显著差异;而长跑组的焦虑出现非常显著差异,抑郁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并且篮球和长跑对焦虑和和抑郁水平的影响不同。

2.2 实验班中篮球和长跑对焦虑与抑郁的影响效果比较

2.2.1 实验班篮球组和长跑组之间在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变化差异

表3 实验班篮球组与长跑组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显著性

从表3的结果可知:经过对实验班的篮球组和长跑组的 T 检验,在焦虑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抑郁方面,实验班篮球组和长跑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篮球比长跑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进而改善心理健康,而对于降低大学生的焦虑方面,篮球和长跑二种锻炼方式没有差异。

近年来,在大学生中,由于各种心理内部矛盾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增多的趋势,学校己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解决,其中,体育锻炼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发泄手段,既可以将各种心理矛盾引发的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激情绪发泄出去[2];又可在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心理得到平衡,增进心理健康[3]。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体育运动的实验班同学在实验前后的焦虑、抑郁出现非常显著差异( P≤0.01),而实验班中的篮球组的焦虑和和抑郁出现显著差异(P≤0.05);长跑组的焦虑出现非常显著差异(P ≤0.01),但对抑郁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班篮球组与长跑组的在抑郁和焦虑方面变化 T 检验中,实验班篮球组在抑郁方面的与长跑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篮球组在焦虑方面的与长跑组没显著性差异,说明篮球比长跑在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更显著,而篮球比长跑在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无差异。

这个结果与以往研究报道的身体活动对参与者的焦虑和和抑郁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的结论相一致,基本支持了前人有关身体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4,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改善锻炼者的情绪状态,可能是因为锻炼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具有类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降低抑郁、焦虑以及其它消极情绪[7]。也验证了本研究的第一和第二个假设。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设计了独立性运动项目(长跑)的研究,与以前的某些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如Morgan[8]等的报告指出:慢跑、摔跤能显著地降低体育锻炼者的抑郁。North[9]等研究还发现,一次性体育锻炼和长期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且有氧和无氧运动均有降低抑郁的作用。这可能与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关系,因为12周是我校安排的期中考试刚结束的一周,对考试的牵挂产生抑郁,于是影响体育锻炼对抑郁的效果。使其没表现出显著差异。总的来说,篮球和长跑都能改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但篮球比长跑更有利于降低抑郁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10,1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2) 篮球和长跑对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3) 篮球比长跑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

3.2 建议 ┆1) 由于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对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都有好处,还能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从困扰的事件中摆脱出来。因此,从增进大学生生心理健康和治疗心理障碍的角度出发,应更好的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2) 因为高校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体育课,同时也会经常参加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其实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活动都是一种合作性活动,有助于大学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运动的技术、运动强度可以培养大学生走进社会时所需的坚强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应多提倡大学生多参与合作性的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 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科学,1997,17(3):75-80.

[3]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4):42-47.

[4] 杨剑,季浏,田石榴.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80-83.

[5] Klene D. Sports Activity as a Means of Reducing School Stress [J].Int.J. Sport Psycho, 1994,22:366-380.

[6] Biddle S. ChildrenExercise and MentalHealth[J] Int. J. Sport Psycho, 1993,24:200-216.

[7] Tucker L.C. PhysicalFitn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J] .Int. J Sport Psycho, 1990,21:185-201.

[8] Morgan W P, Brown D R, Raglin J S et al. Psychological monitoring of overtraining and staleness.British Joyrnal of SportsMedicine,1987:107-114.

[9] North T C, Mc Cullagh P& Tran Z V. 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Exercise and sports Science Review, 1990,18:379-415.

[10] 陈秋丽,翟水保.健身走、跑练习干预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051-1052.

产后抑郁如何护理? 篇4

1、积极配合医院常规抗抑郁治疗

有的产后抑郁症患者需要服药控制病情,但因性情的改变和对自己信心的丧失而拒绝治疗。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在这方面提到,除了医务人员外,家人也要耐心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缘由和服药目的。反之如果对病人发脾气,反而会加重病人的焦虑和抑郁。

2、提供温馨舒适的修养环境

家人对产妇的鼓励和支持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心理医生在制定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方案时,常建议家人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让患者感觉到身边的人都在关心帮助她。重新树立对抗病魔、养育孩子的信心

此外,家人也可以鼓励产妇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等。多和外人交谈接触也有助于疾病的改善。

3、积极进行产妇的生活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万万不能忽略对产妇的生活护理部分。无论是蓬头垢面,还是伤口感染,这些外在的消极表现和躯体不适引起的疼痛,都会加重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因此家人对产妇自身的清洁卫生、着装、会阴或腹部伤口的护理十分必要。此外有些产妇由于需要服用药物暂不能喂养婴儿,故应注重乳房护理,以防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文化差异影响广告翻译论文 下一篇: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