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新模式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需要 研究生 引言

1引言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以研究生作为主体, 从客观原因来看, 主要是由于部分高校重视不够, 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 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 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等原因。从主观来看, 则是因为研究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明显所致, 而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笔者认为研究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研究生本身内驱力不足。大多数研究生读研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专业学术上有所提升, 而不是为了进一步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荣辱观, 特别是研究生在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时, 若处理不当便容易出现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

第二, 研究生骨干作用不明显。研究生作为专门的科研人才,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较倾向于埋头钻研, 模范引领作用意识较弱, 研究生骨干的作用发挥存在天然的隔阂。

第三, 研究生思想定型不易改变。相较于本科生, 研究生的年龄较大, 人生经验较丰富, 从某种程度上说为研究生思政教育带来更大的难度, 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解决对策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 也是核心部分, 所以笔者认为做好了党建工作, 就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党建的作用到底能发挥多少呢?带着这个问题, 笔者抽取了广东6所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群体进行调查。

研究生党员的总体比例为55.3%, 非党员中有将近67%的比例有意愿申请入党, 98.6%的非党员同学认为身边的党员具备先进性, 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研究生群体的内驱力, 通过研究生党员、党支部的骨干、堡垒作用, 从而形成一个党建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的新模式是可行的。

第一, 研究生党员骨干模范引领作用。通常来说, 能考上或保送研究生的基本属于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入党概率较大, 因此本文研究范围中“研究生党员比例超过一半”的情况具备一定普适性。

(1) 党员亮身份, 宣承诺, 作表率。通过在实验室、宿舍等处将党员信息、承诺等贴上墙, 将党员身份凸显出来, 令党员提高对自身要求的同时, 扩大他们对普通同学的影响力。

(2) 1+1制度。考虑到研究生党员的比例较高, 可实行1+1或1+2制度, 即一名研究生党员对应一到两名入党积极分子或群众, 通过在学习、生活中进行朋辈帮扶, 并在学术研究、恪守学术道德中加强党性锻炼,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 研究生党支部的氛围引领作用。“三会一课”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 严格党员管理, 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 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部分党支部对党小组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 甚至没有设置党小组, 笔者认为, 研究生因其群体的特殊性, 更应用好党小组这个制度。

(1) 将党小组建在学科、实验室、课题组、宿舍。党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 通常建在班上, 而在学科、实验室、课题组、宿舍中等成立党小组, 将党支部的工作细化, 成员间由于学科、导师、课题、宿舍等天然的联系, 加深了交流、互动与促进。

(2) 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党小组组织生活形式。积极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组织生活形式, 通过党小组的学习交流、实地参观、学术研讨、朋辈沙龙等方式, 真正做到使党员教育与研究生的实践需求、学术科研、成长成才相结合

(3) 提升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学习性、研究性。当前, 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同本科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没有明显区别, 甚至有娱乐化、庸俗化、形式化的不良倾向, 研究生党支部应在理论研究、思想深度上发挥引领作用, 组织生活回归到学习党的理论政策、紧跟党的最新文件精神等基本功上来。

总体来说, 本文所研究的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向驱动模式如下图: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研究生生思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激发研究生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研究生党员的模范引领与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 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科研中营造出良好的模范效应, 以党员带动普通同学, 抓核心关键, 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探讨如何发挥研究生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发挥研究生党员、党支部的骨干、堡垒作用, 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朋辈帮扶、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引导“关键少数”的核心辐射效应, 形成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新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主体,党建,思政教育,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Z].教党[2017]8号.

[3]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新华网, 2017-02-27.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0]11.

[5] 王庆波:谈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2 (9)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如何将十九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改相结合 下一篇:职场菜鸟必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