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立冬节气有哪些含义(通用13篇)
篇1:24节气立冬节气有哪些含义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信大家都对立冬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4节气立冬的含义介绍最新,欢迎阅读!
立冬是什么意思
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
狭义:立冬节气后就是冬天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建立。
广义:低于10°以下的气温
我国国境区域跨度大,就算除开华南沿海、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也不是一同入冬的,古代以中原为尊,各种习俗也是由此传承,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黄淮地区设立,所以,入冬主要也是符合黄河、淮海一带的气候规律。而南方地区入冬稍晚。
立冬当天吃什么
立冬当天可以吃饺子、咸肉菜饭、膏滋、甘蔗、糍粑等食物。
吃饺子
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吃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吃膏滋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讲究“一人一方”,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喝草根汤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吃糍粑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吃什么水果
1、苹果
苹果熟吃可止泻,生吃可治便秘,饭后吃能助消化。研究人员还发现,—天吃一个苹果,对肺大有好处,可以减轻污染物引起的肺功能恶化。
2、柿子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柿子中含糖15%,蛋白质1.36%,脂肪0.57%,以及粗纤维、胡萝卜素、钙、磷、铁等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
3、菱角
菱角的营养价值可与栗相媲美,每百克鲜菱肉含蛋白质3.6克,脂肪0.5克,糖类24克,并含有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冬进补的药膳佳品。
4、冬枣
冬枣是VC含量非常惊人的食品,每100克果肉当中,维生素C含量可以高达380~600毫克,是苹果的70倍之多,是柑橘的16倍之多,就连同样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山楂也要甘拜下风。
5、柚子
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养肺和缓解感冒后咳嗽的良好水果。柚肉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能降血糖、降血脂、瘦身健体、美肤养容,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
6、吃甘蔗
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立冬三候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冻
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
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三候具体解释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24节气立冬的含义介绍
篇2:24节气立冬节气有哪些含义
现在的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在立冬之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不过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代表着秋天彻底结束,寒冷的天气真正要到来了。以前皇帝还需率领群臣去郊外迎冬,并赐冬衣,现在已经见不到这样的景象。
立冬时节有什么讲究
①首先要根据老黄历上的内容安排行程,才能让事情更加顺利,当天宜搬家、装修、开业、结婚、领证、开工、安床,忌入宅、动土、安门、赴任、祈福、求医、斋醮等等。
②其次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如果穿得很少容易着凉感冒,出门最好多带一件外套御寒。
③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冬天到了,万物凋零,人们的情绪也会显得低落,要做些积极的活动,比如下棋、画画或者跳操,以保持乐观的心态。
立冬的简介
它是冬季节气中排行第一位的,时间大约会在每年的11月7日至8日之间,例如今年就在7号,即农历的十月初三,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在慢慢减少,因此气温也在不同下降中,全国南北方呈现不同的特点,北方不少地区已经开始结冰下雪,穿上厚厚的大衣,田里开始休耕,为来年播种做准备。而南方处于“小阳春”阶段,气候宜人,不少地方还在抢收庄稼,人们还穿着短袖走在街道上。
立冬到来有哪些好处
①这个时候由于天气不再炎热,蚊虫也少了,生活起居更为惬意。
②土壤的冻结虽然不利于耕作,但也能消灭一些害虫,让庄稼安全过冬,为来年春天做好准备。
③此时有不少美食,还有新鲜的蔬菜水果上市,例如胡萝卜、大白菜、秋梨、苹果和山楂等等,不像夏天那么没有食欲,因此吃起东西来更加美味了。
④适合户外锻炼,在夏天时为了防晒,只能选择傍晚或清晨出去,立冬之后可适当延长运动时间。
篇3:24节气养生:立冬&小雪
立冬,又称“交冬”,约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左右,是一年四时八节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是冬季六个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传统意义中的“冬”有结束之意,即进入此时节后,自然界生物活动均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在农历上习惯将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农田间农事操作基本结束,各种作物收割后进入收藏之时。气候逐渐寒冷,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结冰,土地开始冻结。中医学认为,此节到来之后,阳气潜藏,阴气日盛,草木凋零,万物皆伏。从养生角度而言,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本。在精神调养上保持情绪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衣着上应注意保暖,厚薄适宜,居室气温调节适当,以温暖舒适而又不致汗出为宜,尽量防止受寒感冒。食养药养应以养肾为主,适当选用温热性药食物,少食过于寒凉的药食物,适当进补。食物选用除五谷杂粮、水果、蔬菜、猪肉、鸡肉等以外,还有羊肉、牛肉、狗肉,以及豆浆、牛奶等。药物则可选用人参、党参、枸杞子、核桃肉、阿胶、黄明胶、山药、莲子、红枣;脾肾阳虚较重者可适当进服鹿胶、鹿鞭、海龙、海马、肉苁蓉、锁阳之类的药物,或进服冬令补膏与膏方。但冬令进补,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辨证施补,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感冒患者,以及脾胃、肝肾功能特别低下的患者更不宜随意进补。同时,在房事生活中应注意节制,注意“藏精”,古有“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之戒。
初冬“小雪”话养生
小雪是24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其时太阳到达黄经240度,今年小雪的交节时间为阳历11月22日下午1~3时。其意是已可见到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候。此时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失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了生机,天地闭塞而渐进入严寒的冬天,天气常呈阴冷晦暗之象,给人造成压抑感,可使抑郁症患者症状加重。从养生而言,则应调整心态,保持乐观,节制喜怒,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阳气的消耗,遇到晴天可多晒一晒太阳。也可适当欣赏愉悦欢快的音乐,或游园观花,防止“七情”郁结。有晨练习惯的人不宜过早,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注意防止寒风侵袭,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食养上多选时令蔬菜,如白菜、萝卜之类,或应季水果柑橘、柚子、苹果与核桃、松子等坚果之类。推荐膳食或药膳有三:一为狗肉生姜附片汤,以温肾壮阳、温脾益气,方用狗肉300克、生姜15克、附片15克、杜仲10克,另加香葱、精盐、味精适量;二为龙荔莲子山药粥,以补脾养肾而安神,方用龙眼肉15克、荔枝肉20克、莲子20克、山药25克、粳米40克;三为枸杞龙眼百合粥,以颐养阴血而安神,方用枸杞子15克、龙眼肉20克、百合20克、粳米50克。
篇4:2021立冬节气由来有哪些
立冬节气由来
确立冬季
立,始建也,立冬节气有冬季确立的含义在里面,最早立冬节气的由来就是为了确立冬季,后来人们习惯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知道冬季的正式到来了,虽然我国地域广阔,并非所有地区都进入到寒冷的天气中了,但是,从季节上秋天已经结束正式结束,进入冬天了。
占卜祭祀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在古代很容易在冬天冻死人,因此,古代有立冬占卜祭祀的习俗,人们提前确立好立冬的具体日期,等到立冬节气到来之后就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民间称为:祭冬神。
农业需要
俗话说“秋收冬藏”,冬天是一个万物收敛收藏的季节,中国是农业大国,早些年间,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为了更好的休养生息、调节农业,制定出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耕,立冬节气就是在提醒人们,冬天到了,可以开始休养生息了。
生活需要
立冬节气后天气寒冷的起来,古人设立立冬节气,表明之后的日子都是冬天,减少活动量、减少热量消耗,同时摄入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味身体补充能量,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补冬,补冬补嘴空,让人们平安、健康的过冬。
立冬的民间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篇5:2021立冬节气有哪些天气变化
2021立冬节气有哪些天气变化
热带气旋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立冬农事之蔬菜管理
进入冬天,除低温外,还会经常出现大风、连阴等灾害性天气,给蔬菜生长造成很大损害。建议农户朋友们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遭遇下面天气时,及早采取预防及灾后处理措施,减轻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
1、遭遇严寒时
蔬菜遭遇严寒时可采取以下方法应急:一是多层覆盖,可在草苫上再盖一层薄膜,以增加保温效果;二是提前在蔬菜棚外挖防寒沟,可提高棚内温度2~3℃。
2、遇到连阴时
若遇到连阴天气,只要温度不是太低,就要揭开草帘。冬季阴天较多时应提早覆盖地膜,能提高地温,减少低温冻害的发生。
日光温室及早采取保温防寒措施
1、做好墙体和后屋面保温
尽快将后窗和东西两侧墙面的排风扇孔及通风孔用稻草等作物秸秆或其它保温材料封严,为保证防寒效果应填充和墙体同样厚度的秸秆。后墙过薄保温性能差的温室在后墙外侧披一层旧草苫或10厘米厚的聚苯板,也可采取培土的方法来增强保温性能。后屋面的保温性能对温室内温度影响非常大,由于灌流散热的作用会使温室内温度降低过快,对于这类温室应在后屋面的内侧加层10厘米厚的聚苯板或在外面加盖2-3层旧草苫或保温被。
2、设置防寒沟
在温室南侧外边挖30厘米宽、40厘米-50厘米深的防寒沟,沟内填入秸秆或树叶。也可在温室内侧前沿埋入10厘米厚、50厘米深的聚苯板隔热防寒。
3、门口安装门帘和风挡
门口是冷气易进入室内的通道,应在工作间门口和温室门口安装两道保温性好的门帘,以两幅双开的门帘阻隔冷空气进入的效果好。在温室入口处走道南侧设置1.5米高、4-5米长的挡风农膜,以阻挡冷空气影响作物生长,减少管理操作时进出棚室带进冷空气量。棚室内进门处设置1.5米高、3-5米长的挡风农膜,要贴紧地面以阻挡冷空气进入温室。
4、做好温室南侧下部的保温
温室南侧下部是外界冷空气容易进来的部位,在温室内南侧下部贴地面处安装一道1米高的农膜;夜间在棚外南侧贴地面覆盖一道1米高的旧草帘或保温被,能起到一定的保温防寒作用。
5、选择适宜的农膜和保温材料
农膜选用厚度在0.1毫米以上,具有流滴消雾功能的EVA膜,有条件的棚室可以选用PO或POP及PEP功能膜,喜温性作物扣膜时要留上、下两道风口,即三幅棚膜的覆盖方式,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种植茄子的棚室和有机食品生产的棚室都不应选用聚氯乙烯(PVC)棚膜。保温被厚度要在2厘米以上,并有防水功能;草苫要求厚实、分布均匀,每平方米重量要求达到3.5公斤左右。若保温材料达不到以上标准的棚室要在11月下旬覆盖双层材料来保证保温效果。
6、应用反光膜提高光照
在温室后屋面或走道南侧悬挂1.5米宽的反光膜,以增加室内光照,促进作物生长。若将反光膜悬挂在后墙,虽然有增加光照的作用,但影响后墙蓄热功能,也会降低夜间的室内温度。
7、在极端寒冷天气采取应急措施
在冬季遇极端寒冷天气,采用安装浴霸或空气加热线、棚内多层覆盖(棚内夜间设置二层农膜或无纺布)、电热暖风炉等临时应急措施来提高地温和室温,确保作物不受冻害,应提前购置设备,并及早安装好以备急需。
8、推广秸秆反应堆提高地温
定植前,在栽培畦的下面挖宽60-70厘米、深25-30厘米的沟,内填玉米等作物秸秆,每亩用量2500-3000公斤,并在秸秆上撒上专用微生物菌,每亩用量8公斤,以加速秸秆的腐熟,秸秆上面覆盖20-30厘米厚的耕层土,浇透水,10天后定植蔬菜作物,秸秆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渐分解,可提高耕层土壤温度2℃以上;还可以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透气性和持水能力。
立冬节气的养身之道
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当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东枣庄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滋补原则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中医古训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银杏果等。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篇6:春分节气有哪些含义
春分的含义
春分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的历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
养生事项
易五更晨泻
第一,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特点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
第二,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腰以下发凉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以温中扶阳。平时可常用干姜炖汤或吃干姜炖鸡汤。
易腹痛腹泻
第一,因春天风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平素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其特点是腹痛明显。
第二,养生的办法是大风天,少到户外受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
第三,春分前后,要防止受凉。
第四,做菜多用干姜,因为干姜能温中。
易感冒、流涕
春分时期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养生要多到户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养生吃什么
多吃时令菜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诫我们“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菜果就不吃。时令菜也是“运气菜”。食物一要讲究“气”,一要讲究“味”。因为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药物、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
春令时菜包括有养阳之用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莴苣、葱、豆苗、蒜苗;滋养肝肺的晚春水果,如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樱桃等。
给肠胃放假
人们的肠胃也需要休息。饭食吃进肚里,除肠胃之外,人体多个脏腑都要为之忙碌,就连大脑都要为之退让三分,首先要保证气血满足肠胃的需要,这就是饮食后会发生大脑昏昏然的原因所在。
如果每周都能让肠胃有一个休息日,便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积存的毒素。在双休日只吃早晚两餐,或以稀粥、水果、蜜糖水代替一顿正餐的方法来减轻肠胃负荷。
养肝排毒
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所以春天重在养肝。春天养肝的.目的在于协调肝的阴阳平衡,在中医里,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大枣和山药就是不错的选择。
酒伤肝肠,因此春季更不应饮酒。菊花茶、金银花甚至白开水才是适合春季的佳饮。
春令健康美食情报
法国人的餐桌上总有美酒相伴,广东人的饭前饭后就少不了一啖靓汤。汤水之甘香和养生功效众所皆知,“真功夫”新近推出“鲜润四珍汤”,从药膳养生的角度出发,以雪耳、黄豆、猪后腿肉、凤爪四款材料熬制的汤水货真价实,能喝出“住家老火汤”的味道。
篇7:立冬节气有哪些好的寓意
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天正式开始。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从字面上看:立,建始也,冬有终了的意思。立冬后冬天正式开始,秋天收获的农作物开始贮藏起来,草原上牧草枯黄、牛羊变得肥美,可以宰杀后风干做成储备粮,其他食物也都早早的预备起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篇8:24节气处暑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处暑,热死老鼠。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凛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处暑十日忙刽谷。
处暑萝卜白霉莱。
处暑见新花。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检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处著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礴苗晒。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霆追。秋分放大水。
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农时节令到处暑,首先田间选好种,腾出茬口快耕翻,处暑棉田见新花,骡马彻夜草不断,青草继蜻鱼速长,早秋作物陆续熟,秦棒林谷精细收。
土地得歇收麦厚。
及时采摘善收贮,耕运拉打有劲头。
增饵防病莫疏忽。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寓意:虽说处暑时节已是秋天,但还会出现“秋老虎”,天气还会很热。
(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寓意:处暑之时气温有所降低,但中午时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
(3)处暑处暑,热死老鼠。
寓意:处暑时节,还会出现高温天气,连田间的老鼠也受不了。
(4)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寓意:处暑时节,作物逐渐成熟,高温少雨的天气对其是不利的,若有降雨出现,将有利于稻谷的成熟饱满。
(5)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篇9:2022立夏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从春天转到夏天,天气开始慢慢变热,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它的起源由来已久,在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
立夏中的“立”有开始的意思,代表着夏季的开始,温度会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也会进入生长旺季,不过因为温度过高,所以需要及时给农作物浇水,以免干涸影响长势。
篇10:24节气雨水的谚语有哪些
1、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2、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3、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4、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5、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6、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7、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8、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9、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11、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12、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13、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14、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15、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16、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17、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18、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19、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20、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21、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22、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23、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24、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
25、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26、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27、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28、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一夜雨。
29、燕子低飞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30、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31、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32、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
33、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34、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35、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36、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37、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8、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39、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40、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41、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42、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43、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44、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4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绵。
46、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47、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48、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49、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
50、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5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52、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53、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54、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55、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56、天晴不开沟,下雨水横流。
57、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满。
58、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59、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篇11:24节气谷雨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1、露地蔬菜定植。谷雨前定植阳畦育苗的番茄、黄瓜、大白菜等作物,要浇暗水覆盖地膜,促进缓苗,定植前7-10天要进行低温炼苗,以适应露地的生长,同时喷施云大-120+美施乐,提高抗病性和耐低温性。
2、继续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瓜类病害的霜霉病、白粉病、疫病、蔓枯病等,茄果类的叶霉病、叶斑病等,以及蚜虫、白粉虱、茶黄螨(嫩叶螨)、斑潜蝇等害虫加强药剂防治。
二、果树农事概要
1、幼年果园
春梢补肥和“大寒”至“立春”新植的植株施肥,对新梢转绿缓慢的,可进行根外追肥。冬季绿肥收刈压埋,摘除花蕾、萌蘖。果园疏沟,做好排水工作,树干培砂防天牛危害。整地作畦播种绿肥。喷药防治红蜘蛛、恶生叶虫、木虱、桔潜、蚜虫和疮痂病、炭疽病、溃疡病。
2、成年结果树
⑴花后补肥:尤其对结果量多且树势较弱的树,在谢花后春梢转绿时,施一次速效肥起保果作用。
⑵疏果:梨树一般在落花后两周开始疏果,在20天内结束。在这段时间内疏果越早越好。
⑶加强土壤管理:进行培土、中耕、疏通排水工程。
⑷防病虫、保春梢:重点防治疮痂病、溃疡病、炭疽病、红蜘蛛、花蕾疽、金龟子等。
⑸喷施激素:花谢后喷施30ppm九二0或1200倍云大--120,第一次生理落果后喷施50ppm九二0或100倍云大--120保果。
⑹控春梢:对旺长的落果树的梢30-40厘米强摘心,柑桔类丛生状春梢只留2-3条生长中等春梢,其余全部疏除。
三、畜牧农事概要
1、抓好青绿饲料的青贮。
2、继续抓好春繁工作,赶在夏季来临之前能繁殖两窝,以便安全渡夏。同时,抓好兔瘟预防针注射,防止兔瘟的发生。
3、继续防止感冒、链球菌等感染,幼畜注意黄白痢发生,同时加强畜禽体内外寄生虫驱除工作。
<<<返回目录
谷雨吃螃蟹的好处
1、抗感染、促进伤口愈
螃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多半以优质蛋白为主,而这些优质蛋白质中还含有氨基酸,可增加淋巴细胞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的功效。
2、抗衰老
蟹肉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最高。这2种维生素可以保护粘膜上皮组织,软化血管和抗衰老。
3、美容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它们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使皮肤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使皮肤柔软。
<<<返回目录
谷雨吃螃蟹的讲究
1、螃蟹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尤其是蟹黄更甚,高血脂、高血压的患者不宜经常或大量食用。
2、螃蟹中嘌呤含量也很高,有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患者应该禁忌食用。
3、螃蟹不可与浓茶、红薯、南瓜、梨、石榴、西红柿、柿子等有机酸丰富的食物同食,以免生成结石或腹痛。
4、吃螃蟹不可饮用冷饮会导致腹泻。
5、螃蟹的鳃、肠等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吃时一定要去掉。
篇12:24节气小满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立夏后十五日,北斗指巳为小满,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六十度,夏熟作物的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还未全熟,只是小满,故而得名。
小满习俗-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水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赞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的意思。在小满时节,民间流传下这么一个习俗,那就是祭三车,即水车、油车和丝车。人们的耕种和生活可离不开这三车,所以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红火,人们在小满这一天就会祭三车。传说管水车的“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江南一带则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在农诊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秋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被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旧时以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因此祭车神成为了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相传,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之意。
小满习俗-祭蚕
我国江浙一带,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因此这个地方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相传蚕神就是在小满这天诞生的。
古时,人们把蚕视做天物。为祈求天物的宽恕和有个养蚕的好收成,于每年的四月放蚕时,举行祈蚕节。因而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只根据各家放蚕在哪一天就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相差不过两三天。养蚕人家会到“蚕娘庙”、“蝉神庙”供上水果、美酒、丰盛的菜肴进行跪拜,尤其是要把用面制成的“面茧”放在用稻草扎成的稻草山上,以祈求蚕茧丰收。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放蚕”便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差不了两三天。南方许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人家在祈蚕节均到蚕娘、蚕神庙前跪拜,供上酒、水果、丰盛的菜肴。特别要用面粉制成茧状。用稻草扎一把稻草山,将面粉制成的“面茧。放在其上。象征蚕茧丰收。
族长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到小满黎明嫌起火把吃麦糕、麦饼、麦团,等族长以鼓锣为号,众人以击器相和。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干为止。
相传小满节为蚕神诞辰之日,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祭蚕神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
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是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祭蚕神便充满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据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泽丝业公所兴建了先蚕祠,祠内专门筑了戏楼,楼侧设厢楼(相当于剧院之包厢),台下石板广场可容万人观剧。小满前后三天由丝业公所出资,宴请各班登台唱大戏,不过演戏也有个行业忌讳,即不能上演带有私生子和死人情节的戏文,因为“私”和“死”都是“丝”的谐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戏目都是丝业公所董事们反复斟酌点定的祥瑞戏,讨个吉利。
小满动三车
小满习俗-小满动三车
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续丝。江南地区,自小满之日起,蚕妇煮蚕茧开动级丝车缘丝,取莱籽至油车房磨油,天旱则用水车拜水人田,民间谓之“小满动三车”。
此时是农家最繁忙的季节,俗语说“小满动三车”,说的就是丝车、油车、田车。此时蚕妇煮茧,整修丝车,准备缀丝,昼夜操作。田野中的油菜花也都结籽,将油菜籽采下,章到工坊里磨油,以待售卖。插秧的人,准备带土分苗。
如果遇到梅雨泛滥,则集中枯槔来救灾。如果天早,则用连车递引河里的水,用序斗灌人田地,称为踏水车。有谚语道:“跨出丝车,跨进水田。”家中人力少的,都要雇用短工,以帮助完成农事,人们称为忙工。
小满习俗-看麦梢黄
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极富诗意。女婿、女儿如同过节一样,携带礼品如油旋模、黄杏、黄瓜等。去慰问娘家人。农谚云:“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愈为更忙前,女儿去询问娘家的麦收准备情况,而忙罢后,母亲再探望女儿,关心女儿的操劳情况。而小满叫起来,也像极了一个乡村女孩的名字。每年小满之后,麦子逐渐成熟。在陕西的广大农村中,出嫁的女儿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忙的准备情况。有的地方,把它定为一个节日,叫“看忙罢”。届时,女婿、女儿携带礼品:油旋膜、油糕、绿豆糕、猪肉、黄杏、蒜蔓等食品或蔬菜水果,去丈人家慰问,并受其热情款待。农谚云“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拨枷,娘看冤家。”意思是说,夏忙前女儿过问娘家的麦收准备工作;麦收后母亲又去看望女儿,关心女儿家的收成和在麦收中的操劳情况。体现了生产劳动中的心心相连,母女情长。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女儿同女婿要如同过节一样,携带礼品如油旋摸、黄杏、黄瓜去探望娘家人,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等娘家的麦收忙完后,母亲再探望女儿,关心女儿的操劳情况。
小满习俗-夏忙会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夏忙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购买生产工其、买卖牧畜、集杂粮食等,会期一般3 -5天,届时还会唱大戏以助兴。
小满习俗-抢水
“抢水”是旧时民间的农事习俗。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举行这种仪式时,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在确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人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干方止。小满时节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对农作物非常不利,旧时农民就会用水车车水排灌,以缓解早情,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丝车)。”水车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好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岸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架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光方止。
小满习俗-绕三灵
“绕三灵”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是白族的传统节日。据清《滇中琐纪》载:“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岁季春下烷,男妇成集,殆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群各有巫现领之,相传起于南诏,数千百年不能禁止,盖惑于巫言,祈子嗣,攘灾病”。此节日即是繁忙的水稻农事之前的歌舞活动。也是祈祝丰收的祷告仪式。此节历时三天,每天活动各不相同。第一天。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以村社为单位,排成长蛇阵,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喜州圣源寺附近绕“佛”。第二天到喜洲庆洞(神都)绕“神”。第三天沿洱海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绕“仙”。这三天内,人们晓行夜宿,吹吹打打,边歌边舞。每支队伍均由盛装男女歌者领队,两人均手持杨柳一支,上悬葫芦和彩花。一人右手持柳枝,左手执绳拂;一人左手持柳枝,右手甩毛巾,边舞边唱白族调。每到一地,有的手持金钱鼓或翎王鞭,吹起木叶,边歌边舞;有的用琐呐、锣鼓伴奏,边走边唱;有的则手搭花肩,唱起民族歌曲。一派热闹愉快的场面。
吃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曰: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苦苦菜。旧社会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农民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
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中国著名美食家聂凤乔先生1958年在宁夏发现了开黄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叶片大,茎干脆,苦中带甜。它与常见的开蓝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更多的优点。
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记载:(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宁夏人喜欢把苦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别具风味。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卖新丝
小满时节等蚕丝都线制完毕,各家将其背到城里,卖给收丝的客商。吴地一般每年农历四月开始买卖蚕丝的集市,到晚市建立后方散,称之为卖新丝。江南各地,大多如此。
忙收种
篇13:24节气立冬节气有哪些含义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大雪进补过量阻碍新陈代谢
大雪过后,即将进入隆冬,过量的吃一些进补的东西,会让食物滞留在肠胃中,阻碍肠胃消化。人们经过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人们只有通过合理进补,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才能使来年少生疾病。
食补、药补、静养要适度,用之太过会影响健康,如食补太过会出现营养过剩;静养太过会出现动静失调;药补太过,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失调。因此,冬季调养时应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
大雪的谚语有哪些
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255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谚语
【粤】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
【苏】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
【鲁、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
【苏、晋、粤、贵】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
【苏、浙、鲁、湘、粤】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山西】霜重见晴天,雪多兆丰年。
【浙江、湖南、河南】雪姐久留住,明年好谷收。
【江苏苏州】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河南开封】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
【江苏常熟】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
【内蒙古呼和治特】腊月里三白雨树挂,庄户人家说大话。
相关文章:
小学生教师节手抄报内容02-08
高二肯定自己作文600字02-08
浅谈工程监理毕业论文02-08
环评师案例分析02-08
“超越自己”作文02-08
做自己喜欢的事散文02-08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不等于诉讼时效02-08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美文02-08
做自己想做的事高中作文02-08
幼儿园自己的事自己做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