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病程 对象 年龄 对照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0例确诊患者,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76例, 其中男31例, 女34例, 年龄18~79岁, 病程2~12d。对照组45例, 男26例, 女19例, 年龄20~26岁, 病程2~11d。经统计学分析, 2组资料无明显性差别,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疱疹周围常规消毒, 用毫针在皮损周围每隔1寸左右进针, 针尖刺向疱疹中心, 泻法, 留针30min, 发于肋部者, 加刺支沟太冲外观;发于腰腹部者, 加刺足三里阳陵泉足临泣;发于面部者, 加刺合谷外观太阳;发于下肢者, 加刺委中, 阳陵泉, 均用泻法, 留针30min, 1次/d。

对照组:静脉滴注病毒唑, 2次/d, 并内服龙胆泻肝汤, 1剂/d。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 临床体征消失, 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 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疱疹消退不足30%, 神经痛未减轻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表1;治疗与痊愈率的关系见表2;2组结痂, 止痛时间与痊愈率的关系见表3。

2组疗效比较, 经分析 (u=2.46,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组痊愈率患者的疱疹结痂, 止痛时间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 均为 (P<0.01) , 而非常显著的差异, 表明治疗组能迅速止痛, 促进疱疹结痂愈合。

3 讨论

带状疱疹多发于冬春季, 好发于胸背部, 腰腹部, 头面部, 在身体一侧沿神经分布面成带状, 临床以成人多见, 中医认为, 本病多因肝经郁火, 复感火热时毒熏灼肌肤, 脉络而发;或因脾经湿热内蕴并感火热时邪,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消肿止痛, 局部围刺以疏通局部气血, 泄局部火毒, 引邪外出, 并根据静脉所过, 主治所及的原则, 辅以相应手足阳明, 少阳及足厥阴静脉的俞穴, 以泻肝胆脾胃邪热, 利湿解毒, 行气活知, 消瘀止痛。

现代医学认为,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为本病病原体, 这种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肌体神经细胞中, 当人体因某种原因致细胞免疫出现缺陷, 便溶解及破坏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能力下降, 机体抵抗力降低, 则潜在的带状疱疹便发作治病, 针刺通过局部的刺激, 改善体液循环以激发整体的免疫应答, 通过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杀死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若治疗不及时, 易遗留神经痛, 所以早发现, 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 减少治疗天数, 避免后遗症的关键, 针刺治疗该病, 可迅速缓解疼痛, 促进疱疹干润结痂愈合, 缩短疗程, 而且极少遗留后遗症,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所致的一种疼痛剧烈的急性疱疹皮肤病。因其皮肤上游红斑气泡, 如串珠, 缠腰而发, 故中医称“蛇盘疮”、“缠腰火丹”等。我们在临床中对110例子带状疱疹患者分别采用针刺治疗 (治疗组) , 中医药物治疗 (对照组) 的方法治疗该病, 并对疗效进行分析。

关键词:针刺,治疗,带状疱疹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一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后并发脑出血的分析与体会 下一篇:双侧乳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分析